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的临床应用与管理

    作者:皮红英;张黎明;高岩;刘雪琴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系统移动部件少,形成密闭吸引系统,操作简便,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吸痰时不需脱离呼吸机,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预防低氧血症.对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密闭式吸痰术,及时观察病情,评估吸痰效果,可以维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减少各种并发症.

  •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在ICU中的应用及管理

    作者:艾皖平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吸痰是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为了提高吸痰效率、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closed endotrached suctioning,CS),现将其在ICU中的应用及管理综述如下.

  •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 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春;黄求进;赵娜

    目的:探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及在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中的作用,同时对吸痰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而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各42例。对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动脉血气及呼吸参数的变化情况,气管黏膜损伤、人工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患者吸痰后 HR(93.1±10.9)次/min,PaO2(87.7±7.5)mmHg,PaCO2(61.7±7.9)mmHg,与吸痰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288,0.254,0.276;P>0.05);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患者吸痰后HR为(100.3±12.4)次/min,PaO2(78.6±7.2)mmHg,PaCO2(67.4±9.3)mmHg,与吸痰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3.117,6.639,3.068;P<0.01);与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患者吸痰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26,5.672,3.027;P<0.05)。吸痰前2 min两组患者Vt、Ppeak、Ppl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患者吸痰后各指标与吸痰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患者吸痰后2 min Vt下降,而Ppeak、Ppla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456,2.773,2.950;P<0.05)。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发生气管黏膜损伤者2例(4.8%),人工气道阻塞者2例(4.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4例(9.5%),均低于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126,4.087,5.974;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作为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探讨

    作者:范玮

    目的:评价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该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42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通气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细菌检出率及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通气后48 h、通气后72 h及停止通气时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2%、16.67%及21.43%,相比于对照组同时段的发生率19.05%、28.57%、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4.76%、9.52%及23.80%,对照组24 h、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1.90%、21.43%及38.10%,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痰液培养细菌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为(60.32±21.23)h,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为(79.15±31.23)h,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内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少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作者:许伟芳;张晓明;周俊慧;李斌玲;张丹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抢救ARDS 的重要措施,而气管内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常规吸痰方式为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我们通过OS和CS两种吸痰方式的对比研究,观察不同吸痰方式对ARDS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 综合性全面护理及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用于机械通气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陈娜

    目的:探讨综合性全面护理及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用于机械通气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吸痰管理过程中给予综合性全面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吸痰方法,吸痰期间予以一般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吸痰相比,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并且能够减少患者对吸痰的恐惧程度,而采用综合性全面护理则能够有效避免吸痰并发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 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皮红英;张黎明;江朝光;高岩;马迎民

    目的研究更适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制备动物ARDS模型;每只犬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2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记录血流动力学等监测指标的数据.结果 OS和GS后,犬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吸痰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OS后平均动脉压(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 OS、GS均可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本研究提示,在护理工作中,对ARDS机械通气者应重视吸痰引起的继发性损害,加强吸痰前后血流动力学等监测.

  • 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作者:温兴菊;田峰

    目的 探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8例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吸痰方式分为开放式吸痰组和密闭式吸痰组各44例,比较两种吸痰方式对动脉血气和气体交换代谢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时间和吸痰前后血性痰、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①开放式吸痰组患者PaO2、SaO2、SpO2显著降低,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患者PaO2、SaO2、SpO2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密闭式吸痰组吸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吸痰后血性痰和肺部感染患者数均高于吸痰前(P<0.05),且密闭式吸痰组吸痰后血性痰和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开放式吸痰组(P<0.05).结论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较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对ARDS患者动脉血气影响小,血性痰和肺部感染率低,且节约时间,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 两种气管内吸痰方式对 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樊蕴莉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内吸痰方式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 ICU)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种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结果吸痰后,观察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吸痰过程中,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方式可有效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蔡莉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较传统开放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应用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2月间机械通气患儿,30例为传统开放式吸痰,30例为密闭式吸痰.结果 密闭式吸痰对患儿吸痰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波动影响小,与开放式吸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比传统开放式吸痰更有助于减少患儿生命体温的波动,避免了生命体温的剧烈变化对患儿疾病恢复的影响,而且有效地减少了缺氧和交叉感染的机会,特别适合于机械通气的患儿,值得广泛应用.

  •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在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与管理

    作者:李海霞

    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吸痰系统移动部件少,操作简便,吸痰时不需脱离呼吸机,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有效维持气道平均压,预防肺泡萎陷及低氧血症,降低院感发生率,减轻患者吸痰过程中的不适及恐惧心理.同时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对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密闭式吸痰术,及时观察病情,评估吸痰效果,加强管理,可以维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减少各种并发症.

  •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气体交换的影响

    作者:皮红英;张黎明;高岩

    目的研究更适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选取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诊断为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一研究对象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两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抽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OS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SpO2与吸痰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CS前后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可加重患者低氧血症;对ARDS患者吸痰时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 两种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作者:崔海青

    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方法.气管内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与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肺换气功能的影响,对我科2006年4月~2007年10月21例在重症监护室因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试验,以便选择更安全有效的气管内吸痰方法,提高吸痰操作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路会鸽

    目的 探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RBC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分别为(9.21±0.22)、(3.98±0.57)、(1.37±0.20)mPa·s、(16.1±2.9)mm/h、(43.03±5.14)%、(24.69±4.15)%,对照组分别为(11.83±0.16)、(4.35±0.57)、(1.61±0.23)mPa·s、(17.1±2.6)mm/h、(45.97±1.58)%、(27.89±2.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能有效改善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

  •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对机械通气早产儿血气分析的影响

    作者:李崎;邓慧;方萍萍

    目的:探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CS)与开放式吸痰法(OS)对气管插管早产儿动脉血气、气管插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55例气管插管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实施CS,对照组实施OS,在吸痰前20 min及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抽取动脉血气,比较两组同一时间段及同组吸痰前后血气情况,并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吸痰后2 min与吸痰后5 min SpO2及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S对早产儿动脉血气影响小,可以降低早产儿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缩短早产儿气管插管时间.

  • 两种吸痰方式对ARDS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比较

    作者:熊英

    目的:比较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与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将54例ARDS并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OS组26例和CS组2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和吸痰耗费时间.结果:OS组吸痰后PaO2、SaO2较吸痰前显著下降(P<0.05),CS组吸痰前后Pa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后动脉血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吸痰时间(162.4±18.8)s,CS组(93.6±12.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较OS对ARDS患者动脉血气影响小,临床应用较安全,且可节约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在ICU的应用及其对不良事件的防控

    作者:樊蕴莉;郭嬿

    机械通气患者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影响,会厌功能、咳嗽反射丧失或减弱,正压通气使纤毛运动受到阻碍而不能自主排痰,常导致气道内分泌物的潴留.因此,气管内吸痰是机械通气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间接影响着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转归.然而,吸痰常会导致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如何能有效完成吸痰,且大限度预防或减轻吸痰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一直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

  • 肺复张法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作者:覃芳红;韦柳青;姜福富

    目的 探讨肺复张(RM)法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需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在基础通气稳定30 min后,每例患者按随机顺序分别采用单纯密闭式吸痰(下称单纯法)、复张法密闭式吸痰(吸痰后立即实施1次RM,下称复张法)各1次,2次吸痰间隔60 min.观察记录患者在不同吸痰方式下,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化谢指标,吸痰前、中、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吸痰后Sp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所需时间.结果 两种方式吸痰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单纯法吸痰后患者PaO2、SaO2、SpO2较吸痰前显著降低(均P<0.01);复张法吸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Sp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复张法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单纯法(P<0.01).结论 ARDS患者在吸痰后立即实施RM可以纠正吸痰所致的低氧,且血流动力学未受到明显影响,安全可靠.

  • 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玉婷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08年2月~2009年4月住院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57例患者,分为2组,在呼吸机参数设置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给予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ing,CS),记录2种吸痰方式从操作开始到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恢复所需的时间及2组出现并发症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组28例患者,SpO2平均恢复时间为(42±5)s;CS组29例患者,平均时间为(31±7)s.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密闭式吸痰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至操作前的时间小于开放式吸痰患者所需时间.CS组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的比例小于OS组(P<0.05),粘膜损伤率与OS组无差别(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CS)可以减轻操作引起的缺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是值得推广的操作方式.

  •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蒋永凤;王慧萍

    对实施机械通气的患儿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措施.传统采用的是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S),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人机分离,使患儿气道与空气相通,同时吸痰管也暴露在空气中进行操作,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缺氧和交叉感染的机会.笔者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和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中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ing,CS)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