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肿瘤靶向治疗

    作者:顾宁

    结合多学科的力量、特别是借助新技术的发展对肿瘤进行有效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定义和对主要几类方法说明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和分析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被动靶向、场致靶向和分子靶向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并讨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可能的努力方向.

  • 脂质体肝靶向递药系统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晗霄;赵天文;郑婷;盛云杰;郑杭生;张永生

    脂质体靶向治疗主要分为主动靶向、被动靶向及物理化学靶向.在脂质体肝靶向方面,主动肝靶向脂质体以其专一性逐渐受到关注,可用于肝纤维化、肝炎等多种肝脏疾病,尤其对于慢性肝脏疾病.同时,粒径可控制脂质体的被动肝靶向,而物理化学肝靶向脂质体对治疗肝癌有一定优势.本文主要以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为依据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 125I-UdR壳聚糖纳米微粒对肝癌细胞的内照射生物学效应

    作者:杨辰;朱然;万建美;周大勇;宋妙丽;高菲;刘芬菊

    目的 评估125I-UdR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粒(1255I-UdR-CS-DLN)对肝癌细胞的内照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25I-UdR-CS-DLN在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组织细胞HL-7702内的聚积和分布;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仪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评价内照射细胞生物学效应;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兔肝原位肿瘤细胞经125I-UdR-CS-DLN靶向治疗后的细胞凋亡.结果 纳米微粒作用30 min后,其在HepG2细胞质内的聚积大于HL-7702;当125I-UdR-CS-DLN浓度大于37 kBq/ml时,HepG2细胞在纳米微粒作用后24、48 h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L-7702细胞(t=-4.46 ~6.31,P<0.05),且细胞周期G1期阻滞明显,G2/M期细胞明显受损;125I-UdR-CS-DLN造成细胞DNA双链断裂的程度明显高于125I-UdR,HepG2细胞的DNA损伤后修复能力显著低于HL-7702(Olive尾矩:t=2.94,P<0.05;彗尾DNA%:t=10.64,P<0.01);兔肝原位癌模型经介入被动靶向治疗后的TUNEL染色结果表明,125I-UdR-CS-DLN可使兔肝原位肿瘤细胞产生明显的凋亡,而相同剂量125I-UdR作用后肿瘤并未出现明显的凋亡.结论 125I-UdR-CS-DLN进入肝癌细胞的能力明显强于125I-UdR,引起的DNA辐射损伤效应更强,可明显加剧肝癌细胞的凋亡,阻止DNA损伤修复.

  • 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作者:王黎;侯新朴

    肝细胞直接与血液相通,是药物给药系统理想的靶部位.欲实现肝脏不同细胞靶向,可通过载体上的相应配体与肝实质细胞膜上的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或非实质细胞膜上的甘露糖受体、清除受体等的特异相互作用来达到;也可通过脂质体、毫微粒、乳剂、脂蛋白等载体的被动靶向作用而实现器官靶向.本文对以上各种途径进行,旨在对治疗肝脏疾病提供参考.

  • 靶向给药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周鹏举;邓盛齐;龚前飞

    靶向给药可使治疗部位的药物浓度明显提高,可减少用药量并使治疗费用降低,降低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因此,靶向给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靶向给药的相关研究,主要从被动靶向、主动靶向以及物理化学靶向3个方面阐述了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熊素彬;崔冬梅;王文喜;谢其冰;幸浩洋

    目的 综述以大分子复合物和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等胶粒为载体的被动靶向、pH敏感靶向及以黏附分子、叶酸、单克隆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给药系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活化免疫细胞侵袭,滑膜炎症,新生血管生成和滑膜血管翳的形成,致使炎性滑膜具有类似于肿瘤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与滞留效应,及微环境pH值较正常组织低等特征,为靶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了可能.

  • 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帅;徐文涵;李晓东;刘冲;何金瞳;何泽宇;李天琪;张燕燕;邵海波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纳米材料作用于肿瘤的机制复杂多样,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在这一问题上进行积极的研究探索.本文将从纳米材料自身抗肿瘤的机制、基于纳米材料理化特性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这两个方面综述纳米材料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 载阿霉素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与体内外性能研究

    作者:胡春艳;陈卓;务圣洁;樊帆;秦玉;王海;朱敦皖;张琳华

    目的 以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b-PEG-b-PCL)为载体材料,制备包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的聚合物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体内外性能研究.方法 以PCL-b-PEG-b-PCL作为载体材料,通过薄膜水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出载DOX的聚合物纳米粒,并对其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载药量及包封率等理化性能进行表征.采用MTS法研究载DOX聚合物纳米粒对EMT6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EMT6细胞对纳米粒的细胞吞噬,离体脏器荧光成像研究纳米粒在荷EMT6乳腺癌小鼠的组织分布.结果 通过薄膜水化超声分散法成功制备出载DOX聚合物纳米粒,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呈球形,大小均匀,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度分析表明,载DOX聚合物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30.8 nm,且粒径分布较窄(多分散系数为0.200).DOX在聚合物纳米粒中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6.71±2.05)%和(8.71±0.57)%.细胞毒性研究发现,空白纳米粒对EMT6细胞无毒性,而载入DOX后,DOX-NPs的细胞毒性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DOX质量浓度较高(20 μg/ml和40μg/ml)和孵育时间较长(72 h)时,载DOX聚合物纳米粒与游离DOX的细胞毒性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SM观察发现,EMT6乳腺癌细胞与载DOX聚合物纳米粒共同孵育后,DOX的荧光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但与游离DOX共同孵育后,DOX的红色荧光主要出现在细胞核中.离体脏器荧光成像研究表明,分别对荷EMT6乳腺癌小鼠尾静脉注射载DOX聚合物纳米粒及游离DOX后,载DOX聚合物纳米粒可通过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EPR)在肿瘤部位有效聚集.结论 载DOX聚合物纳米粒具有适合静脉注射的粒径、高载药量和包封率及良好的被动靶向特性,是一种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 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分布的特点及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李光华

    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的分布与微粒的粒径以及所带电荷有关.进入体内的大部分微粒在调理素(免疫球蛋白)的作用下,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以及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分布于肝脏、脾脏等器官,具有一定靶向性,可以设计成治疗肝脾疾病的药物制剂.但是这一分布特点影响了微粒对其他组织器官的选择性,因此对微粒表面加以抗体或配基修饰,就可以增加微粒对特定靶位的亲和性,进而实现微粒的主动靶向定位.此外,利用表面修饰技术制备的长循环微粒给药体系,通过增加微粒的亲水性,延长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通过改变微粒所带电荷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作为DNA转染载体,直接与带负电的细胞膜作用,将携带的基因释放到靶细胞内,广泛用于基因治疗.

  • 靶向超声造影的研究进展

    作者:卞爱娜;高云华

    1968年,Gramiak等[1]提出超声对比造影的概念,至今,对比超声造影的研究已有30余年.近年来,新型超声造影剂不断兴起,超声造影新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国内外研究显示二者结合能有效增强心肌、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的二维超声影像和血流多普勒信号,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研究的大多数超声造影剂是一种无定向选择作用的全身性造影剂.国外近几年已经开始靶向超声造影的相关研究,通过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作用,可以使超声造影剂以更高的浓度聚集在靶组织,达到定向增强显影的目的.

  • 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丽华

    靶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提高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效地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通过查阅文献,从靶向制剂(主动靶向、被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3方面作出全面客观的综述.

  • 壳聚糖在被动靶向制剂中应用

    作者:姚金成;李万忠;胡领

    壳聚糖(Chitosan,CS)是甲壳素脱乙酰基产物,来源丰富,制备简单,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能被溶菌酶等降解并代谢,且其分解产物对人体健康无害.近年来,壳聚糖在被动靶向制剂中应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就壳聚糖在被动靶向制剂中应用作一概述.

  • 靶向给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莹

    目的:分类介绍近年来靶向给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肝靶向制剂的近期研究情况及应用,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在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及物理化学靶向系统中均出现了用于治疗肝癌的靶向新制剂,并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对中药肝靶向的研究较薄弱,这与中药成分复杂、基础研究尚不深入等有关.结论:靶向给药系统是肝脏疾病治疗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 纳米载药系统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薛晓梅;曹惠敏;尤纱纱;何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心肌缺血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纳米载药系统的应用可增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纳米载药系统可通过直接心脏注射和静脉注射2种方式进入体内,在体内通过“被动靶向”或“主动靶向”作用将治疗药物输送至缺血心肌部位,增加药物在缺血部位的富集,从而提高药物疗效.该文对近年来应用于心肌缺血治疗的纳米载药系统作一综述.

  • 胰腺癌纳米递药系统靶向性设计研究进展

    作者:王庆兵

    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新生血管匮乏且基质丰富,限制了细胞毒性药物的递送效率,降低了治疗效果.纳米递送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胰腺癌有望克服其生物屏障,提高递药效率.而设计具有高效靶向胰腺癌细胞的纳米递药系统是克服上述生物屏障的关键.本文综述相关领域的新进展,包括纳米递药系统的被动靶向设计、主动靶向设计及响应释放的靶向递药设计.

  • 新型纳米靶向给药系统载体材料的设计

    作者:鞠曹云;张灿

    新型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难治愈性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而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材料的设计.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的载体材料能使载体实现靶向功能,将药物定位浓集于病灶部位,并大限度地发挥高效低毒的作用.基于不同的靶向策略,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响应肿瘤微环境的靶向,综述了近年来一些新型纳米载体材料的设计,为新型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 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伟;卢伟伸

    肝癌、肝炎等肝脏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但目前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其原因除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尚不够理想外,没有将药物有效地输送至肝脏的病变部位也是一重要原因.因而开发肝靶向性药物是当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几种重要的肝靶向系统如主动靶向、被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纳米制剂在心肌缺血区域的靶向机制及应用

    作者:曾诚;谭梅娥;何承辉;邢建国

    缺血性心脏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至今为止, 药物预处理和治疗依旧是心肌缺血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大多数抗心肌缺血药物缺乏组织特异性, 同时由于缺血区域血液循环受阻, 导致药物在缺血部位的分布往往不甚理想.靶向纳米制剂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给药策略.纳米制剂在体内主要可以通过"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作用将药物递送至病变部位, 提高药物在缺血区域的靶向性和释放率, 从而改善药物治疗效果.本文对应用靶向纳米制剂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及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 中药肝靶向微球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颖楠;夏新华

    目的:为中药肝靶向微球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微球""肝靶向""Chinese herbal medicine""Micro-spheres""Liver targetin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2015年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中药肝靶向微球的不同靶向方式及载体材料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5篇,其中有效文献32篇.中药肝靶向微球的靶向方式主要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磁性靶向和栓塞靶向,并以被动靶向和栓塞靶向为主;在载体材料上,以多糖类、蛋白类、聚酯类研究较多.此类微球制剂通过靶向肝部位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但研究大多针对单一有效成分,关于复方靶向制剂的研究较少;同时,靶向作用主要集中于肝器官,尚未深入至肝病灶部位.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临床试验研究较少.

  • 肝靶向水溶性药物纳米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满玲;杨丽杰;陈岩

    目前,水溶性药物的肝靶向性研究一般有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的被动靶向和基于肝受体识别的主动靶向[1].被动靶向主要依赖于微粒的大小及表面性质,主动靶向利用分子和受体的特异性配体的识别,肝实质细胞中的去唾液酸糖蛋白作为肝靶向的有效靶点而受到广泛研究[2].主动靶向制剂是利用肝受体的识别,使药物具有高度靶向性、缓控释性;被动靶向主要是利用纳米粒的小尺寸效应使其具备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药物适合于制成哪种类型,要根据靶向部位要求和药物理化性质具体而定.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