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灯盏花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权明;刘俊;章加宽;张思;徐宁;李少宁;海恒光;杨淑艳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10 mg/(kg·d)]、灯盏花素高剂量组[20 mg/(kg·d)],每组10只.连续7d经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或生理盐水后,建立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DA含量升高,T-AOC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MDA含量降低,TAOC升高(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肺泡腔完整性破坏,间隔增厚,并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灯盏花素组肺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灯盏花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 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周权明;张思;徐宁;刘俊;章加宽;简秋林;肖礼妹

    肝缺血再灌注(HIR)肺损伤在肝移植术或肝大部切除术中较常见,近年来,许多学者对HIR肺损伤进行了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将HIR肺损伤发生机制及其防治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HIR肺损伤提供参考.

  •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家猪肝缺血再灌注时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冯志佳;刘晶;陶涛;席宏杰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家猪肝缺血再灌注时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4只健康幼年家猪,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7只.基础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侧卧位行胸段硬膜外穿刺(T8-9)置管.经腹正中切口暴露肝脏,分离肝十二肠韧带,游离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左支备用.E组给予0.5%布比卡因0.75 mL/节段(阻滞T5~T12脊神经),C组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硬膜外给药15min后,夹闭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左支45 min,然后开放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左支进行再灌注4h.分别在缺血前(T0),缺血末(T1),再灌注1h (T2),2h (T3),4h(T4)采血样用于测定AST,ALT,NO,ET-1,TNF-α,IL-1β和ATP.实验结束后取肝脏组织样本测定MDA和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E组各时点MAP水平低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pH值以及PaCO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E组各时点AST,ALT,ET-1,TNF-α,IL-1β浓度低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NO及ATP浓度高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MDA含量C组高于E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E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轻于C组.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增加肝脏能量的生成,纠正NO/ET的失衡,减少促炎介质的生成,从而改善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半胱天冬酶-1表达的影响

    作者:肖莉;钟坪杉;吴鹏俐;阳德飞;陈晓琴;杨拯;李健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对肝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半胱天冬酶-1(caspase-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高剂量组(H组)和假手术组.H-E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MMP-9、caspase-1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光镜下I/R组肝细胞出现水肿及片状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EPO预处理组出现肝细胞水肿 、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各组肝组织MMP-9和caspase-1表达水平均上升,血清ALT和AST水平也均上升,且均以I/R组上升为明显.EPO不同剂量组间比较,中剂量组大鼠肝MMP-9和caspase-1表达水平 、ALT和AST的水平与低 、高剂量组比较均降低.结论:EPO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佳浓度是3000 U/kg.该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MMP-9、caspase-1介导的过度炎症反应有关.

  • 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肝窦内皮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黄施伟;李士通;龚蔚;王莹恬;徐国辉;庄心良

    目的:通过观察二氮嗪(Diazoxide)预处理对大鼠肝窦内皮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32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对照组(Control组),进腹后行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I/R);③二氮嗪组(Dia组),在行肝I/R前10 min,静注Diazoxide(5 mg·kg-1);④5-HD+Dia组,在行肝I/R之前20 min静注5-HD(10 mg·kg-1),10 min后静注Diazoxide(5 mg·kg-1).再灌注90 min时测定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水平和肝脏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包括光镜HE染色和透射电镜(TEM)超微结构检查;免疫组化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ontrol组的血清ALT和HA水平,肝组织E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肝组织NO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Dia组的ALT、HA及ET含量都降低(P<0.05),肝组织中NO的含量升高.5-HD完全抵消了Dia的作用.HE染色和TEM检查提示Dia组较明显地减轻损伤,而5-HD+Dia组则与Control组相似.Dia组肝窦内皮细胞膜ICAM-1表达比例明显减少,且染色较淡,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HD可以抵消Diazoxide减少ICAM-1表达的效应.结论: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的预处理对后继的肝脏I/RI中肝窦内皮的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原位肝移植术围手术期循环呼吸管理

    作者:苏群;金旭东

    原位肝移植病人都为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术前由于肝功能衰竭而使呼吸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麻醉、手术创伤以及新肝缺血再灌注所致损伤等原因,使得循环呼吸管理有其特殊性.我院于1999年2月至2001年1月共行原位肝移植手术32例,现对围手术期的循环呼吸管理作一分析.

  • 双歧杆菌对幼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韬;张天遨;邓朝晖;蒋丽蓉;王文妤;杨凯华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对幼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90只SD幼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45 min后再灌注12 h建立幼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Henry速率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 T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肝组织TNF-α以及IL-6,采用改良鲎试验测定血浆内毒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肠黏膜occludin分布.结果 双歧杆菌治疗组的血清AL T及AS T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坏死程度也显著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降低,TNF-α以及IL-6明显降低,occludin表达升高.结论 双歧杆菌对幼鼠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双歧杆菌能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以及减少内毒素移位有关.

  •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胆汁酸转运体Bsep与Mrp2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召华;钱叶本

    目的 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只解剖第一肝门,不行肝门阻断,B组为缺血再灌注后,阻断第一肝门30 min后开放.于术后的1h、6h、12 h、1d、3d开腹,每个预定时相点取5只大鼠进行取材和指标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BA、DBIL、ALT的含量,应用HE染色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SP(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d time Reverse Transcriptase-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的Bsep与Mrp2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 鼠肝缺血30 min再灌注模型肝组织呈轻度炎症改变,各时相点均未见肝细胞坏死的发生.B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1h~1d血清中TBA、DBIL、ALT的含量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1h~1d胆汁酸转运体Bsep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同时Bsep蛋白在肝细胞膜上染色不规则、稀疏,蛋白质的表达减少,胞浆内未见表达;再灌注后1 h~12h,Mrp2 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再灌注后1d,Mrp2 mRNA表达水平恢复正常,而再灌注后的1 h~1d,Mrp2蛋白在肝细胞膜上染色稀疏、散乱,表达减少,并可见胞浆内表达.结论 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肝脏组织中Bsep表达下调和Mrp2定位改变可能是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重要机制.

  • 肝硬化鼠肝缺血再灌注胃粘膜病理损伤的研究

    作者:褚延魁;马庆久;刘维;王胜智;辛洁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对肝硬化鼠胃粘膜的病理损伤过程.方法实验大鼠制备肝硬化模型,并行肝脏缺血再灌注,取大鼠胃粘膜标本行电镜、光镜检查,并检测血中转氨酶的变化.结果肝硬化鼠胃粘膜出现充血、水肿,有糜烂及小溃疡形成,电镜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肝缺血再灌注后病理过程较前加重,表现为溃疡面的扩大,部分出现粘膜上皮脱落等,细胞崩解,内质网扩张明显,核膜不清.结论肝缺血再灌注加重了门脉高压性胃炎的病理过程.

  • 山莨菪碱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薛小红;李璐;周荣胜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SD健康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山莨菪碱预处理组(A组),各16只.S组只做解剖肝门,IR组和A组制备70%大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组于阻断肝血流前30 min,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 mg/kg,S组和IR组静脉注射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大鼠于再灌注后3 h处死,取肺脏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氢还原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组织HE染色病理改变,IR组和A组肺损伤较S组重,A组肺损伤较IR组轻;与S组比较,IR组和A组肺组织W/D比值、MDA含量、MPO活性、HO-1和iNOS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IR组比较,A组肺组织W/D比值、MDA含量、MPO活性、iNOS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HO-1蛋白表达和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山莨菪碱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肺损伤.

  • 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

    作者:王晓丽;徐桂萍;管小萌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七氟醚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七氟醚组制作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七氟醚造模前给予七氟醚吸入30 min;假手术组仅游离肝门,但不阻断血供。于再灌注60 min时处死大鼠,测血清ALT、AST、TNF-α;取部分右肺上叶组织用于测算湿重与干重比值(W/D),部分制作石蜡切片用于病理观察;取左肺组织,测定丙二醛( MDA)及MMP-9 mRNA。结果光镜下假手术组肺组织结构未见异常;七氟醚组肺组织损伤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七氟醚组血清ALT、AST、TNF-α水平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P均<0.05;七氟醚组血清ALT、AST、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七氟醚组肺组织W/D、MDA含量及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P均<0.05;七氟醚组肺组织W/D、MDA含量及MMP-9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七氟醚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肺损伤,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水平、抑制MMP-9 mRNA表达等有关。

  • 吸入性麻醉药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沈途;张锦英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切除、肝硬化、出血性休克和肝移植等手术的常见并发症[1],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患者预后及存活率,研究HIRI作用机制及如何减轻HIRI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吸入性麻醉药对HIR具有保护性作用[2~4],其机制复杂,途径多,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现就其在Ca2+超载、氧自由基、Kupffer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细胞因子、线粒体等方面的作用综述如下.

  • 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大鼠肺组织HO-1和iNOS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慧慧;张璐瑶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70%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选取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O组)、瑞舒伐他汀(R组)。镜下观察HE染色肝肺组织病理改变,使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组织免疫组化切片中 HO-1,iNOS蛋白平均灰度值,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O组及R组肝肺损伤较S组重。R组肝肺损伤较O组轻;R组和O组与S组相比,MDA水平明显升高、SOD、HO-1和iNOS明显降低;R组与O组相比,MDA和 HO-1水平明显降低、SOD和iNOS明显升高。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上调肺脏中的HO-1及下调iNOS蛋白表达减轻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 通腑泄热法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伟涛;翟淑萍;章小兵;苑伟;张北平;王百林

    目的 探讨通腑泄热法中药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肝门部血流阻断法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150只,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缺血再灌注通腑泻热方中药组(TCM组,n=75)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ontrol组,n=75),各组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3、6h分成3个亚组,各亚组25只大鼠,在各时间点抽取两组大鼠下腔静脉血液,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取肝组织检测肝组织内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评估两组不同时间点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变化.结果 TCM组和Control组在肝缺血再灌注后1、3、6h的IL-6 (ng/L)的表达分别为:39.68±1.10、22.73±1.85、35.83±3.41和47.7±0.35、48.22±0.66、41.29±1.29;CAT(U/mgprot):78.17±1.26、168.89±2.18、245.33±3.85和59.20±2.24、68.79±3.08、82.86±4.33;MPO(U/克组织湿重):8.66±1.07、16.15±1.45、25.96±3.01和16.84±1.28、36.51±2.03、55.99±4.70.与Control组相比,TCM组在3个时间点IL-6、MPO含量降低,CA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腑泄热法中药通过抑制急性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如IL-6及MPO的释放、以及保护CAT活性,加速氧自由基清除,以此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 大鼠肝缺血及再灌注所致肠黏膜损伤及丹参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智勇;陈孝平;卢绮萍

    目的 研究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小肠黏膜损伤及丹参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肝缺血45 min条件下,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CO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丹参预处理组(SM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0、3、12、24、72 h)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SM组在阻断第一肝门30 min前经尾静脉推注丹参注射液6 g/kg加生理盐水40 ml/kg,其余各组按40 ml/kg给予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入,SO组开腹后仅解剖肝门,不钳夹肝蒂.分别在再灌注0、3、12、24、72 h取上段空肠行病理学检查、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肠系膜淋巴结菌群易位检查.结果 在肝缺血45 min再灌注不同时限点SM组空肠黏膜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且肠组织DAO活性、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IR组(P<0.05).结论 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小肠有明显淤血性损伤,DAO活性明显下降,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率明显上升,丹参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所致小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白细胞介素-1、细胞间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李伟涛;翟淑萍;苑伟;张北平;章小兵;王百林

    目的 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75)和对照组(n=7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表达水平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因子-κB(NF-κB)的含量.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肝缺血再灌注后1、3、6h的IL-1的水平分别为(90.45±14.76)、(101.19±10.84)、(116.77±13.87) pg/ml;(71.06±10.71)、(78.77±20.41)、(91.19±26.42) 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Western blot图谱分析,随着时间的延长,肝匀浆组织ICAM-1和NF-κB蛋白的含量逐渐增多,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肝脏组织中IL-1 、ICAM-1的表达增加与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其机制与通过激活NF-κB上调,对ICAM-1和IL-1表达调控加强有关.

  • RNA干扰技术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刘璐;王捷;赖东明;李文滨;宋尔卫

    由于在病理状态下,肝细胞表面大量表达Fas蛋白,因此,Fas介导的凋亡是各种原因(炎症、免疫、病毒、肝移植)引起的肝脏损害的主要原因 [1] .我们通过肝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现象及小干扰RNA(siRNA)对Fas基因沉默机制的研究,为经基因调控对肝细胞的保护提供依据.

  • 大鼠肝缺血及再灌注所致小肠过氧化损伤及丹参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智勇;陈孝平;卢绮萍

    目的 观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小肠过氧化损伤及丹参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丹参预处理组(SM组),分别在肝缺血30、45、60 min时取上段空肠进行大体病理学检测;然后在肝缺血45 min条件下,动物亦随机分为4组(CO组、SO组、IR组、SM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0、3、12、24、72 h)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SM组在阻断第一肝门30 min前经尾静脉推注丹参注射液6 g/kg加生理盐水40 ml/kg,其余各组按40 ml/kg给予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入,SO组开腹后仅解剖肝门,不钳夹肝蒂.分别在再灌注0、3、12、24、72 h取上段空肠行病理学检查、丙二醛(MDA)含量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结果 空肠黏膜损伤评分随肝缺血时限延长而加重;在肝缺血45 min再灌注不同时限点SM组空肠黏膜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且肠组织MDA含量、MPO活性均低于IR组(P<0.05).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所致小肠明显淤血性损伤,MDA含量、MPO活性升高,丹参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所致小肠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胆汁淤积发生的分子机制

    作者:舒明;彭承宏;陈皓;沈柏用;邱伟华;李宏为

    目的 探讨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胆汁淤积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70%的鼠肝缺血35 min再灌注模型,检测胆汁、血浆中胆红素、胆酸的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毛细胆管膜上胆盐输出泵(Bsep)、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方法分析Mrp2定位的改变.结果 再灌注后6 h、1、3 d,Bsep的表达明显下调(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89±0.044、0.240±0.078、0.224±0.068),与胆汁、血浆中胆酸的异常改变一致.Mrp2表达的明显下调仅发生于再灌注后的6 h(mRNA表达水平为0.038±0.032),与再灌注后1 h~5 d胆红素的异常变化不相符.再灌注后6 h~5 d,Mrp2在毛细胆管膜上定位减少、向胞浆内分布.结论 Bsep表达的减少以及Mrp2定位的异常是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胆汁淤积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

  • 褪黑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甄允方;孙庆林;汪健;张锡庆;顾志成;陈风

    肝脏移植、肝部分切除手术、处理严重的肝脏外伤时,都需要暂时性阻断肝脏血流,重新恢复血液供应后,可造成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手术后肝脏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肝脏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在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起着中心环节作用.

51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