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汉防己乙素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正;金京顺;张华芳;刘锡玖

    汉防己乙素(demethyl-tetrandrine,d-Tet)与粉防己碱均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块根的有效成分.有报道粉防己碱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纤维化、抗氧化作用,还可作为一种非特异性钙离子拮抗剂,对心、脑、肝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3].但是关于肝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报道较少,特别是汉防己乙素对其的影响.本研究探讨汉防己乙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时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 冷保存再灌注期间离体肝组织内氧自由基及[Ca2+]i对p38MAPK激活的影响

    作者:王雨;田伏洲;汤礼军;张晓琼

    目的:了解离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及钙离子超载是否是激活p38MAPK的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揭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信号转导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自行建立的兔离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冷保存液中别嘌呤醇浓度的不同分为A、B、C、D 4组;根据冷保存液中维拉帕米浓度的不同又分为E、F、G、H4组;分别于离体前、冷保存末及再灌注5 min、10 min、60 min、120 min获取离体肝组织,分别应用免疫映迹杂交(western-blot)和免疫沉淀法测定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及活性水平;并进行肝组织内氧自由基(oxygenfree radicals,OFR)含量的测定(A、B、C、D组);用Fura-2/AM负载法进行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测定(A、E、F、G组).结果:于再灌注5 min各组离体肝组织的氧自由基水平升高至峰值,但各组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B、C、D组:2.32±0.22,1.82±0.15,1.63±0.11,1.29±0.10,P<0.05,t=2.57);于再灌注10 min供肝组织p38MAPK磷酸化水平及活性均升高至峰值,但各组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B、C、D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76.2±7.0,61.4±5.9,47.3±2.5,37.7±3.0,P<0.05,t=.61;A、B、C、D组p38MAPK活性水平:82.7±6.8,69.7±5.2,54.5±5.5,41.2±3.1,P<0.05,t=2.61;A、E、F、G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80.3±8.7,63.3±4.2,50.4±5.6,39.2±5.7,P<0.05,t=2.61;A、E、F、G组p38MAPK活性水平:80.8±8.9,66.7±4.2,53.7±4.1,39.4±5.5,P<0.05,t=2.61);再灌注5 min时氧自由基及[Ca2+]j越高的离体肝,则再灌注10 min时离体肝组织p38活性峰值越高,二者之间呈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ROFR=0.976,RCa=0.970)结论:别嘌呤醇能显著性抑制离体肝缺血再灌注期间肝组织内OFR水平,而维拉帕米能显著性抑制离体肝缺血再灌注期间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超载;而且OFR水平及钙离子与离体肝组织p38MAPK的激活密切相关.

  • 没食子酸对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晨;孙竞;傅鹤秀;陈冬;章晓雅;陈伟雄;高静

    目的 验证没食子酸(GA)对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过程中的线粒体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小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构建离体和在体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使用MTT、JC-1和MitoSOX Red法分别对离体细胞活力、线粒体膜电位(MMP)和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进行检测;使用比色法、HE染色、Western印迹法、MitoSOX Red法分别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坏死程度、细胞色素C(Cyto C)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离体肝线粒体ROS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JC-1探针红绿荧光比值显著降低(P<0.01),MitoSOX Red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预先给予GA 10μmol/L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1),JC-1探针红绿荧光比值显著升高(P<0.01),MitoSOX Red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1).小鼠肝I/R模型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及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中Caspase-9活化水平显著增强(P<0.01),胞浆蛋白中Cyto C表达显著增加,线粒体中Cyto C表达显著减少,线粒体ROS的生成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GA 100 mg/kg组小鼠血清中ALT及AST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中Caspase-9活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胞浆蛋白中Cyto C表达显著减少(P<0.01),线粒体中Cyto C表达显著增加(P<0.01),线粒体ROS的生成显著减少(P<0.01).结论 作为一种新型线粒体功能调节剂,GA对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心肾能量代谢的研究

    作者:黎明;巴图德力根;马凤艳;那日苏;韩志强

    目的 研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心肾能量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0h组、模型-2h组、模型-4h组、模型-6h组.用无损伤血管夹钳夹后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再灌注后即刻和再灌注后2,4,6h,立即处死动物,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组织的钠钾ATP酶、钙镁ATP酶含量.结果 假手术组、模型-2h组、模型-4h组的肝组织Ca2+-Mg2+-ATP酶含量分别为(343.84±22.11),(221.88±64.15),(235.02±58.84) μrmol·g-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2h、4h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手术组、模型-2h、4h组的肾组织Na+-K+-ATP酶含量分别为(79.46±10.84),(67.28±3.39),(69.09±1.47) μmol· g-1;这3组的Ca2+-Mg2+-ATP酶含量分别为(345.68±21.68),(227.39±50.63),(246.38±64.31)μnol · g-1,与假手术组比较,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手术组和模型-0,2,4,6h组的心肌组织Na+-K+-ATP酶含量分别为(68.16±12.17),(71.92±9.91),(61.62±7.96),(59.23±3.86),(79.72±9.91)μmol·g-1;这5组的Ca2+-Mg2+-ATP酶含量分别为(261.05±40.52),(279.13±34.12),(243.62±23.59),(244.66±17.79),(291.78±36.38)μmol·g-1,与假手术组比较,这5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心肌组织能量代谢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肾功能同时受损,但肾损伤早于心肌损伤.

  • 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细胞凋亡以及Bcl-2,Bax的影响

    作者:刘臻;曹定睿

    目的 评价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远隔脏器肾脏细胞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Bcl相关X蛋白(Bax)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丙泊酚(P)组.每组再根据再灌注时间(2、4、6h)的不同各分成3个亚组,分别为S 2、S 4、S 6、IR 2、IR 4、IR 6、P 2、P 4、P 6亚组.制备70%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血液中胱抑素C(Cys-c),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Bcl-2蛋白和Bax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 各组同一时间点相比,IR组和P组的Cys-c、Bcl-2、Bax蛋白含量,AI值均显著高于S组(P<0.05).P组的Bcl-2、Bcl-2/Bax显著高于IR组,Bax、Cys-c、AI值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 丙泊酚对肝缺血再灌注时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而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 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脑线粒体钙及线粒体转运通道的影响

    作者:沈洁;从长慧

    目的:通过观察在体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线粒体游离钙、线粒体转运通道(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及外周血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明确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S组);缺血再灌注组( I/R组):肝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异氟烷预处理组( ISO组):肝I/R前60 min ISO预处理30 min,后用空气洗脱30 min:CsA+ISO组,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30 min后同ISO组;CsA组,I/R前30 min 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再灌注24 h迅速断头取前脑,分离线粒体进行线粒体游离钙、MPTP含量检测,各组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AISA 法测定 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I/R组(287.32±26.17)线粒体游离Ca2+浓度明显增加,高于S组(198.54±21.02)和ISO组(209.74±29.49)(P <0.05);CsA+ISO(267.31±37.52)明显高于ISO组( P <0.05);CsA(288.63±23.15)组与I/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I/R组(1.73±0.24)的ΔS与S组(2.36±0.35)和ISO 组(2.11±0.32)相比明显减少(P <0.05),既MPTP大量开放,而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R组与CsA+ISO组(1.72±0.34)和CsA组(1.77±0.35)△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A+ISO组的ΔS值与ISO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外周血液S-100β蛋白I/R组明显高于S组和ISO组(P <0.05);CsA+ISO组与ISO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I/R组,CsA+ISO组和CsA组与缺血前比较明显升高( P <0.05),缺血前S-100β蛋白含量五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损伤,而异氟烷预处理对此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异氟烷抑制MPTP开放,降低线粒体游离Ca2+浓度,防止了线粒体Ca2+超载有关。

  • 鼠肝缺血再灌注后多耐药相关蛋白和根蛋白的表达及定位

    作者:舒明;彭承宏;陈皓;沈柏用;邱伟华;姜志宏;施敏敏;蔡劬;李宏为

    目的 探讨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胆红素升高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A组),70%的鼠肝缺血35 min再灌注组(B组),研究时点为再灌注后的1 h、6 h、1 d、3 d、5 d.HE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胆汁生成率,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胆汁、血浆中胆红素含量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以及肝细胞骨架连接蛋白根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方法分析MRP2、根蛋白在肝细胞毛细胆管膜上的定位.结果 70%鼠肝缺血35min再灌注模型炎症反应轻,无肝细胞坏死的发生.与A组比较,B组再灌注后的1 h~3 d,胆汁生成率及胆汁中结合胆红素含量明显降低;再灌注后的1 h~5 d,血浆中胆红素含量显著增加.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发现,再灌注后6 h~5 d,B组根蛋白表达下调,以再灌注后的6 h~1 d尤为明显,MRP2表达的明显下调仅发生在再灌注后的6 h.激光共聚焦分析发现,再灌注后的6 h~5 d在根蛋白表达缺失处,B组MRP2在毛细胆管膜上的定位减少.结论 根蛋白表达下调所致的MRP2在毛细胆管膜上的定位减少很可能是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胆红素升高发生的分子机制.

  • 锌和金属硫蛋白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作者:蒋与刚;郭长江;杨继军;洪燕;高兰兴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在心、肝、肾、肠等多种器官均可发生,并导致再灌注器官机能、形态及代谢的异常改变n].IRI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研究在外科手术、器官保存与移植等方面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作者以前的工作表明,补充Zn或金属硫蛋白(MT)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究竟哪种更为有效,本实验进行了两种方式的比较研究.

  • 异丙酚通过诱导幼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自噬减轻其肝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

    作者:吕景淑;贾莉莉;喻文立

    目的:探究异丙酚对肝缺血再灌注后幼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C57BL/6两周龄的小鼠40只被随机分成4组(n=10):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组(P组),异丙酚+自噬抑制剂3-MA组(3-MA组),除S组仅进行开关腹操作外,其余各组均行缺血60 min,再灌注6h建模.取血组织标本及海马组织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脑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浓度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透射电镜法观察自噬小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Nix及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1)脑损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水平,3-MA组高,其次为IR组,P组居中,S组低(P<0.05);(2)自噬小体,P组多,且线粒体结构较完整,依次为IR和S组,3-MA组自噬少,线粒体肿胀,分裂多;(3)LC3Ⅱ、Nix蛋白表达水平同上述线粒体自噬水平一致,Caspase-3与此相反(P<0.05).结论:异丙酚可促进肝缺血再灌注后幼鼠海马神经元的线粒体自噬,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

  •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文胜;冷玉芳;张凌云;王洪涛

    缺血后处理是指器官、组织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再灌、停灌处理,其保护效应和分子机制与缺血预处理有相似之处,但不尽相同.研究表明,缺血后处理可抑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1],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 抑肽酶对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兔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曹忠平;陶国才;刘怀琼;鲁开智;崔剑

    在原位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新肝期前后凝血功能改变为严重,往往需要大量血浆与凝血因子输注,提示机体在无肝脏状态下及缺血后再灌注的肝脏可能对凝血功能有很大影响.在凝血的诸多因素中,血小板和凝血关系尤为密切.肝缺血再灌注是肝移植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之一,因此,本研究拟采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再灌注前后血小板功能及糖蛋白变化,及应用抑肽酶后血小板功能的改变.

  • 谷氨酰胺对肝缺血再灌注导致急性肺损伤肺组织MDA、SOD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林萍;邓才林

    目的 评价分析谷氨酰胺对肝缺血再灌注导致急性肺损伤肺组织MDA、SOD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45例行肝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S组(假手术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G组(谷氨酰胺组),每组15例.I-R组完全阻断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持续缺血30 min后再进行灌注1 h,G组于全肝血流阻断前1 h静脉滴注0.75 mg/kg谷氨酰胺实施预处理.对3组患者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进行测定,并评估肺组织学评分.结果 与I-R组比较,G组患者肺组织MDA水平、MPO活性、W/D及TNF-α水平降低,SOD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G组患者肺组织MDA、TNF-α水平、W/D上升,SO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肺组织学评分高于G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肝缺血再灌注导致急性肺损伤进行谷氨酰胺预处理能够有助于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从而显著增加肺组织表达,改善MDA、SOD水平,利于预后质量.

  • 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肝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宁俊平;高敏;庞晓红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肝缺血再灌注时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丙泊酚高剂量组(高剂量组)、丙泊酚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对照组,各15只.高剂量组:造模前大鼠股静脉注射丙泊酚60 mg/(kg·h);低剂量组:造模前大鼠股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h);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前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 mL/(kg·h).麻醉后暴露肝区,对照组仅分离肝门.其余3组动脉钳钳夹肝蒂30 min后松开(灌注)2h,造模完成.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Na+-K+-ATP酶和Ca2+-Mg2+-ATP酶;采用Lanir法检测心肌组织内ATP、ADP、AMP含量,计算心肌能量(EC)值;HE染色.结果 模型组SOD明显低于其他3组,MDA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成功.低剂量组SOD明显高于高剂量组,MDA明显低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ATP、ADP、EC明显高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低剂量组的细胞形态比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清晰,心肌肌束断裂较少,细胞核部分清晰,少量红细胞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发生过氧化反应,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低剂量丙泊酚能够减少心肌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增加ATP含量,提高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增加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

  • 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肾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武莉;曹定睿;刘臻;李敏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发生于休克复苏期、肝脏手术术中夹闭肝蒂或肝移植术中离体供肝缺血后重新再灌注时,其造成的局部和全身的损伤,是影响肝脏移植手术、肝脏叶段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依托咪酯可对缺血再灌注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发生于休克复苏期、肝脏手术术中夹闭肝蒂或肝移植术中离体供肝缺血后重新再灌注时,其造成的局部和全身的损伤,是影响肝脏移植手术、肝脏叶段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依托咪酯可对缺血再灌注
      后直接受损的脏器发挥保护作用,但其对缺血再灌注后间接受损脏器的作用,尤其对受损脏器细胞凋亡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实验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制作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依托咪酯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肾脏细胞凋亡水平及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围手术麻醉期肝肾功能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山莨菪碱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多器官损伤的影响

    作者:周荣胜;薛小红;李小刚;毕阳;何平;王强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anisodamine)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肝、肺、肾和回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8周龄)60只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ON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山莨菪碱预处理组(ANI组),每组20只.CON组只解剖肝门,IR组和ANI组制备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NI组于阻断肝血流前30min,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 mg/kg,CON组和IR组静脉注射1ml的生理盐水.再灌注后3h处死大鼠,采集静脉血,取部分肝、肺、肾和回肠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肺、肾和回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E)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肺、肾和回肠组织丙二醛(MDA),氧化氢还原法测定肝、肺、肾和回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肺、肾和回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表达. 结果 HE染色病理改变结果显示,IR组和ANI组肝、肺、肾和回肠组织的损伤较CON组重,ANI组损伤较IR组轻;与CON组比较,IR组和ANI组血清AST、ALT、BUN、CRE、TNF-α和IL-6含量及肝、肺、肾和回肠组织MDA含量、MPO活性显著增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ANI组血清AST、ALT、BUN、CRE、TNF-α和IL-6含量及肝、肺、肾和回肠组织MDA含量、MPO活性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山莨菪碱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多器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过度炎症反应有关.

  • 瑞芬太尼对肝缺血再灌注后远隔器官的影响

    作者:侯晓来;郭永清

    瑞芬太尼是哌啶衍生物,相对分子质量为412900,其作用时间短、消除快,消除半衰期仅为3~10 min。对μ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但对δ受体和κ受体的亲和力相对较低。既往有关阿片类药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结果表明:μ、δ和κ3种阿片受体均参与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1]。而大鼠肝脏中存在μ、δ这两种类型的阿片受体。鉴于上述的这些阿片受体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研究,设计了本项实验,以检验瑞芬太尼能否通过上述机制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关资料。

  • 瑞芬太尼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毛惠斌;曹定睿;王敬宇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分别在再灌注1、3、5 h处死6只大鼠,取左肝内叶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各组Bd-2和Bax的表达,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肝细胞凋亡的情况,光镜、电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细胞凋亡指数、Bax表达均增高(P<0.05),而瑞芬太尼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组减弱了缺血再灌注上述指标的升高(P<0.05),二者没有区别;IR组Bcl-2表达减少(P<0.05),瑞芬太尼预处理和缺血再灌注组可增强其在肝组织的表达(P<0.05),二者没有区别.病理检查显示瑞芬太尼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 瑞芬太尼预处理及缺血预处理都有抑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的作用,均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瑞芬太尼可模拟缺血预处理的抗细胞凋亡作用.

  • 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损伤和胆汁淤积改变

    作者:张瑞;张信来

    目的::通过病理学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检测和统计胆汁生成率来评价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损伤及胆汁淤积改变的情况。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A组),70%的鼠肝缺血35min再灌注(B组),研究时点为再灌注后的1h、6h、1d、3d、5d。 HE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变化。计算胆汁生成率,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胆汁、血浆中胆红素含量的变化。结果:70%鼠肝缺血35min再灌注模型炎症反应轻,无肝细胞坏死的发生。与A组比较,B组再灌注后的1h~3d,胆汁生成率及胆汁中结合胆红素含量明显降低;再灌注后的1h~5d,血浆中胆红素含量显著增加。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肝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组织会有炎症反应和胆汁淤积的改变,这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丙泊酚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肺损伤时Nrf2和HO-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殷;高伟忠;但伶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时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24只,雌雄不限,体重220~ 250 g,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丙泊酚组(P组).SH组暴露肝门,但不阻断;IR组用无创血管夹阻断肝门30 min,开放再灌注180 min,制备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P组于阻断肝门前经尾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20 mg·kg-1 ·h-1静脉维持至大鼠死亡,余同IR组.各组于再灌注180 min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称重后计算肺湿干重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测定Nrf2和HO-1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果.结果 与SH组比较,IR组和P组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及肺湿干重比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组Nrf2、HO-1表达水平升高(P<0.05),肺湿干重比降低(P<0.05).P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结论 丙泊酚预先给药可通过上调Nrf2和HO-1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 灯盏花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权明;章加宽;张思;刘俊;徐宁;刘冠苗;简秋林;杨淑艳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10 mg/(kg· d)]、灯盏花素高剂量组[20mg/(kg·d)],每组10只.连续7d经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或生理盐水后,建立肝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检测各组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肾组织损伤明显,低、高剂量灯盏花素组肾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组SOD降低(P<0.01),MDA、MPO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灯盏花素组SOD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降低(P<0.05),MPO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灯盏花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白细胞聚集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