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道病毒71型3C蛋白表达后细胞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作者:雷晓波;孙振民;刘新蕾;任丽丽;王健伟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编码3c蛋白对宿主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293T细胞中瞬时过表达EV71 3C蛋白,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0-DICE)检测3C表达后293T细胞中蛋白的差异.选取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的蛋白用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 在293T细胞中过表达3C蛋白后,可引起5个蛋白表达水平发生明显改变,其中4个蛋白表达上调,1个蛋白(HSPA4)表达下调.Western blot验证表明过表达3C可降低HSPA4的表达,HeLa细胞中HSPA4表达为对照的46.8%±10.1%(P<0.05).结论 过表达EV713C蛋白可引起细胞内蛋白表达差异.

  • 2009年邯郸市手足口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郭瑞玲;邓健;李燕霞;马艳霞

    目的 掌握2009年邯郸市0~15岁儿童EV71 IgG和CoxA16 IgG携带状况,探讨发病率与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0~15岁儿童血清EV71 IgG和CoxA16 IgG,分析EV71 IgG、CoxA16 IgG阳性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手足口病发病率间的关系.结果 2009年邯郸市报告HFMD病例19 457例,567例HFMD病例标本中450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其中EV71 302份(占67.11%),CoxA16 75份(占16.67%).采集856名儿童血清,EV71 IgG阳性546例,阳性率63.79%;CoxA16 IgG阳性579例,阳性率67.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09,P>0.05).儿童血清EV71 IgG和CoxA16 IgG阳性率呈负相关(r=-0.900),5岁以下儿童血清EV71 IgG阳性率与2009年HFMD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r=0.852),CoxA16 IgG阳性率与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r=-0.816).结论 2009年邯郸市CoxA16和EV71均有流行,病例以EV71型为主.

  • 手足口病患儿感染肠道病毒71型全基因组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李学超;于哩哩;刘元辉;马艳玲

    目的 从手足口病患儿粪便中分离肠道病毒71型(EV71),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了解秦皇岛市EV71全基因组基因特征,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从秦皇岛市各医院收集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进行EV71检测,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及核酸提取,通过RT-PCR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通过电泳、测序及序列拼接一系列操作分析其基因特征.结果 用提取的核酸扩增出7 406 bp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后与已记录的EV71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完全一致,且测序峰图较好,可信度也较高;各基因片段间通过核苷酸序列拼接后得出,秦皇岛市医院EV71全基因组序列长7 406 bp,编码区各基因片段的长度分别为:2A 450 bp、2B 297 bp、2C 987 bp、3A 258 bp、3B 66 bp、3C 549 bp、3D1 386bp、VP1 891 bp、VP2 762 bp、VP3 726 bp、VP4 207 bp.结论 秦皇岛市EV71分离株为C4a型全基因组序列长7 406 bp,可为当地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 EV71与CA16所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韩志娟;徐俊昌;孙荣兴

    目的 了解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所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共409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咽、肛拭子和粪便,进行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核酸检测与体外分离培养,同时收集该次病程观察期内其他相关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结果. 结果 409例患儿中检出肠道病毒阳性248例,其中EV71病毒102例(24.94%),CA16病毒88例(21.52%),其他肠道病毒58例(14.18%).在EV71和CA16致病病例中,以12~23月龄婴儿为主分别为53(51.96%)和42(47.73%).不同月龄组发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77,P=0.046);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重症病例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占病例总数的4.03%,皆由EV71(7例)和CA16(3例)引起;3个年龄段(6~、12~、24~36月龄)重症病例分别为2、7和1例.EV71、CA16与其他肠道病毒致病病例的病程M值分别为9d、9d和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99,P<0.01),排毒周期的M值分别为11d,9d和6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22.463,P<0.01). 结论 肠道病毒手足口病主要为EV71和CA16感染所致,主要感染1~2岁婴幼儿,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病程与排毒周期较长.

  • 980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作者:刘宝芳;李玉杰;顾伟玲;王霞

    见传染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全身性疾病,既有隐性感染,也有显性感染,既有轻型感染,也有重型感染病例,应提高及时识别重症病例早期临床征象的意识,并积极治疗以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

  •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峰;李文华

    目的:早期识别手足口病的重症化风险,改进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住院治疗的503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一般病例(轻症组)和重症病例(重症组),采用M edCalc 9.6.2.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503例手足口病患儿中重症组80例、轻症组423例,患儿体温39℃以上、呕吐、肢体抖动的发生率重症组分别为75.0%、31%、81.3%,均高于轻症组的26.0%、6.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住院时间重症组(12.0±4.0)d ,显著高于轻症组的(5.0±3.0)d ( P <0.0001);轻症组与重症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肌酸激酶、肌酐和 EV71/CoxA16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39℃以上、呕吐、肢体抖动、淋巴细胞及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和EV71的感染,为手足口病患儿重症化的危险因素。

  • 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68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运迎;朱香丽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4月至12月我科收治的16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婴幼儿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11月份为发病高峰.皮疹呈针刺血痂样表现及腹部先出现皮疹的患儿病情重,应考虑肠道病毒71感染.病后便秘的患儿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出现针刺血痂样皮疹及腹部先出现皮疹的手足口病患儿易出现并发症,秋冬季节也可出现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对于病后便秘的患儿,早期清洁灌肠有利于病情的控制.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重症手足口病132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燕军;曹素华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等及其他肠道病毒,其中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往往较重,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一般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臂等部位出现丘疹、疱疹为典型表现,大多预后良好,部分可发展为重症患者,甚至出现死亡病例,少数患儿可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脑干脑炎等,易迅速死亡[1],尤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故应引起重视.

  • 重症手足口病致神经源性肺水肿38例临床分析

    作者:吕雪萍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儿的早期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断依据,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症HFMD致NPE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儿中,早期8例患儿中有2例入院时出现肺出血,1例入院后16h死亡,1例20h死亡;其他患儿给予常规治疗,临床治愈1例(16.7%),自动出院4例(66.7%),死亡1例(16.7%)。其他30例常规加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中,临床治愈27例(90%),自动出院2例(6.7%),死亡1例(3.3%)。结论对有发生NPE高危因素的重症患儿应加强监护、反复肺部听诊、评估,以期早期发现,迅速采取以机械通气、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等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抢救成败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

  •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陶力新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RT-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手足口病病毒核酸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2009年5-8月奉贤区幼儿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粪便和咽拭子标本,分别用实时荧光RT-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肠道病毒EV71、Coxsackie A16(CoXA16)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在对38例疑似病例的粪便和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时,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到EV71、CoXA 16阳性标本为63份,阳性率为82.89%;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到52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68.42%.结论 实时荧光RT-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且能在采样后数小时内检测到病毒的RNA,从而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 .因此,该方法对肠道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控制起重要作用.

  • 大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主要病原学分析

    作者:范雪松;于蕾;潘立阳;刘丹红;王晓立;周毅恒;姚伟;吴隽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动态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5年疫情和流调资料的流行特征;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和粪便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大连市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6897例,报告重症例633例,死亡例13例;6~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儿童,男性高于女性,重症病例以0~3岁居多;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但散居儿童有下降趋势;EV71仍然是流行毒株,易引起重症病例发生.结论 2008-2012年大连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时间、地区、性别和年龄差异,重症病例的主要流行株为EV71.

  • 2012-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金美彤;崔大伟;谢国良;杨先知;成军;孙长贵;王国政;戴玉柱;李静云

    目的 了解2012-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构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疑似患者粪便、咽拭子、疱疹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对收集样本进行HFMD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2-2013年共采集样本1 792例,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浙江省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在5~6月份,9月份出现发病次高峰;肠道病毒总检出率为72.9%,其中2012年浙江省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为EV71 (40.3%),其次为CoxA16 (31.3%),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为其他肠道病毒(77.2%)(非EV71和CoxA16),以CoxA6为主(51.3%).不同样本类型中,肠道病毒检出率依次为疱疹液(100.0%)、粪便(76.2%)和咽拭子(65.1%).结论 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和人群性,不同年份引起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存在变化,持续地病原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暴发.

  •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病毒3种检测技术比较研究

    作者:慕毅敏;代岩石;孙伟;刘笑竹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检测中的效果对比分析,方便对EV71做出及时而有效的诊断,为该病快速鉴别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ELISA、荧光定量RT-PCR、RT-PCR 3种方法对EV71病毒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ELISA方法检出阳性18份,阳性率为11.32%;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出阳性53份,阳性率为33.33%;RT-PCR方法检出阳性51份,阳性率为32.08%.结论 3种方法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更具优势,更能满足临床需要.

  • 肠道病毒71型VP1抗原表位多肽疫苗的实验研究

    作者:向云凤;宋惠玲;苟恩进;李青;顾胜利;韩允;汤正珍;黄波

    目的 根据贵州省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VP1结构蛋白序列研制多肽疫苗并研究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2013年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从贵州省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到17株EV71毒株,其VP1氨基酸序列一致(共297个氨基酸),据此设计并合成多肽片段(除后一段为27个氨基酸外,其余均为20个氨基酸);用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病愈患儿的阳性血清,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出免疫原性较好的多肽片段,制成多肽疫苗;用多肽疫苗免疫ICR健康雌鼠,并设未免疫的对照(Con);将雌鼠的子代小鼠随机分为注射和不注射EV71病毒颗粒的2个亚组;注射病毒2d后处死所有小鼠,分别取小鼠的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通过RT-PCR检测病毒感染情况,同时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共设计并合成19段含交叉序列的多肽片段,从中筛选出3段免疫原性较好的(P2:VSRALTHALPAPTGQNTQVS;P4:ALQAAEIGASSNASDESMIE;P8:YANWDIDITGYAQMRRKVEL),制成多肽疫苗并免疫雌鼠,取雌鼠的子代小鼠进行后续试验.RT-PCR结果显示,各感染病毒亚组的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中均能检测到EV71病毒,而未感染病毒亚组均检测不到;病理结果显示,未接种多肽疫苗母鼠的子代小鼠在感染EV71病毒后,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炎性改变;接种多肽疫苗母鼠的子代小鼠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的炎性改变明显减轻,3种多肽疫苗对EV71所致炎症的改善作用无明显差异;接种多肽疫苗母鼠的未注射病毒亚组子代小鼠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V71病毒,也未观察到明显的炎性改变.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VP1抗原表位多肽疫苗并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为今后相关疫苗的研制提供方法学借鉴.

  • 宝应县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陈生根;王晓宇;于朝凤;吴芝兵

    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卫生部从2008年5月2日开始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为此,对宝应县手足口病疫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旨在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 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及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机制研究

    作者:高勇;徐元宏;陈晓枫;辛克峰;袁子清;郑美娟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凋亡、DC中信号传导通路激活、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患儿40例,分为20例轻症型组及20例重症型组,正常对照组儿童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儿童外周血DC表面标志分子CD11c、CD86、CD80和CD83表达的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C中MAPK信号传导通路分子磷酸化水平;ELISA法检测同期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随着EV71感染程度的加深,外周血DC中标志着细胞成熟的表面标志分子水平均有增加,CD83及CD80尤为显著;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程度逐渐加强;细胞因子水平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EV71感染可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凋亡、激活MAPK信号传导通路并增加细胞因子的释放,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EV71感染的DC中发挥显著调控作用.

  • 肠道病毒71型快速培养鉴定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何静;宋志刚;张晓玲;周志统;袁正宏;胡芸文

    目的:建立肠道病毒71型(EV71)快速培养鉴定方法,并应用于EV71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1.以不同滴度的EV71临床分离株,低速离心接种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96孔板内,设定时间梯度培养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V71早期抗原,以优化快速培养鉴定方法的条件.2.采集上海地区2010年手足口病例患者的咽拭子、大便标本50份,以EV71快速培养鉴定方法检测,并与病毒分离培养比较.结果:病毒滴度为106TCID50/0.1 ml的EV71临床分离株系列稀释后培养3 d,至高稀释度10-10能100%检测到病毒抗原.检测咽拭子标本5份、大便标本45份,病毒分离检测阳性26份,出现CPE平均时间为9.8d±2.098.阳性率为52.0%;快速培养鉴定方法3 d检出阳性30份,阳性率为60.0%.结论:在96孔板上开展离心培养结合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EV71感染的早期诊断,缩短了病原体检出时间、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更为简便,是快速诊断EV71感染的可靠方法.

  • 2010年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牛桓彩;赵维勇;刘毅

    目的:对2010年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肠道病毒病原体检测,分析肠道病毒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医疗机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及重症患者密切接触人群鼻咽拭子及粪便样本,提取病毒核酸,使用人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肠道病毒病原体及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分布.结果:共采集448份鼻咽拭子及粪便标本,肠道病毒总体检出率为41.74%(187/448),其中肠道病毒EV71型、CoxA16型和未分型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43%(96/448)、8.48%(38/448)和11.83%(53/448).比较肠道病毒EV71型和CoxA16型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 =5.56,μ0.05=1.96,P<0.05).448份标本中有59份粪便标本,肠道病毒EV71型,CoxA16型和未分型的检出率分别为37.29%(22/59),3.39%(2/59)和3.39%(2/59).389份鼻咽拭子标本中肠道病毒EV71型、CoxA16型和未分型的检出率分别为19.02%(74/389),9.25%(36/389)和13.11%(51/389),比较鼻咽拭子和粪便标本中肠道病毒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 0.905,μ0.05=1.96,P>0.05).临床诊断病例384例,采集鼻咽拭子标本384份,肠道病毒EV71型和CoxA16型检出率分别为17.97%(69/384)和9.90%(38/384).71例重症病例中采集到标本的病例密切接触者53名,采集标本64份,肠道病毒EV71型和CoxA16型检出率分别为42.19%(27/64)和10.94%(7/64).比较患者与密切接触者肠道病毒EV71型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2,X20.05=3.84,P<0.05).病例发病集中在5月-7月份,以EV71感染为主,病毒感染率以3岁组高,集中在幼托儿童,男性病毒感染率高于女性.结论:引起北京市昌平区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肠道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5岁以下男性儿童是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标本检测到EV71型肠道病毒有助于病例诊断,粪便标本与鼻咽拭子的阳性检出率具有一致性.

  •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肠道病毒71型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甘莉萍;陈应坚;杨慧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RT-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肠道病毒EV71病毒核酸的应用.方法:采集2008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幼儿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粪便和疱疹液标本,分别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肠道病毒EV71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在对16例已收集到的患者的粪便、疱疹液标本进行检测时,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到8份阳性样本,阳性率为50.0%(8/16),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到5份阳性样本,阳性率为31.3%(5/16).结论:实时荧光RT-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且能在采样后数小时内检测到病毒的RNA,从而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因此该方法对肠道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起重要作用.

  • 重症手足口病致神经源性肺水肿

    作者:韩秀珍;李化兵

    神经源性肺水肿常由重症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以突发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咳粉红色泡沫痰、咯血及循环衰竭等为特点.同时伴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病情凶险,临床表现与心源性肺水肿有相似之处,需认真鉴别.对重症手足口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救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32-733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