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癌患者血清MIC-1升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沈迪;王小兵;车轶群;刘秋颖;张超;李艳芬;田海梅;李茉;张伟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血清水平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56例肺癌患者、44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29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MIC-1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NSE、CYFRA21-1和SCC浓度.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中MIC-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肺良性疾病组(P <0.001);根据ROC曲线和正常人群的MIC-1血清水平,设1000pg/mL为诊断肺癌的临界值,MIC-1检测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5%和96.5%;在不同病理类型中,血清MIC-1对小细胞癌的诊断敏感性高于鳞癌和腺癌,低分化组患者血清MIC-1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中分化组(P<0.05);MIC-1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优于已有标志物CEA、CA125、NSE、SCC和CYFRA21-1;在肺癌早期(I期和II期)阶段,MIC-1诊断敏感性优于五种标志物的联合诊断(I期:66.7%vs 50.0%,II期:72.7% vs 69.0%);六种标志物联合诊断则能使I期和II期肺癌诊断敏感性分别提高至77.1%和85.5%.结论 本研究在较大样本量中证实MIC-1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示其可能成为比较理想的肺癌诊断及筛查标志物.

  •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在胃癌中的作用

    作者:杜中红;魏晓萍;惠起源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gytokine-1, 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成员, 在胃癌等多种肿瘤有过度表达. 大量研究表明, MIC-1在胃癌早期通过诱导凋亡和抑制过度增生表现抑癌生物学活性, 但近期有报道, 在胃癌进展期因为内环境等的变化, MIC-1具有促癌作用, 其机制包括: 抑制连环蛋白cateninδ1基因的表达;上调uPA系统增强胃癌肿瘤细胞侵袭性; 诱导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在人体胃癌细胞等过度表达. 胃癌组织过度表达MIC-1和uPA提示预后不良, 故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 血清ULBP-2、MIC-1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价值

    作者:周郁芬;黄李雅;徐凌霄;张帆;国芳;姚玮艳;袁耀宗

    目的 探讨UL16结合蛋白2(ULBP-2)、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152例胰腺癌、20例胰腺癌前病变、9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及9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ULBP-2、MIC-1水平,并和CA19-9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它们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胰腺癌、胰腺癌前病变、慢性胰腺炎及健康对照者血清ULBP-2水平分别为(219.9± 182.5)、(62.6±11.4)、(68.4±36.8)、(76.5±40.9) μg/L; MIC-1水平分别为(3521.3±3903.4)、(973.6±589.0)、(959.6±879.0)、(427.6±317.0)μg/L; CA19-9水平分别为(1448.8 ±3707.0)、(12.0±9.3)、(38.2±139.0)、(7.7±5.0) kU/L.胰腺癌患者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慢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X2值分别为40.628、71.662、45.505,15.827、36.433、63.494,26.264、73.427、49.088,P值均<0.01).ULBP-2、MIC-1、CA19-9诊断胰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9、0.818、0.864,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82,单指标诊断以ULBP-2为佳,三者联合诊断效能高.对胰腺癌早期病变(胰腺癌前病变+胰腺癌ⅠA期病变)的诊断,ULBP-2、MIC-1、CA19-9的AUC分别为0.506、0.837、0.684,单指标以MIC-1为佳,而MIC-1联合CA19-9的诊断效能高(AUC为0.897).结论 ULBP-2、MIC-1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升高,二者联合CA19-9检测可提高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相关性的观察

    作者:钮利娟;成兴波;韩俊霞;殷霞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多普勒超声结果,将113例T2DM患者分为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组(A,n=55)与单纯T2DM组(B,n=58),另选正常对照组(C,n=57).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清MIC-1水平. 结果 A、B组血清MIC-1水平高于C组(P<0.01),A组高于B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C-1水平与FPG、HbA1 c、SBP、DBP、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正相关(r=0.183、0.287、0.173、0.194、0.270、0.287,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10,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bA1 c、TG、HDL-C是血清MIC-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04、0.176、0.296,P<0.05). 结论 T2DM患者血清MIC-1水平升高,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清MIC-1水平较单纯T2DM患者进一步升高.HbA1c、TG、HDL-C是MIC-1的独立相关因素.

  • 2型糖尿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韩俊霞;成兴波;熊佩华;钮利娟;徐文超;张磊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MIC-1)水平与T2DM及超重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纳入91例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和80名NGT者(NGT组).按BMI分为体重正常(B、D)组和超重(A、C)组.采用ELISA法测定MIC-1水平. 结果 T2DM组MIC-1浓度高于NGT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组中MIC-1与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HDL-C是MIC-1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T2DM患者MIC-1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脂代谢异常的形成.

  • 血清MIC-1和CA125在卵巢上皮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丹;田海梅;李艳芬;李茉;吴令英;李斌;赵文雅;张超;王腾;王小兵;张伟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和CA125的卵巢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通过检测92例未经治疗的卵巢上皮癌患者(观察组)和96例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样本中的MIC-1和CA125水平,分析血清MIC-1和CA125水平与卵巢癌的关系;通过ROC曲线评价MIC-1和CA125单项及联合应用的卵巢癌诊断效能;通过对其中74例卵巢癌患者按术后残瘤大小和首次化疗敏感性结果分组,比较两组治疗前MIC-1和CA125水平,评价MIC-1和CA125的疗效评价价值;并通过分析68例患者的MIC-1和CA125水平与无瘤生存时间(relapse free survival,RFS)的关系评价其预后判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C-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IC-1诊断卵巢癌的ROC(AUC=0.945)与CA125的ROC(AUC=0.9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C-1和CA125联合应用的卵巢癌诊断效能显著提高(AUC=0.966)。术前CA125水平与术后残瘤大小显著相关(P=0.07);术前血清MIC-1水平与化疗敏感性显著相关(P=0.001),并且血清MIC-1水平与患者RFS呈负相关。结论 MIC-1和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率,MIC-1高水平预示卵巢上皮癌患者存在较大的耐药风险,且MIC-1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指标。

  •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联合多种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赵文雅;王小兵;田海梅;李艳芬;李茉;张超;沈迪;齐军;张伟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MIC-1)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并探讨多种标志物联合应用于检测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定量检测试剂盒及Roche 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429例不同临床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和129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中的MIC-1、 CA19-9、 CEA和TPS水平,比较MIC-1水平与其他肿瘤标志物的关系、与患者TNM分期的关系,以及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MIC-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1045.88±892.67 vs 398.04±263.19, P<0.001);肿瘤患者血清MIC-1水平随肿瘤浸润深度( T分期)增加而升高( P=0.001),并与淋巴结转移( N分期, P=0.007)和远端转移显著正相关( P<0.001); MIC-1、 CEA和TPS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早期结直肠癌检测敏感性可达61.3%,显著高于CEA的检出率(25.6%)。结论 MIC-1是结直肠癌尤其是早期结直肠癌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 MIC-1、 CEA和TPS联合检测对于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 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腾;田海梅;李茉;张超;李艳芬;刘静;王小兵;齐军;吴健雄;张伟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浓度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271例未经治疗的肝癌患者,48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30例乙肝携带者及10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IC-1浓度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结果在肝癌患者中血清MIC-1浓度比较,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有病毒性肝炎史患者高于无病毒性肝炎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MIC-1浓度随肝癌患者临床巴塞罗那分期(BCLC)进展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不同病理类型,肝细胞癌组高于胆管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MIC-1在早期肝癌患者(0期和A期)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敏感度,优于AFP。肝癌患者组血清MIC-1浓度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乙肝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者;根据肝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设定1.8 ng/ml作为MIC-1诊断肝癌的界值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6.2%和97.4%,高于AFP的96.2%和73.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MIC-1可成为理想的癌筛查及诊断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癌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方面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

  • 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升高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王小兵;付超;田海梅;李艳芬;李茉;程冬婉;常青云;刘珊;齐军;张伟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大肠癌诊断和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复发预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检测试剂盒检测239例不同临床分期的大肠癌患者、16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及200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中MIC-1水平,并对部分肿瘤患者进行连续监测;应用罗氏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上述样品中的CEA和CA19-9水平并与MIC-1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肠癌患者组MIC-1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分别为1138.16±857.46、486.76±220.93、391.56±299.55,P<0.001);不同临床分期大肠癌患者血清中MIC-1水平呈递增趋势;MIC-1在早期大肠癌患者(Ⅰ期和Ⅱ期)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敏感性,远优于CEA(Ⅰ期:28.0%vs8.0%;Ⅱ期:42.7%vs34.7%),提示MIC-1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CEA;MIC-1与CEA联合检测,可由原来CEA 42.3%的灵敏度提高至64.4%,显著优于MIC-1、CEA和CA19-9单独检测;MIC-1血清水平在有效治疗后显著下降(P<0.001),复发转移时MIC-1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 研究结果明确显示MIC-1是大肠癌有价值的新血清肿瘤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大肠癌的诊断和早期诊断水平以及反映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 食管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水平检测的意义

    作者:付超;王小兵;田海梅;李艳芬;李茉;程冬婉;常青云;刘珊;张伟;齐军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41例食管癌和3例食管良性疾病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MIC-1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上述血清标本中CA19-9、CEA浓度.结果 食管癌组MIC-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良性疾病组;根据ROC曲线,当550 pg/ml作为MIC-1诊断食管癌的临界值时,特异性和敏感性达到佳,分别为76.7%和82.3%,诊断价值优于CA19-9和CEA;MIC-1浓度随着患者TNM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但转移患者(Ⅳ期)MIC-1浓度下降.结论 本研究首次确认MIC-1可能成为食管癌新的血清标志物,在食管癌的诊断中,特别是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方面MIC-1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的大样本临床研究

    作者:王小兵;付超;吴凡;田海梅;李艳芬;李茉;程冬婉;常青云;刘珊;齐军;张伟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胰腺癌诊断、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检测试剂盒检测552例不同临床分期的胰腺癌患者、115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21例慢性胰腺炎及200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中MIC-1水平,并对部分早期肿瘤患者的病程进行随访监测;应用罗氏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上述样品中的CEA和CA19-9水平并与MIC-1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胰腺癌患者组MIC-1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慢性胰腺炎和正常对照组(1755.12±1112.23,863.56±508.24*,1264.35±751.09**,391.56±299.55*,*P<0.001,**P=0.040);MIC-1、CA19-9和CEA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945、0.836和0.791,在特异性均为97%时,MIC-1、CA19-9和CE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9%、61.9%和33.3%;MIC-1在早期胰腺癌患者(Ⅰ+Ⅱ期)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敏感性(77.9%),远优于CA19-9和CEA(52.9%和27.9%);MIC-1与CA19-9联合检测,灵敏度可由原来CA19-9的61.9%提高至89.3%,显著优于MIC-1、CA19-9和CEA单独检测;早期胰腺癌患者MIC-1血清水平在手术治疗后显著下降(P<0.001),肿瘤进展时MIC-1水平又显著升高(P<0.001).结论 研究结果明确显示MIC-1是胰腺癌有价值的新血清肿瘤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和早期诊断水平以及反映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肺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水平初探

    作者:付超;王小兵;田海梅;李艳芬;李茉;程冬婉;宋培培;刘静;常青云;刘珊;齐军;张伟

    目的 初步研究肺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浓度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9例肺癌患者、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MIC-1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上述肺癌患者血清标本CEA、CA125、NSE、SCC、Cyfer21浓度.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中MIC-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良性疾病组(P=0.005);根据ROC曲线和正常人群的MIC-1血清水平,设定1000 pg/ml作为诊断肺癌的临界值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和66.6%;MIC-1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优于已有标志物CEA、CA125、NSE、SCC、Cyfer21;尤其在Ⅰ期患者中,其敏感性甚至优于上述五种标志物联合诊断(70.8%vs50.0%).结论 本研究首次报道MIC-1成为肺癌新的血清标志物的可能性,在肺癌诊断,特别是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MIC-1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血清检测系统的建立

    作者:王小兵;李艳芬;田海梅;李茉;付超;程冬婉;常青云;刘珊;齐军;张伟

    目的 研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单克隆抗体并建立MIC-1血清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抗原免疫BALB/C雌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分泌抗MIC-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方法构建MIC-1血清检测体系并对性能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获得了32株抗MIC-1单克隆抗体,选用其中2株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夹心ELISA MIC-1血清快速检测方法.性能鉴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值大于0.999);试验内变异系数为5.15%,试验间变异系数为9.51%;平均回收率为98.9%;37℃保存3天和4℃保存6个月稳定性良好.结论 所制备的MIC-1检测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SFDA相关要求,能够满足科学研究和临床检测的技术需要,并进入产业化程序.

  • 胃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王小兵;付超;田海梅;李艳芬;李茉;程冬婉;常青云;刘珊;齐军;张伟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胃癌诊断、治疗监测及复发预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检测试剂盒检测179例不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9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及200例健康人群血清样本中MIC-1水平,并对部分肿瘤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应用罗氏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上述样品的CEA和CA19-9水平,并与MIC-1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胃癌患者组MIC-1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951.68±785.40,532.92±222.16,391.56±299.55,P<0.001);MIC-1在早期胃癌患者(Ⅰ期和Ⅱ期)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敏感性,远优于CEA和CA19-9(Ⅰ期:28.6%、8.6%、5.7%;Ⅱ期:37.8%、17.8%、0%);MIC-1、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由原来CEA18.4%和CA19-9 10.0%的灵敏度提高至52.0%,显著优于MIC-1、CEA和CA19-9单独检测;MIC-1血清水平在有效治疗后显著下降(P=0.004),复发转移时MIC-1水平显著升高(P=0.002).结论 研究结果明确显示MIC-1是胃癌有效的新血清肿瘤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胃癌的诊断和早期诊断水平以及评价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 MIC-1及其多标志物联合对肠癌诊断分析

    作者:宋炳红;徐岩;孙运军;张超;王腾;李茉;田海梅;李艳芬;王小兵;赵文雅;张伟

    目的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s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广谱肿瘤标志物,广泛参与细胞凋亡、侵袭及转移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旨在研究MIC-1在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并探讨MIC-1、CA19-9和CEA多标志物联合用于肠癌检测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1-01-01-2014-12-30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肠癌患者162例作为肠癌组,另选取同期3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定量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162例不同临床分期未治疗肠癌患者和300名正常人群血清样本中的MIC-1、CA19-9和CEA水平,比较MIC-1与其他标志物、肿瘤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以及在肠癌诊断与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肠癌患者血清MIC-1水平高于正常人群,P<0.001;且随临床分期进展呈上升趋势,并与TNM分期和患病部位呈现相关性,均P值<0.05.MIC-1诊断敏感性为53.7%,高于CA19-9(10.5%)和CEA(30.2%).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为67.9%,MIC-1与CEA联合检测敏感性为66.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肠癌诊断与MIC-1和CEA有关(P<0.001,P<0.05),回归方程转化的预测概率值ROC曲线AUC=0.915,约登指数大为0.656,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73.0%.结论 MIC-1对肠癌诊断具有重要临床辅助价值,多标志物联合联合检测能大幅提高诊断敏感性,适于正常人体检以及肠癌患者早期诊断.

  •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志东;刘湘国;田晓彩;唐建明;李泉清;刘蒸生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IC-1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MIC-1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表达,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相关.MIC-1可作为评价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为寻找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 肺癌诊断中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浓度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贾敬好;王静;杨海芳;姚学敏;王志武

    目的:探讨肺癌诊断中检测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360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1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C-1浓度,并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及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对比研究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中MIC-1及CEA、CA125、NSE浓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1可以作为肺癌诊断中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

  • 肺癌患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分析

    作者:张佩雯;杨洋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209例肺癌与20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肺癌与肺良性疾病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MIC-1检查前未接受任何治疗.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00例健康志愿者.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清MIC-1检测,以1000 ng/L为MIC-1临界值,血清MIC-1≥1000 ng/L为阳性.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MIC-1为(1151.57±219.05)ng/L,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与健康志愿者(P<0.05).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MIC-1为(1074.25±203.81)ng/L,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的(960.46±184.58)ng/L(P<0.05).肺癌患者MIC-1阳性率为83.3%,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的39.5%(P<0.05).MIC-1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83.3%、60.5%、68.8%、77.6%、72.1%、0.44.MIC-1阳性肺癌患者年龄≥60岁、TNM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较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比例显著高于MIC-1阴性肺癌患者(P<0.05).结论 肺癌患者MIC-1阳性表达与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相关.MIC-1在辅助诊断肺癌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 CD44、NGAL、MIC-1在结直肠癌诊断及远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伟荣;李平;李社方;胡俊君;明涛

    目的 探讨吞噬细胞糖蛋白-1(CD44)、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结直肠癌诊断及远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武汉市第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组织为研究组,另收集其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5 cm)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2组CD44、NGAL、MIC-1表达水平,并分析CD44+、NGAL、MIC-1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CD44、NGAL、MI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80.00%、7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67%、20.00%、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5、43.200、39.634,P<0.01).CD44表达与年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转移有关(χ2=7.552、9.650、6.593、6.154,P<0.05),NGAL表达与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U=10.714、15.000、10.000,P<0.05),MIC-1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U=12.862,6.612,15.556,17.143,P<0.05).CD44阳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为53.33%(32/60),低于CD44阴性表达者100.00%(8/8)(χ2=6.347,P=0.012);NGAL阳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为60.42%(29/48),低于NGAL阴性表达者91.67%(11/12)(χ2=4.219,P=0.040);MIC-1阳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为57.14%(24/42),低于MIC-1阴性表达者88.89%(16/18)(χ2=5.714,P=0.017).结论 CD44、NGAL、MIC-1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进展及生存率有密切的关系,联合测定三者表达情况将有助于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

  •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水平对肺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

    作者:孙莹;张影;宋昕;祁志荣;赖杰;王丽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l(MIC-1)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水平对肺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50例肺癌患者和35例肺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作为肺癌组和良性对照组,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MIC-1、pro-GRP、CEA、CA125、CYFRA21-1、SCC-Ag的含量.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中MIC-1、pro-GRP的含量(1.19± 0.18 vs 0.42± 0.07,0.37± 0.05 ng/mL)、(363.62± 65.61 vs 62.42± 9.61,57.24± 8.94 pg/mL)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肺癌患者的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血清中MIC-1、pro-GRP的含量越高且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MIC-1、pro-GRP含量显著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肺癌组患者血清中CEA、CA125、CYFRA21-1、SCC-Ag的含量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并且与血清MIC-1、pro-GRP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肺癌患者的血清MIC-1和pro-GRP含量显著升高,与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恶性程度均具有相关性.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