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专业大学生交流恐惧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刘兆兰;赵楠琦;贾丽燕;严晓艺;刘建平

    目的调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交流恐惧现状,对交流恐惧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5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成绩相关信息及交流恐惧程度.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184份问卷,收回163份,应答率为88.6%.163人中,低、中、高度交流恐惧的人数分别为32(19.6%)例、121(74.2%)例、10(6.1%)例.成绩与交流恐惧程度无关(χ2=3.2,P=0.20),交流恐惧程度与性别(χ2=1.0,P=0.61)、是否独生子女(χ2=4.4,P=0.11)、学制(χ2=5.5,P=0.24)无关.不同成长环境的大学生交流恐惧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5,P=0.01).结论针对交流恐惧的影响因素,在中医药院校开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是深入开展交流恐惧干预可推广的教学方式之一.

  • 大学生情感平衡、领悟社会支持与交流恐惧的关系

    作者:刘法虎

    目的 探讨大学生情感平衡、领悟社会支持与交流恐惧的关系.方法 采用情感平衡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对17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大学生情感平衡与交流恐惧得分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着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情感平衡对大学生交漉焦虑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 大学生情感、领悟社会支持与其交流恐惧存在显著的相关.

  • 高校护生交流恐惧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史琼;樊嘉禄

    目的 探讨影响高校护生在交流情景中表现出的交流恐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314名在校护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年级、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作为单独因素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没有明显影响(P>0.05),文理生与家庭经济状况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在某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双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级因素分别与家庭经济状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性别、年级、文理科、家庭经济状况、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影响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本文结果可为进一步消除或缓解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提供相关的研究依据.

  •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影响

    作者:李英;刘爱书;张守臣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降低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大学生92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人,分成4个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48人接受心理卫生知识讲座,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4个量表进行前后测,运用协方差分析对比实验效果.结果 27.2%的大学生被试处于高交往焦虑,18.5%的被试非常羞怯,14.1%存在高度交流恐惧,困扰大学生的主要是小组讨论、会议交流和2人交谈.接受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实验组被试IAS分、ShyS、PRCA总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其中小组讨论恐惧、会议交流恐惧也显著下降,另女生EPQ-E分数较实验前明显上升.但本实验中,2人交谈恐惧和公开演讲恐惧方面没有显著改善.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比心理卫生讲座更能有效地降低大学生交往焦虑和羞怯感,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 医学生交流恐惧状况调查及分析

    作者:唐瑜;陈晓勤

    目的 调查成都医学院不同专业,入学年份和本专科学生的人际沟通恐惧情况.方法 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332名在校学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同年级不同专业(t=-0.076,-1.598;P>0.05),同专业不同入学年份的学生之间交流恐惧总分没有明显差异(F=0.622,P>0.05),但专科生与本科生之间的交流恐惧总分有较为显著的差异(t=3.355,P<0.01;t=2.159,2.107,2.596;P均<0.05).结论 医学生的交流恐惧与本专科层次有关.

  • 独立学院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作者:金德凤

    目的 探讨团体辅导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交往焦虑和交流恐惧的影响.方法 对10名学生进行6次团体辅导.用交往焦虑量表、交流恐惧量表进行前后测,并在结束后让成员填写团体成员评价表.结果 ①团体辅导后,成员交往焦虑量表(IAS)得分显著降低(t=2.902,P<0.05);②交流恐惧量表(PRCA)总分显著降低(t=2.386,P<0.05),小组讨论、2人间交谈、参加会议3个分量表显著降低,分别为小组讨论(t=2.666,P<0.05),2人间交谈(t=2.355,P<0.05),参加会议(t=2.538,P<0.05),公众演讲分量表无显著差异(t=-1.998,P<0.05);③成员自评报告对辅导效果满意.结论 团体辅导能有效降低独立学院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及交流恐惧.

  • 大学生交流恐惧与心理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史琼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交流恐惧与心理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某所综合性大学随机抽取两个班学生,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及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对其进行测评,有效参与者共71名,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交流恐惧程度与心理适应性呈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交流恐惧与心理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密切.

  • 高一学生交流恐惧调查分析及其对策

    作者:罗云

    目的 了解高中生交流恐惧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以及采取针对性对策.方法 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对江西某审重点中学高一年级622名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进行调查,结果高一学生中高交流恐惧者占13.5%.不存在性别差异,城市子女比农村子女在交流恐惧方面存在正著差异.结论 高一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恐惧,应加强教育.

  • 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作者:杨爽;王瑶

    目的 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作用.方法 采用量表测试、开放式问卷与诊断性面谈相结合的方法,选取15名大学生,分为两组,开展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的回避分量表、16PF的H因子为评估工具,在辅导前、后两次对被试进行测查.结果 经过团体心理辅导,成员的交际性增强(9.40±2.44/14.87±3.04,P<0.001),交流恐惧评分明显降低(77.40±10.62/59.47±10.60,P<0.001),社交回避倾向评分明显下降(5.47±3.93/2.60±2.61,P<0.01),得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成员报告对活动效果感到满意.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有益于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能够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增进其心理健康.

  • 大学新生交流恐惧的多因素影响模型

    作者:胡寒春;王洪礼;邓云龙;梁燕君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对555名大学新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交流恐惧、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量表.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自我概念等因素对社交焦虑影响作用的假设.结果:交流恐惧自陈量表总评分女性大学新生高于男生(65.6±9.7/63.3±10.2,t=2.64,P《0.01),但文理科专业学生的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模型中自我概念对交流恐惧的回归权重为-0.41(P《0.01),对交流恐惧的影响大,其次为消极应对,权重为0.23(P《0.05),积极应对的权重为-0.10(P《0.05),社会支持通过自我概念、积极应对间接影响交流恐惧.结论: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对交流恐惧的作用方式得到了模型的支持.

  • 幼师学生交流恐惧集体治疗研究

    作者:魏心

    研究发现幼师学生中高度交流恐惧者占20%[1].对社交恐怖、环境适应不良等的治疗干预报导较多(2,3),尚未见到有关交流恐惧集体治疗方面的报导.

  • 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改善医学生交流恐惧的远期研究

    作者:齐殿君;于晓松;王爽;何旖旎;朱亮亮;燕怡;许多

    目的 探讨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对医学生交流恐惧的远期影响.方法 以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四年级)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号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实验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方法对学生交流恐惧进行干预,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学生由相同的教师授课.全科医学概论授课结束后和大学毕业前分2次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评价两组学生的交流恐惧水平.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课后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总分(P<0.05)、小组分(P<0.01)和公众分(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毕业前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小组分(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总分和其他分量表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课后调查和毕业前调查的自身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课后调查和毕业前调查的自身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改善医学生交流恐惧心理,但干预效果难以长期保持.长期连续性开展PBL教学可能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对医学生交流恐惧心理的影响

    作者:朱慧全;杨琳丽;李霞;汪强虎;曹德品

    为了解医学生交流恐惧心理状况,探索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对改善学生交流恐惧的作用,本研究以七年制医学生为对象,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七年制医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交流恐惧,女生高于男生;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班级的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明显低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班级的学生.可见,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减少医学生的交流恐惧心理.

  • 九江市中学生交流恐惧感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晖;黎哲程;张灵芳

    目的 了解九江市中学生交流恐惧现状,寻找影响交流恐惧的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行为干预措施和手段提供建议,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九江市第一中学和第十一中学初一至高三学生中抽取 3 700 名中学生,采用 McCroskey(1984)编制的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和自制心理健康基本情况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对抽取的学生交流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3 700 名中学生中,74.43% 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恐惧,其中 7.08% 的同学呈现高度交流恐惧状况,不同年龄的学生交流恐惧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加强.不同性别、年龄、班级、独生子女的学生交流恐惧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身体发育状况、家庭生活环境(亲子关系、居住环境、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师生关系)、体育运动能力对学生交流恐惧得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九江市中学生交流恐惧状况不容忽视.应依据不同的影响因素特点制定合理的行为干预措施和手段,从而有效缓解学生面临交往情景的紧张、焦虑.

  • 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开展大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对改善医学生交流恐惧的作用研究

    作者:齐殿君;于晓松;王爽;何旖旎;朱亮亮;燕怡;许多

    目的:探讨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开展大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对改善医学生交流恐惧的作用。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200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120名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人。试验组采用大班 PBL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鼓励发言的办法帮助学生克服交流恐惧;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均由相同教师教授《全科医学概论》24个学时。教学前后分别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评价学生的交流恐惧水平。结果教学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PRCA-24总分和分量表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教学后,试验组 PRCA-24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量表中小组分、公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会议分、二人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开展大班 PBL 能够使学生的 PRCA-24量表总分、小组分和公众分降低,有利于改善医学生的交流恐惧。

  • 高师学生交流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永红;张智;李辉;李文权

    目的探讨影响高师学生与人交流时表现出交流恐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648名高师学生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性别、年龄、民族和家庭经济状况作为单独的因素对高师学生的交流恐惧没有明显影响(P >0.05),学科性质和年级则有较显著的影响(t=4.08,P <0.01;F=3.55,P <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 <0.05);文理科和家庭经济因素进入回归方程(b1=0.462,b2=-0.369).结论性别、年级、文理科、家庭经济状况、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影响高师学生的交流恐惧状况,其影响路径及大小尚需进一步探究.

  • 康复方案对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使用者身心健康改善效果的研究

    作者:亓贝尔;董瑞娟;李晓芳;高文斌;刘博

    目的:评价不同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方案对于改善语后聋成年患者听觉能力、降低交流恐惧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MHINT)材料、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和中文版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评估36例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使用者接受家庭支持方案、听觉训练方案、心理干预方案康复前后的听觉能力、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①家庭支持方案有利于改善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使用者的听觉能力(P<0.05),但对于缓解交流恐惧情绪无效;②听觉训练方案既可改善其听觉能力(P<0.01),亦可降低对二人交谈场景的恐惧程度(P<0.01);③心理干预方案可显著提高其听觉能力,降低其对于二人、多人以及公众场景的交流恐惧程度并有利于提高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使用者的整体生活质量(P<0.01).结论:采用听觉言语训练和团体心理干预相结合的康复方案,有助于缓解人工耳蜗使用者的交流恐惧情绪,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使听力障碍者大程度获益.

  • 团体咨询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研究

    作者:周永红;李辉;张智;李文权

    目的:探讨团体咨询对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以团体咨询的形式对12名与人交流时存在恐惧或焦虑的大学生进行为期9周的训练,实验前后分别测查PRCA-24、PRCS、FNE、SAD及SCL-90中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4个分量表,同时通过主观评价量表判断团体咨询的效果,团体咨询结束5个月后对被试予以追踪调查.结果:经9周团体咨询后,除FNE量表无显著差异外,其余量表及自评测量项目表现为明显改善(P<0.05),追踪评估结果提示团体咨询活动结束5个月后效果依然存在.结论:团体咨询方法对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是有效的、可行的.

  • 灾后护理中护士应对方式与交流恐惧研究

    作者:安云霞;张秀芬;李丹琳;王艳波

    目的:探讨灾后护理中护士应对方式与交流恐惧状况及其相关性,并提出对策,为提高该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构建灾难心理护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抽取甘肃省9所医院中承担灾后护理任务的护士132名,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交流恐惧低度者占2.3%,中度者占64.4%,高度者占33.3%;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健康人群常模,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与高度交流恐惧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中度交流恐惧无相关性,消极应对与中度交流恐惧呈正相关。结论:承担灾后护理任务的护士交流恐惧程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关系密切,在特殊环境下,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监测,建立主动、系统、科学的应对体系,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 意念- 徒手模式对实习护生交流恐惧的影响

    作者:李丹琳;王波;赵丽霞;高珊;潘婷

    目的:分析中医院实习护生交流恐惧的差异,探索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模式.方法:将119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2 组均给予常规培训,试验组同时加用意念- 徒手模式,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恐惧均分进行对比.结果:恐惧评分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意念- 徒手模式的应用对中医院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