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纳米乳-凝胶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纳米载体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

    作者:顾清;尤本明;杨帝顺;潘勇华;舒薇;刘继勇

    该研究采用“纳米乳-凝胶技术”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并对其药效学进行考察.以油酸作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雷公藤多苷纳米乳的处方组成,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以7%的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致敏,0.3%的2,4-二硝基氯苯溶液多次激发建立小鼠耳慢性皮炎湿疹模型,考察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对小鼠耳肿胀及皮肤红肿的影响;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和IL-8等细胞因子的浓度,对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的药效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度(P<0.01),并可以改善造模后小鼠耳部皮肤出现的水肿、红斑情况.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还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表达.该研究制备的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对小鼠皮炎湿疹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望为临床皮炎湿疹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型外用长效制剂.

  • 核酸药物纳米制剂的设计及递送新技术

    作者:杜丽娜;金义光

    核酸药物主要指具有遗传特性和药理活性的含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结构的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可用于肿瘤、组织再生、创面愈合、肺纤维化、炎性疾病、微生物感染等治疗.核酸从体外进入体内并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存在较多障碍,如降解、沉淀、蛋白结合等.纳米载体可携带核酸药物进入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释放药物后再被细胞摄取,因此核酸纳米制剂的研究意义重大.本综述全面论述了核酸药物分类、理化性质和入胞过程,以及主要纳米制剂类型、新型递送技术、体内过程及研发前景,旨在为核酸药物新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 温敏型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纳米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作者:吴红;张慧;范黎;王嘉宁;任波

    目的 调节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的临界相转变温度,研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P(NIPA/Aam)微凝胶的释药性质.方法 不同比例的NIPA与丙烯酰胺(Aam)单体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温敏型水凝胶,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溶胀率及其溶胀动力学,筛选合适配比,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凝胶.以羟基喜树碱为药物模型,动态透析法测定纳米凝胶的释药特性.结果 P(NIPA/Aam)纳米凝胶粒径范围为50~200nm,包裹率、载药率分别为42.2%、2.45%.在37℃、43℃人工肠液中,2h药物释放累积率分别为10.4%、25.8%,6h分别为16.2%、35.2%.结论 Aam可调节NIPA的临界相转变温度至有临床意义的41~43℃之间,随着Aam比例的增加,凝胶机械强度增大,溶胀率减小,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P(NIPA/Aam)纳米凝胶对药物的释放具有明显温度响应性.

  • pH/温度双重敏感型纳米凝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作者:李飞;吴红;张慧;范黎;张海涛;任波

    目的 制备具有pH/温度双重敏感的聚(马来酰化葡聚糖/N-异丙基丙烯酰胺)[P(Dex-MA/NIPA)]纳米凝胶,研究释药特性.方法 乳液聚合法制备不同配比的聚(马来酰化葡聚糖/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凝胶,测定临界相变温度(LCST)以及不同pH下的粒径;以羟基喜树碱(HPCT)为药物模型,动态透析法研究其不同pH和温度下的智能释药特性.结果 P(Dex-MA/NIPA)纳米凝胶的LCST与Dex/MA和NIPA的比例有关,并且可调节至35~45℃;pH2.0、7.5的缓冲液里,粒径分别为62、273nm,包裹率、载药率分别为62.94%、0.82%.37℃时在pH为2.0、5.0、7.5的缓冲液中12h后的药物释放累积率为11%、19.65%、33%;pH7.5时在37、40℃的介质中4h后药物释放累积率分别为15%、25%.结论 P(Dex-MA/NIPA)纳米凝胶具有pH/温度双重敏感性,有望成为智能型控释和靶向性抗肿瘤药物载体.

  • 离子化修饰明胶纳米凝胶的制备及其超声触发释药性质

    作者:吴道澄;万明习;吴红

    目的探索明胶离子化修饰纳米凝胶的制备、形态和超声触发释药特性.方法利用氟离子共沉淀法制备了载有阿霉素的明胶离子化修饰纳米凝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霉素的含量和包封率,电子显微镜测定明胶离子化修饰物的粒子大小和形态.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超声前后的粒径大小和分布.结果制得的明胶氟离子修饰纳米凝胶平均粒径为(46±12)nm.阿霉素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0.091 g·L-1和87.2%.在37℃体外试验时,48.5%的药物在50 h内释放.在20 kHz,0.4 W·cm-2功率密度超声波作用下,该体系在7~8 min时间内释放出51.5%的药物,远高于对照组的10%.粒径从(46±12)nm变化到(1 212±35)nm,而停止超声波3~4 min后体系恢复原状.结论该体系具有灵敏的可逆超声触发释药特性.

  • 不同相变速度的纳米凝胶栓塞载药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作者:陈艳;谢委;黄泽中;肖政;王爱祥

    目的 设计具有不同相变速度的纳米凝胶(nanogel),筛选可用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栓塞和载药材料.方法 通过乳液聚合制备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丙烯酸(AA)分别为3∶1、2∶1和1∶1的无规共聚纳米凝胶P(NIPAM-Co-AA)(PNA)和互穿网络纳米凝胶PNA-IPN,并对其颗粒的形貌、温敏性、溶液的相变行为、流变学性质进行表征,评价各nanogel的栓塞及载药性能.结果 nanogel为较为均一的近似球体,PNA的粒径为386~795 nm,PNA-IPN的粒径为367~750 nm;温度升高可使凝胶的粒径减小,AA比例增加会导致凝胶的温敏性降低、相变温度升高、凝胶速度加快但凝胶强度降低.与PNA相比,PNA-IPN具有较小的粒径、较低的凝胶温度,较快的凝胶速度和较高的凝胶强度.PNA-IPN-2可通过静电吸附负载阿霉素,载药量为10.3%.结论 140 mg·mL-1的PNA-IPN-2溶液的凝胶温度、速度和强度适中,其“剪切变稀”的性质和药物释放特性对用于TACE十分有利,有望用作TACE中的纳米凝胶栓塞、载药材料.

  • 纳米凝胶载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霏霏;张娜

    纳米凝胶具有粒径小、血液循环时间长、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载药量高等优点.通常用于制备纳米凝胶的载体材料有聚丙烯酸及聚丙烯酰胺类、普朗尼克类、聚多糖类高分子材料及其衍生物,可通过基于氨基的交联、"click"反应交联、物理交联、光交联、多相单体聚合等方法形成纳米凝胶.纳米凝胶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给药系统在化疗药物、蛋白类药物及基因的递送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参考近期相关文献,对纳米凝胶的常用载体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整理与总结.

  • 改性葡聚糖纳米凝胶止血性能的研究

    作者:延常姣;朱思锴;贺欣;吴红

    目的 研究改性葡聚糖纳米凝胶的止血效果.方法 通过试管法比较纳米凝胶与市售止血剂血盾的体外凝血效果;建立新西兰兔耳缘静脉、耳动脉、肝脏及股动脉出血模型,分别用医用纱布、血盾和纳米凝胶止血,根据止血时间和出血量评价止血效果.结果 纳米凝胶体外凝血优于血盾,且凝血过程不产热.耳缘静脉及耳动脉出血模型中,纳米凝胶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医用纱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纳米凝胶略低于血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出血模型中,纳米凝胶的止血时间明显低于医用纱布和血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出血模型中,纳米凝胶止血时间比血盾短.结论 改性葡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纳米凝胶止血效果优异,是一种良好的止血材料.

  • 载槲皮素-粉防己碱纳米凝胶的制备、表征与体外评价

    作者:陈昳冰;崔元璐

    [目的]制备一种纳米凝胶制剂以提高槲皮素及粉防己碱的生物利用度及抗氧化性.[方法]通过反相乳化法制备载槲皮素-粉防己碱纳米凝胶(QU-TE-NP);通过粒径与Zeta电位测定,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分析;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种药物的载药率及包封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实验比较槲皮素及该纳米凝胶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该纳米凝胶通过钙离子交联,平均粒径为(38.86±1.81)nm,Zeta电位为(-15.9±4.1)mV,槲皮素和粉防己碱的载药率分别为(0.98±0.04)%和(2.75±0.07)%,包封率分别为(96.80±1.10)%和(94.80±0.90)%.纳米凝胶的抗氧化性明显优于槲皮素单体.[结论]纳米凝胶体系的制备可提高槲皮素及粉防己碱的水溶性,并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 新型喜树碱纳米凝胶给药系统的构建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作者:王翔;张梁宇;丁宝月;陈杨

    目的 制备新型喜树碱纳米凝胶给药系统(CPT-PPO gel),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 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包裹抗银屑病药物喜树碱(CPT)作为纳米系统的核,将聚酰胺-胺(PAMAM,G3.0)包裹在PLGA表面作为纳米系统的壳,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喜树碱纳米系统(CPT-PLGA-PAMAM,CPT-PP),并用油酸(OA)进行修饰,得到经表面改性的核壳纳米给药系统(CPT-PLGA-PAMAM-OA,CPT-PPO).采用HPLC法测定纳米乳中喜树碱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径测定仪分别考察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基质,制备CPT-PPO gel,并采用Franz扩散池对其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结果 制得的CPT-PPO gel平均粒径为(246.7±5.4)nm,包封率为(78.7±6.9)%,含量稳定,在4℃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体外透皮实验表明,纳米凝胶CPT-PPO gel、CPT-PP gel比普通凝胶CPT gel有更高的皮肤渗透量和滞留量(P<0.01),且CPT-PPO gel在皮肤渗透量和滞留量上均显著高于CPT-PP gel(P<0.05).结论 经过OA修饰的CPT-PPO gel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皮肤吸收量和滞留量,有望成为应用CPT局部治疗银屑病的新剂型.

  • 主被动双靶向纳米凝胶递送RRM2-siRNA的体外抗肿瘤效应

    作者:张莉;王颖;金崇;董霞;李威

    目的 制备靶向输送针对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R小亚基M2(RRM2)的siRNA (RRM2-siRNA)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PNIPAM/PEI)纳米凝胶,通过研究其体外的抗肿瘤效应,以期构建新型靶向纳米凝胶递送基因系统.方法 采用自由基接枝共聚合(radical graft copolymerization)反应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PNIPAM/PEI聚阳离子温度敏感型纳米凝胶,评价其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根据电荷相互作用原理,并通过偶联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抗体,形成包裹RRM2-siRNA的靶向性PNIPAM/PEI-siRNA纳米凝胶复合体.利用凝胶电泳确定PNIPAM/PEI-siRNA纳米凝胶复合体包裹siRNA效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人胃癌细胞NCI-N87对该纳米凝胶复合体的摄取情况,利用qPCR法检测该纳米凝胶递送siRNA后靶基因RRM2的表达情况,用Transwell法检测该纳米凝胶复合体对NCI-N87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温度敏感型PNIPAM/PEI纳米凝胶,颗粒均匀,粒径为359.8 nm,zeta电位为21.4 mV.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备出靶向凝胶包裹RRM2-siRNA的纳米凝胶复合体,确定佳包裹比例为N/P=60 (N/P:聚阳离子纳米凝胶中氨基与质粒DNA中磷酸基的摩尔比).不同温度下(37℃、42℃)细胞内吞实验证实,该纳米凝胶复合体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温度响应性,且可以下调靶基因RR铊的表达,抑制NCI-N87细胞的迁移.结论 成功制备抗体靶向的PNIPAM/PEI聚阳离子温度敏感型纳米凝胶,其可以结合并投递siRNA进入靶细胞,该纳米复合体可以作为新型抗肿瘤基因治疗的给药系统.

  • 纳米银抗菌剂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潜能

    作者:朱松

    银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效果,对多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均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而被广泛应用,例如娱乐设施用水、食物膳食补充剂和含银纺织品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安全和便利[1].纳米银粒子由于尺寸效应和较高的比表面积,抗菌性能远远大于传统的银系抗菌剂[2].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含有纳米银抗菌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已应用于临床,包括伤口敷料、医疗装置表面涂层、纳米凝胶以及纳米洗液等.

  • 纳米凝胶作为蛋白质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林;李兆明;陈超;颜东;董世波

    本文主要综述了纳米凝胶的特性、制备方法、不同的种类作为蛋白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 测定负载人胎盘提取物的新型纳米凝胶支架系统

    作者:陈熹;刘国辉;周武;杨述华;叶树楠;曹发奇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复合纳米凝胶负载入胎盘素提取物过程.方法 取10 mg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IKVAV)、自组装多肽分子(RAD16)、FGL多肽两亲性分子(FGL-PA)、精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合成多肽(RGD)联合制作理想纳米凝胶载体,纳米纤维凝胶稀释O、50、100倍后检测实验过程.结果 纳米纤维凝胶的佳配比:IKVAV∶ RGD∶ FGL-PA=1∶1∶1.人胎盘提取液纳米纤维凝胶的平均粒径为212.8 nm,缓释时间达4d以上.包裹人胎盘提取液纳米纤维中人胎盘提取液和原料药结构保持基本完整.结论这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极可能为人胎盘素提取物提供理想的药物运载系统.

  • 鱼藤酮纳米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马莉;张志文;蒋世军;薛大权

    目的 以三嵌段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 (PLGA-PEG-PLGA)为材料制备鱼藤酮纳米凝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水化法制备鱼藤酮纳米凝胶,并分别对其粒径分布、药物分散状态和药物释放特性等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鱼藤酮纳米凝胶平均粒径为120 nm,多分散系数0.190,药物主要以非晶型均匀分散在纳米凝胶中;纳米凝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10 d释放<40%,药物的释放与释放介质和纳米凝胶中的药物含量密切相关.结论 该方法成功制备了难溶性药物鱼藤酮的纳米凝胶制剂,能够显著改善其水溶性和药物释放特性.

  • 基于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凝胶载药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尚星星;叶孟原;彭晏;蔡萌;祝红达

    近年来,对肿瘤微环境的探索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索靶向或调控肿瘤微环境的治疗药物。纳米凝胶载药系统在肿瘤药物的有效装载、肿瘤细胞和组织特异性富集、控制释放和高效传递中取得了大量研究进展,该系统与其他纳米体系比较具有稳定性好、环境响应性敏感、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特点。该文主要结合目前人们对肿瘤微环境的认知,介绍基于肿瘤微环境响应的调控型和靶向型纳米凝胶体系在肿瘤药物传输中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 酸敏性葡聚糖纳米凝胶的制备与释药性质考察

    作者:张慧;WU Hong;范黎;LI Fei

    目的 制备具有酸敏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修饰葡聚糖,dex-GMA)/(丙烯酸,AAc)纳米凝胶,研究其降解和释药性质.方法 乳液聚合法制备poly(dex-GMA/AAc)纳米凝胶,测定不同pH值下的粒度分布,以红霉素(EM)为药物模型,动态透析法测定纳米凝胶在不同pH值下的释药性质.结果 poly(dex-GMA/AAc)纳米凝胶的平均粒径约为100 nm,包裹率、载药率分别为90.7%和1.06%.在无酶人工胃液(SGF)2 h纳米凝胶的药物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0%,之后在无酶人工肠液(SIF)里4 h内增加到37.0%.结论 poly(dex-GMA/AAc)纳米凝胶具有酸敏特性,在SGF里释放少量药物,在SIF里凝胶溶胀、降解,药物释放量明显增大.poly(dex-GMA/AAc)纳米凝胶是潜在的结肠靶向栽体.

  • 可显影原位凝胶化温敏纳米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作者:王芹;徐辉碧;杨祥良;杨亚江

    目的 研究碘海醇对温敏型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丁酯)(记为PNIP/BMA)纳米凝胶相行为的影响,为制备新型的具显影性、可原位凝胶化的温敏纳米凝胶分散体提供依据.方法 用动态光散射法研究碘海醇对PNIP/BMA纳米凝胶颗粒的体积相转变的影响;用瓶倒转法和黏度法研究碘海醇对可原位凝胶化的PNIP/BMA分散体的温敏相行为的影响.结果 PNIP/BMA纳米凝胶颗粒在碘海醇注射液中在较低温度时处于收缩状态,温度升高时其粒径先增大后稍缩小,而后因为纳米凝胶疏水团聚而增大;不同于其在纯水中的体积相转变行为.当分散递质中碘海醇中含碘浓度>175 mg·mL-1时,较高浓度的PNIP/BMA分散体在体温附近可形成半透明的溶胀凝胶.相同条件下,含碘海醇的PNIP/BMA分散体的黏度高于不舍碘海醇PNIP/BMA分散体的黏度.结论 碘海醇对PNIP/AAm纳米凝胶颗粒的体积相转变和其分散体的相行为均有较大影响.较高浓度的PNIP/BMA纳米凝胶碘海醇注射液分散体是新型的温敏原位凝胶化体系,并具显影性.

  • 离子型温敏纳米凝胶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评价

    作者:熊微;施春阳;王文清;方建国;赵彦兵;杨祥良

    目的:制备离子型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类温敏纳米凝胶用于静电吸附载药.方法:分别采用乳液聚合(EP)、种子乳液聚合(SEP)和无皂乳液聚合(SFEP)法将NIPAM与丙烯酸(AA)或甲基丙烯酸β-硫酸乙基酯(SEMA)共聚制成纳米凝胶,通过TEM、PCS、电位滴定等方法表征各凝胶颗粒的形貌尺寸、温敏行为及单体含量.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考察纳米凝胶通过静电吸附载药的能力.结果:EP或SEP法制备的AA凝胶(PNA)单分散性和温敏性良好,单体能完全参与聚合,当温度从20℃升至45℃时,粒径约从1 00 nm降至50 nm.EP法制备的SEMA凝胶(PNS)单分散性较差,改用SFEP法能提高凝胶的单分散性,但是约40%单体没有参与共聚.PNS凝胶的温敏性仍得到保留,20~45℃下粒径约为200~140 nm.核壳型纳米凝胶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低,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大,PNA纳米凝胶的载药量也相应提高.PNS纳米凝胶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4.6%和85.3%,载药能力强,约为PNA纳米凝胶的2~3倍.PNS纳米凝胶负载的药物在纯水中24 h不释放,在生理盐水中约2h释放完全.结论:PNS纳米凝胶粒径均一,具有温敏性,载药性能好,有望成为一个智能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

  • 海藻酸钠-溶菌酶载药纳米凝胶的制备及体外抗癌评价

    作者:汪忠鸿;余升

    目的:利用海藻酸钠和溶菌酶制备纳米凝胶,研究载药及释药特性,并考查载药纳米凝胶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海藻酸钠和溶菌酶静电组装,再经热处理形成海藻酸钠-溶菌酶纳米凝胶.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对纳米凝胶进行表征.并考查纳米凝胶负载及体外释放甲氨蝶呤的特性,MTT法测定载药纳米凝胶对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制备的海藻酸钠-溶菌酶纳米凝胶粒径为(125±2.03)nm,且粒径分布较均匀.对甲氨蝶呤的负载容量为(13.7±0.28)%,缓释效果明显.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药物的包埋与缓释作用可明显降低药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率.结论:纳米凝胶具有载药及缓释药物的特性,可缓解化疗药剂在人体细胞中集中短时释放产生的细胞毒性.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