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三叶因子与炎症性肠病

    作者:宋宁;张影

    三叶因子(TFFs,Trefoil factors)是一族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多肽.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已明确三种类型,即乳腺癌相关肽(TFF1或ps2)、解痉挛多肽(TFF2或SP)及小肠三叶因子(TFF3或ITF).在正常组织中它们主要表达位点分别为胃基底和胃体(TFF1/pS2)、胃窦深部的小凹(TFF2/SP)及小肠和大肠杯状细胞(TFF3/ITF).其中ITF具有很强的细胞保护作用,可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减轻多种损伤因子介导的肠黏膜损害,因而在肠道自我保护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 内质网应激在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大鼠炎症性肠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黄奕森;苏子剑;庄亚琼;陈相波;张长青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结肠损伤程度、 炎症反应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IBD模型,将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大鼠IBD模型组(IBD组),IBD+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IBD+ω-3组),IBD+5-氨基水杨酸组(IBD+5-ASA组)和IBD+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内质网应激诱导剂2-脱氧葡萄糖组(IBD+ω-3+2-DG组).分别于伤后1、3、7、14 d进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浓度;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 内质网肌醇需求酶1(IRE-1)、 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血清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1、IL-6)和内质网相关因子(GRP78、IRE-1、CHOP)蛋白表达上调(P均<0.001);与IBD组比较,IBD+ω-3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明显下降[7 d:3.55±0.29比4.37±0.39,P=0.03;14 d:2.46±0.17比3.86±0.21,P=0.04]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下降[7 d:(2.56±0.27)分比(3.45±0.40)分,P=0.02;14 d:(2.23±0.20)分比(3.06±0.26)分,P=0.04],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和IL-6表达减少[TNF-α:(43.71±11.39)pg/ml比(84.97±13.81)pg/ml,P=0.02;IL-1:(38.51±10.60)pg/ml比(73.04±12.48)pg/ml,P=0.01;IL-6:(28.91±7.27)pg/ml比(53.45±9.40)pg/ml,P=0.02],同时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IRE-1和CHOP蛋白表达减少(GRP78:2.41±0.29比1.47±0.21,P=0.01;IRE-1:2.83±0.31比1.23±0.20,P<0.001;CHOP:1.89±0.17比1.32±0.11,P=0.04).内质网应激诱导剂2-脱氧葡萄糖抵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内质网应激的作用,逆转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抗炎症反应和保护作用[TNF-α:(72.67±10.37)pg/ml比(43.71±11.39)pg/ml,P=0.02;IL-1:(57.66±13.88)pg/ml比(38.51±10.60)pg/ml,P=0.02;IL-6:(46.10±9.67)pg/ml比(28.91±7.27)pg/ml,P=0.01;GRP78:1.47±0.21比1.82±0.24,P=0.03;IRE-1:1.23±0.20比2.21±0.23,P=0.02;CHOP:1.32±0.11比1.61±0.16,P=0.04].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能抑制肠壁炎症反应,降低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改善IBD病情,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肠壁内质网应激反应实现.

  •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炎患者预后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叶洁桐;汪望月;吴明东;张剑美

    目的 研究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结肠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05/2015-05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治疗炎症性肠炎患者78例,随机数字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研究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益生菌共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内镜复查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及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内镜复查疗效均优于对照组(94.87% vs 64.10%,89.74% vs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AI评分低于对照组(3.13±1.08 vs 6.0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值低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75.68±20.31 vs 96.24±20.64,白介素-6:95.56±23.74 vs 120.37±2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对炎症性肠炎患者采用益生菌辅助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的疗效更好,能抵制炎症发生,降低DAI,可推广应用.

  • 急性炎症性肠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英超;孙静;钟继红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性肠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菌株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采用SPSS17.0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03株,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艰难梭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52.43%、21.36%、13.59%、6.80%、4.85%;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耐药率<10.00%,沙门菌属对庆大霉素敏感率达100.00%,副溶血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环丙沙星敏感率达100.00%,但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拉定等高度耐药,耐药率均>70.00%。结论急性炎症性肠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较广,耐药性逐年增加,临床应加强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

  • 帕斯坦

    作者:廖彩霞;夏青兰;叶伟红

    [通用名称] olsalazine,奥沙拉秦钠[化学名称] 5,5-偶氮双(2-羟基苯甲酸钠)[理化性状] 黄色结晶性粉末.

  •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与炎症性肠炎患者严重感染风险的关系:丹麦全国性队列研究

    作者:本刊编辑部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抑制剂是否会增加严重感染风险。设计以全国登记资料为基础的倾向分数匹配队列研究。地点丹麦,2002年12月。参与者获得匹配资格的背景队列包含52392例炎症性肠炎患者,年龄15~75岁,其中4300例接受TNF -α抑制剂治疗。为了避免混淆,使用两个阶段匹配法:首先匹配年龄、性别、病程、炎症性肠炎亚型;之后匹配倾向分数(1∶1比例)。后将接受TNF -α抑制剂治疗的1543例患者与未接受TNF -α抑制剂治疗的1543例患者纳入研究。主要结果指标主要结果指标是严重感染,即确诊为入院造成的感染。进行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计算两个高危时期(TNF -α抑制剂治疗90 d 后和365 d 后)的风险率。特定位点严重感染的风险率只在356 d 获取。结果在90 d,51例接受TNF -α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发生感染(发生率14/100人年),33例未接受TNF -α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发生感染(9/100人年),风险率为1.63〔95%CI (1.01,2.63)〕。在365 d,风险率为1.27〔95%CI (0.92,1.75)〕。特定位点感染分析中,多个亚组的风险率超过2.00,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风险率为2.51〔95%CI (1.23,5.12)〕。结论这项全国性倾向分数匹配队列研究证明,开始治疗90 d 内使用TNF -α抑制剂会增加严重感染风险,后期风险率会降低。建议临床工作加强对炎症性肠炎患者潜在感染并发症的重视,尤其是在治疗早期。

  • 长叶胡颓子对大鼠结肠炎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玉山;林平;谭志鑫;肖本见

    胡颓子属在全球约有80余种[1],长叶胡颓子(Elaeagnus bockii Diels)是其中一种,属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根、叶、果皆可入药[2].长叶胡颓子可健胃,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其果实味酸、涩,含鞣质[3],有涩肠止泻作用[4].为探讨长叶胡颓子对炎症性肠炎的抗损伤保护作用,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采用长叶胡颓子灌胃给药,进行相关研究.

  •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炎症性肠病

    作者:钱家鸣;路新卿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由于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可以伴随终身,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IBD传统治疗的疗效不十分理想,大样本的对照研究提示,传统治疗中的糖皮质激素(激素)无论在UC还是CD多不能维持其长期缓解,对于激素依赖或无效的患者,仅半数应用免疫抑制类药(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有效;同样,大样本的人群研究还显示,在初诊时应用传统的治疗,42%可保持无症状2年,12%达10年,然而,10%的患者2年期间疾病持续活动,1%疾病活动则可长达10年.

  • 探讨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分析及发病机制

    作者:聂胜利

    目的:分析儿童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发病的机制。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间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患儿确诊为疡性肠炎患儿62例,克罗恩病患儿24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有消瘦、贫血、腹痛、发热、便血、腹泻等;实验室检查发现部分患者血象、血小板、IgG、CRP、ESR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血红蛋白、白蛋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儿童发生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机制是由机体内免疫功能异常和类结合分支杆菌所致。

  • 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蛋白组分分析

    作者:杨小迪;陶志勇;程洋;吴琦;王小莉;宋迪;徐岚松;薛仁敏;常雪莲;张慧;汪瑞;陈兴智;方强

    目的 通过“鸟枪法” (shotgun技术)分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排泄分泌蛋白(adult worm excretory/secretory protein,AWESP)的组分,寻找其调节人炎症性肠炎的活性成分. 方法 制备旋毛虫AWESP,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酶解后,采用shotgun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鉴定,将分析所得的数据通过Masco软件进行数据库检索,完成蛋白的鉴定,并对鉴定出的蛋白从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途径3个方面进行Gene Ontology (GO)分类. 结果 SDS-PAGE分离的旋毛虫AWESP相对分子质量(Mr)约15 000~116 000,质谱分析共获得280个蛋白,通过Masco软件检索已鉴定的蛋白为96种,假定的蛋白为98种,未鉴定的蛋白为86种.已初步发现至少有4种蛋白可能具有潜在的调节人炎症性肠炎的作用,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53 000排泄/分泌抗原和谷胱氨肽转移酶.GO工具分析显示,已鉴定的蛋白具有104种分子功能,参与了363种生物过程. 结论 经Masco软件检索,旋毛虫AWESP成分复杂多样,已鉴定的蛋白有96种,从已明确的蛋白中初步筛选出4种与调节人炎症性肠炎潜在相关的蛋白.

  • 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对细菌性肠炎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宗绍波;吕耀中;孙兰;李卓琼;周军;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目的:观察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对细菌性肠炎大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细菌性肠炎的免疫机制。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藿香正气软胶囊组(0.324 g·kg-1)、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组(0.225 g·kg-1)、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高、中、低剂量组(4.66、2.33、1.16 g·kg-1),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采用细菌菌株法复制细菌性肠炎模型。各治疗组于第3次注射后,连续灌胃给药2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10和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除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低剂量组外,其它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组(LDH)、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高剂量组(JWG)、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中剂量组(JWZ)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P<0.05,P<0.01)。结论: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对细菌性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L-10、IL-1β和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调节相关。

  • 炎症性肠炎偏好年轻人

    作者:王艳

    前不久,大学生林林突然腹痛、腹泻,每天大便五六次。刚开始他以为是自己在小摊上吃了不卫生的食物导致的急性肠炎,没料到,消炎、止泻等各种方法都用上了,腹泻还是没有好转,人也消瘦了许多。

  • 炎症性肠炎中蛋白C系统的抗炎和抗凝的分析

    作者:蒋峻梅;吴芬芝;饶和平

    目的:评价蛋白C(protein C,PC)系统与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lcerative colitis (UC)、42例克罗恩患者Crohn's disease (CD)和35例健康对照,检测蛋白C、蛋白S(protein S,PS)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分析蛋白C系统和疾病活动性、血栓变量和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比正常人的sTM明显升高(22.12,16.06 ng/ml,P<0.05).IBD的PC高,PS低(P<0.05).IBD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增高,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只在CD中增高.在UC患者中,sTM与PC、PS正相关(r=0.25、r=0.323,P<O.05).UC患者PC与活动期正相关(r=0.321,P<0.05).TNF-α,IL-6,,CRP与PC,PS和sTM无相关性.结论:CD和UC患者蛋白C系统缺乏,IBD的高凝状态不仅与炎症相关,也与抗凝的紊乱有关.

  • 参苓白术散通过MAPK信号通路对炎症性肠炎小鼠的作用

    作者:刘玉晖;严雪梅;佟阳;易文凤;胡婕;游宇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通过ERK/P38MAPK信号通路对DSS诱导的IBD(炎症性肠炎)的作用.方法 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phate,DSS)自由饮水7d诱导BLALB/c小鼠急性炎症性肠病,同时各组小鼠予以生理盐水、柳氮磺胺吡啶、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12,6,3 g/kg)灌胃,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动物肠道组织中ERK、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 小鼠结肠组织中ERK及p38MAPK水平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3种不同剂量的参林白术散对其表达有相应的下调.结论 参苓白术散通过ERK/P38MAPK信号通路作用而起到抗DSS诱导的IBD的作用.

  •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

    作者:崔德东

    目的:总结分析炎症性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0例炎症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对炎症性肠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同时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经诊断后为UC和CD,并发病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两者相比UC明显多于CD,女性要多于男性,但UC与CD的发病情况在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对UC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内镜检查以钡灌肠检查;治疗方法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效果良好;对CD的诊断则主要是通过内镜及术后的手术治疗后得以确诊,而治疗方法则多数采取手术治疗.结论:炎症性肠炎患者的发病次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应的肠镜及病理为主要方法,对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规范性治疗,且效果良好,同时对患者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定期的回访工作.

  • 腹部超声对炎症性肠炎早期诊断及活动期、缓解期评估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英莉;薛坤

    目的 研究腹部超声对炎症性肠病(IBD)早期诊断及活动期、缓解期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90例IBD患者(观察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克罗恩病(CD)42例,活动期20例,缓解期22例;溃疡性结肠炎(UC)48例,活动期23例,缓解期25例.选择同一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所有研究对象肠壁厚度、血流状态及肠壁内动脉阻力指数(RI),分析腹部超声检查在IBD诊断及判断疾病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肠壁厚度为(4.21±1.36)mm,显著高于对照组,RI为(0.63±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血流状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期和CD活动期肠壁厚度显著高于缓解期,RI显著低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和CD活动期0~Ⅰ级血流状态例数显著低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超声检查在IBD早期诊断和活动性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

    作者:刘宝华;张胜本

    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Solitary ulcer of therectal syndrome,SURS)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非特异性肛肠疾病.病因不明.特征性改变是直肠远端孤立性溃疡、红斑、息肉样损害.临床表现以血便、粘脓便、排便困难、便次增多和肛门痛为特点,临床表现有时缺乏上述典型的症状,并且易被误诊为直肠癌或炎症性肠炎.活检有典型组织学改变.

  • 肠内外营养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珣;王淑英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8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场内外营养给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使用美沙拉嗪.将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比较,同时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身体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42/45)、72.09%(31/43),观察组明显较好,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恶心、消化不良等不良情况各有1例,占据4.44%,而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4例、头痛2例,消化不良1例,占据16.28%,明显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P<0.05.结论: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使用肠内外营养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身体营养指标,并加强治疗效率,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