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DSC在结直肠癌微环境脾虚本质形成中的作用探析

    作者:易志勇;范钦;孙学刚

    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是结直肠癌发生和复发的必要物质基础,脾虚是该微环境形成的关键病机.MDSC是肿瘤复发微环境形成中至关重要的细胞群,在脾、癌旁组织和淋巴结的聚集形成脾虚正气不足的免疫微环境.MDSC可能是结直肠癌脾虚微环境的关键靶标,可能也是健脾中药改善结直肠癌微环境的作用靶点之一.

  • 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勇超;李潜;谢建国;王家祥;韩广森;张永磊;张金岱

    目的 检测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95例外周血标本进行检测,其中健康体检者40例,直肠增生型息肉患者45例,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52例,直肠癌患者58例,检测其外周血MDSC、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结果 直肠癌组MDSC比例及Treg比例高,直肠绒毛状腺瘤组、直肠增生型息肉组及健康对照组依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直肠绒毛状腺瘤组、直肠增生型息肉组及健康对照组依次下降;直肠癌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直肠绒毛状腺瘤组、直肠增生型息肉组及健康对照组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周血MDSC比例与Treg比例呈正相关(P<0.05),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MDSC比例的升高与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可能在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MicroRNA-146 a在脓毒症髓源抑制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赵建立;艾芬;李占飞

    目的:比较脓毒症3和7 d的髓源抑制细胞( MDSC)表型差异,了解其与MDSC增殖活性及免疫功能变化间的关系,通过检测MDSC中微小RNA-146a(microRNA-146a,miR-146a)的表达,探讨miR-146a对脓毒症MDSC免疫抑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穿孔结扎技术制备C57BL/6J小鼠脓毒症模型,运用磁珠分选方法收集分离CLP后3和7 d时小鼠骨髓MDSC(CD11b+Gr1+细胞),然后进行体外培养并给予脂多糖(LPS)刺激,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并检测3和7 d时分泌的细胞因子( TNF-α、TGF-β、IL-6、IL-10)和精氨酸酶活性,以及检测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与miR-146a的表达。结果 CLP后3 d时MDSC以分泌促炎因子(TNF-α、IL-6)为主,CLP后7 d时以分泌抗炎因子( IL-10、TGF-β)为主。 CLP后7 d比3 d时表现出更强的T细胞免疫抑制活性。 qRT-PCR检测小鼠骨髓MDSC中miR-146a表达,发现CLP 7 d时比3 d时的miR-146a表达量显著升高( P<0.05)。结论在脓毒症的进展过程中,MDSC表型随之发生演变,脓毒症晚期MDSC免疫抑制活性较早期显著增强。 miR-146 a表达上调可能是脓毒症后期MDSC免疫抑制活性增强的重要机制。

  • 髓源抑制细胞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岷

    肿瘤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其中肿瘤诱导产生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DSC是一群异质性细胞,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的髓细胞,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机体的先天性和获得性抗肿瘤免疫,促进肿瘤发展.该文就MDSC的表面标志物、募集和活化、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及当前靶向MDSC抗肿瘤治疗策略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小鼠骨髓及脾脏髓源抑制细胞Notch分子表达分析

    作者:刘美红;段唐海;王文红;张莹莹;王瑞;刘强;熊御云;焦志军

    为研究Notch信号途径相关分子在小鼠髓源抑制细胞(MDSC)中表达水平,以CD11b+和Gr-1+为表面标记,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小鼠骨髓与脾脏MDSC,进而采用定量RT-PCR技术检测Notch 4种受体、5种配体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 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骨髓中CD11b+ Gr-1+细胞(MDSC)比例远高于脾脏,达总细胞的46%,而脾脏MDSC仅占总细胞的4.4%左右.骨髓与脾脏MDSC表达Notch四种受体分子,四种受体分子在两种MDSC中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骨髓MDSC Dl1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脾脏MDSC(P<0.001),而Jagged1、Jagged2和Dil1三种配体分子在来源于两种淋巴器官的MDSC中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二者均不表达Dl13.与骨髓MDSC相比,脾脏MDSCHes-1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果提示Notch信号途径可能在MDSC成熟与迁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髓源抑制细胞与慢性胃炎至胃癌演变的相关性

    作者:朱立宁;徐岷;张尤历;李兆申;孔梅;沈琰;姚志新

    目的 探讨健康者、慢性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及胃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 MDSC)比例变化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关联.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7月间129份外周血标本,包括32例健康志愿者、48例慢性胃炎患者、27例胃上皮内瘤变患者及22例胃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的MDSC、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进行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胃癌组外周血中MDSC、调节性T细胞(Treg)、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高[(9.63±3.24)%,(10.03±1.26)%,(69.45±3.42)%],健康组中低[(0.92±0.33)%,(4.12±0.99)%,(32.35±4.83)%],胃上皮内瘤变组[(5.13±1.30)%,(7.54±0.79)%,(53.26±4.30)%)]低于胃癌组但高于慢性胃炎组[(2.76±0.64)%,(6.28±0.61)%,(42.37±4.02)%];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85、20.88、37.84,P值均<0.05).相反,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在健康组高,为(65.10±4.10)%,在慢性胃炎组(55.15%±4.00%)、胃上皮内瘤变组(42.23%±3.91%)和胃癌组(26.84%±3.69%)中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0,P<0.05).外周血MDSC比例与胃癌TNM分期呈正相关(r=0.856,P<0.01).外周血MDSC比例与Treg比例呈正相关(r=0.862,P<0.01),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呈负相关(r=-0.768,P<0.01).结论 外周血MDSC比例的升高与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可能在慢性胃炎演变至胃癌的肿瘤逃逸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西地那非对胃癌移植瘤小鼠髓源抑制细胞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

    作者:蒋健;张尤历;徐萍;朱立宁;蒋晓猛;徐岷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比例以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胃癌MFC荷瘤小鼠模型,6周龄雌性615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荷瘤PBS组和荷瘤西地那非组.接种移植瘤24 h后荷瘤西地那非组每天给予西地那非灌胃,荷瘤PBS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PBS灌胃.通过计算抑瘤率观察西地那非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升高(P<0.05),外周血CD4 +/CD8+的比值降低(P<0.05).外周血MDSC比例与CD4+/CD8+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858,P<0.01).与荷瘤PBS组相比,西地那非可抑制胃癌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28 d后抑瘤率为41.2%,且可以降低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P<0.05),提高外周血CD4 +/CD8+的比值(P<0.05).结论: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MDSC比例升高,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西地那非可能通过抑制MDSC数量,调节T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强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

  •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髓源抑制细胞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朱立宁;徐岷;张尤历;李兆申;孔梅;沈琰;姚志新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水平的关联及Hp感染或非感染人群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129例受试者分为健康组(32例)、慢性胃炎组(48例)、胃上皮内瘤变组(27例)和胃癌组(22例),快速尿素酶检测Hp.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细胞业群的比例.结果 Hp感染能显著增加外周血MDSC的比例(P<0.01),而T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与Hp感染无关(P>0.05).三组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MDSC比例与CD4+/CD8+比值星显著负相关(r=-0.768),与胃癌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56).结论 Hp感染可导致外周血MDSC比例的升高,并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慢性胃炎演变至胃癌的肿瘤逃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的检测

    作者:朱红胜;胡红心;刘莱;陆恽;张剑峰

    目的:探讨髓源抑制细胞(MDSCs)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8~50岁,平均36岁)和59名新诊断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年龄27~80岁,平均59岁)的外周血,用荧光标记的抗人Lin1、HLA DR、CD33及CD11b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细胞,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MDSCs (Lin-/Lo HLA DR-CD33+CD11b+)细胞的表达。结果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MDSCs百分比为(3.99±1.24)%,明显高于健康人群(1.81±0.74,P<0.01);伴肿瘤转移者(5.34±1.54)%和非转移肿瘤患者(3.71±1.4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癌患者MDSCs (3.57±1.59)%和肠癌(4.31±1.7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肿瘤患者中,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者19例,MDSCs平均(3.62±1.16)%,和一般肿瘤病人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MDSCs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肿瘤继发转移者增加更明显,可用于判断病情和预后;但在不同组织来源肿瘤中的表达不具有特异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MDSCs在影响肿瘤发生发展方面无明显影响。

  • 髓源抑制细胞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孟雪飞;李红兵

    目的 研究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对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临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渭南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HC患者100例,均给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同时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MDSCs表型,将其分为粒系髓源抑制细胞(G-MDSCs)和单核系髓源抑制细胞(M-MDSCs).分析CHC患者和对照组MDSCs、CD4+T和CD8+T水平,分析CHC患者经治疗后病毒HCV-RNA、MDSCs、CD4+T、CD8+T水平,治疗后的CHC患者分为获得持久病毒学应答(SVR)和未获得持久病毒学应答(non-SVR),分析non-SVR患者中剔除MDSCs组和未剔除MDSCs组的CD4+T和CD8+T水平.结果 治疗前,CHC患者CD4+T、CD8+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HC患者HCV-RNA、G-MDSC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MDSCs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HC组、治疗后SVR组和non-SVR组HCV-RNA、G-MDSCs、CD4+T、CD8+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SC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Cs剔除组和MDSCs未剔除组CD4+T和CD8+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患者HCV-RNA水平,而HCV-RNA对G-MDSCs有促进作用,G-MDSCs对CD4+T、CD8+T有抑制作用,对CHC患者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起到不良的临床预后影响.

  •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比例变化及CD73的表达

    作者:封全灵;王红丽;张毅;史惠蓉;张斌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粒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 G-MDSCs )和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 M-MDSCs)的比例及其CD73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7例宫颈癌患者和21例健康人外周血,以CD11b+CD14-为G-MDSCs标志物,CD11b+CD14+为M-MDSCs标志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群MDSCs的比例及其CD73表达。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G-MDSCs、M-MDSCs的表达水平[(52.5±2.9)%、(27.7±15.2)%]均高于健康组[(20.1±9.2)%、(22.0±6.3)%]( t=7.584、2.021,P<0.05);宫颈癌组外周血M-MDSCs上CD73的表达水平[(21.4±17.1)%]高于健康组[(5.9±5.0)%](t=5.128,P<0.001);宫颈癌组外周血G-MDSCs比例及其CD73的表达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均>0.05),M-MDSCs比例与临床分期有关(F=9.566,P=0.001),其CD7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F=7.664、2.419,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MDSCs的比例与肿瘤发生相关,其中M-MDSCs的水平可能与病情进展有关。

  •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勇超;谢建国;韩广森;董兵;张永磊;张金岱

    目的 研究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3年6—10月期间,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6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采集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直肠癌患者及4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MDSC的比例,并分别于术后10 d和术后2年再次采集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分析手术前后MDSC比例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76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MDSC比例为(3.52±0.68)%,高于40例健康对照患者的(0.9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6,P=0.005).术前外周血MDSC比例与肿瘤组织学类型(t=2.453,P=0.018)、肿瘤浸润深度(t=2.051,P=0.035)、淋巴结转移(t=2.328,P=0.022)、TNM分期(t=2.529,P=0.016)有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术前外周血MDSC比例均为影响直肠癌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较晚(HR=2.535,95%CI:0.851~4.160,P=0.038)和术前外周血MDSC比例较高(HR=3.651,95%CI:0.877~14.263,P=0.031)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0 d,患者外周血MDSC比例为(2.41±0.46)%,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8,P=0.043).76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6月.术后2年有23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其外周血MDSC为(4.37±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2,P=0.039).结论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MDSC比例较健康人明显升高,MDSC比例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和肿瘤进展.检测外周血MDSC比例在直肠癌的预后判断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细胞的表达

    作者:刘佳;魏明;涂玲;梁颖红;龚艳杰;张宜花

    目的:探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s)的表达在诊断MODS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集66例M ODS患者、78例非M ODS患者和37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以CD14-CD11b+CD33+作为MDSCs的标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细胞的表达;以MODS评分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患者MDSCs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IL‐10和T N 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M ODS患者外周血CD14-CD11b+CD33+细胞表达为(11.84±2.18)%明显高于非MODS组的(6.52±0.37)%和健康对照组的(1.18±0.22)%(P<0.05);MODS患者死亡组(15.66±1.68)%较存活组(9.48±1.56)%明显升高(P<0.05)。MODS患者血清IL‐10、TNF‐α水平较非MODS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MODS患者中死亡组血清IL‐10、TNF‐α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MODS患者外周血CD14-CD11b+ CD33+细胞表达率与TNF‐α水平和MODS评分成正相关(r分别为0.3426、0.3879,P<0.05)。结论外周血MDSCs水平变化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 西黄丸对肿瘤迁移微环境的影响

    作者:王一尧;任征远;焦战;曾常茜;高文斌;梁文波

    目的:研究西黄丸对肿瘤迁移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d,眼球取血,分离脾脏和肿瘤组织,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reg、肿瘤组织MDSC细胞的含量;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VEGF、MMP-9的含量.结果:西黄丸1.95g/kg剂量组抑瘤率为31.46%.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黄丸0.39g/kg、0.78g/kg、1.95g/kg剂量组均能降低外周血VEGF、脾脏中Treg细胞的含量;西黄丸1.95g/kg剂量组可降低肿瘤组织中MDSC、外周血MMP-9含量.结论:西黄丸可抑制荷瘤机体VEGF、MMP-9的含量,阻碍血管生成,抑制免疫抑制性细胞MDSC及Treg的表达,逆转肿瘤迁移微环境的形成.

  • 髓源抑制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文斌;相芬芬;刘巧丽;乐红红;康向东

    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肿瘤微环境的主要成分之一.这些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强效的免疫抑制活性.MDSCs与肿瘤细胞之间通过高度的级联效应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而进一步发展.癌症免疫治疗的精髓是促进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本文就近几年来关于MDSCs协助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对MDSCs募集的机制以及中医药对MDSCs调控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