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雌激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蕾蕾;吴东恩

    雌激素是一种甾体激素,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包括生殖系统、骨骼、心血管系统等,可诱导乳腺肿瘤的发生。雌激素导致乳腺癌的完全机制仍不明确,但已知其中重要的机制之一就是刺激乳腺癌组织的生长和抑制凋亡。本文就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 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临床分析

    作者:张楠;李国萍;孙瑞梅;赵留芳;陈绍春;李晓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头颈外科共收治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患者38例,其中乳腺与甲状腺多原发癌19例,宫颈与甲状腺多原发癌11例,卵巢与甲状腺多原发癌6例,子宫内膜与甲状腺多原发癌2例.19例乳腺癌中导管癌12例、小叶癌7例,雌激素受体阳性17例.11例宫颈癌中鳞癌10例、腺癌1例,HPV均为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8例.6例卵巢癌及2例子宫内膜癌均为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例数分别为4例和2例.38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33例,滤泡状癌5例,雌激素受体阳性21例.结论 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中常见的是甲状腺-乳腺多原发癌,其次是甲状腺-宫颈多原发癌;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受体相关;临床上对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宫颈及甲状腺多原发癌1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国萍;李晓江;陈绍春;孙瑞梅;赵留芳;张楠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s)是指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2种或2种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原发癌多发生在成对器官或同一系统器官,尤以胃肠道发生率较高,其它组织器官的多原发癌相对少见.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共收治宫颈癌和甲状腺癌的患者11例,现报道如下.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春艳;崔进;赵川;张玲玲;边莉;聂志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近2a 3例PLAM病人在雌、孕激素受体(ER 、PR)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PLAM病人中,病变部位ER和PR呈阳性表达.结论 ER、PR对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 醋酸棉酚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ER基因甲基化和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思宇;杨乐;陈黄鸿;付帅;吴勇

    目的 通过醋酸棉酚(GAA)与Cal-27(人舌鳞癌细胞)的体外培养,评价醋酸棉酚对癌细胞ER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和mRNA的表达水平,从分子水平初步研究醋酸棉酚的抗肿瘤机制.方法(1)应用CCK-8法观察GAA对人舌癌Cal-27细胞生长的作用;(2)GAA作用Cal-27细胞48 h后,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评价ER甲基化的程度;(3)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RFQ-PCR)检测Cal-27细胞在GAA作用48 h后ER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1)CCK-8法检测显示:GAA作用Cal-27细胞24、48和72 h后,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2)MSP检测结果显示:分别以5.0、10.0μmol/L的GAA作用Cal-27细胞48 h后,ER甲基化条带的平均光度低于对照组(<0.05);(3)RFQ-PCR检测显示:2.5、5、10μmol/L GAA作用Cal-27细胞72 h后,细胞中ER的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0.05).结论GAA能抑制Cal-27细胞生长,同时能降低ER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且能增强ER基因mRNA表达,这可能是GAA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 枸橼酸氯米芬对雌性SD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莉;王伟律;夏雪山;冯悦;谷海

    目的 探讨枸橼酸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对雌性SD大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42只200 ~ 250 g雌性大鼠进行枸橼酸氯米芬(CC),灌胃给药6d(1 mg/kg),对照组(30只)用等量生理盐水给药,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2组大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SR)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C组雌性SD大鼠子宫内膜厚度于CC给药后D5~ D6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D5子宫内膜ESR的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C给药后对子雌性SD大鼠宫内膜厚度以及子宫内膜ESR1的表达量均受到显著抑制.

  • DNA-PKcs雌激素受体及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作者:王晓莉;陈文林;李文辉;沈国平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的催化亚单位DNA-PKcs的表达变化与雌激素受体 (ER)及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中DNA-PKcs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这些组织中的ER及癌基因c-erbB-2的表达.结果 DNA-PKcs的表达在ER阳性组明显高于ER阴性组,在c-erbB-2阳性组的表达明显低于c-erbB-2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NA-PKcs在乳腺痛组织中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 (ER) 及癌基因c-erbB-02的表达具有密切相关性,研究与乳腺癌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 母胎界面维生素D受体表达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相关及可能的机制

    作者:闫春芳;闫晓婷;惠凌云;王丽;白娥;于学文

    目的 探讨母胎界面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及胎盘激素的关系.方法 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收集复发性流产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和蜕膜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两组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中VDR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mRNA的含量,比较两组表达的差异.结果 复发性流产组绒毛组织中VDR、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mRNA相对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6、6.16、2.39,均P<0.05);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与VDR表达水平明显正相关(F=10.21,P=0.01;F=14.52,P=0.00).复发性流产组蜕膜组织中VDR、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mRNA相对水平也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28、2.34、2.60,均P<0.05).结论 母胎界面VDR mRNA表达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相关,绒毛组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与VDR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VDR导致自然流产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Ki-67和Her-2变化

    作者:周晓芳;王增;李楚倩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化疗近期疗效,免疫组化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Ki-67、Her-2的表达,分析化疗前四者的相关性,疗效与其化疗前表达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ER与PR呈显著正相关(r=0.731,P=0.000),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03),PR也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65,P=0.014);化疗结束后16例获得PCR,PCR率为16.16%,ER、PR阴性表达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率高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038、10.834,均P<0.05);化疗前激素受体、Ki-67和Her-2阳性/阴性表达或过表达/非过表达间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8、0.17、0.13、0.04,均P>0.05);除去16例获得PCR患者,剩余83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Ki-67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3,P<0.05),ER、PR阳性率、Her-2过表达率均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965、1.364、0.392,均P>0.05).结论 ER、PR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增加,提示增殖能力较强,而新辅助化疗可以下调Ki-67表达,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ER、PR阴性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乳腺癌组织ER、PR和Ki-67表达的变化可以有效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 子宫内膜癌中ER、PR、Ki-67和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晔;虞丰;唐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和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66例子宫内膜癌的ER、PR、Ki-67和p5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的相关性.结果 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到内膜癌的表达逐渐升高(χ2值分别为16.23、16.23;7.10、5.01,均P<0.05),而ER、PR表达相反,但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76、9.69;16.23、10.40,均P<0.05).p53随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Ki-67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 ER、PR、p53和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

  • TFF3、ERα、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雯慧;张建芳;陈嘉彦;宋晖;刘淑娟;马佳佳;陈必良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和雌激素受体(ERα、ER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不典型增生及8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FF3、ERα及ERβ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中TFF3阳性率分别为28.6%、36.4%和65.9%,ERα阳性率分别为92.8%、86.4%和53.7%,ERβ阳性率分别为78.6%、72.7%和48.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202、13.702、7.127,均P<0.05).TFF3的表达与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11.709、10.125、4.840,均P<0.05),与浸润程度无关;而ERα、ERβ则与组织分化及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均P<0.05),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检测TFF3、ERα和ERβ的表达,有助于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TFF3的检测更有可能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又一指标,并且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 CYP7B1与ER在胆汁淤积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

    作者:赵晋;时青云;林宇庚;闫时;周新;林颖奇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ERβ)与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B1)mRNA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照组孕鼠30只注射精制植物油;研究组孕鼠30只注射17-α-乙炔雌二醇.两组孕鼠分别于妊娠第13天、17天、21天断尾采母鼠血检测,于妊娠第21天抽取母鼠、胎鼠血并提取肝脏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孕鼠及胎鼠血清中胆酸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胎鼠肝脏ERα、ERβ、CYP7B1 mRNA的表达.结果 ①在妊娠第17天、21天研究组母鼠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5.7±3.2μmol/L vs 23.4±1.2μmol/L,t=2.541,P<0.05;61.4±2.4μmol/L vs 25.5±2.1μmol/L,t=2.621,P<0.05);研究组胎鼠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3μmol/L vs 11.5±2.6μmol/L,t=2.631,P<0.05);②研究组胎鼠肝脏CYP7B1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01vs 0.25±0.02,t=2.563,P<0.05);③研究组ERα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81±0.02 vs 0.35±0.01,t=2.534,P<0.01).结论 ICP孕鼠胎鼠肝细胞ERα、CYP7B1的表达升高,胆汁酸的合成与代谢调节机制存在障碍,可能是导致ICP胎儿围生儿死亡发生的原因之一.

  •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PvuⅡ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张菊平;李小权

    目的 了解甘肃省嘉峪关地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年龄及绝经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 检测200例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PvuⅡ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同时进行绝经相关症状调查.结果 ①ER基因PvuⅡ酶切位点3种基因型间平均绝经年龄有显著差异(F=7.436,P<0.05);绝经前月经紊乱者绝经相关症状的发生率高(OR=3.214,P<0.05);绝经前月经紊乱及绝经前中出现大的生活事件者精神症状的发生率高(F值分别为6.345和4.214,均P<0.05).结论 ①绝经年龄受遗传因素的影响;②ER基因PvuⅡ酶切位点与绝经相关症状的出现相关;③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参与了绝经的发生和绝经相关症状的出现.

  • 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对分娩发动的影响

    作者:刘明鸽;魏清敏;朱克修

    目的 检测雌、孕激素受体在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以及选择性剖宫产产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对分娩发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产妇(实验组)胎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以18例选择性剖宫产为对照组,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胎盘组织中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73.79±13.09)%和(74.02±14.40)%,两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P>0.05):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胎盘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11±14.90)%和(82.65±14.30)%,两组经比较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4,P>0.05).结论 人类妊娠末期至分娩发动前,雌、孕激素受体在产妇妊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下降.功能性孕激素撤退可能就是分娩发动的启动因素.

  • ER、PR在宫内节育器下移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作者:王水英;姚济芬;韦兰芳;付晓敏;周彩云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检测3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患者(20例有异常阴道出血,10例无异常阴道出血)和2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组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显著高于宫内节育器下移无出血组及宫内节育器正常组(t分别为2.24、3.42,均P<0.05);而孕激素受体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70、1.59,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子宫内膜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生.

  • 子宫内膜癌分子标志物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

    作者:徐小仙;苏影;朱小平;闫鼎鼎;楼寒梅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浸润转移等ER、PR、CerbB-2、Ki-67各项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病理分期Ⅲ期~Ⅳ期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而Ⅱ期和Ⅲ~Ⅳ期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I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3、5.35、6.92、6.02、7.23、7.83、6.85、7.03,均P<0.05)。组织学分化G3级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者,而G2、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1级者,且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2级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3、6.68、7.90、7.24、9.22、12.64、6.82、7.53,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者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而肌层浸润深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且肌层浸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7.54、7.16、5.86、7.02、6.06、7.44,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均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Ki-67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22、2.05,均P>0.05)。结论 ER、PR、CerbB-2、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有密切相关性,联合应用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

  • 雌激素受体的作用

    作者:于学文;李芬

    雌激素受体是一种配体激活转录因子,类固醇激素17-β雌二醇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反应.雌二醇进入细胞后,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一同结合到靶基因调节区的雌激素反应原件上,起调节作用.现普遍认为有两种雌激素受体,存在于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 雌、孕激素受体分布变化对分娩发动的影响

    作者:吴晓荣;王婷;屈新中

    雌、孕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它们有可能是参与分娩发动起始环节的一部分.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孕激素能够抑制雌激素的作用,通过维持子宫的静息状态来维持妊娠.正常足月妊娠末至分娩发动前,孕激素的表达水平并未显著降低;而孕激素受体亚型A/B的比值增加,抑制了活性型孕激素受体亚型B的转录活性,同时也诱导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增加.从而介导功能性孕激素撤退和雌激素功能的激活,子宫的静息状态被打破,开始协调收缩,分娩发动.因此,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在分娩发动的环节中可能比雌、孕激素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 雌激素受体β与上皮性卵巢癌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张旭垠;易晓芳;丰有吉

    雌激素受体β在人的卵巢组织中优势表达,在卵巢癌中发现雌激素受体β表达下降.雌激素受体β作为一种雌激素受体的亚型,在许多方面都起着与雌激素受体α相反的作用.雌激素受体β可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呈配体非依赖性.卵巢癌常常存在染色体14q部分缺失,而雌激素受体β恰巧位于这一区域,故而在卵巢癌中表达下降.该文从雌激素受体β的结构特点、组织学分布、生理功能以及与卵巢癌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 甾体激素受体、端粒酶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研究

    作者:张晓华;张晨;高宝霞;安瑞芳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从良性到恶性逐渐转化的疾病,该肿瘤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很早就可转移,对妇女生命威胁很大.如何及早、准确地预测此类疾病发展预后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目前,甾体激素受体、端粒酶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预后的预测方面的意义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分析了近几年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端粒酶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研究成果,综述其在滋养细胞疾病中与病变恶性程度的关系.

2416 条记录 110/121 页 « 12...107108109110111112113...1201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