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五参顺脉胶囊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斌;王辉;王振涛

    目的:观察五参顺脉胶囊联合低剂量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选择经iv胺碘酮转复后的PAF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单独口服低剂量胺碘酮;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五参顺脉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维护窦律治疗后15d,1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差异;维护窦律治疗后6,12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85.1%,80.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1%,57.8%)(均P <0.05);维护窦律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的大P波时限(Pmax)为( 105.5±8.6)ms,低于对照组的(109.6±9.3)ms,Pd为(39.5±8.6) ms,低于对照组(43.4±9.2) ms,LAD为(32.6±2.9)mm,低于对照维的(34.0±3.4)mm(均P<0.05);治疗组LVEF为(48.3±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7.5)%(P<0.05).五参顺脉胶囊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五参顺脉胶囊联合低剂量胺碘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效果良好,优于单用胺碘酮,显著缩短大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缩小左房内径,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且安全性好.

  • 透析液钾浓度对P波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张雪蕾;沈洋;孙芳;周亦伦

    目的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房颤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且影响HD患者的生存率.心电图指标P波大时限(Pmax)与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是预测心房纤颤的可靠性指标.透析中的血钾迅速下降可能是诱发房颤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透析液钾离子浓度对HD患者Pmax、Pd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月期间于 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科行规律透析的窦性心律患者117例.于研究第1周的周中透析应用钾浓度2.5mmol/L透析液(DK 2.5),第2周周中透析应用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DK 3.0),余各次依旧使用钾浓度2.5mmol/L透析液.DK2.5与DK3.0透析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血压、心率并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两次透析时的超滤量,留取透析前、后的血液样本以测定血肌酐、尿素氮与血清电解质水平.结果 117例HD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56.7±12.2(25~75)岁,平均透析龄77.3±53.6月.2次透析相比,超滤量、透析前后的血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K 3.0与DK2.5透析前各生化指标间没有显著差异,仅DK3.0透析后血钾高于DK2.5[(4.0±0.4)mmol/L比(3.7±0.3)mmol/L,t=10.159,P<0.001].透析后均可见Pmax延长、Pd增加.DK3.0透析后Pmax小于DK 2.5透析后Pmax[(115.8±10.7) ms比(121.1±11.6)ms,t=-6.215,P<0.001]、Pd亦然[(40.4±9.7) ms比(46.2±10.3) ms,t=-5.989,P<0.001].DK2.5和DK 3.0的透析前后血钾变化与单次透析前后Pmax变化间无线性关联(DK2.5:r=0.116,P=0.213;DK 3.0,r=0.151,P=0.585),与单次透析前后Pd变化间亦无线性相关(DK 2.5:r=0.163,P=0.079;DK3.0,r=0.166,P=0.074).结论 提高透析液钾离子浓度可以减轻透析后Pmax、Pd的延长,长期应用钾离子浓度3.0mmol/L透析液可否减少HD患者心房纤颤的发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心房扩大与P波离散度

    作者:熊琼玛;伍小莉

    目的探讨心房扩大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量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心房扩大的55例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心电图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d),以Pmax□110ms,P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心房扩大与Pd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房扩大组的Pd值明显增大,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组比较,Pmax无明显差异.Pd值用于诊断心房扩大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max.结论心房扩大可导致蹦值Pd增大,Pd值可作为诊断心房扩大的一个有用的观察指标.

  • P波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效果

    作者:都雯;迪丽努尔·买买提伊明

    目的 分析P波大时限以及P波离散度应用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诊断中的预测效果.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及40例高血压不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采用12导联同步的心电图机实施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P波大时限、P波离散度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波大时限≥110 ms作为阳性指标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敏感性高,而将P波大时限≥110 ms且P波离散度≥40 ms作为阳性指标的预测特异性高.结论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取P波大时限以及P波离散度预测展示良好效果.

  • 肥胖对P波大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刘彤;李广平;傅自力;张晓伟;王少华

    目的:观察肥胖对P波大时限(Pmax)及其离散度(Pd)的影响,探讨肥胖导致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肥胖患者40例,按照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选取20例作为对照组;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大时限(Pmax)、P波小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及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肥胖组体重指数及左房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P波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肥胖可导致P波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显著延长,并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

  • P波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意义

    作者:罗华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患者,观察其P波离散度,P波大时限(Pmax).选8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对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Pd、Pmax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P波离散度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房颤的一预测指标.

  • 年龄和肥胖对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刘红源

    目的 探讨年龄和肥胖对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的影响.方法 选择226例体检健康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mdex,BMI)分为正常组(18.5<BMl<23)、超重组(25<BMI<25)、肥胖组(25<BMI<30)和严重肥胖组(BMI>30).用12导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P波离散度(Pd)和P波大时限(P wave maximum.Pmax).结果 肥胖组和严重肥胖组的Pd和Pmax明显长于正常组(Pd:36.2±9.4ms vs 27.7±9.6ms,P<0.05;41.4±11.2ms vs 27.7±9.6ms,P<0.01;pmax:119.3±10.7ms vs105.1±10.4ms.P<0.05;125.2±10.6ms vs 105.1±10.4ms,P<0.01),而年龄变化对Pd和Pmax无明显影响.结论 肥胖影响P波离散度和P波大时限,年龄对两者无明显影响.

  • P波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娟;赵帅

    目的 探讨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观察组)的Pmax、P波短时限(Pmin)和Pd,同时与66例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PAF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对高血压合并PAF发作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Pmax和Pd分别为(120.5±10.0)ms和(47.6±9.0)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5±6.5)ms 和(28.5±7.5)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max预测PAF的敏感度为84.5%,特异度为72.0%,阳性预测值为82.4%;Pd预测PAF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6.1%;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为79.3%,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91.7%.结论 Pmax和Pd是预测高血压合并PAF的两个简便可靠的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P波大时限及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分析

    作者:马晶茹;高勇;徐旺达;金霞;李潞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大时限(Pmax)及离散度(Pd)与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 3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者为A组,扩张型心肌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者26例为B组.采用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定Pmax与小时限(Pmin),计算Pd(Pd=Pmax-Pmin),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Pd为(48.4±13.8)ms,Pmax为(122.8±13.7)ms,Pmin为(76.2±12.6)ms,与B组Pd(30.6±10.2)ms、Pmax(110.2±10.4)ms、Pmin(80.8±11.5)ms相比明显延长(P<0.01).A组左心房内径(41.4±5.6)mm,B组(40.2±6.2)mm,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测心房颤动,取P波时限≥120 ms,Pd≥40 ms以及两者相结合,灵敏度分别为86%、90%、73%;特异度分别为80%、85%、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87%、88%.结论 Pd增加和P波宽度延长,可预测扩张型心肌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危险性.

  • P波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价值

    作者:李增平;郭丽娟;巩晓红

    房颤(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转律后易反复发作,部分转为永久性AF.近年来,较多文献报道利用体表心电图和信号平均心电图预测AF的复发或评估药物及治疗AF的疗效.通过药物治疗转律或自动复律后,测定其P波大时限(the maximum duration of the P wave,Pmax)、P波离散度(the dispersion of the P wave,Pd)来预测AF的发生[1].我们对佩戴动态心电图(DCG)的患者,通过测定24小时之内发生并自行停止的阵发性AF发生前后的Pmax、Pd,探讨Pmax、Pd对预测阵发性AF的价值.

  • P波离散度和大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红源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和P波大时限(Pmax)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150例PAF患者非AF发作时的Pd和Pmax,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对PAF发作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PAF组的Pd和Pmax分别为(47±8)ms和(126±12)ms, 明显大于对照组(27±9)ms和(105±10)ms(P<0.01);以Pd≥40 ms及Pmax≥110 ms作为阳性标准两者预测PAF的敏感性为87.3%、84.0%,特异性85.5%、72.7%,阳性预测值94.2%、89.4%.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78.7%、90.9%和95.9%.结论 Pd和Pmax值可用作预测PAF的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 P波离散度与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

    作者:谢蓉;周国良;杨延灵;朱志耘;黄璟棠

    目的 研究P波离散度(Pd)与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方法 观察112例冠心病并发PAF患者(观察组)的Pd和P波大时限(Pmax),并与84例无PAF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Pd、Pmax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Pd和Pma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或Pd+Pmax对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有较高的特异度(82.1%、90.5%)和阳性预测价值(86.4%、91.5%).结论 Pd是预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一个可靠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 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马宁

    ①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房性心律失常(AR)的相关性.②方法 通过12导联心电图同步测定8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并与6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w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当Pmax≥110ms,Pwd≥4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④结论 测量P波离散度(Pwd),尤其是将P波离散度(Pwd)与P波大时限(Pmax)结合观察,对房性心律失常(AR)的预测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 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关系探讨

    作者:郑治

    目的:探讨P波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用12导同步心电图记录,测定90例房性心律失常的Pmax和Pd,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Pmax和Pd对房性心律失常诊断的相关性.结果: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当Pmax≥110ms,Pd≥4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Pmax和Pd值是一个可靠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

  • 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徐慧春;彭国顺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PAF)患者P波离散度(Pd)和大P波时限(Pmax)的影响,探讨其对房颤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6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及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类降压药治疗,观察药物治疗6个月前后心电图(ECG)中的Pmax和Pd及超声心动图(UCG)中的左房舒张末内径(LA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Pmax 、Pd、LADd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能降低PAF患者Pmax和Pd,改善患者左房功能.结论:治疗组的Pmax、Pd和LAD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缬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Pmax和Pd,改善左房功能.

  • 益气养阴法治疗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素珍;赵沿祥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普罗帕酮(心律平)联合益气养阴法中药治疗,对照组服用心律平治疗,观察时间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房颤发作次数及心电图P波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4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max、Pd明显缩小(P<0.05),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法能显著改善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型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益气养阴法能显著改善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型病人心电图Pmax、Pd,降低病人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次数.

  • 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波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张雪蕾;沈洋;孙芳;周亦伦

    目的: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HD)患者的房颤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且影响HD患者的生存率。心电图指标P波大时限( Pmax)与P波离散度( Pd)是预测房颤的可靠性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透析过程对Pmax、Pd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月期间于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窦性心律透析患者117例及健康受试者50例。HD患者与透析前、后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同时留取血液样本、记录透析超滤量。收集HD患者研究前6个月的家庭自测血压,以平均居家收缩压≥150 mmHg( home-SBP)为血压未达标。结果:117例HD患者中男58例,女57例,平均年龄(56.73±12.18)岁,平均透析龄(77.31±53.56)月。50例健康对照,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2.12±8.93)岁。HD患者透析前Pmax较健康对照组延长[(105.40±11.60)ms vs.(99.01±10.45)ms,P=0.001],透析前Pd亦然[(32.78±8.83)ms vs.(26.71±6.82)ms,P﹤0.001]。HD患者透析后有Pmax[(121.10±11.57)ms vs.(105.40±11.60)ms,P﹤0.001]、Pd[(46.16±10.32)ms vs.(32.78±8.83)ms,P﹤0.001]的显著延长。入组患者中共60例血压未达标,未达标组透析前、后的Pmax及Pd较达标组均明显延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AD(β=0.937,P﹤0.001)、home-SBP(β=0.121, P=0.030)与透析前Pmax相关,LAD是透析后Pmax(β=0.869,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D患者透析前的Pmax、Pd较正常人增大,并在透析后有明显延长,控制血压对于缩短透析前Pmax、Pd,降低HD患者的房颤发病率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心可舒片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大男

    目的:现察心可舒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对心电图P波的相关分析以探讨心可舒片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9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P波离散度(Pdis)及P波大时限(Pmax)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0.88%、显效23.54%、总有效率92.16%,经x2检验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其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有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用药后,其Pdis及Pmax均明显缩小(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可舒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显著临床疗效,并能明显缩小Pdis及Pmax,从而有效改善房颤患者的电重构.

  • P波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作者:孙晓翠;谷延梅;牛占军

    目的 探讨P波大时限(Pmax)与P波离散度(Pd)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PAf)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观察30例特发性PA1和40例健康成人的Pmax及Pd,研究Pmax和Pd对特发性PA1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特发性PAf患者的Pmax及Pd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max>110 ms、Pd>40 ms及两者相结合时预测特发性PAf的敏感性分别为86%、84.2%和72.2%,特异性分别为78.3%、85.0%和88.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6%、85.3%和89.4%.结论 Pmax和Pd在特发性PAf病人中明显增加,可作为预测特发性PAf的有效指标.

  • P波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价值

    作者:许世锋

    目的:探讨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43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外选取43例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对照组.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两组患者的Pmax、Pd及P波短时限(Pmin),比较这些指标对高血压合并PAF发作的预测的特异度、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两组P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和Pd比较,观察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max≥110 ms时,敏感性高于Pd≥40 ms和Pmax≥110 ms+Pd≥40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 ms+Pd≥40 ms的特异性高,为93.0%,显著高于Pmax≥110 ms和Pd≥40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 ms+Pd≥40 ms阳性预测值为91.4%,明显高于Pmax≥110 ms、Pd≥40 ms的80.9%、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PAF的预测中Pmax和Pd是两项可靠的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