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

    作者:程文波;沃金善;马江伟;杨芹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隔离导管消融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在窦性节律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射血力(LA-AEF)、管道容积(LACV)、储村容积(LATEV)、主动排空容积(LAAEV)、二尖瓣环处舒张晚期心肌运动速度峰值Va和左心房各壁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结果:肺静脉隔离术后1个月LAAEF、LAAEV、Va降低,术后3个月明显增高.LACV术后1个月显著升高,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LATEV术后1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术后3个月时增高.LAD、LADI、LAVI于术后1个月、3个月均明显减低.术后1个月SRa在左心房各壁均减低,以后壁减低明显,术后3个月均增高.术后1个月时左心房后壁SRs较术前减低,平均SRs及其余各壁无变化,术后3个月均增高.左心房后壁SRe于术后1个月时较术前减低,余各壁及平均SRe均升高,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结论:环肺静脉隔离术对左心房功能短期内有一定不利影响,但远期较术前明显改善.

  • 起搏器安置术中的间歇性心房交叉感知(附2例报告)

    作者:丁黎;毛卫;陈启晹

    起搏器安置术后的交叉感知已被临床认识,多由于永久性(埋藏式)起搏系统参数设置不当产生.而术中的交叉感知发生在台上用临时起搏器测试起搏阈值时,如不能正确判断及处理,会造成手术难以圆满完成及术后起搏器工作异常,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房功能的研究

    作者:李英涛;刘伟刚;马兰;李荣;朱艳;孙冬梅;章蓉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l)评价尿毒症患者左房功能的早期改变,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尿毒症患者60例,根据其左房容积指数(LAVl)分为两组:LAVl≤32 ml/m2为A组(30例),LAVl>32 ml/m2为B组(30例),另选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成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2D-STl测量各组纵向心室收缩期左房峰值应变、心室舒张早期左房峰值应变及心房收缩期左房峰值应变,并比较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心室收缩期左房峰值应变、心室舒张早期左房峰值应变和心房收缩期左房峰值应变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心室收缩期左房峰值应变和心室舒张早期左房峰值应变均减低,心房收缩期左房峰值应变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D-STl可以早期检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尿毒症患者左房收缩功能障碍,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对左房功能的影响

    作者:孟庆国;曾杰;卢聪;张清凤;王胰;林薿;邓燕;尹立雪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l)评估行经皮左心耳封堵(LAAC)术患者左房各壁应变的变化,探讨LAAC术对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LAAC术的心房颤动患者63例(病例组)和健康成人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获取病例组LAAC术前1 d、术后45 d和对照组连续5个心动周期动态图像并存储,测量左房前壁、后壁、侧壁、下壁、间隔壁及房顶部峰值应变,同时通过左房容积变化计算左房功能指数;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获取两组肺静脉血流频谱,比较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LAAC术前和术后的左房各壁峰值应变均明显减低(均P<0.05);病例组手术前后左房各壁峰值应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LAAC术前和术后左房功能指数均明显减低(均P<0.05);病例组术前和术后左房功能指数、肺静脉血流频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2D-STl能有效评估LAAC术后短期内对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可为临床用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左房功能的研究

    作者:谈君;陶含嫣;钱大钧;曹云翔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左房功能.方法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获取47例CKD患者(CKD组)和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左房心肌应变曲线,得出左房总体应变及相应的应变率;同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取左房大容积(LAVmax)、左房小容积(LAVmin)及左房收缩期前容积(LAVpre-A),并计算左房总体射血分数(LAT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及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所得容积参数采用体表面积进行校正,获得相应容积指数(LAVImax、LAVImin、LAVIpre-A).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KD组应变和应变率均明显降低,LAVImax、LAVImin及LAVIpre-A均明显增高,LATEF、LAAEF及LAPEF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KD患者左房功能减退;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评价CKD患者左房功能变化.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功能的研究

    作者:陈斌;郭薇;周丽英;林东;戴莹;叶振盛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房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9例(HCM组)和健康志愿者33例(正常对照组),应用RT-3DE分别测量其左房大容积(LAVmax)、左房小容积(LAVmin)、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经体表面积矫正,计算出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每搏量(LASV)、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2D-STI获得左房各壁中间段长轴方向的心肌运动应变率曲线,测量左房各壁中间段左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左室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LAEF与mSRs、LAAEF与mSRa、LAPEF与mSRe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M组LAVImax、LAVImin、LAVIpre、LASV均增大,LAEF、LAPEF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AEF较正常对照组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M组左房的房间隔、侧壁、前壁、后壁中间段的SRs及mSRs,房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后壁中间段的SRe、SRa及mSRe、mSRa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Re与LAPEF、mSRa与LAAEF、mSRs与LAEF均呈正相关(r=0.608、0.314、0.396,均P<0.05).结论 RT-3DE联合2D-STI技术可以准确评价HCM患者左房容积增大,左房辅泵功能、管道功能和储蓄功能的相互代偿作用减弱或消失,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尿毒症患者左房功能的研究

    作者:马媛媛;陈金玲;谭团团;宋宏宁;冯闯丽;曹省;周燕翔;郭瑞强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两种技术分别从心肌应变和容积变化的角度定量评估尿毒症患者左房功能.方法 选取69例尿毒症患者,根据左房大容积指数(LAVI)分为LAVI增高者(ELA组34例,LAVI>34 ml/m2)和LAVI正常者(NLA组35例,LAVI≤34 ml/m2),另选22例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应用RT-3DE时间-容积曲线获取各组左房容积指标:大容积(LAVmax)、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左房总射血分数(LA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2D-STI对各组行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曲线分析,获取左房壁舒张早期应变(Se)、舒张晚期应变(Sa)、总应变(Sg)和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收缩期应变率(SRs),比较3组上述各指标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左房应变和应变率绝对值与LAPEF、LAEF间的相关性;应用Bland-Altman法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①左房壁平均Sg、SRs、SRa在NL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两组均高于ELA组(均P<0.05);NLA组和ELA组左房壁平均Se和SRe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NLA组Sa高于对照组,ELA组S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NLA组LAEF和LAAEF均高于对照组,ELA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LAPEF在对照组、NLA组和ELA组间依次减低(均P<0.05);③LAPEF与SRe呈正相关(r=0.529,P=0.000);LAEF与Sa和SRa均呈正相关(r=0.501、0.498,均P=0.000);④Bland-Altman重复性检验显示,左房应变参数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测量均有良好的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6.19±5.04)%和(5.32±4.87)%.结论 2D-STI联合RT-3DE技术可简便、快捷、准确地评价尿毒症患者左房功能,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左房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成彩;张远妹;梁燕玲;李丽珍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左房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10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18~44岁)、中年组(年龄45~59岁)及老年组(年龄≥60岁).采集各组心脏全容积图像,应用3D-STI软件脱机分析获取左房容积曲线,比较各组左房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房小容积指数(LAVImin)及左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左房总排空容积指数(LAVIt)、总排空分数(LATEF)、扩张指数(EI)、被动排空容积指数(LAVIp)、被动排空分数(LAPEF)、主动排空容积指数(LAVIa)、主动排空分数(LAAEF)、被动排空容积占总排空容积比率(PE)及主动排空容积占总排空容积比率(AE)随年龄变化情况.结果 LAVImax、LAVIpre、LAVImin、LAVIt随年龄逐渐增大,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EF、EI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LAVIp均较青、中年组增大;中、老年组LAPEF、PE均较青年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VIa、LAAEF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均较青年组AE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STI技术可用于检测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的左房容积及功能的变化规律,可为临床监测左房功能改变和发现亚临床心血管疾病提供一种可靠的辅助手段.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左房功能的研究

    作者:庄磊;王伟娟;张霞;颜社平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左房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中重度PH患者30例(PH组)和正常健康成人33例(对照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两组左房大容积(LAVmax)、左房小容积(LAVmin)及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并比较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及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的变化情况.应用STI获取左房各节段纵向应变和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两组左房储备期、通道期及辅泵期的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并对PH组不同节段的应变及应变率与左房各期的射血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H组LAVmax、LAVmin及LAVpre均增大,LAEF、LAPEF及LAAEF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通道期基底段与房顶段、辅泵期基底段与中间段外,PH组其余各期的峰值应变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房储备期LAEF与储备期中间段峰值应变呈正相关(r=0.752,P<0.01),通道期LAPEF与通道期中间段应变率呈负相关(r=-0.733,P<0.01),辅泵期LAAEF与辅泵期中间段应变率呈负相关(r=-0.320,P<0.05).结论 STI技术可无创、真实、可靠地反映中重度PH患者的左房功能,为临床评价左房功能提供一种新的检查手段.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年龄因素对正常成人右房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玥;杨军;赵斓婷;韩舒;白洋;王凤英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STE)技术评价年龄因素对正常成人右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46例体检健康者按年龄分为三组:Ⅰ组40例,年龄20~39岁;Ⅱ组55例,年龄40~59岁;Ⅲ组51例,年龄60~80岁。常规超声测量右房长径(RAL)、短径(RAS)及大面积(RAAmax),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速(TVE)、舒张晚期峰速(TVA)、三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TVe’)和舒张晚期速度(TVa’);STE测量右房6节段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计算右房收缩期平均应变率(SRs-avg)、舒张早期平均应变率(SRe-avg)、舒张晚期平均应变率(SRa-avg)。结果 RAS、RAAmax随年龄增大而增大,SRs-avg、SRe-avg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均P<0.05),且SRs、SRe减小主要位于房间隔;SRa-avg随年龄增大而增大(P<0.01),且SRa-avg增大主要位于房间隔。RAAmax与年龄呈正相关(r=0.331, P<0.05),SRs-avg、SRe-avg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5、-0.227,均P<0.05),SRa-avg与年龄呈正相关(r=0.209,P<0.05)。结论正常成人右房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右房功能亦随增龄改变,其容量器功能、管道功能减低,泵功能增加,且房间隔受损显著。STE评价正常成人右房功能随年龄改变可行且有效。

  • 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对正常儿童心房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计晓娟;白永虹;易岂建;郭鹏飞

    目的 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分析正常儿童左、右心房和房间隔的机械功能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正常儿童30例,取心尖四腔心切面,清楚显示左、右心房和房间隔,测量并计算心房及房间隔运动参数.结果 正常儿童心房及房间隔的运动参数随心动周期呈动态变化:心房壁在心室收缩期末薄,于心室舒张期增厚,至心室舒张末期厚;房间隔于心室收缩期末期突向右房,于心室舒张末期突向左房.左、右心房壁及房间隔厚度、增厚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右心房大横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房大横径缩短幅度大于右心房(P<0.05).结论 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可以动态分析正常儿童心房运动特点,为心房功能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各年龄段正常成人左心房功能

    作者:夏纪筑;高玉丽;王庆庆;马雯艳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分析各年龄段正常成人左心房应变和达峰时间,评价左心房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2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及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动态二维图像,应用2D-STI技术获取左心房各室壁应变曲线,测定各组左心房壁应变和达峰时间.结果 各组左心房壁应变下段高于中段,中段高于上段(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组心房下段、中段应变较青年组和中年组减低(P﹤0.05);而青年组与中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心房上段与青年组和中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心房下段达峰时间较青年组和中年组延长,老年组和中年组中段达峰时间均较青年组延长(P﹤0.05),而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房上段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D-STI技术能评价各年龄段正常成人左心房功能,可为早期监测亚临床疾病、评估左心房功能提供新指标.

  • 组织多普勒衍生新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房局部功能的研究

    作者:吴文芳;张平洋;张幼祥;吴成权;董静;张建鑫;马小五;方玲玲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衍生新技术即组织速度成像及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房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 HCM组和健康对照组各30例,测量两组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右室流出道压差,二、三尖瓣口E、A峰(Em、Am及Et、At),计算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及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取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左房侧壁(LA)、右房侧壁(RA)、房间隔(IAS)近瓣环部(bas)和中部(mid)的峰值组织速度(Vs、Ve、Va)和峰值应变率(SRs、SRe、SRa).结果 HCM组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及LAAEF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E/Am、E/At及LAPEF则显著减低(P <0.01).HCM组LA bas、LA mid及IAS bas、IAS mid的Ve减低;LA bas、LA mid、IAS bas、IAS mid和RA mid的SRe减低、SRa增高;LA mid及IAS bas、IAS mid的SRs减低,与对照组相应各节段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M组左房各节段SRa平均值(mSRa)与LAAEF呈显著正相关(r=0.810,P <0.01).结论 HCM患者的左、右心房局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组织速度成像及应变率成像可准确评价心房功能尤其是左心房的局部功能变化情况.

  • 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左房功能

    作者:刘兴姣;娜仁高娃;朱晔;高瑞凤;李冬金

    目的 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I期患者左房构型及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Ⅰ期患者40例,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左心房壁、房间隔收缩期和舒张期厚度,左心房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计算左房壁增厚率、房间隔增厚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病Ⅰ期患者左房壁、房间隔增厚,以收缩期明显,左房壁增厚率、房间隔增厚率增加(P<0.01).原发性高血压病Ⅰ期患者左房侧壁运动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左房侧壁运动幅度大于房间隔运动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对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构型及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一种快捷地评价高血压病早期心脏损害的新方法.

  •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左室非正常充盈模式患者左房功能的研究

    作者:罗帅伟;吴棘;郭盛兰;张棣;黄喜玉;邓燕;覃诗耘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左室非正常充盈模式患者左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57例左室非正常充盈模式患者和21例除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正常对照组,根据左室充盈模式将其分为正常充盈组、松弛性下降组、假性充盈正常组和限制性充盈异常组,使用SRI技术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左房各壁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SSR 、ESR 、ASR).结果 各组间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假性充盈正常组小于正常充盈组而大于其余组;除假性充盈正常组与正常充盈组外,各组间A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松弛性下降组值大;除松弛性下降组与假性充盈正常组外,各组间S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左室舒缩功能受损发展而递减.结论 SRI可定量评估左房功能,间接定量反映左室舒缩功能改变.

  • 冠心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作者:杨汉东;许浩;郭瑞强;初洪钢;闵新文;陈欣

    目的 探讨应变率、速度图和位移图三种超声方法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应变率成像(SRI)、定量组织速度图(QTVI)和组织追踪显像(TTI),分别测量20例正常人与14例左心房内径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和E/A值以及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S峰、D峰、A谷和A波持续时间(ADT)、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的应变率、速度和位移变化.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结果 两组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值、肺静脉血流频谱值、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两组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应变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变率成像能够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尚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早期发现左心房局部功能的异常.

  • 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COPD患者右心结构功能

    作者:宋昕殊;张文华;吴双;刘晓丽;何姗姗;赵宁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2D-TE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 将60例COPD患者根据病程分为A(确诊COPD5年以内)、B(确诊COPD 10年以上)两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C组).二维超声(TDU)测量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d)、右心室舒张末期基底部横径(Basal RV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E’,肺动脉收缩压(PASP);RT-3DE测量右心室舒张末期大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小容积(RVE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 与A、C组比较,B组患者常规TDU测量RVAWd、Basal RVd、E/E'、PASP升高,TAPSE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RVAWd、Basal RVd、TAPSE、E/E’、PAS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组比较,B组患者RT-3DE显示RVESV、RVEDV升高,RVEF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RVEDV、RVEF增大,RVESV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能准确反映右心容量变化,联合应用2D-TEE及RT-3DE能够对COPD患者右心结构及功能进行准确评估,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CTPA对老年性慢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高压诊断及右心功能的评价研究

    作者:张俊;覃芳;胡奇毅;何补规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成像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确诊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均行多层螺旋CTPA及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经多层螺旋CTPA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且无肺动脉高压及心脏病等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研究组CTPA测量右房横径及上下径、右室基底段、RVAWT、dPA、rPA均比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A测慢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高压右心结构右房横径、右房上下径、dPA、RVAWT、右室基底段内径、右室与心脏横径之比CT与超声测量值结果比较均呈正相关(r=0.351、0.423、0.518、0.541、0.412、0.442,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结论CT肺动脉造影不仅能够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做出诊断,还能够诊断右心房室大小和功能,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心房功能的进展

    作者:徐嘉蔚

    左心房的体积和功能被认为可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结局,早期准确评价左心房功能对临床诊疗、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因其不受心脏运动的影响,无角度依赖性,能准确地对整体和节段心肌形变进行评价,近年来被应用于评估各种疾病的左房大小及功能.以下就应用三维班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心房功能的进展做一综述.

  • 实时三平面容积/应变率成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整体及局部功能

    作者:邓玉姣;夏稻子;李阳;宣健媛;杨冰冰;朱天彤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RT-3PE)和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Triplane-SRI)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整体及局部功能,探讨左心室功能的损害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A组为3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50%的心肌梗死患者;B组为20例LVEF< 50%的心肌梗死患者,C组为30例正常人.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RT-3PE软件获得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re)、总排空分数(LAVtEF)、被动排空分数(LAVpEF)、主动排空分数(LAVaEF)等参数.Tri-plane-SRI软件获得左房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和房间隔的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并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和MSRA).结果:①与C组比较,A、B两组Sa、Ea及Aa均显著减低(P<0.05),A组E峰显著减低(P<0.05),A峰显著增加(P<0.05),E<A;B组A峰明显减低(P<0.05),E>A.②与C组比较,B组LAVtEF、LAVpEF及LAVaEF均显著减低(均P<0.05),A组LAVtEF、LAVpEF显著减低(P<0.05),但LAVaEF减低不显著.③与C组比较,B组各左心房壁及房间隔MSRS、MSRE及MSRA均显著减低(均P<0.05),A组各左心房壁及房间隔MSRS、MSRE均显著减低(均P<0.05),但左心房侧壁、后壁及下壁MSRA减低不显著.结论:RT-3PE和Triplane-SRI能从左心房容积和心房肌形变的角度综合评价左心房功能.

267 条记录 13/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