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传统非毒性中药肝毒性论临床个体化治疗

    作者:杨楠;陈娟;侯雪峰;宋捷;封亮;贾晓斌

    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且被实践证明较安全有效.近年来,认识到服用西药所带来的毒副作用,更多的人转向对中药的关注和使用.由于中药是天然产物,除明确标明有毒性的如砒霜等,大多数即非传统毒性中药被大众误认为绝对安全,无毒副作用.然而,研究发现,临床应用中非传统毒性中药的毒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中药肝毒性问题.相关研究发现,非传统毒性中药肝毒性与个体基因多态性以及体质密切相关.在查阅和分析大量有关中药致肝毒性文献及报道的基础上,该文旨在从临床应用角度探讨传统非毒性中药肝毒性产生的原因及机制,以期能够为中药的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新思路并指导中药临床的安全应用.

  • 系统生物学与中药现代化

    作者:张继勇;王庆国;王钊

    系统生物学是旨在从整体高度理解生物系统的新的研究领域,基于分子生物学对生命体研究的进展,它着重于以系统的联系性来阐释生命现象.作者从中医药与系统生物学的相通性出发,论述了以系统生物学研究思路结合中药自身特点进行中药现代化的策略,并提出了中药活性成分组学概念.

  • 系统生物学方法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黄璐琦;高伟;周洁;王睿婷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其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形成的,通常是药用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药材品质的物质基础.但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源途径复杂,其产生和积累受到自身遗传和环境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调控,影响了药用植物作为药材的品质控制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系统生物学思维与方法是系统全面探索生物的有力工具,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系统整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等组学技术,将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带来新的机遇.这种整体、系统的研究方法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生物合成途径、信号转导、生态环境及其代谢工程等研究中的应用,构建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系统模型,对于系统阐释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成因和道地药材形成机制、代谢工程产生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和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网络生物学方法的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思考与探索

    作者:向铮;王贤亲;刘婷;吕丹

    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瓶颈”之一.近年出现的网络生物学研究方法为中药复方药理作用机制系统研究提供重要而有效的新思路、新模式.本文介绍了网络生物学研究的数学基础、论述了网络生物学在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网络生物学在中药药理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思路.网络生物学可望为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指导中药复方药物的开发,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药学理论.

  • 药对研究(Ⅴ)——药对的现代研究策略与方法

    作者:李伟霞;唐于平;宿树兰;刘培;郭建明;尚尔鑫;钱大玮;段金廒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正按照自己的目的越来越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与其内在规律.药对是在临床应用中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2个相对固定药物的配伍组合,有其内在的规定性,是单味中药与若干方剂之间的桥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选择适宜的研究策略与方法,揭示药对配伍组合规律,对于发展方剂配伍理论、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水平和创制现代中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本质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世东;赵国屏;张庆华

    在中医学的发展中,辨证论治一直是中医临床诊治的精髓所在,而"证"的确立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是承接理法方药的桥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关系,反映的是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中医正是通过对人体外在"证"的准确把握而达到对其内在根本病理变化本质的总体了解,正所谓"司外揣内".但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信息很难量化,导致对"证"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诊疗水平与经验,这在一定意义上客观地制约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 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作者:陈海彬;程海波;卢伟;周红光;吴勉华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系统论与还原论统一的佳形式.本文通过论述系统生物学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出系统生物学将可能解读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系统生物学使西医从整体的方面去认识人体及疾病成为可能,认为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 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证的研究

    作者:沈自尹

    对自15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论的回顾,阐明还原论是研究存在的科学,而涌现论则是生成的观点,科学的态度是把还原论和整体论结合起来,指出系统生物学理论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以及数学建模的方法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新趋势,而"证"的研究正好和这个处于科学前沿、综合程度很强的系统生物学理论相结合,将几十年来用还原论方法在分子水平的研究成果用生物数学方法进行系统整合,将再次把"证"的研究推向科学前沿.

  • 从整体论到系统生物学进行肾虚和衰老的研究

    作者:沈自尹;黄建华;林伟;王琦;吴斌;刘小雨;张新民;许世雄;张卫东

    中医学对世界医学的贡献之一就是整体现,我们从整体观出发研究了肾阳虚证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紊乱的联系;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老年大鼠(肾虚证)及中药干预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HPAT)轴的分子网络调控规律;通过基因芯片也揭示存在于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淋巴细胞、骨骼、肝脏、肾脏等与"肾"相关组织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以及神经-内分泌-骨代谢两大基因网络路线,从而推进"证"的整体性研究.近年按照系统生物学的动态、干预、多层面整合的要求,在全基因组转录水平、代谢组和单个衰老相关信号通路3个不同层面揭示衰老在不同层面的共同规律;揭示出基因的时空关联随着衰老进程逐渐弱化;并且中药淫羊藿总黄酮能有效改善衰老在上述两方面的系统改变.因此从整体观到系统生物学的转变可能促进中医学进入现代生命科学领域.

  •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从理论创新到技术挑战

    作者:吕爱平

    病证结合是我国中医临床的基本模式,也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理论创新[1].动物实验研究是当代医药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过程.无论是医学的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动物模型已经成为研究的重要工具.疾病分类指导下的医学研究需要疾病动物模型,同样,证候分类理论下的中医学研究需要证候动物模型,病证结合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需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虽然,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给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证据,但作用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仍缺乏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支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成为制约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瓶颈.根据传统病因开展的疾病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很难照搬使用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中,因此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也面临重大技术挑战.随着临床研究的进步,系统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等先进技术的引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有可能取得突破.但病证结合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创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特别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直至得到国际医药界的认可,其道路还将会很漫长,还会有很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 心血瘀阻证研究思路探讨

    作者:简维雄;袁肇凯

    证候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研究的难点,本文通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系统生物学、医学模式等方面的论述展望下阶段心血瘀阻证研究思路.

  • Systems Biology和Systematic Biology的正确中译名

    作者:肖培根;贾伟

    近来,"系统生物学"的名称频繁出现在生命科学包括中医药学的各种报刊杂志中,并被认为是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化科学技术融合的天然桥梁.中医药中诸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表知里、中药作用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调节等,有可能借助于"系统生物学"逐步予以阐明.

  • 中医药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短暂的时尚还是长久的策略

    作者:周明眉;贾伟;肖培根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上迄今难以形成突破,一个主要原因是对中医这一科学体系本身的特点--如疾病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各部分内在的相关性等方面缺乏应用性把握,在研究方式上基本沿袭了现代医学"分割式"还原分析的模式.系统生物学所采用的系统性研究策略和把握整体功能的目标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启示.从整体观出发,对人体和疾病开展具有系统性策略的还原分析性研究将是中医从传统医学走向未来医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策略.中医药现代化不一定要采取近几个世纪现代科学发展所应用的"分割式"还原分析模式,而要在掌握系统信息的基础上分层次挖掘局部信息,走一条"自上而下"式的系统研究途径,实现从传统医学直接向未来医学的跨越.

  • 系统生物学模式下的中风病研究对策

    作者:祝美珍;齐玉洁;曾石森;苏春寿;朱爱

    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在整体和系统的水平上阐释中风病病因病机多重复杂的特点,在其思维与研究模式下对中风病病证进行分析,并利用现代组学技术探讨中风病病因的物质基础,揭示中风病证候的机理,丰富中风病病机多元化的内涵,以期寻找中风病防治的病理环节及关键靶点,给中风病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策略.

  • 《黄帝内经》的系统生物学思想刍议

    作者:陈正;谭翔文;王庆其

    通过研究发现,《黄帝内经》时代的医家通过对自然界、社会的长期观察,形成了系统生物学思想的雏形.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的形体与精神具有统一性.人与自然界及社会都是一个整体,认识到自然环境变化及社会变革引起的地位、贫富等改变导致人的心理、情绪变化均影响人的健康.这些思想符合系统生物学认为机体内是无数个大小网络建立起来的复杂系统的观点,只不过《黄帝内经》的整体观所涵盖范围更为宽泛.

  • “证”的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反思与展望

    作者:孙静云;顾赛红;周仲瑛;叶放

    对50多年来中医开展的有关证本质与特异性微观指标、病证结合框架下证本质的研究和证的诊断标准化、引进系统生物学方法开展证的研究等方面的思路与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认为表现于外的证候信息与机体内部微观的分子、细胞和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都是中医视角下证的表征而非本质,中医证的现代化研究应立足于中医基本理论及思维之上,提出对证本质的研究需重视证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首先开展对中医基本病机辨识的研究.

  • 从系统生物学角度研究肾虚证概况

    作者:仇士东;温学森

    系统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及其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之间的关系,它以生物系统各组学研究的发展为基础.根据系统生物学的特点及方法对中医肾虚证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论述,并对肾虚证研究发展的前景予以展望.

  • 冠心病血瘀证实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现状与思考

    作者:虞桂;王阶

    冠心病血瘀证实质的研究存在客观指标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差的问题,系统生物学补充了以往单一指标、单一组织、单一系统等研究方法的不足.目前冠心病血瘀证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在思路上仍是还原分析的模式,与系统生物学的整合建模思想相差甚远.网络生物学和microRNA组学的出现为解决冠心病血瘀证实质研究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系统生物学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影响

    作者:刘永琦

    将系统生物学引入医学领域,不仅会促进现代生物医学的进步,而且将带领医学进入新的疾病预测、诊治和药物开发模式.而中医学本身蕴藏着许多朴素的辩证分析思想及系统论的观念,系统生物学的应用与发展,使中医学与现代生物医学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必将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新的启示与思路.

  • 中医证候生物分子网络标志的构想与研究

    作者:

    从网络的角度展开对证候生物学基础的探索,建立了从"表型网络-生物分子网络-药物网络"理解病证方关系的研究框架,由此进一步提出证候生物分子网络标志的构想,并进行了寒证与热证的案例研究.进而分析了证候生物分子网络标志应用于证候客观化与个体化诊疗、中医药临床效应评价、方剂与中药药性等研究领域的可能性.

283 条记录 4/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