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作者:吴晓飞;朱朝辉;万锋;成超;邢诗安

    目的 观察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凶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SATB1与EMT相关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82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的SATB1、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Snail的表达,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癌旁组织,并选择癌组织远端正常黏膜作为对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ATB1、E-cadherin及Snail在膀胱各组标本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膀胱癌为90.24% 、18.29%、80.49%,癌旁组织为17.07%、79.27%、30.49%,正常膀胱组织为8.54%、91.46%、15.85%,SATB1和Snail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膀胱癌组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TB1、E-cadherin及Snail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G1组76.19%、23.81%、61.90%,G2组92.00%、20.00%、76.00%,G3组97.22% 、13.89%、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不同临床分期中,SATB1、E-cadherin及Snai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Tis ~T1组为78.00%、24.24%、66.67%,T2~T4组为97.96%、14.29%、89.80%;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2.86%、25.00%、96.43%、88.89%、14.81%、72.22%,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SATB1和Snail表达水平逐渐升高,E-cadherin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结果显示,SATB1和Snail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而E-cadheri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符.结论 SATB1和EMT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SATB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Snail呈正相关,SATB1可能通过诱导EMT调节膀胱移行上皮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

  • 肝动脉断流促进癌旁正常肝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刘亮;徐华祥;王文权;徐永峰;汤钊猷

    目的 观察肝动脉断流对癌旁正常肝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肝动脉结扎(HAL)阻断裸鼠肝脏原位移植瘤(高转移性MHCC97H肝癌细胞)血供(nHAL=10,n假手术=10).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移植瘤内或癌旁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imonidazole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分子如E-cadherin和N-cadherin分子表达;体外用CoCl2模拟缺氧环境,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缺氧处理后L-02肝细胞内上述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HAL增加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内HIF-1α表达和Pimonidazole阳性细胞数(HAL组:9±3比假手术组:4±2,P<0.05),减少癌旁肝细胞内E-cadherin水平,增加其N-cadherin蛋白表达.100 μmol/L CoCl2有效模拟体外缺氧环境,增加L-02肝细胞内HIF-1α表达,上调N-cadherin同时降低E-cadherin表达.结论 HAL 增加肝癌及癌旁组织缺氧,诱导癌旁正常肝细胞发生EMT.

  • 靶向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常志刚;韦军民;秦昌富;郝昆;田孝东;谢昆;谢学海;杨尹默

    目的 观察靶向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EGFR基因特异的RNA干扰靶点,运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胰腺癌PANC-1细胞EGFR基因表达.应用划痕试验及基质胶侵袭试验检测EGFR干扰后细胞运动、侵袭能力的变化;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EMT相关标志物E-钙粘蛋白(E-Cadherin)、N-钙粘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等的表达变化,并检测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应用细胞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上述蛋白的定位及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可特异性抑制人胰腺癌PANC-1细胞EGFR基因的表达.抑制EGFR后PANC-1细胞的运动及侵袭能力显著降低;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明显上调,间质表型N-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等的表达显著下调;与对照组比较,EGFR干扰组细胞由纺锤形变成立方形,伪足消失;EGFR干扰组中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l及Slug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沉默EGFR基因的表达,可显著抑制PANC-1细胞的EMT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转录因子Snail及Slug表达有关.

  • 微小RNA-200a在胃癌中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

    作者:丛宁宁;张庆瑜;康春生;杜平;申发娟;苏娟

    目的 探讨微小RNA-200a (miR-200a)在胃癌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调控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4例不同级别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miR-200a的表达和EMT相关蛋白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ZEB1)/ZEB2、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胃癌中miR-200a明显下调(P<0.05),WHOⅢ/Ⅳ级胃癌组织中miR-200a的表达低于WHO Ⅰ/Ⅱ级(P<0.05).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ZEB1/ZEB2、N-caderin和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而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Speame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miR-200a与ZEB1/ZEB2、N-cadherin和β-catenin呈负相关(P<0.05),miR-200a与E-cadherin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R-200a抑制EMT的可能机制是miR-200a通过作用于其靶点ZEB1/ZEB2,促进E-cadherin的表达.

  • ROR1对人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王作刚;冯彦;于亮;赵子梁;倪建林;邹俊卿;黄洋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ROR1)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ROR1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A549细胞筛选稳定过表达RORl的A549细胞,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A54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real-time PCR、Westem blot分别检测ROR1、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过表达ROR1能够促进A549细胞向间质样细胞表型转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imentin、N-cadher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划痕实验、Transwell结果显示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02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ROR1能够上调EMT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干扰Snail能够逆转ROR1诱导的EMT,即下调Vimentin、N-cadher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划痕实验、Transwell结果显示干扰Snail显著降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P=0.013);进一步研究发现ROR1通过激活AKT信号而促进Snail的表达.结论 ROR1能够促进人肺癌A549细胞EMT转化,其机制可能与ROR1调控AKT/Snail信号有关.

  • 核转录因子Snail对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康强;邹浩;刘立鑫;王连敏;朱亚;石万红;张小文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Snail对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靶向沉默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中Snail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肝内胆管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i-RNA处理前后的胆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 Transwell结果显示靶向沉默Snail后HCCC9810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P=0.005),侵袭能力减弱(P=0.007),细胞划痕结果表明细胞迁移能力同样降低(P=0.017),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沉默Snail后E-cadherin表达上调(P=0.004),Vimentin表达下调(P=0.001).结论 Snail可诱导HCCC981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增强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 缺氧及HIF-1α对结直肠癌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增殖的影响

    作者:周明利;卢先州;张留柱;向晶;谢荣俊;肖帅;张树友

    目的 研究不同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锌指转录因子Snail及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结直肠癌SW4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它们对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迁移力的影响,探讨三者在结直肠癌的缺氧及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氯化钴(CoCl2)化学诱导细胞缺氧模型,实验分组:常氧组、低氧组和无氧组.采用MTT法检测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生长增殖活性,体外侵袭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的凋亡及周期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IF-1α、Snail及E-cadherin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随CoCl2浓度的增加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活性逐渐增加(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随缺氧程度的增加穿过基质膜和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逐渐增多,侵袭迁移率增加(P<0.05);FCM检测结果显示与常氧组比较,无氧组和低氧组G0/G1期SW480细胞明显减少,G2/S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低氧组、无氧组与常氧组比较,SW480细胞内HIF-1α和Snail mRNA与蛋白的表达增加,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且HIF 1 α和Snail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HIF-1α、Snail与E-cadherin的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缺氧及HIF-1α可促进结直肠癌SW480细胞株的体外生长增殖活性,抑制其凋亡,增强其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缺氧诱导HIF-1α表达上调直接作用于SW480细胞产生,亦可能是缺氧或HIF-1α表达上调通过促进Snail表达,抑制E-cadherin表达,间接导致EMT的发生发展而产生.

  • 鼻咽癌中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曦;彭纲;李跃华;王涛

    目的 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72例鼻咽癌和12例慢性鼻咽炎性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cadherin在慢性鼻咽炎性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鼻咽癌组织,而N-cadherin在慢性鼻咽炎性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鼻咽癌组织.两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而与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E-cadherin与N-cadherin两者之间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在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的低表达和N-cadherin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 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与EGFR突变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作者:邓沁芳;周彩存;苏春霞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皮一间质转化(EMT)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SCI/2患者癌组织中E-钙黏素和波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临床病理特征和EGFR基因型NSCLC中EMT的影响.结果 62例NSCLC标本中,上皮表型35.48%(22/62).EGFR突变NSCLC中,上皮表型显著高于野生型(77.78%vs 18.18%;P<0.000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54.55%vs 25%;P=0.02);腺癌高于其他病理类型(39.47%vs 29.17%;P=0.4087);不吸烟者稍高于吸烟者(42.42%vs 27.59%;P=0.2231);年龄<60岁和年龄≥6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33%vs 28.12%;P=0.211),早期肺癌与晚期肺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24%vs 32.12%;P=0.6178).结论 EGFR突变型、女性、非吸烟者、腺癌倾向于上皮表型,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分布人群的临床特征相一致.

  • 滑膜肉瘤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志峰;郑丽华;赵亚恒;冯建刚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是源于关节、滑膜及腱鞘滑膜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因其在关节周围的经典表现而得名.滑膜肉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以四肢近关节处多见.95%的SS以t (X;18) (p11.2-q11.2)染色体易位为特点,形成融合基因SYT-SSX,从而通过Wnt/β-catenin、PcG和ERK等信号通路促进SS细胞发生.另外,TGF-β1、Smad、Snail和Slug通过EMT途径也参与SS的发生发展.除此之外SS的发病还涉及有许多因子改变,如Twist1、Bmi1等.近年来研究表明上述因素均和SS的发病机制有关.本文将对这些因素在SS发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作一概述.

  • miR-200家族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欣亮;张雪;刘巍

    0 引言microRNAs(简称miRNAs)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长度为21~23 nt左右,具有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在癌组织中,它们的调节功能普遍异常,因此被认为是癌基因或是肿瘤抑制因子.miR-200家族成员通过结合并抑制靶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转移,这些靶基因包括参与上皮-间质转化的ZEB1基因和ZEB2基因,snail2,VEGFR-1,β-catenin/Wnt通路中β-catenin基因,EGFR抑制子抗性基因ERRFI-1和化疗药物抗性基因TUBB3,然而在胃癌细胞或胃癌组织中,由于上皮基因的沉默缺失,miR-200家族成员的表达普遍下降.由于miR-200家族有着肿瘤抑制因子和肿瘤低分化与高侵袭性的生物学标志物的功能,恢复miR-200的表达或许能够在肿瘤转移和耐药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 浸润性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1例

    作者:张挚;吴江;皇甫超申

    0 引言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 chymal transition,EMT)是胚胎发育、组织重建和伤口修复中的基础过程,同时也是肿瘤浸润、转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在EMT过程中,上皮细胞之间连接松散,细胞失去基底面至表面的极性排列,形态呈梭形;上皮标志物E-钙黏素表达下降,间质标志物N-钙黏素、波形蛋白等表达增加;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增强[1].这些EMT典型变化通常都是在细胞培养或动物移植瘤实验中发现的.

  • ZEB2和E-cadher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易翔;石书婧;李晓雪;赵利洁

    目的:探讨ZEB2和E-cadherin mRNA和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鼻咽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ZEB2和E-cadherin在39例鼻咽癌和12例炎性鼻咽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ZEB2和E-cadherin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ZEB2 mRNA和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炎性鼻咽黏膜组织(P<0.05),ZEB2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均与肿瘤的N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和T分级无相关性(P>0.05);E-cadherin mRNA和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炎性鼻咽黏膜组织(P<0.05),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低表达均与肿瘤的N分级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T分级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ZEB2 mRNA与E-cadherin mRNA呈负相关(r=-0.367,P<0.05),ZEB2蛋白与E-cadherin蛋白呈负相关(r=-0.322,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咽癌中ZEB2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其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并与鼻咽癌转移有关,可能机制与ZEB2下调E-cadherin的表达促进细胞EMT有关.

  • CD44调控鼻咽癌上皮-间质转化及转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爽;李仕晟;谢鼎华;唐青来;王树辉;刘家佳;陈月红;杨新明

    目的:研究鼻咽癌细胞中CD44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转移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CD44调控鼻咽癌细胞EMT及转移的机制.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鼻咽癌细胞株5-8F和6-10B中CD44与EMT相关因子的表达.用带有CD44基因的质粒以脂质体瞬时转染鼻咽癌细胞株6-10B获得CD44高表达的鼻咽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CD44与EMT相关因子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检测6-10B转染前后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鼻咽癌细胞株5-8F中CD44和EMT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量高于6-10B,而EMT相关因子E-钙黏蛋白的表达量低于6-10B,5-8F的迁移能力强于6-10B.CD44基因转染后的6-10B中CD44及MMP 9的表达均升高.CD44基因转染后的610B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在鼻咽癌细胞中,CD44通过调控EMT进程影响鼻咽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 CTHR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唐振宁;王玉琛;刘晓霞;刘奇伦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THRC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63例与相应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36例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23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THRC1蛋白的表达,分析CHTRC1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CTHRC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P<0.01);CTHR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THRC1和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相关(均P<0.01).结论:CTHRC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 细胞自噬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陈昌瀚;朱刚才;皮雷鸣;魏明;余笠;谭浩蕾;刘观成;刘勇;张欣

    目的:探讨自噬在TGF-β1调控EMT诱导头颈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及时间点TGF-β1构建头颈鳞癌上皮-间质转化(EMT)模型,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水平;自噬抑制剂氯喹(CQ)抑制自噬后,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标志物钙黏蛋白、间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及LC3蛋白的表达;划痕、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自噬对头颈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及时间点TGF-β1诱导EMT的同时,诱导发生自噬,且随着TGF-p1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自噬随之增强;自噬被抑制后,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下调,细胞迁移及侵袭潜能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TGF-p1诱导头颈鳞癌发生EMT的同时伴随自噬;自噬在TGF-β1调控头颈鳞癌EMT的过程中,能增强其侵袭、转移能力.

  • 口腔鳞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隋贵春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首要步骤,对于EMT的研究将为靶向抗肿瘤治疗奠定基础.本文概述了EMT的发生过程和调控机制,对近年来口腔鳞癌中有关EMT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木犀草素调控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

    作者:阮君山;周欢;蒋宗胜;王少明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调控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借助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木犀草素可能的作用靶点,再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验证对接的结果.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木犀草素与整合素家族具有很好的对接作用,其中与整合素αIIbβ3在对接过程中能量低,为-15.11;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可以下调低氧所诱导的整合素表达.结论 木犀草素可以抑制整合素的表达,据此推测木犀草素可以通过整合素来调控EMT,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提供新的思路.

  • 阿帕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维娜;邓豫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及H460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通过细胞存活实验筛选阿帕替尼适宜剂量,通过Transwell检测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在A549及H460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阿帕替尼,当阿帕替尼的浓度≤120 nmol·L-1时,细胞的存活能力没有明显改变.在60及120 nmol·L-1阿帕替尼作用下,A549细胞侵袭能力降低,并发生间质-上皮转化的形态学变化,EMT相关的E-cadherin表达升高,Vimentin、N-cadherin及Snail的表达降低.结论 阿帕替尼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及H460由间质表型向上皮表型转化,并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

  • 槐耳颗粒在体外对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姜建武;李小兰;冷彦;陶德定;胡俊波;龚建平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在体外对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SubG1法确定槐耳颗粒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佳作用浓度和时间,通过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槐耳颗粒对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Western blot法和 Real-Time PCR (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E-cadherin、twist、snail、vimentin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槐耳颗粒3.0 g·L-1处理SW480细胞36 h后凋亡明显。槐耳颗粒3.0 g·L-1处理SW480细胞36 h后,划痕愈合实验相对迁移率为(31.36±2.39)%,而对照组36 h后相对迁移率则为(61.11±1.09)%(P<0.01)。 Transwell侵袭实验证实槐耳颗粒3.0 g·L-1处理SW480细胞36 h后每个视野穿透细胞数为(129±12)个,而对照组为(354±20)个(P<0.01)。槐耳颗粒3.0 g·L-1处理SW480细胞36 h后E-cadherin 在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均升高,而twist、snail和vimentin表达均降低。结论槐耳颗粒在体外能够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有效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转移。

531 条记录 18/27 页 « 12...15161718192021...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