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KB细胞分析

    作者:周庆利;高金莉

    目的 探究KB细胞被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体外感染的途径及方式.方法 取患者的疱疹液、唾液、咽喉漱洗液等标本,采用乳鼠脑内接种的方法培养分离HSV,从而获取研究所需的HSV-1,将获取的该病毒进行KB细胞感染,采用倒置显微镜鉴定病毒感染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感染细胞中的HSV-1病毒的核酸,并将感染后的上清液收集起来进行乳鼠脑细胞接种,采用倒置显微镜鉴定病毒感染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在倒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未发现典型细胞病变,而上清液感染后的乳鼠脑细胞则发现了典型的细胞病变,采用PCR法检测HSV-1感染KB细胞提取的DNA,可见HSV-1病毒核酸.结论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能对KB细胞进行直接感染.

  • 大青叶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研究

    作者:方建国;胡娅;汤杰;王文清;杨占秋

    目的: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体外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对Hep-2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初步探讨抗病毒机制.选择体外抗病毒活性较强的部位,观察其对HSV-Ⅰ脑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综合评价其抗病毒活性.结果:大青叶Ⅱ~Ⅴ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除Ⅲ,Ⅴ部位外,其余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Ⅳ部位能显著降低HSV-Ⅰ脑炎小鼠死亡率.结论:大青叶Ⅳ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HSV-Ⅰ病毒活性.

  • 携带GFP绿色荧光标记的重组BAC-HSV-1HF株的构建及其子代病毒的特性研究

    作者:刘新静;宋波;卢甲盟;王青志;韩志强;许予明

    本研究旨在构建由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携带的单纯疱疹I型病毒质粒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型BAC-HSV-1感染性子代病毒.构建了携带HSV-1同源臂的质粒C223-UL43左臂-UL47右臂.将该质粒线性化后与HSV-1基因组共转染至Vero细胞,通过真核细胞内同源重组产生了含有GFP报告基因的BAC-HSV-1重组病毒,噬斑纯化筛选出阳性重组病毒,并再次感染Vero细胞,Hirt法提取BAC-HSV-1环形基因组并将其电穿孔入DH10B感受态细胞,由PCR和酶切法鉴定BAC-HSV-1质粒.为研究BAC-HSV-1子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给予BAC-HSV-1质粒和HSV-1基因组DNA,收取病变细胞的上清液,以MOI=0.1再次感染Vero细胞,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法测定两组的病毒滴度.PCR和酶切法分别鉴定BAC-HSV-1,结果示BAC-HSV-1构建成功.TCID50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病毒滴度,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毒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间穿梭的HSV-1-BAC重组病毒/质粒.

  • 格尔德霉素抗病毒作用的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李怡璇;刘民;李欣;汤华

    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作为一种苯醌安莎霉素类抗生素,能与热休克蛋白90特异性结合,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为了从转录水平上研究GA抗病毒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为对象,在确定药物有效抗病毒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了在HeLa细胞中病毒感染和药物处理对细胞表达谱的影响,并筛选出GA抗病毒作用的可能相关基因.同时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GA诱导上调、HSV-1诱导下调的基因(ACTG1、RAN、SODl)以及GA诱导下调、HSV-1诱导上调的基因(HYALl)进行了验证.研究GA抗病毒作用对细胞表达谱的影响,有利于深入理解药物的抗病毒机制.

  •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免疫逃避机制——ICP47抑制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

    作者:洪敏;李卫中;李琦涵

    病毒侵入宿主后的感染过程除导致相应的病理学结果外,还能引发机体非特异性、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机体能否对"异已"抗原进行有效识别,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抗原呈递细胞实现的.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5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脱厚珍;薛云;杜艺彤;高丹;高婷;李悦;毕鸿雁;许春玲;李继梅

    目的 通过对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5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既往史、影像学表现、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结果 5例患者中,3例为年轻女性,2例为中老年男性;5例患者均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同时出现癫痫发作,以及面部和肢体的不自主运动或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3例女性患者均出现意识障碍,低通气,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男性患者病情相对略轻,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合并卵巢畸胎瘤,1例合并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5例患者脑脊液抗NMDA抗体均为阳性;3例血抗NMDA抗体阳性.同时合并血和脑脊液EB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血和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1(HSV-1型)IgM抗体阳性1例;血和脑脊液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l例.5例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间隔为10~37 d,平均(18.8±9.8)d.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3例女性患者同时接受激素冲击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合并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从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长(37 d),终死亡,其余4例患者基本痊愈.合并畸胎瘤患者随访7年,血清抗NMDAR抗体始终阳性,所有4例存活患者脑炎症状无复发.结论 抗NMDA受体脑炎以精神症状起病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和脑脊液常规检查可正常.可以同时合并单纯疱疹病毒I型或EB病毒感染,可合并抗MOG抗体阳性,积极治疗是关键.

  • HSV-1感染及sVCAM-1、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作者:阚秀梅;杨铭华;栾聪颖;孔月;李真真;关秀茹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1(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感染及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72例AMI患者与79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HSV-1抗体及sVCAM-1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并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AMI组HSV-1 IgG抗体阳性率(73.61%)显著高于对照组(39.2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HSV-1 IgG抗体阳性率与AMI均有相关性(OR1=4.41,P1<0.01;OR2=4.82,P2<0.01;OR3=3.52,P3<0.01);AMI组sVCAM-1、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HSV-1感染、sVCAM-1、hsCR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AMI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

  • 蛋清溶菌酶对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亚男;刘洪臣;杨丽;宫琦玮;李红梅

    目的:观察蛋清溶菌酶(HEWL)对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HSV-1)的抑制作用.方法:以HSV-1的敏感细胞BHK-21为实验细胞模型,以更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以0.5%12-烷基磺酸钠(SDS)为阻断剂,采用细胞病变法(CPE)判定溶菌酶对hHSV-1的抑制效果.结果:HEWL对细胞的大无毒浓度(TC0)和半数中毒浓度(TC50)均>1 000μg·mL-1,HEWL对hHSV-1抑制作用的小有效浓度(MIC)为104.17 μg·mL-1,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46.88μg·mL-1,治疗指数(TI)为10.67.在平行对照试验中,更昔洛韦对BHK-21细胞的TC0和TC50均>500 μg·mL-1.更昔洛韦对hHSV-1抑制作用的MIC为7.81μg·mL-1,IC50为3.91 μg·mL-1,TI为64.0.5%SDS完全阻断了HEWL的抗病毒能力.结论:蛋清溶菌酶对HSV-1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强度与溶菌酶的浓度相关.

  • 三种不同抗原对猴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韦毅;符明泰;石寒;田克恭;遇秀玲

    采用HSV1抗原片、BV抗原片以及BV DIA dot试剂盒对我区灵长类实验动物进行BV抗体检查.结果表明:用HSV1抗原片检测为阳性猴的阳性率与BV抗原片以及BV DIA dot检测为阳性猴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后两者之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用HSV1抗原片、Bv抗原片以及BV DIA dot检测为阴性的猴,分别饲养2、4、6个月后,用同一种抗原复检,结果HSV1检测为阴性猴的阳转率与后两者的阳转率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自1999年8月至今,经BV抗原片检测为阴性的猴出口至美国、荷兰、日本、德国等国家累计1389只,均符合客户要求.

  • 喜树碱通过抑制HSV-1复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抗HSV-1作用

    作者:周洁;钟鹏禹;许群芬;陈恬;李祖锐;崔家旗;张倩

    目的 探讨喜树碱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喜树碱作用于HSv-1感染的Vero细胞后,采用细胞病变(cytopathologic effects,CPE)法评价喜树碱体外抗HSV-1的作用,计算喜树碱半数毒性浓度(TC50)、病毒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治疗指数(TI),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喜树碱对HSv-1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喜树碱的T℃50为2 153.44 nmol/L,IC50为43.01 nmol/L,TI为50.07.RT-qPCR结果显示,喜树碱能明显抑制HSV-1 UL12、UL42、UL54、TK基因的表达,其抑制作用与喜树碱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喜树碱具有明显抗HSV-1的作用,能抑制HSV-1 UL12、UL42、UL54、TK基因的转录.

  • 小鼠脑无症状性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平;王运良;王毅;钟士江;谢鹏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type one,HSV-1)是否可以引起脑组织的无症状性感染,探讨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脑炎组,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小鼠神经病学体征、行为学以及体重变化;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三叉神经节病毒DNA片段;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疱疹病毒抗原表达,以判定脑组织病毒增殖性感染的存在.[结果]实验组小鼠各时相点神经病学体征、神经行为学和体重变化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毒接种的各时相点,大部分小鼠三叉神经节检测到了疱疹病毒DNA片段,同时脑的颞叶、顶叶和额叶皮层均发现片状HSV抗原阳性表达神经元,以7 d组阳性细胞多,荧光亮度强,15 d组阳性细胞减少,荧光亮度减弱.[结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能够引发小鼠脑组织的急性、短暂性、无症状性非坏死性感染.

  • 朱砂七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赵勤;冯宝平;朱萱萱;王海丹;卫昊

    目的 研究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体外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抑制作用.方法 运用HSV-Ⅰ,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作为宿主细胞,通过三种给药方式观察感染病毒后的细胞变性反应(CPE),MTI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对HSV-Ⅰ的直接杀灭、预防和阻止复制作用.结果 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能抑制HSV-Ⅰ病毒的复制,但无预防和直接杀灭作用,朱砂七粗提物抑制HSV-Ⅰ病毒复制IC50为0.0315g/L,治疗指数(TI)为19.84;总蒽醌抑制HSV-Ⅰ病毒复制IC50为0.0047g/L,治疗指数(TI)为16.62.结论 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在体外具有明显的保护宿主细胞抵抗HSV-Ⅰ病毒复制的作用.

  •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几种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茅苏萍;程凯灵

    摘要:目的:探讨几种细胞因子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1例HSK患者(其中活动期33例,非活动期18例)作了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α干扰素(TFN-α)水平观察,并用同样方法以50名正常献血员作正常对照.结果:HSK活动期患者的IL-6、IL-8、TNF-α测定值与HSK非活动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IFN-α与HSK非活动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基质型HSK患者与上皮型HSK患者IL-6、IL-8、TNF-α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HSK患者正常免疫功能受抑制及几种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可能导致HSK的发生与发展,IL-6、IL-8、TNF-α、IFN-α的测定,可作为HSK患者治疗观察及愈后评估的参考指标.关链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角膜炎细胞因子

  • 传染性病原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作者:唐春燕;徐仁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以进行性特定神经元亚型变性和缺失为特征的毁灭性的病理改变,导致如认知和运动控制脑功能下降。 Bowery等〔1〕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诱导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可能发挥复合因素作用的可能性〔2〕。血清学研究表明肠道病毒( EV)和人类疱疹病毒( HHV)在选择性影响运动神经元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LS的病因中发挥潜在的作用。

  • HSV-1 stocker株糖蛋白G基因膜外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作者:刘毅;韩金祥;邵金辉;朱波;朱有名

    目的构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型特异性包膜糖蛋白G基因膜外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PCR扩增HSV-1-gG基因的膜外区,克隆于pGEM-T载体,转化DH5α,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后,与pPIC9K载体连接,转化DH5α,筛选阳性克隆,鉴定后转化GS115菌,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对克隆的序列进行分析,预测表达产物的理化特性、抗原性及表达形式.结果获得的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9K-gG,测序结果证实为HSV-1-gG基因,序列分析其高度保守,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15 870,等电点pI为4.72,包含全部膜外区分值达1.7的6个强抗原决定簇,将以可溶性形式分泌表达于胞外.结论已成功构建HSV-1 stocker株糖蛋白G基因膜外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

  • 扇贝糖胺聚糖对感染HSV-Ⅰ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于囡;王海桃;杜鹃;李荣;刘赛

    目的:研究扇贝裙边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 from Scallop Skirt,SS-GAG)对感染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HSV-Ⅰ)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在无菌条件下给予小鼠注射扇贝糖胺聚糖SS-GAG,连续11天,并在给药第三天给小鼠腹腔注射HSV-Ⅰ病毒悬液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用MTT等方法观察SS-GAG对HSV-Ⅰ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对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以及对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扇贝糖胺聚糖SS-GAG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强HSV-Ⅰ感染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HSV-Ⅰ感染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1),并且能促进其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P<0.01).结论:扇贝糖胺聚糖在体内有一定的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其抗病毒作用可能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 荔枝草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研究

    作者:郭秋言;徐一;雷志钧

    目的 探讨荔枝草醇提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SV-Ⅰ感染兔肾细胞,给予不同浓度梯度的荔枝草醇提物,并以阿昔洛韦(ACV)为阳性对照,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及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荔枝草醇提物对兔肾细胞的毒性及对HSV-Ⅰ感染兔肾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CPE结果显示荔枝草醇提物在质量浓度为1 350 μg/mL时可使细胞产生皱缩、破碎等毒性特征,在质量浓度为169 μg/mL时,毒性特征消失,在半数细胞毒性质量浓度675 μg/mL下能明显抑制HSV-Ⅰ.MTT法结果显示荔枝草醇提物质量浓度在21~338 μg/mL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均大于60%,当质量浓度为42、84、338 μg/mL时的吸光度值均大于病毒对照组的吸光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荔枝草醇提物在体外对HSV-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小鼠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脑内潜伏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平;谢鹏;王运良;李亚军;李勇;牟君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F株初次感染后在脑内是否形成潜伏感染.方法:用角膜划痕法给Balb/c小鼠接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F株,6周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不同部位及三叉神经节HSV-1抗原的表达,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脑的颞叶、脑干、小脑及三叉神经节疱疹病毒DNA片段.结果:病毒接种6周后,小鼠三叉神经节、脑组织的不同部位未检测到HSV-1抗原的表达;三叉神经节、脑的颞叶、脑干和小脑均检测到了疱疹病毒DNA片段.结论:单纯疱疹病毒除了可以在三叉神经节建立潜伏感染外,脑组织也是其建立潜伏感染的部位之一.

  •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诱导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SH-SY5Y表达β-淀粉样蛋白

    作者:徐娟;张力航;高金超;赵文娟;殷明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对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SH-SY5Y-淀粉样蛋白(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扩增HSV-1,测定病毒滴度.取感染复数(MOI)为10的3.2×108 PFU/mL HSV-1分别感染SH-SY5Y细胞12、24 h,显微镜下观察SH-SY5Y细胞的形态变化,使用PCR检测细胞中HSV-1 DNA的表达;双色免疫荧光检测SH-SY5Y细胞中A和载脂蛋白E(ApoE)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淀粉样蛋白前体(APP)、黑素代谢酶(MME)、ApoE、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p-GSK-3)蛋白的表达.结果 HSV-1感染SH-SY5Y细胞12 h后,镜下可见细胞突触减少,突起回缩;感染24 h后细胞开始聚集,呈圆形,并有细胞脱落.与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相比,HSV-1感染12 h后细胞中A表达增加(P<0.01),ApoE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感染24 h后,A表达仍增加(P<0.05),但弱于12 h时(P<0.01),APOE蛋白表达增加(P<0.01).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比较,HSV-1感染12 h后细胞中APP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GSK-3总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且磷酸化活性增强(P<0.05),MME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感染24 h时MME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ApoE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 HSV-1感染后可诱导SH-SY5Y细胞A表达增加,在感染12 h时可能通过促进APP代谢、GSK-3 Ser9磷酸化诱导A产生,而在24 h时主要是通过抑制A降解促使A表达增加.

  • 三叉神经根区周围蛛网膜粘连与HSV-1感染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庆雷;陈剑;孙彦春;种衍军

    目的 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区周围蛛网膜粘连与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40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区粘连的蛛网膜,对照组20 例外伤患者蛛网膜,每例蛛网膜分别做病理切片,PCR 检测HSV-1 特异性基因片段以及用HSV-1 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病理切片光镜下粘连的蛛网膜主要以炎细胞浸润、水肿、钙化以及粘液样变性为主,检测到HSV-1 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率为72.5% (29 /40),抗原阳性率为17.5% (7 /40),即以潜伏感染为主,少部分呈增值性感染.对照组病理切片有3 例细胞轻度水肿,余均为正常蛛网膜结构.有4 例HSV-1 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无抗原阳表达.卡方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蛛网膜HSV-1 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叉神经根区蛛网膜的粘连与HSV-1 的感染密切相关;粘连的蛛网膜加剧了根区动脉对三叉神经根的压迫,是加重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之一.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