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电阻抗法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

    作者:王超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法,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 ~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MHD治疗的5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借助生物电阻抗法,分别测量、计算患者的ECW%、ICW% 和ECW/ICW.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5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男性透析前、后的ICW%和ECW% 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较之正常对照组,同性别HD患者的透析前ECW% 和ECW/ICW均显著增高(P<0.01),同性别HD患者的透析后ECW% 和ECW/ICW均显著降低(P<0.01).同性别HD患者的透析后的ECW% 较透析前降低(P<0.05);同性别HD患者的高血压组内,其透析前、后的ECW%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MHD患者体液分布异常主要表现为透前ECW% 增多,ECW是透析超滤液的主要来源.借助生物电阻抗技术可评估患者透后ECW% 以MHD患者干体重.

  • 医务人员不同肥胖指标的比较分析

    作者:谷斌斌;张蕊

    医务人员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可能对其健康产生有利影响,但特殊的工作压力又可能危害其健康,作为国民健康的捍卫者,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生物电阻抗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无创、经济的方法,可用于营养评价及营养疗效监测[1]。我们利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10名医务人员进行检测,比较体质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百分比(F%)这3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肥胖指标的一致性。

  • 双能X线吸收法和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成年超重/肥胖人群体脂率一致性分析

    作者:王政和;付连国;阳益德;王烁;马军

    目的:分析生物电阻抗(MF-BIA)法和双能X线吸收(DXA)法测量成年超重/肥胖人群体脂率的一致性,并建立MF-BIA法校正预测模型。方法招募志愿成年超重/肥胖者1323人,分别采用MF-BIA法和DXA法测定受试者的体脂率,分析两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建立MF-BIA法校正预测模型。结果成年男女性超重/肥胖的MF-BIA法与DXA法测量体脂率差值分别为-6.5%、-4.3%和-2.5%、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体脂率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0.807和0.628、0.6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F-BIA法校正预测模型包括超重男性人群:体脂率(DXA法)=13.425+0.719×体脂率(MF-BIA法);肥胖男性人群:体脂率(DXA法)=12.572+0.741×体脂率(MF-BIA法);超重女性人群:体脂率(DXA法)=9.785+0.802×体脂率(MF-BIA法);肥胖女性人群:体脂率(DXA法)=20.348+0.532×体脂率(MF-BIA法)。结论 MF-BIA法和DXA法测量我国成年超重/肥胖人群体脂率一致性较差,使用MF-BIA法测量体脂率需进行校正。

  • 北京市城区858例中老年体检人群体成分和静息代谢率分析

    作者:于冬妮;鲜彤章;王丽娟;程博;孙明晓;郭立新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率,分析体成分和静息代谢率随年龄改变的趋势.方法 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医院体检的51 ~ 99岁的858例(男性760例,女性98例)进行体成分和静息代谢率检测.结果 超重率为51.4%,肥胖率为16.9%,且女性超重/肥胖率明显低于男性(P<0.001);骨骼肌量、肌肉指数、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和静息代谢率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有差异(均P<0.001).在体重正常组,≥80岁年龄段的骨骼肌量、肌肉指数、静息代谢率显著减少(P<0.05),体脂百分比和内脏脂肪面积明显增多(P<0.05);在超重/肥胖组,70~岁年龄段的骨骼肌量、肌肉指数、静息代谢率开始显著减少(P<0.05),≥80岁年龄段减少更加显著,而70~岁年龄段体脂百分比和内脏脂肪面积明显增多(P<0.05).结论 北京市城区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骨骼肌量、肌肉指数、静息代谢率逐渐减少,而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增加.超重/肥胖人群更早出现体成分和静息代谢率的改变.

  • 甘肃裕固族成人脂肪分布及变化特点分析

    作者:杨涛;海向军;何烨;汪玉堂;马卫红;何进全;马斌;苏露

    目的 探讨甘肃裕固族成人脂肪分布及变化特点,为该民族人群健康指导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分析仪测量1086例甘肃裕固族成人,其中男性336例,女性720例的脂肪相关体成分指标.结果 甘肃省裕固族成年女性的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躯干及四肢脂肪量均高于男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身体各脂肪含量男、女性比较,女性的总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四肢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均高于男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裕固族成人体脂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20~29岁年龄段到40-49岁年龄段前期为快速增长期,在60~6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后呈缓慢下降,双下肢脂肪含量在40~49岁年龄段达峰值,女性脂肪含量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较男性均更为显著.结论 甘肃省裕固族成人内脏脂肪含量无性别差异,其余各部位脂肪量女性均高于男性;甘肃裕固族成年人总脂肪量和身体各部位脂肪含量随着年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之后在60~69岁年龄段后期开始下降.

  • 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对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脂肪含量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张海龙;席焕久;付强;李文慧;刘素伟;钟铧;白马多吉

    目的 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测量得出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脂肪含量的数值,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探讨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脂肪含量及分布的不同. 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整体随机抽取进藏工作汉族男性与西藏藏族男性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337人(汉族男性为164例,藏族男性为173例),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得出脂肪总量、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量,进而推算出体脂肪率、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率.所有结果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 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的各项脂肪含量数值均小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的脂肪含量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和脂肪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脂肪量的增加均在3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增加明显,此后体脂含量增加减慢,甚至50岁年龄组的汉族人群的下肢脂肪含量出现了轻度下降.结论 整体上,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的各项脂肪含量数值均小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和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脂肪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部位的脂肪变化趋势略有不同.

  • 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西藏藏族青少年肌肉发育特点

    作者:张海龙;席焕久;付强;李文慧;刘素伟;钟铧;白马多吉

    目的 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测量得出西藏藏族青少年身体各部肌肉质量的数值,提出适合于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肌肉质量基准值,进而探讨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肌肉发育特点与规律.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整体随机抽取西藏藏族的健康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其父母均为藏族,共选取1427人(男性710、女性717),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得出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右下肢肌肉量.所有结果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 西藏藏族青少年各年龄段的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右下肢肌肉量,在12岁之前有性别差异,但不明显;12岁之后,以上各项数据均出现性别间差异的显著性,均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P <0.05或P<0.01),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差异越趋明显.12岁之后,女性的增长幅度出现显著下降,而男性在15岁之后,增长趋势才开始下降,而女性此时几乎进入肌肉生长发育的平台期.结论 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肌肉含量随年龄变化特点与体内激素分泌水平有关,体现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特点.

  • 甘肃裕固族成人骨强度和体成分变化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易剑锋;杨涛;叶蓁蓁;曾昭洋

    目的 分析甘肃裕固族成人骨强度和体成分随年龄变化特征并探讨骨强度与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选取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人725例(男性354例,女性371例),年龄20 ~86岁,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别测量跟骨骨强度及体成分指标.结果 甘肃裕固族成年男性骨强度在20 ~ 29岁低于女性(P<0.05),50岁后高于女性(P<0.01);男性各年龄段的肌肉量均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段的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均低于女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仅在20~ 29岁及70岁后低于女性(P<0.01).男女骨强度分别在30~ 39岁和20 ~29岁达峰值、50 ~ 59岁和40 ~ 49岁开始较前出现差异(P<0.05),男性在70岁后和女性在50岁后骨强度低于之前各年龄组(P<0.01).男性躯干及四肢肌肉量均在40 ~49岁及60 ~ 69岁呈现双峰,女性躯干及四肢肌肉量均在40 ~ 49岁达峰值.甘肃裕固族成年身体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变化同步,男女性分别在60 ~ 69岁和50~ 59岁达峰值.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骨强度与四肢肌肉量和皮下脂肪量正相关(P<0.01),与内脏脂肪量负相关(P<0.01).结论 随年龄增长,甘肃裕固族成人身体各部位的同种体成分呈同步变化,女性骨强度较男性卜降时间早且速度快.裕固族成人骨强度由肌肉和脂肪共同决定且与其分布部位有关.裕固族70岁以上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是骨质疏松性防治的重点人群;男女性应分别从50岁后和40岁后应加强肢体锻炼、增加四肢肌肉量、控制内脏脂肪,预防骨质疏松.

  • 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的生物电阻抗分析

    作者:叶蓁蓁;何烨;海向军;马卫红;何进全;马斌;顾巧玲;苏露;杨涛

    目的 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分析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491例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20岁以上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指标.结果 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去脂体重、骨量、肌肉、蛋白质、体液量及构成比均高于女性(P<0.01),且男性各年龄组的骨量、肌肉量、蛋白质、体液量均高于女性(P<0.01).骨量、肌肉量在同一性别中随年龄变化趋势相同,男性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女性先降后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又下降.男性的蛋白质在3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女性的蛋白质呈持续下降状态.男女性的躯干肌肉量分别在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男女性的双上肢肌肉量、体液量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男性的双下肢肌肉量除在40岁年龄组稍有回升,总体呈下降趋势;女性的双下肢肌肉量呈持续下降状态.男女性的细胞内液量均先降后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又下降.男女性的细胞外液量分别在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稍有下降.结论 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的非脂肪组织体成分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均发生变化,除双上肢肌肉量、体液量、细胞内液外,其余体成分的变化趋势均存在性别差异.总体呈现出,东乡族成年女性非脂肪组织体成分量少于男性,部分无峰值呈持续下降或达峰值早,下降早,达峰值后下降趋势缓于男性的特点.

  • 6~8岁骨龄不同体型女性儿童体脂率测量方法比较

    作者:张清;刘志国;杨弢;鲍娟;李珊珊

    目的 比较6~8岁骨龄段女性儿童不同的体脂率测量方法的效果,尝试建立适合我国该骨龄段女性儿童的皮褶厚度推算体脂率公式.方法 抽样选取59名6~8岁骨龄段女性儿童,依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分组标准分为偏瘦组、正常组和超重组3个组别,分别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皮褶厚度法、生物电阻抗法(BIA)测试每位受试者的体脂率,以DEXA测量结果为校标,比较上述方法在推测和测量全身体脂率的差异水平.并以皮褶厚度法建立体脂率推测公式.结果 对6~8岁骨龄段女性儿童正常组和超重组,BIA法与DEXA测量结果之间相关显著;日本长岭公式显著高估6~8岁骨龄段偏瘦组和正常组女性儿童的体脂率,姚兴家公式显著低估了超重组女性儿童的体脂率,而元田恒公式显著高估了3种体型女性儿童的体脂率;本研究得出皮褶厚度法推算体脂率公式为:全身体脂率=3.919 +0.715×髂嵴上部皮褶+0.592×肱三头肌部皮褶.结论 相对于以日本长岭公式、元田恒公式、姚兴家公式进行的皮褶厚度推算法,生物电阻抗手段更能有效测量6~8岁骨龄段女性儿童正常和超重群体体脂率;髂嵴上部和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能联合评价6~8岁骨龄段女性儿童全身体脂率.

  • 甘肃东乡族成人身体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变化特点

    作者:叶蓁蓁;何烨;海向军;马卫红;何进全;马斌;顾巧玲;苏露;杨涛

    目的 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甘肃东乡族成人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91例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成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脂肪组织相关体成分指标.结果 在总体人群及各个年龄组,甘肃东乡族成年女性的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躯干及四肢脂肪量均高于男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内脏脂肪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皮下脂肪含量、躯干脂肪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上升快,在50岁年龄组稍有下降,此后呈缓慢上升趋势.女性左上肢脂肪量呈持续上升状态,2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上升较快,此后上升速度放缓;男性总体呈上升趋势,2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上升较快,在50岁年龄组稍有下降,此后呈缓慢上升趋势.男、女性右上肢脂肪量、双下肢脂肪量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甘肃东乡族成年女性除内脏脂肪外,其余身体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甘肃东乡族成人的脂肪含量均发生变化,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脂肪变化趋势略有不同,但内脏脂肪含量和女性左上肢脂肪量一直呈上升趋势,50岁年龄组是各部位脂肪含量发生趋势改变的时间点.

  • 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辽宁汉族成人脂肪分布特点

    作者:张海龙;席焕久;李文慧;刘素伟;张美芝;吕坡

    目的 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辽宁汉族成人身体各部份脂肪含量,提出适合于辽宁汉族群体的脂肪含量基准值,进而探讨辽宁汉族成人的脂肪分布特点与规律.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抽取父母均为汉族的辽宁汉族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1034人(男性379例,女性655例).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得出脂肪总量、去脂体重、内脏脂肪等级、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量等与脂肪相关的各项数值,进而推算出体脂肪率、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率.结果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处理.结果 多数年龄段,男性的脂肪总量、四肢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均低于女性(P<0.01),而男性的内脏脂肪等级却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性脂肪总量、各部位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出现两次峰值,分别于40岁年龄组和60岁及以上年龄组,男性内脏脂肪等级呈持续增长状态.女性脂肪总量、上肢脂肪含量、躯干脂肪含量随年龄增加,女性下肢脂肪增幅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状态,峰值在50岁年龄组.女性内脏脂肪等级除50岁年龄组略有下降外,总体也呈上升趋势.结论 辽宁汉族成人脂肪总量、四肢及躯干脂肪含量,男性均低于女性;而内脏脂肪等级,则男性高于女性.辽宁汉族成人脂肪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脂肪变化趋势略有不同.

  • 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西藏藏族青少年脂肪分布特点

    作者:张海龙;席焕久;付强;李文慧;刘素伟;钟铧;白马多吉

    目的 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西藏藏族青少年身体各部脂肪含量的数值,提出适合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脂肪含量基准值,探讨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脂肪分布特点与规律.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抽取1427例(男为710例,女为717例)父母均为藏族的西藏藏族健康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得出脂肪总量、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量等与脂肪相关的数值,进而推算出体脂肪率、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率.所有结果输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 西藏藏族青少年各年龄段的脂肪总量、四肢脂肪量、躯干脂肪量,男性均低于女性(P<0.05).总体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结论 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脂肪含量随年龄变化特点与体内激素分泌水平有关,体现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特点.

  • 西藏藏族成人体成分与骨量异常的相关性

    作者:杨秀琳;何烨;马力扬;何进全;海向军

    目的 探讨西藏藏族成人骨强度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骨量异常与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西藏藏族自治区日喀则市藏族成人560例,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及超声骨密度仪分别测量被研究者体成分各指标及右足跟骨骨强度指数、T值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骨量异常与体成分间的关系.结果 西藏藏族男女性成人骨强度指数均在18 ~30岁达到峰值,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50岁以上男女性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分别为7.6%及11.7%;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 =0.046,OR=1.047,P<0.01)、内脏脂肪量(B =0.452,OR=1.572,P<0.05)是西藏藏族成人发生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而皮下脂肪含量(B=-0.181,OR=0.835,P<0.01)及肌肉量(B=-0.055,OR=0.947,P<0.05)是骨量异常的保护性因素,腰臀比与骨量异常无相关性.结论 西藏藏族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相对国内其他报道的民族同龄人群较低;内脏脂肪量越高、皮下脂肪量及肌肉量越低者,发生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越高.

  • 甘肃兰州市区城镇居民体成分分析

    作者:何进全;何烨;张红东;汪玉堂;马斌;白静雅;樊洁;海向军

    目的 分析甘肃兰州市区城镇成人居民体成分和脂肪分布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改善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日本产MC-180型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357名男女居民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 ~79岁年龄段男女性居民体脂率、腰臀比(WHR)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蛋白质总量、肌肉总量、推定骨量、身体水分、身体质量指数(BMI)值随年龄的增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内脏脂肪男、女性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皮下脂肪男性随年龄的增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女性则随年龄的递增而递增.结论 男性居民在20~岁年龄段后、女性在40~岁年龄段后出现了腹内型肥胖,男性在30~岁年龄段后,女性在60~岁年龄段后出现超重,超出了警戒范围.

  • 毛南族绝经和未绝经女性体成分与血脂的相关性

    作者:邓琼英;蒋现永;玉洪荣;周丽宁;龚继春;邓秋云

    目的:研究毛南族绝经与未绝经女性的体成分和血脂的差异,探讨绝经后脂肪含量和分布的变化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广西环江毛南族绝经和未绝经女性200人,追溯其3代均为毛南族,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成分,抽血检测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C)。结果绝经女性的内脏脂肪等级(面积)、腰臀比、左(右)下肢的脂肪量、TC、TG、LDL-C等均大于未绝经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女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未绝经女性(P<0.01);血脂4项与腰臀比和内脏脂肪含量密切相关(P<0.05或P<0.01),除TC外,TG、HDL-C、LDL-C均与体脂率、BMI和皮下脂肪含量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毛南族女性绝经后脂肪在内脏和腰腹部的堆积增多可能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与BMI和BF%相比,WHR能更好地反映血脂水平。

  • 甘肃及西藏藏族成人体成分分析

    作者:杨秀琳;何烨;马斌;窦春江;白静雅;海向军

    目的 收集我国藏族居民体成分数据并比较甘肃、西藏藏族成人体成分各指标差异,揭示藏族成人体成分分布的特点.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西藏藏族自治区日喀则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藏族成年居民共814名,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受试者体成分各项指标,比较两省区藏族成年人体成分数据的差异.结果 藏族成年男性身体质量指数(BMI)、去脂体重、体脂肪率、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肌肉量、身体水分及蛋白质量、腰臀比(WHR)均在40 ~50岁达到峰值,基础代谢在40~5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细胞内外液比值(E/I)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性去脂体重、肌肉量、基础代谢在30~ 40岁达到高峰,身体水分量在40~ 50岁达到大值;BMI、体脂肪率、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WHR及E/I均随年龄的增高而升高,而蛋白质量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甘肃藏族BMI、去脂体重、肌肉量、皮下脂肪量、内脏脂肪量、身体水分、基础代谢、超重肥胖比率均高于西藏藏族,西藏藏族成人WHR过高的比率高于甘肃藏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藏族成人男性及女性体成分中脂肪相关指标随年龄增长分别呈正弦曲线及单向增高变化;不同地域藏族成人体成分也存在差异,甘肃藏族成人体成分多项指标尤其是大部分体脂肪相关指标高于西藏藏族成人,可能会导致甘肃藏族成人慢性病发病率较高.

  • 中国羌族身体体成分特点

    作者:杜慧敏;孙泽阳;张兴华;宇克莉;高雯芳;许渤松;高原;魏榆;郑连斌

    目的 采集我国四川茂县羌族成人人体组成学数据,揭示羌族成人身体成分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羌族成人602名,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受试者进行体成分的测量,所得数据经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 羌族的各项指标性别间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羌族成人脂肪相关指标与年龄相关性明显,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肌肉量随年龄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58.6%的男性和63.7%的女性处于超重或肥胖,31.8%的男性和43.6%的女性处于中心型肥胖,这可能会导致肥胖相关疾病发病率较高.结论 羌族成人的身体脂肪偏多,肌肉和骨骼较发达,这可能与茂县气温较低有关.

  • 87例医务人员身体组成测定与分析

    作者:葛茜;欧阳为立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身体脂肪含量及肥胖率.方法用人体组成分析仪运用生物电阻抗法对87例医务人员进行身体组成的测定与分析.结果男性体重、肌肉组织量、骨矿物量、去脂组织量明显高于女性(P<0.001),脂肪组织量男性与女性无明显差异(P>0.05),身体脂肪率(F%)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1).总体肥胖率以F%法判定为41.38%,体质指数(BMI)法判定为4.60%,超标准体重百分比法判定为21.84%.3种判定方法比较,总体肥胖检出结果F%法明显高于BMI法与超标准体重百分比法(P<0.005).用F%法判定,小于30岁、30~50岁、大于50岁3个年龄段的总体肥胖率分别为33.33%、41.67%、55.5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受试医务人员肥胖率偏高,应注意控制.

  • 1002例普外择期手术住院病人营养状态评价

    作者:贾汝梅;李雅慧;王景顺;李志增;玉树峰

    目的了解普外择期手术住院病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判断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制定治疗方案,监测治疗效果,对病人预后进行判定.方法普外科15个月内收治1002例择期手术住院病人.男430例,女572例,大年龄89岁,小年龄15岁.消化道内疾病411例(良性疾病181例,恶性疾病230例),消化道外疾病591例(良性疾病506例,恶性疾病85例).入院后三天内对有所有患者多项营养指标进行检测.1.人体测量:WT/HT(与理想体重比)、TSF(上臂皮褶厚度)、MAC(上臂周径)、AMC(上臂肌围)、GS(握力).2.实验室检查:Hb(血红蛋白),Alb(血浆白蛋白),Tf(转铁蛋白),CHI(尿肌酐身高指数),Tlc(淋巴细胞总数).3.生物电阻抗测体脂.人体测量及24小时尿标本收集均由专人负责,实验室检查由本院检验科承担.评定营养不良程度采用多数学者应用的标准.体脂测定用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研制的"人体脂肪分析仪",并按国人不同年龄体脂(%)建议值进行评定.结果各营养指标异常的发生率为:WT/HT18.1%(181/1002)、TSF25.8%(259/1002)、AMC22.2%(222/1002)、GS65.5%(674/989),Hb51.2%(410/801)、Alb6.1(51/837)、Tf24.9%(87/349)、CHI47.6%(255/536)、TIC23.7%(203/855),Fat63.6%(269/455).其中1~2项指标异常者占42.3%,3~5项异常者占41.3%,6~8项异常者占11.4%.凡有Alb低下者87%合并其他3~7项指标异常.结论外科住院病人中营养不良发生率很高,因而对外科医生来说术前病人营养不良状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从目前研究看尚无一个或一组检查能较敏感且特异地诊断营养不良,多数学者强调多指标联合应用,综合评价.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人体组成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对电流导电性的差异而推测体脂含量,是一种简单、快捷、安全、经济和无创伤的测量方法.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