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及抗凝标志物的变化及与血小板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秦月花;潘颖颖;朱美丽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凝血标志物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抗凝标志物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及与血小板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活动期UC患者、20例缓解期UC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FPA、F1+2、AT-Ⅲ水平.结果 血浆FPA、F1+2水平活动期UC患者高于缓解期UC及对照组,缓解期UC患者高于对照组,AT- Ⅲ水平活动期UC低于缓解期UC及对照组,缓解期UC患者低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UC患者随着疾病严重度加重血浆FPA、F1+2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浆AT- Ⅲ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变范围扩大,血浆FPA、F1+2水平升高(P<0.05),血浆AT-Ⅲ水平下降(P< 0.01).结论 UC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FPA、F1+2、AT-Ⅲ水平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疾病严重程度、病变累及范围及血小板数量有关.

  • 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凝血酶和血小板的激活及乌司他丁的影响

    作者:王古岩;吉冰洋;刘宁宁;昌克勤;王越夫;何爱霞;李立环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围术期凝血酶和血小板的激活情况及乌司他丁对此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40例OPCABG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20例.U组: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泵入6 000 U/kg的乌司他丁,30 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切皮前(T1)、术后即刻(T2)、术后2 h(T3)、6 h(T4)、术后18 h(T5)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尿纤维蛋白肽(uFPA)浓度,并记录患者的术后24 h胸液量等临床资料.结果 与T1比较,两组在T2和T3时点uFPA浓度和在T3、T4和T5时点 GMP-140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患者围术期存在凝血酶和血小板激活,乌司他丁对此无明确保护作用.

  • 儿童紫癜性肾炎肾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任伟宏

    目的观察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HSPN)尿中纤维蛋白肽A(FPA)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探讨肾内凝血和纤溶活性与紫癜性肾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5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根据血肌酐值(sCr)分为正常(N)、低(L)、中(M)和高(H)4组,分别检测尿FPA和D-dimer的含量.结果四组患者尿中FPA和D-dimer含量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两者与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和0.85,P<0.01).结论紫癜性肾炎患者肾内存在凝血和纤溶的激活,肾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亢进促进了紫癜性肾炎的发展.

  • 血浆CRP、FPA、F1+2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兴木

    目的 探讨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检测血浆FPA、F1 +2和CRP浓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和40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血浆FPA、F1 +2和CRP水平,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按病情轻重分组统计其血浆FPA、F1 +2和CRP的水平.结果 活动期患者血浆FPA、F1 +2和CRP水平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对照组,缓解期患者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患者按疾病不同严重度进行分组统计,结果显示血浆FPA,F1 +2和CRP水平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UC患者血浆CRP、FPA和F1 +2明显升高且其血浆水平的变化与UC患者活动性、疾病严重度有关,对UC患者检测血浆CRP、FPA和F1 +2水平,可能对疾病活动度和严重度及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 人工寒潮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研究

    作者:祁玉凤;李常新;吴晓巍;王慧芳;翟俊格;高润兰

    目的 观察寒潮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血液中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活性改变.方法 双肾双夹法制作RHRSP模型,分别于寒潮前后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P-选择素(Ps)、纤维蛋白肽A(FPA) 和D-二聚体(DD)含量.结果 造模8周后RHRSP血浆中Ps、FPA、DD含量逐渐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s、FPA、DD水平在寒潮3 h高,6 h、12 h逐渐下降,与RHRSP非寒潮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寒潮时血液中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活性改变可能是RHRSP出现脑梗死和/或脑出血,甚至混合性中风的原因之一.

  • FPA与D-dimer二种分子标志物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研究

    作者:苗晓辉;赵大力;张亚丽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FPA与D-dimer的变化,探讨两种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意义.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血浆PT,APTT,Fg;尿液FPA;血清D-dimer水平,将所得结果进行逐一比较.结果 DN组与DM组、DN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缩短.Fg增加,但经统计学处理,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FPA与D-dimer水平测定中,DN组分别为55.839±16.623 ng/mgCr及1.794±0.84mg/L,经统计学处理,DN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 (1)凝血功能筛选实验(PT,APTT,Fg)测定值变化不能反映凝血系统活化状态,对糖尿病肾患者的早期诊断缺乏敏感性.(2)FPA与D-dimer检测变化非常明显,是凝血因子活化指标,能敏感的直接反映凝血与纤溶阶段的活化,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较敏感指标.

  • 利心通络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GMP-140及FPA水平的影响

    作者:钟永舫;张隽;周鑫洪

    目的:观察利心通络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140(platelet alpha-granule membrane glycoprotein 140,GMP-140)和纤维蛋白肽A(fibrinopeptide A,FP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心通络汤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GMP-140、FPA、血小板聚集率(AD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2.0%,优于对照组的76.0% (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MP-140、FPA、ADP、hs-CR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心通络汤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抑制血小板活化,具有预防与治疗的双重作用.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FPA、α2-PI和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

    作者:万颖蕾;邱丽君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α2纤维酶抑制剂(α2-PI)和D-二聚体(D-Dimer,D-D)指标的变化.方法用酶标法测定FPA、α2-PI:Ag和D-D的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测定α2-PI的活性.结果AL患者血浆FPA及D-D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α2-PI含量及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AL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亢进.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GMP-140及FPA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黄琪;孙坚;胡申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及纤维蛋白肽A(FPA)水平的改变.方法以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患者为对照,观察4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PTCA+Stent术)的ACS患者GMP-140及FPA水平.结果ACS患者GMP-140(35.45±6.89)ng/ml、FPA(9.56±4.92)ng/L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31.04±7.00)ng/ml、(6.31±2.28)ng/L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ACS患者血小板及凝血活性明显增强.

  • 平阳霉素胸膜固定术对恶性胸腔积液中凝血-抗凝活性的影响

    作者:周群;孙耕耘;张鹏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注入胸膜腔后对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纤维蛋白肽A(FPA)浓度及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的影响,探讨其胸膜固定术机制.方法 平阳霉素注入31例MPE患者胸膜腔,检测注药前后各时间点胸水FPA浓度、AT Ⅲ活性.1个月后根据WHO统一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结果 18例胸腔积液控制.注药前两组胸水FPA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注药后均显著高于注药前(P<0.05),且有效组浓度显著高于无效组(P<0.01).胸水AT Ⅲ活性在注药前后及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平阳霉素注入胸膜腔后可通过增强局部凝血活性而达到胸膜粘连的效果.

  • 益气活血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血瘀证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群;张星星;任薇;朱春冬;李春颖;邓雪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血瘀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60例AECOPD血瘀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AE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生脉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FPA、t-PA、Fg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缓解率依次为93.33%(28/30),73.33%(22/30),治疗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PA、t-PA、Fg、PaO2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FPA、t-PA、Fg及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aO2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气活血法可改善AECOPD血瘀证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 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对糖尿病足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作者:孟晓雪;吕安林;于军;宋延彬;温俊娜;粱彦华;胡艳;杜娟娟

    目的:观察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术后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长球囊血管成形术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40例,实验组20例,行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对照组20例行短球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采取股静脉血,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维蛋白肽A(FPA)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t-PA含量在术后即刻均降低,术后24h实验组的较术后即刻有明显恢复(P<0.05),且较对照组的显著(P<0.05),两组分别为(33.30±3.20)ng/ml,(31.01±0.89)ng/ml.PAI-1含量术后两组均显著升高(P<0.05),24h两组患者均显著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分别为(44.33±0.75)ng/ml,(47.86±2.52)ng/ml.FPA含量术后两组均显著升高(P<0.05),24h两组均显著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手术前、后t-PA、PAI-1、FPA含量的变化,提示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对糖尿病足治疗有效,可能降低血栓事件发生,预防术后再狭窄.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FPA、F1+2、AT-Ⅲ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秦月花;王兴木;潘颖颖;罗文文;傅文安;薛惠;谢伟萍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FPA、FI+2、AT-Ⅲ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活动期UC患者、20缓解期UC患者及20例对照者的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血浆FPA、F1+2水平活动期UC高于缓解期UC及对照组、缓解期UC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活动期UC低于缓解期UC及对照组、缓解期UC低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UC患者随着疾病严重度加重及病变范围扩大,血浆FPA、F1+2水平升高(P<0.05)、血浆AT-Ⅲ水平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FPA与AT-Ⅲ、F1+2与AT-Ⅲ的变化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UC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FPA、F1+2、AT-Ⅲ水平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疾病严重程度及病变累及范围有关.

  • 大鼠主动脉拉伤模型血管壁凝血酶活性的观察

    作者:许俊堂;胡大一;吴立玲;刘乃奎;郑新程

    目的:观察大鼠主动脉拉伤模型血管壁凝血酶活性的变化.方法:2F Fogarty导管拉伤大鼠胸主动脉,术后不同时期取血管在体外与纤维蛋白原反应,以FPA的生成量代表血管组织的凝血酶活性.结果:拉伤的大鼠胸主动脉术后24 h~48 h凝血酶活性明显增高,72 h后明显下降,但于72 h~7天仍维持于较高水平.结论:内皮拉伤的大鼠主动脉模型动脉壁凝血酶活性明显增加,血管壁FPA生成可代表凝血酶活性,对再狭窄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及纤维蛋白肽A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朱朝晖;孙坚;王国彬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及纤维蛋白肽A (FP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UAP患者(37例)、正常人(31例)血中Hcy、ET及FPA值.结果:UAP患者Hcy、ET及FPA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12.49±5.47)∶(4.38±1.14)μmol/L]、[(129.37±26.62)∶(65.06±13.76)ng/L]及[(8.87±2.11)∶(3.45±0.60)μg/L],均P<0.05,Hcy与ET呈正相关(r=0.45,P<0.05).结论:Hcy、ET及FPA的改变可能参与了UAP的病理生理过程.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FPA和血浆D-dimer动态变化

    作者:毛莉;张金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尿纤维蛋白肽A(FPA)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AMI患者入院后1~3 d的晨尿及血标本进行FPA和D-dimer水平动态检测,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①AMI患者尿FP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01),第1天高;②AMI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且逐渐升高,第3天达高值;③溶栓治疗后,血浆D-dimer高值提前至发病后第2天.结论:①尿FPA是反映体内凝血系统激活状态及血栓形成的早期敏感指标之一,可作为AMI早期诊断常规检查项目;②血浆D-dimer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溶栓治疗后峰值提前,可作为AMI早期诊断及判断溶栓疗效的参考指标.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尿液中痕量纤维蛋白肽A、B

    作者:程明刚;郝艳华;曹建华;梁统;周克元;凌光鑫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尿液中反应体内微血栓形成的特异分子标志物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的方法.方法 采用25 cm×50 μm涂层毛细管柱,0.1 mol/L pH2.5的磷酸缓冲液,27.58 kPa压力进样,190nm紫外检测.用比FPB多一个酪氨酸的合成肽(FPB-Tyr)作内标,加内标后的尿样用Sep-Pak C18柱预处理.结果 采用本法,尿样中的FPA、FPB和内标可在16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三者的迁移时间分别为:7.28、14.31、15.22min;将内标和一系列浓度的FPA、FPB标准品加入空白尿样,用Sep-Pak C18柱预处理后,毛细管电泳进样分析,在FPA和FPB浓度为0-40 mg/L的范围内,用FPA(FPB)同内标的校正峰面积比值对添加的相应的FPA(FPB)浓度得到校正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未预处理的尿样中FPA、FPB的低检出浓度分别为30μg/L、40μg/L(信噪比为3:1);本法FPA和FPB测定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好,平均回收率高.结论 本方法可靠,特异性好,可为开展纤维蛋白肽类及其它的痕量肽类分析提供参考.

  • 纤维蛋白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德明;李晓红;余蓉

    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转变为纤维蛋白(fibrin,Fb)的过程中,凝血酶(thrombin,TH)有限水解Fg分子,释放出两种纤维蛋白肽(fibrinopeptide, FP)分子--纤维蛋白肽A(fibrinopeptide A, 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FP的释放直接反映了TH的活动.由于TH的活动在生理止血及血液栓塞中处于重要地位,对血清中FP的检测及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科研价值.长期以来,人们对FP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临床学意义、分析检测和合成等方面,笔者就此做一简要综述.

  • 凝血及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忠信;刘成玉;谭齐贤

    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分别为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的较有代表性的分子标志物,能较好地反映体内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本文就其特性、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