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效果比较

    作者:赵国玉;傅虹;鲁俊杰;艾山江;杨洪彩

    目的 探讨二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与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的差异性.方法 在相同的地点和时间,分别使用二级和六级筛孔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选定实验室、医院门诊大厅和洁净手术室的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流量为28.3 L/min,采集时间为15 min,在37 ℃生化培养箱分别培养24 h、48 h和72 h后观察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二级与六级筛孔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相同环境相同采集时间并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的集菌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根据不同监测目的选择适合的采样器,二级筛孔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适用于测定空气中细菌总数采样,六级筛孔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则更适用于空气细菌粒径大小及分布研究使用.

  • 洁净手术部浮游菌浓度动态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高兴莲;熊莉娟;谢曙光;苏法安;戴頔;王曾妍;余文静;李婷婷

    目的 用六级空气撞击式采样器对V~VII级洁净手术间空气中的浮游菌采样,监测动态下浮游菌浓度.方法 随机抽样在V~VII级洁净手术间内实施的63例患者,采用空气撞击法采取样品,采样空气量为28.3 L/min,采样时间为30 min,分别对静态下、手术60 min时、手术结束时三个时间段手术间浮游菌浓度进行监测;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静态下浮游菌浓度监测结果在国标范围内,P>0.05,无统计学意义;手术60 min时和手术结束时动态浮游菌监测结果变化幅度大,且手术60 min时浮游菌浓度大于手术结束时.动态监测结果显示:V~VII级手术间手术区均值为(8.40±9.94) cfu/m3,(35.41±36.88) cfu/m3,(59.38±29.69) cfu/m3,周边区均值为(16.60±17.02) cfu/m3、(61.28±72.83) cfu/m3和(96.62± 61.47) cfu/m3.其中90%为腾黄微球菌,10%为白色微球菌.术后随访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结论 洁净手术间浮游菌动态监测浓度变化大,幅度在20~185 cfu/m3,但采样结果能表达理论模型下手术间空气洁净度分区.

  • 撞击法与沉降法采样对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总数检测结果比较

    作者:王亚霞;魏兰芬;潘协商;刘亚新;过相钗;李霞;张琼

    目的 探讨用撞击法与沉降法采样对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总数检测结果的差异,观察撞击采样不同时间段细菌总数变化规律.方法 撞击法与沉降法采样布点均按照GB50333-2002《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用自然沉降法采样平皿在空气中暴露30 min;用撞击法以流量为200 L/min,对Ⅰ级手术室采样2 min;以流量为100 L/min,对Ⅱ、Ⅲ级手术室采样1 min,然后将采样平皿进行培养后观察结果,计算细菌总数.结果 沉降法空气采样细菌总数平均合格率为97.6%,撞击法采样第一台手术时空气细菌总数平均合格率为88.2%.结论 沉降法空气采样细菌总数合格率与撞击法有差异,撞击法更能反映洁净手术室空气动态变化.

  • 自然沉降法和撞击法在空气细菌总数测定中的应用和比较

    作者:钟嶷;郭重山;李小晖;李锦光;冯文如;杨惠贤

    目的探讨自然沉降法和撞击法进行空气采样对化妆品生产车间空气细菌总数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测量了44只实验用玻璃平皿的直径;用自然沉降法(平皿暴露5 min)和撞击法(MAS-100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化妆品生产车间同步采样;同时用撞击法以100L/min进行30 s、2 min、8 min的空气采样,对不同采样方法所测定的空气细菌总数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结果44只玻璃平皿直径为8.39~8.70 cm,均小于标准直径(9.00cm).与撞击法比较,同一环境的空气经沉降法采样所测定的空气细菌总数变异系数较大,中位数较高,合格率较低.撞击法采样8 min时(800L)所测定的空气细菌总数下降.结论撞击法受环境因素影响小,精确度较好,一般情况下可优先采用,但采样时间较长(空气采样体积较大)时,捕获空气细菌效率下降.沉降法测定结果精确度较差,适宜在空气流速小且稳定、空气洁净度高、需要较长采样时间(8~30min)的环境采用.当沉降法采用的玻璃平皿直径不等于9 cm时,测定结果需要校正.

  • 沉降法监测医院空气中细菌总数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作者:高峻;裴标;刘玉娥;柏海兰

    目前,我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5982-1995规定[1],医院空气中细菌总数测定方法有2种,即固体撞击法和自然沉降法.但在基层中、小型医院用沉降法监测空气中的细菌总数仍是常用的方法.由于此法受诸多因素影响,故不如固体撞击法准确.但该法简便、经济、实用,只要规范操作程序,控制有关影响因素,仍可较为客观的反映空气的卫生质量.为此我们对该法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荧光粒子计数器在空气细菌监测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张艳;马筱玲;尹美玲;郑海洋;顾学军;谢少清;荚恒敏;张亮;张为俊

    目的:空气是医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医院内环境尤其是手术室及患者集中地区的空气净化程度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对医院空气进行常规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所在。但是传统的空气细菌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细菌培养,耗时2~3 d,结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荧光粒子计数器在空气细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检验科采血室作为实验点,使用荧光粒子计数器对空气中生物粒子数进行动态监测,同时与撞击法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计算生物粒子数和细菌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结果空气中生物粒子数与细菌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89);非就诊时间空气中的细菌数≤500 cfu·m-3,其他时间均超过该数值,不符合国家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荧光粒子计数器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生物粒子数,推测其细菌数,有望实现空气细菌的动态监测。

  • 撞击法和沉降法采样对医院病房空气细菌总数检测结果比较

    作者:邱方;张丽

    [目的]探讨用撞击法和沉降法采样检测医院病房空气中细菌总数结果的差异;观察撞击法采样不同时间的细菌总数变化情况.[方法]2005年10月,在临沂市市直一家医院,用撞击法和沉降法同步采集病房空气,检测细菌总数;同时在该医院10万级洁净室内设点,以100 L/min分别用撞击法采样0.5 min、2 min、8 min检测细菌总数.[结果]用撞击法和沉降法采样,在已消毒病房、未消毒病房和室外检测结果的均值与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洁净室内用撞击法采样检测,细菌总数检出值采样时间为0.5 min与2 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样8 min的低于采样2 min与采样0.5 min(P<0.05).[结论]与撞击法相比,沉降法采样空气测定的空气细菌总数的均值、合格率均与撞击法采样有差异;撞击法采样8 min时空气细菌总数有所降低.

  • 两种方法检测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含量比较

    作者:潘立;刘庆表;杨彩琴

    目前我国常用的有平板沉降法和气流撞击法,两种方法均列入国家"GB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作为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测定的标准检验方法.为探明和掌握两种方法的稳定性、实用性和准确性,我们于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对我省部分星级以上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的客房进行了现场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监测,并同时进行了实验室人工喷染菌试验,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细菌总数的结果有否差别.现将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 大鼠颅脑损伤灶周突触数目和功能变化机制

    作者:谭来勋;陈谦学;孙圣刚

    急性脑外伤后,突触的数目、功能均发生很大变化[1].我们研究了落体撞击法造成的大鼠左顶脑挫裂伤灶周突触数目和功能变化规律和机制,以期为治疗脑外伤提供新依据[2].

  • 撞击法和自然沉降法监测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捕获效果的研究

    作者:陈新宇;徐巧兰;李名钊;温倩茹;谢华凤;马婧;黄迪

    目的 探讨自然沉降法和撞击法监测室内细菌总数的捕获效果.方法 使用自然沉降法(平皿暴露10 min)和撞击法(FA-1型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课室、实验室、办公室同步采样;同时用撞击法以28.3 L/min分别进行1 min、10 min、15 min空气采样结果的监测.结果 撞击法和自然沉降法测得空气细菌总数间存在显著的正的线性相关关系;与自然沉降法比较,撞击法捕获空气细菌的效率更高(F方法=147.825,P=0.000);撞击法采样15 min时所采空气细菌总数下降(F=17.171,P<0.001).结论 撞击法的灵敏度更高,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清洁程度场所的室内细菌含量的差异;撞击法采样时间较长时,捕获空气细菌效率下降.

  • 撞击法和沉降法监测室内空气微生物结果比较

    作者:李燕

    为在我国推广应用撞击法技术监测室内微生物,我们同时采用撞击法和自然沉降法对招待所、文化娱乐场所、理发美容店进行了监测,以便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关系,并对撞击法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 物理针刺与撞击法配合注射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150例

    作者:高繁;赵博;樊效鸿;王彪;宁兴明;赵万山

    目的 观察应用物理针刺与撞击法配合注射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确诊为足底筋膜炎患者150例,给予物理针刺与撞击法配合注射疗法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自2周开始至6个月以上,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定,治疗6个月后效果显著,痛感消失(0级)89例,痛感减轻2/3(Ⅰ级)32例,痛感减轻1/3(Ⅱ级)21例,减轻微小或无改变(Ⅲ级)8例,病情加重0例.结论 采用物理针刺与撞击法配合注射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操作简单、安全,复发率低,无并发症,其远期疗效甚好,值得临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