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内皮炎误诊为青光眼5例分析

    作者:苏红

    角膜内皮炎是以角膜内皮混浊水肿,后弹力层粗大皱折,角膜基质水肿和角膜后沉着物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伴有眼内压升高和虹膜睫状体炎.该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多倾向于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1].急性期常出现眼压升高而继发青光跟.临床上误诊误治时常发生.

  • 角膜内皮炎150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兴

    目的 探讨局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使用在治疗角膜内皮炎问题上的效果,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这些年内收治的角膜内皮炎患者150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然后随机抽取,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局部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局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所需时间.结果在视力恢复所需时间方面,两组盘状型和弥漫型患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对照组中的线状型患者视力恢复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中的线状型患者(P<0.05).结论对不同类型的角膜内皮炎患者采用局部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局部用药联合全身用药可以明显缩短线状型患者的视力恢复时间.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内皮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施天严;陈建峰

    自1982年Khodadoust首次报告2例原因不明的角膜内皮炎以来,作为一种新的临床类型,已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笔者对1992-2002年的23例(23眼)角膜内皮炎患者,采用口服阿昔洛韦联合新制柴连汤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角膜内皮炎治疗体会

    作者:苏蕙

    角膜内皮炎自1982年由Khodadoust和Attarzadeh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均有报道,本病我国首先由孙秉基于1989年报告进行分类[1].此类病近年逐渐受人们的重视,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与免疫反应和病毒感染有关.本院自1999年至今开始采用皮质类固醇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伴眼压升高者加用降眼压药物治疗,临床观察共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角膜内皮炎60例疗效分析

    作者:贡亦清;许博

    目的 探讨局部抗病毒及激素药物治疗对不同类型角膜内皮炎的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间收治的角膜内皮炎患者60例.方法 60例角膜内皮炎患者包括盘状型、弥漫型和线状型,随机分为局部药物治疗组和局部联合全身药物治疗组,局部药物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局部联合全身药物组除上述局部用药外,联合口服阿昔洛韦和泼尼松.观察不同治疗组各型角膜内皮炎患者视力恢复时间.主要指标视力恢复时间.结果 盘状型角膜内皮炎患者中,局部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的视力恢复时间分别为(8.28±3.43)天和(8.11±3.11)天(P>O.05);弥漫型角膜内皮炎患者中,两组的视力恢复时间分别为(12.33±4.23)天和(10.33±4.76)天(P>0.05).而线状角膜内皮炎患者中,局部用药组的视力恢复时间(22.83±5.87)天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16.67±5.71)天(P<0.05).结论 局部药物治疗对各型角膜内皮炎均有效,线状型角膜内皮炎联合全身用药能缩短病程.

  •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2例

    作者:李文生;赵学英;张远平;查旭

    自1982年国外Khodadoust等[1]报告角膜内皮炎以来,作为一种新的疾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时有误诊发生.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 避免角膜内皮炎的误诊

    作者:晏晓明

    角膜内皮炎在临床并非少见.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及缺乏特异性的临床检测手段,临床误诊的病例时有发生.目前,对角膜内皮炎临床特征的认识及详细询问病史可能是避免角膜内皮炎误诊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角膜内皮炎 诊断
  • 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诊治探讨

    作者:洪晶

    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并不少见,但因对其临床表现认识不足,误诊、漏诊病例屡见不鲜.角膜内皮炎常由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临床分为三种类型:盘状角膜内皮炎、弥漫性角膜内皮炎和线状角膜内皮炎.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角膜水肿,水肿部位羊脂状KP,当合并小梁网炎时伴有眼压升高,临床上常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相混淆.治疗关键点是抗病毒和抗炎,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病毒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非常重要.用药的方法分为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大部分患者眼局部用药是主要的给药途径,对于部分反复发作和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全身给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的浓度和频度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但基本原则是在足量应用全身和局部抗病毒药的基础上选择生物利用率高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将炎症迅速控制后逐渐减量,缓慢停药.

  • 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5例临床分析

    作者:康黔;杨雨昆;邓彦;康厚玲

    目的 探讨对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一组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采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及降眼压等对症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良好疗效,随访4~9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 白内障术后发生角膜内皮炎,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迅速缓解内皮细胞及小梁网的炎症,对控制眼压,挽救角膜内皮细胞生理功能起主要作用.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及对症降眼压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内皮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阳永明;夏承志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内皮炎的疗效.方法 对20例(20只眼)角膜内皮炎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合熏眼外治方进行中药熏蒸,并在恢复期予口服黄芪精口服液.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4.4 d.随访6个月至1年,仅1例复发.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角膜内皮炎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复发,有较好的效果.

  • 石决明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角膜内皮炎

    作者:秦虹;王婷;郝进;刘绍燕;魏春秀

    目的 探讨石决明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疗效.方法 盘状型角膜内皮炎患者25例25只眼,予局部激素、抗病毒药物联合中药方剂石决明散加减治疗,以视力,以及角膜水肿、前房反应、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为指标,回顾性分析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5 d,患者视力、角膜水肿及前房反应情况均出现好转.终所有患者均被治愈.治疗有效[视力提高3行或以上(国际标准视力表)]的平均时间为(8.7±2.7)d,治愈(佳矫正视力≥0.8)的平均时间为(20.4±4.5)d.治愈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201.7±295.1)个/mm2.结论 石决明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治愈率高,治愈时间较短,具有良好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 角膜内皮炎9例报告

    作者:赖锦端

    自1982年Khodadoust[1]首次报告2例原因不明的角膜内皮炎以来,国内外陆续有人报道.本病是原因不明的角膜内皮异常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以深基质层水肿和角膜后壁沉着物为特征,角膜上皮及前基质层基本正常[2].笔者从1993~1997年治疗本病9例,均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 弥漫性角膜内皮炎继发青光眼误诊1例

    作者:陈燕华;胡竹林

    患者女,56岁,因“突发右眼红痛伴视力下降3天”于2011年5月9日收入我院.患者起病第2天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病历记录当时测右眼眼压46mmHg,左眼眼压17 mmHg,诊断为“右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建议患者住院治疗,患者拒绝,次日来我院门诊就诊并收入院.既往史:“糖尿病”病史半年,服用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乙肝小三阳”病史5年;起病前曾有咽痛、流涕等感冒样症状,未予治疗,自行缓解.否认既往类似眼红痛发作史.

    关键词: 角膜内皮炎 青光眼
  •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合并瞳孔损害2例

    作者:梁丽娜;庄曾渊

    带状疱疹病毒性眼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眼支引起的眼部病变,可引起眼部各组织的损害,常见的有带状疱疹病毒性眼睑炎、角膜炎.关于病毒导致的角膜内皮炎尤其合并瞳孔损害的报道仍属少见,特报道2例如下.

  • 角膜内皮炎

    作者:晏晓明

    自1982年Khodadoust和Attarzadch[1]首次报道角膜内皮炎以来,人们发现临床上角膜内皮炎并非少见,其特征为:睫状充血;角膜内皮局限性或弥漫性水肿、混浊;角膜基质、上皮水肿,有时出现大泡;后弹力层粗大皱褶;角膜后沉积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可伴虹睫炎,瞳孔可有后粘连;部分患者眼压高;可复发,也可发生于术后.

  • 临床观察角膜内皮炎及青光眼治疗方法及疗效

    作者:彭辉

    目的 观察角膜内皮炎及青光眼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8例(40只眼)角膜内皮炎及青光眼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经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前房穿刺术或小梁切除治疗后,均能较好控制眼压,症状改善,晚期复发率低.结论 角膜内皮炎主要为药物治疗;合并青光眼,应用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前房穿刺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 不同方法治疗角膜内皮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芳

    目的 探讨局部激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角膜内皮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眼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角膜内皮炎患者30例,包括盘状型、弥漫型和线状型,随机分为局部药物治疗组和局部+全身联合药物治疗组,局部药物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局部+全身联合药物组除上述局部用药外,联合口服阿昔洛韦和泼尼松.观察两个治疗组中各型角膜内皮炎患者视力恢复时间.结果 两种用药方式组中的盘状型及弥漫型角膜内皮炎患者恢复的视力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局部用药的线状角膜内皮炎患者视力恢复时间要明显长于联合用药的患者(P < 0.001).结论 各型角膜内皮炎患者均可通过局部药物治疗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局部用药同时联合全身用药能够缩短线状型角膜内皮炎患者病程.

  • 角膜内皮炎12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春燕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体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后疗效满意.结论:角膜内皮炎的诊断目前缺乏针对性的检查手段,应用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疗效.

  • 角膜内皮炎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内皮炎临床效果。方法:12例12眼角膜内皮炎患者,局部更昔洛韦凝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阿托品凝胶滴眼,急性期地塞米松2mg每日1次结膜下注射。全身予阿昔洛韦0.2g 4次/日口服或0.5g 2次/日静脉滴注,7例高眼压患者予局部1~2种降眼压药物,根据病情变化逐渐停药。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4~30天后角膜基质、内皮水肿基本消退,角膜后KP明显减少或基本消退,7例高眼压患者中5例停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在21mmHg以下,2例需要长期使用噻吗洛尔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患者治疗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例患者停药1~5个月后复发,再次使用同样治疗方案后有效。5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角膜云翳,1例发生角膜失代偿。结论:角膜内皮炎强调早期诊断、及时病因治疗,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

  • 更昔洛韦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角膜内皮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角膜内皮炎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采取更昔洛韦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的角膜内皮炎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30例患者中治愈2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角膜内皮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8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