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干预方式对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朱文勇;包金丽;韩金堂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行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间在该院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100例)在CT冠状动脉成像前进行简单健康宣教;B组(100例)在检查前进行详细健康宣教+视频观看;C组在检查前进行简单健康宣教和口服镇静药物;D组(100例)在检查前进行详细健康宣教+视频观看+口服镇静药物.于检查前后均进行SAS评分,并记录检查过程中的心率、不良反应、满意度等.结果 ①A、B、C、D组检查成功率分别为69%、88%、72%和86%.各组成功率比较,B组与D组均高于A组和C组(P<0.05),但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检查前SAS评分,成功组分值(43.1±12.9)d明显低于未成功组(52.3± 14.5)d(P<0.05);检查后,成功组的SAS评分(35.6±7.4)d较检查前(43.1±1 2.9)d有所降低(P<0.05);未成功组的SAS评分(59.3±11.8)d较检查前(52.3±14.5)d有所提高(P<0.05).③根据检查前的SAS评分数值作频数表,将所有患者按该分数差别分为4组,成功率分别为92.80%;85.00%;72.90%;69.60%;结果发现随着SAS分值的升高,CT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逐渐降低.④患者满意度调查,A、C,D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焦虑影响CT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检查前应给予干预方式,能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但3种不同干预方式比较,仔细的健康宣教更能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工作质量.

  •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女性中心电图呈缺血改变35例分析

    作者:焦建;王蒨;米宏志;孟晶晶;丁健;陆遥;张烨虹;李珺奇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电图(ECG)呈缺血性改变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正常的女性患者,MPI和冠状动脉CT(CTCA)结果对冠心病(CAD)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疑诊冠心病行腺苷负荷/静息MPI的4142例女性患者资料,将其中35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5.74.±9.43)岁]腺苷负荷ECG呈缺血改变,但MPI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35例患者均利用SPECT/CT行MPI和同机CTCA检查,其中1例患者在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35例患者静息状态ECG均正常,腺苷负荷ECG则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10.1 mV,停止负荷1min后ECG恢复正常,提示心肌缺血改变,随后的负荷/静息MPI均未见心肌缺血改变.同机CTCA结果示:27例冠状动脉正常(27/35,77.1%),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7/35,20.0%),1例(2.9%)为3支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程度均≥50%,其CAG显示:LAD近段狭窄75%,LCX中段狭窄90%,RCA近中段狭窄95%.结果提示:此组患者中97.1%的冠状动脉是正常或仅呈硬化性改变,而无心肌缺血存在.[结论]:女性患者易出现负荷ECG“假阳性”;负荷MPI是评价此类患者有无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同机CTCA则是避免冠状动脉3支病变而MPI“假阴性”的弥补手段,因此,利用SPECT/CT施行同机MPI/CTCA是对此类患者进行冠心病筛查的准确性较高的无创性评价手段.

  • 艾司洛尔在冠脉Flash扫描模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娜;辜小芳;曹晶;何柏

    目的 本研究通过在CT扫描前应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后,采用Flash扫描的图像是否与普通的螺旋扫描无差异,探讨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在冠状动脉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介入中心检查,且心率≥70次/min的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静脉推注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每组100例,采用西门子64排CT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实验组采用Flash扫描模式,对照组采用螺旋扫描模式,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分为图像质量极好,2分为图像质量好,3分为图像质量一般,4分为图像质量差).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基线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图像评分(1分55例,2分22例,3分15例,4分8例),对照组图像评分(1分60例,2分20例,3分13例,4分7例),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使用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可快速、安全、有效地降低心率,有利于患者采用Flash扫描模式,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放射剂量.

  • 依伐布雷定在冠状动脉CT检查中应用的Meta分析

    作者:费舒扬;邢娜;裘毅刚;李晶;黄毅雄;张蓉;费宇行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依伐布雷定在冠状动脉CT检查中控制心率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CBM、CNKI、万方数据库,对符合条件随机对照研究经质量评估、数据提取,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观察1298例,治疗组765例,对照组533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依伐布雷定可以明显减慢心率(MD=-8.92,95%CI:-10.24~-7.59,P<0.0001);依伐布雷定减慢心率作用较β受体阻滞剂更为明显(MD=-5.16,95%CI:-8.54~-1.78,P=0.003);两种剂量(10 mg和15 mg)间减慢心率无明显区别(MD=4.87,95%CI:-5.81~15.55,P=0.37).与对照比较,依伐布雷定轻度升高收缩压;与β受体阻滞剂比较可以轻度升高舒张压.依伐布雷定达到目标心率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MD=3.78,95%CI:2.79~5.13,P<0.0001),与β受体阻滞剂比较无明显区别.不良反应为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光幻觉、视力模糊、闪光感,无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冠状动脉CT检查中,依伐布雷定(10~15 mg)可以替代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用于的心率控制.

  • 256层冠状动脉CT在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赵明珠

    目的:研究256层冠状动脉CT(CTA)在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56层冠状动脉CT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冠脉病变诊断金标准,对CTA诊断H型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结果15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107例,阳性率为71.33%。256层CTA对H型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6%、93.02%、95.33%、97.17%、90.91%,存在3例误诊、4例漏诊,与冠脉造影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29)。结论采用256层冠状动脉CT对H型高血压进行检查,可有效检出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隐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和预后

    作者:胡晓鹏;武恒朝;王坚;吕滨;孙寒松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隐性肺动脉栓塞(PE)的发生率及其治疗、预后.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2年9月,连续58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接受单纯非体外循环CABG.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患者平均(61.4±9.3)岁.常规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术后当天胸腔积液少于50 ml/h后,给予普通肝素20 mg静脉注射,6h1次.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术后5~7天行64排冠状动脉CT检查旁路血管通畅情况并观察有无急性肺动脉栓塞(PE).结果 无住院死亡.术后共10例患者冠状动脉CT示急性PE,发生率为1.7%,均无明显胸闷气短等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特殊,无明显低氧血症.急性PE累及双侧肺动脉叶段分支6例,仅累及右肺动脉叶段分支4例.9例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1例未经特殊治疗.随访6 ~18个月,10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8例患者经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后复查CT示急性PE完全消失.结论 急性PE是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少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均为隐性PE,不易诊断.冠状动脉CT检查是发现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急性PE的敏感方法.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急性PE预后较好,经华法林抗凝治疗后PE可完全消失.

  • 作者:

    关键词:
  • 冠状动脉CT和MR血管成像在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诊断中应用的效果

    作者:宗素英;李楠;张铭贵;王彩杰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和MR血管成像在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16层螺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检查,待患者检查完后,观察动脉狭窄程度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情况.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 在图象质量和狭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检查发现钙化45处,均无检测出斑块内出血,MR检查出钙化30处,均能检测出斑块内出血.结论 冠状动脉CT和MR都可以很好判断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但是MR更适合于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 冠状动脉CT成像在心内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教学初探

    作者:杨俊杰;杜洛山;陈韵岱

    为了适应心脏干预和心脏影像日益密切的临床要求,迫切需要心内科专科医师接受系统的冠状动脉CT成像培训。在该类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视病例分析的方法,针对心内科临床医生冠状动脉CT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还需要大量的阅片实战演练,更需要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熟练掌握影像学分析软件的运用和诊断评估。让心内科专科医师融会贯通心血管临床与CT影像学知识,缩短学习时间曲线,为普及冠状动脉CT成像在心血管内科专业的教学和运用进行有益的尝试。

  • 冠状动脉CT与和肽素相结合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作者:张华巍;陈韵岱;孙志军;王锦达;陈思;张健;吕侣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探索通过CT与和肽素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危险程度.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之间100例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其中冠状动脉CT示临界病变80例作为实验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重度狭窄组48例,非重度狭窄组32例,冠状动脉正常2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和肽素(copeptin)检查,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和肽素水平,探讨其诊断意义.结果 对照组2个亚组血浆和肽素水平(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狭窄组和肽素水平(ng/ml)显著高于非重度狭窄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较高,其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CT相结合对于临界病变诊断更准确.

  • 冠状动脉CT成像在心外科医师中的教学应用探讨

    作者:王睿;陈鑫;徐明

    目前,冠状动脉CT成像(CCTA)已成为冠心病的诊断、排查以及治疗后为重要的无创影像检查手段。为了适应冠脉外科的发展,迫切需要心外科专科医师接受系统的冠状动脉CT成像培训学习。在该类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视心外科临床医生冠状动脉CT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配以大量的读片实战演练,以及和冠状动脉造影相结合,更需要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为了让年轻的心外科专科医师尽快地熟练掌握CCTA,做了一系列的教学尝试和总结。

  • 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侯方杰;王正忠;王晏平;延荣强;邢明青;戴红艳;林宪如;于忠祥;管军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 C)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有胸痛、胸闷症状,有中度心血管风险,既往无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共201例,检测Cys C等生化指标,行冠脉CT检查.按Cys C是否升高分为两组,Cys C≤0.95组121例,Cys C>0.95组80例.比较两组临床及生化指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进一步分析Cys C与冠状动脉钙化及冠脉多支病变的关系.结果 与Cys C≤0.95组相比,Cys C升高组Cr(P=0.002)、BNP(P=0.003)、CRP(P=0.03)水平明显升高,钙化程度(P<0.01)及多支病变(P<0.05)发生率显著升高;Cys C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独立相关(OR=0.319,95%CI 0.265~0.467,P<0.01),Cys C水平与多支病变独立相关(OR =9.863,95%CI 3.157~217.571,P<0.01).结论 Cys C与冠状动脉钙化及冠脉多支病变存在密切的关联.

  • 冠状动脉造影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兵;杨本强;井淼;顾效楠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病变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情况以及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之间的差异.方法:对308例住院患者进行128排多层螺旋CT检查,至少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评价图像质量,每例患者观察9支主要冠脉分支.结果:308例患者中有210例影像诊断结果为冠心病(其中男性组124例,女性组86例),2组分别有429支和244支血管发生斑块,以左前降支发生率高,占26.34%(113/429)和29.51%(72/244).2组血管正常支数构成有显著差异,中度狭窄病变支数构成有差异,重度狭窄病变支数构成有显著差异.2组右冠状动脉主干非钙化斑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47.62%(70/147)和60.81%(45/74).经检验,2组总斑块构成率无统计学差异(x2=1.476,P=0.478>0.05);男性患有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差异(x2=15.376,P=0.002<0.01);女性患有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637,P=0.651>0.05).结论:128排多层螺旋CT检查对评价老年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64层冠状动脉CT在高危人群体检中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作者:陶晓春;胡安梅;李培秀

    目的 探讨无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在常规体检中行冠状动脉CT成像特点及与常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保健与老年医学科体检部行64层冠脉CT( 64MSCT)检查者294例,该人群无明确的冠心病史,但存在2种以上危险因素.根据CT结果将该体检人群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针对病变组及非病变组的常见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斑块性质进行分类行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4例入组体检人群中有191例存在明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受试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受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G、体重指数、吸烟指数影响.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年龄、高血压、吸烟指数、TG与易损斑块呈正相关.结论 冠脉64层CT成像可作为高危体检者冠心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 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野;徐新华;徐小栋;徐正平;刘欢年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CT成像(CTA),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7年5月行CTA检查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血管病变支数及斑块性质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血管病变支数(单支、双支、三支)、斑块性质(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性斑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糖尿病、血清胱抑素C≥1.40 mg/L均为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变状况.

  •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在检测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对比分析

    作者:余飞龙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在检测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3月诊断的8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使用冠状动脉CT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22例轻度狭窄,19例中度狭窄,14例高度狭窄,无漏诊误诊的病例;对照组患者中14例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11例高度狭窄,6例漏诊误诊病例,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在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降低了误诊漏诊率,而且能够准确的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病情,使得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已经成为影像诊断的主要趋势。

  • 能谱CT结合血清标志物在冠脉斑块特征分析中的研究

    作者:黄仁军;戴慧;李勇刚;郭亮;胡春洪;何志松

    目的:探讨能谱CT分析不同冠脉斑块成分的价值以及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能谱CT对斑块特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提供依据.方法:107名诊断为冠心病或急性发作性胸痛以及心前区不适的患者(男65例,女42例;平均年龄60岁),均行冠状动脉能谱CT扫描.将所有冠脉斑块根据CT值以及混合斑块中的钙化大小分为5组.用能谱分析软件分析冠脉斑块不同成分.斑块的易损性用血清标志物进行评估.血清标志物的浓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共发现有159个冠脉斑块,抽取了90例血样,除1组与5组以及2组与5组之间的FAT浓度以外,五组斑块之间的CT值以及能谱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斑块阳性者3种血清标志物浓度明显高于冠脉斑块阴性者(P<0.05).2组与3组以及3组与5组之间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血清浓度具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MMP-9浓度与斑块CT值(r=-0.501,P<0.05)、有效原子序数(r=-0.372,P<0.05)、能谱曲线斜率(r=-0.378,P<0.05)、HAP浓度(r=-0.411,P<0.05)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FAT浓度之间呈正性相关关系(r=0.3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2组与5组之间的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以及HAP浓度临界值分别为3.41,8.91,96.07.结论:宝石能谱CT在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鉴别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能谱CT的四种能谱参数与血清MMP-9浓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冠心病中冠状动脉CT成像的应用进展

    作者:宁发瑞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金标准",检测准确率较高.但其为有创检查,临床应用受限.近年医学科技发展使无创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也逐步完善.例如:电子束CT、多层螺旋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多层螺旋CT即冠状动脉CT呈像,具有无创性、性价比高、可重复检查等特点,适用于冠心病冠状动脉检测.本文就冠心病中冠状动脉CT的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