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使用1,6-二磷酸果糖联合抗病毒疗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彭慧敏;田居灵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联合抗病毒疗法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抗病毒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1,6-二磷酸果糖,对比两组患儿的疾病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CK、CK-MB、LDH、HB-DH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指标水平均得到优化,干预前后相比P< 0.05,但观察组患者的CK、CK-MB、LDH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 0.05,HB-DH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可优化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 湘A1号颗粒治疗脾虚湿盛型艾滋病临床观察与机制研究

    作者:张予晋;郑萌;卢芳国;欧松;邓晓军;李靖;欧小香;王军文

    目的:观察湘A1号颗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湘A1号颗粒治疗艾滋病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设计,将60例艾滋病脾虚湿盛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湘A1号组予湘A1号颗粒加抗病毒药物安慰剂;抗病毒组予抗病毒药物加湘A1号颗粒安慰剂;联合组予湘A1号颗粒加抗病毒药物;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通过症状体征积分、病毒载量、T细胞亚群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组均能有效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P<0.05),湘A1号组与抗病毒组无显著差异,联合组优于湘A1号组和抗病毒组(P<0.05);联合组与抗病毒组治疗前后病毒载量计数下降明显(P<0.01),且抗病毒作用优于湘A1号组(P<0.01);湘A1号组和联合组患者CD45RA+、CD45RA+CD3+、CD45RA+CD28+、CD45RA+CD4+、CD45RA+CD25+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显著上升(P<0.01),抗病毒组CD45RA+、CD45RA+CD3+、CD45RA+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显著上升(P<0.01),湘A1号组和联合组治疗后CD45RA+、CD45RA+CD3+、CD45RA+CD28+、CD45RA+C D4+、CD45RA+CD25+百分率与抗病毒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湘A1号颗粒能缓解艾滋病脾虚湿盛型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湘A1颗粒与抗病毒疗法联用有协同作用;湘A1号颗粒抗病毒作用不明显,但具有明显免疫重建作用.

  •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辅助和替代治疗"

    作者:聂广

    抗病毒治疗兴起以前,治疗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经验用药以恢复患者的肝细胞功能.近10年来,随着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的蓬勃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的研究进展,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几乎成为"抗病毒疗法"的一枝独秀.

  • 组装抗病毒疗法:抗病毒感染的新策略

    作者:秦成峰;秦鄂德

    组装抗病毒疗法(PATs)是近年来新兴的基于细胞内免疫的抗病毒感染策略.目前PATs已在抗病毒(如小鼠白血病病毒、人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PATs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并对现存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埃博拉病毒病治疗策略和新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李劲松

    埃博拉病毒(EBOV)能够引起人类高致死性埃博拉出血热,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和药物,但已经提出了一些对EBOV感染有显著疗效的候选治疗方法,包括混合单克隆抗体鸡尾酒疗法、多酶抑制剂和脂质纳米颗粒/小干扰RNA等.本文总结了在非人灵长类等动物模型上针对EBOV感染的治疗新策略和技术研究进展.

  • 树突状细胞TLRs信号通路与乙肝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汤永志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亿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构成全球疾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2].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依赖抗病毒疗法抑制或终止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细胞损伤,阻止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但药物副作用、病毒耐药及治疗经费等问题仍较突出,根治慢性乙肝尚缺乏特效药物.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多倾向于机体对病毒产生免疫耐受,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不佳所致[3,4].

  • 抗病毒治疗在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郝伟远;邵国良

    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原发性肝细胞癌在手术切除后,常出现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而影响肿瘤的复发及治疗效果,继而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因此,抗病毒治疗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十分重要,能够减少病毒再激活,减轻肝损害,提高治疗效果.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年期疗效

    作者:逄金聚;贾桂芝;徐琳琳;谭国英;张伟;薛佩莲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1年期疗效.方法 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24例)及HBeAg阴性组(20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0.5mg,1次/d,口服,共48周.在用药2、4、8、24及48周后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荧光定量-PCR法)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恩替卡韦在开始治疗2周后即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患者HBV DNA的平均下降幅度,HBeAg阳性、阴性组分别为1.552 2log10和1.620 7log10,与用药前比较均P<0.01;同时两组AST、ALT也显著下降(P<0.01,其中HBeAg阴件组AST治疗前后P<0.05).到第4周时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肝功复常率分别为14/24和14/20(P=0.4231);HBV DNA<1 00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12/24和14/20(P=0.1791).第8周时肝功几乎全部恢复正常;HBV DNA<1 000拷贝/ml的比例也分别达到17/24和19/20(P=0.038).24~48周,所有患者肝功均保持正常,HBV DNA<1 000拷贝/ml.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且起效快,安全性较好.

  • 胸腺肽α1(日达仙)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比较研究

    作者:汤守兵;孟忠吉;康健;王传敏;田由由;陈钊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HCV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发生过程的研究仍十分有限,也缺乏有效的保护性疫苗和治疗方案.目前治疗HCV主要是通过α干扰素(INF2α)与病毒唑(dbavirin)的组合疗法,但副作用大,且费用昂贵.临床上,胸腺肽治疗乙肝已积累丰富经验,获得较好效果[1-10].但单用胸腺肽治疗丙肝鲜有报道,胸腺肽治疗丙型肝炎是否有效有待探索.笔者将单用胸腺肽α1(日达仙)与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抗丙肝病毒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 猴耳环消炎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作者:陈增

    目的:观察猴耳环消炎颗粒佐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卫生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门诊确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所有患者给予抗病毒药物,细菌性感染或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猴耳环消炎颗粒,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相比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对照组也仅有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猴耳环消炎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 茵芪肝复颗粒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朱幸仪;卢妤

    目的:观察茵芪肝复颗粒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为临床研究资料,患者入院后编号,单号为对照组54例,双号为联合组54例.对照组进行抗病毒治疗,联合组进行茵芪肝复颗粒与抗病毒治疗.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联合组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均有明显上升,且联合组上升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茵肝复颗粒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脂代谢.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BV/HIV共感染者HBV耐药基因突变影响的研究

    作者:贾蕙华;李开文;梁淑家;陈钦艳;王学燕;杨庆利;任创创;胡莉萍;方钟燎

    目的 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BV/HIV共感染者HBV耐药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23例未进行HAART的HBV/HIV共感染者(组1)和80例已接受HAART的HBV/HIV共感染者(组2)血清标本及其临床资料.对所有血清标本HBV DNA聚合酶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和测序,并构建基因进化树,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耐药突变相关因素.结果 有86例HBV DNA成功扩增并测序(组1有69例,组2有17例);组2耐药突变率(76.5%,95%CI:56.3%—96.7%)显著高于组1(1.4%,95%CI:-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55,P<0.05).两组患者中,耐拉米夫定的主要耐药突变形式是rtL180M+rtM204I+rtL80I(35.7%,95%CI:10.6%—60.8%);耐恩替卡韦的主要耐药突变形式是rtM204V+rt L180M(71.4%,95%CI:47.7%—95.1%);未发现替诺福韦酯耐药突变.组2有5例(6.3%)HBV病毒载量超过10×106拷贝/mL;其中1例治疗方案里含替诺福韦酯且已治疗4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AART是唯一与耐药突变发生有关的因素(P=0.0001,OR=195.757,95%CI:14.14—2711.00).结论 抗HIV治疗可导致HBV/HIV共感染者HBV耐药突变率增高,在HAART治疗方案中替诺福韦酯不能完全抑制HBV复制.

  • 抗病毒疗法联合健康教育治疗艾滋病疗效观察

    作者:章国飞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疗法联合健康教育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收并确诊艾滋病患者6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健康教育,统计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等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病毒治疗和健康教育指导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与缓解,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病毒载量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生存率逐年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抗病毒疗法联合健康教育治疗艾滋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毒载量。

  •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

    作者:曹世敏

    目的 研讨抗病毒疗法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针对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艾滋病患者做观察统计,所选患者均接受抗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方案(HAART)治疗,24周后评估方案的应用疗效对患者血清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和病毒载量情况.结果 500例患者接受HAART方案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升高427例,稳定48例,下降25例.病毒载量低于检测值有454例,控制率90.8%,患者治疗后24周、48周的血清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提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HARRT方案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且对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行,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