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脑外伤出血采用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怀兵;刘保华;蔡旺;聂文臣

    目的:探讨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颅脑外伤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颅脑外伤出血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采用ADL评定标准,40例患者中存活36例(90.00%),死亡4例(10.00%)。结论: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颅脑外伤出血,血肿清除彻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6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忠平;石斌;刘跃亭;范益民;高海平;王景云;孙之洞

    目的 总结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6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0例中有58例行瘤颈夹闭术,2例行瘤体包裹加固术,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良好51例,较差8例,死亡1例.结论 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应用广泛、术式成熟,术中仔细解剖前交通动脉复合体,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保护重要穿通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部分病例可应用冀点、纵裂联合入路或对侧冀点入路.

  • 显微手术联合间质内核素治疗丘脑胶质瘤1例报告

    作者:衣服新;刘兴波;黎铁伟;李付勇;孙爱刚

    患者,男,44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幻嗅,未予重视,近3个月右侧上下肢体轻瘫伴癫痫发作,癫痫呈大发作,意识丧失,四肢躯干伸位强直伴震颤,口内垂涎,尿失禁,每次持续2~3min,共发作3次.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反应迟钝,双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眼底视乳头水肿,右上下肢肌力IV级,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右Babinshi征阳性.MRI示左丘脑外侧区T1WI短信号,T2WI呈略长信号,中线结构右移,侧脑室受压,注射Gd-DTPA后肿瘤中等度不均匀强化,累及边缘系统.全麻下行左额颞开颅显微手术,分开外侧裂,切除颞极病变海马,岛盖,丘脑外侧肿瘤,瘤床植入32P棒状物局部间质内放射治疗.术后病理为星形细胞瘤II~III级.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10d后出院.

  •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万刚;刘虓;黄勇;林成

    神经外科疾病中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十分常见[1],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入住我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从血肿复发、清除率、住院时长、并发症、死亡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情况观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的疗效和优势.

  • 显微及介入手术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成业;李钢

    目的 分析开颅显微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Internal carotid artery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PcoA)患者治疗中的预后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Pc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显微术组(48例)和介入组(60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Rankin评分、Rankin评分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Rankin评分差异显著(P<0.05),其中显微组患者的致死率(4.2%)、致残率(12.5%)比介入组(1.7%,3.3%)高.在年龄≥60岁、发病时间>14 d、Hunt-Hess分级≥Ⅲ级时,介入组患者的Rankin评分水平均显著低于显微组患者(P<0.01).显微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介入组(P<0.05),其中显微组的动脉瘤复发率(2.1%)低于介入组(8.3%),瘤颈残留率(6.3%)低于介入组(13.3%),两组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开颅显微手术相比,PcoA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优势更加突出,且应尽量在早期(0~3 d)实施手术.

  • 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爱军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血管瘤样突起,好发于脑底Willis动脉环及其主要分支上,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大约为1%~8%,85%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1].据统计,动脉瘤破裂出血后24 h内的病死率达到20%,1周内的病死率达到40%,出血后1个月内的病死率高达50%[2].动脉瘤的发生率非常高,仅次于脑血栓,高血压脑出血排在颅内病变的第3位.现将颅内动脉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其疗效等综述如下.

  • 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8例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刘霞;刘克;王向阳

    1999~2005年,我们对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7~72岁,平均54岁;入院时昏迷26例,嗜睡或昏睡2例,出现小脑幕切迹疝者6例.2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本组中所有患者的出血量均>30 ml,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均行急诊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术后气管插管进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给予亚低温治疗.采用呼吸机完全机械通气模式辅助呼吸,2 h内开始应用水循环式降温毯降温,温度设置低限32℃,上限报警34℃.

  • 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作者:钟书;肖泉;庞刚;梁有明;蓝胜勇;叶劲;刘若平;唐秀文;徐柯贝;唐玺和

    目的 比较开颅显微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01~2016-01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分为开颅手术组(48例)和介入栓塞组(51例),统计两组术后脑梗塞发生率、术后再出血情况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GOS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介入栓塞组患者全部成功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40例,次全栓塞6例,部分栓塞2例.术后一个月回访结果显示,介入栓塞组GOS评分良好率为96.07%(评分≥4),开颅手术组良好率为83.33%,介入栓塞组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脑梗塞发生率介入栓塞组为3.92%,开颅手术组为2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介入栓塞组为7.84%,开颅手术组为12.50%,介入栓塞组均低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介入栓塞组为5.88%,开颅手术组为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