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国军;孙杰;宋欧获;张绍波;王利民;丁书栋;赵庆杨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将其均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2).研究组采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后路非伤椎置钉短节段榷弓根钉固定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实现Ⅰ期愈合,术后无感染.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升高,Cobb角、NR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Cobb角、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腰背痛、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指标,有利于术后身体恢复,减轻疼痛,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后路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佟世民;谭智怀;曾令辉;赵炜;雷智坚

    目的:探讨不同后路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9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法(六钉组,65例)和跨伤椎短节段四钉固定法(四钉组,31例)进行复位固定,测量并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矢状面Cobb角、冠状面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矢状面和冠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六钉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四钉组(P<0.05),两组冠状面Cobb角均为0°.四钉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6%,而六钉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四钉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四钉固定法,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Steffee钢板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于维良;宋科官;于占革;刘东;佟文

    Steffee钢板为椎弓根固定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复位良好和三柱固定功能.我院自1991年开始使用Steffee钢板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5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经后路360°减压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的疗效分析

    作者:苗胜;张宝锋

    目的 探讨经后路360°减压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后路360°减压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27例,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比较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1例,C级2例,D级4例,E级20例.术后3 d、3个月、1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91.7±3.5)%、(90.6±3.9)%、(90.1±3.5)%,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513,P<0.001).术后3 d、3个月、一年的Cobb角分别为(5.7±1.1)°、(6.0±1.5)°、(6.0±1.2)°,Cobb角矫正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10,P<0.001).结论 经后路3600减压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疗效满意,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钉棒系统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8例

    作者:范磊;宋良玉;沙广钊

    目的 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手术治疗1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结果 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4个月,神经功能除两例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其余均有提高.伤椎形态较术前明显改善,压缩椎体的高度均恢复80%以上.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结合植骨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有良好的伤椎复位稳定脊柱的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伤椎置钉前柱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唐勇涛;魏思奇;刘岗;辛立文;唐祖林;廖振房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打压植骨的可行性。方法自2009-03—2015-08间对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骨科的17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给予伤椎及上下邻椎椎弓根固定治疗,并进行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柱植骨并打压填实。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后凸角度基本纠正,经过6~24个月随访,未发现椎体高度丢失及内固定物折断。结论经椎弓根向伤椎前柱打压植骨,使前柱获得良好支撑,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

  • 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体会

    作者:李光谱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24例。研究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对照组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治疗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纠正情况和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均恢复较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凸成角畸形矫状况也显著纠正。在术后随访中,研究组的前、后缘高度比值、JOA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obb角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路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王江南

    目的 探讨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术前脊柱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柱后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加重病例,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方面,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损伤程度和脊髓神经症状等来选择合适手术入路.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巧平;李琳;李璟;吴丽仙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实施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3/45)低于对照组2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1,P<0.05);术后24 h、术后3d、出院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36±0.87)、(2.64±0.61)、(1.75±0.6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6±1.12)、(3.48±0.84)、(2.35±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07±1.70)d,较对照组的(10.04±2.51)d缩短;而观察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为(29 794.05±882.44)元,较对照组的(33 929.92±1431.30)元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FTS,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并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脊柱外科新型护理模式的方向.

  • 经椎弓根植骨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王景续;杨冬;郭勇;单军;邬波

    目的:总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经验,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2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齡19~59岁.损伤节段:T11 1例,T12 5例,L1 9例,L2 6例,L3 2例,L4 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6 d,均为爆裂骨折.术前椎管占位率35%~80%.脊柱后突程度(Cobb角):18°~40°.椎体高度压缩至正常的20%~58%.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6例,D级5例,E级9例.治疗按置钉→减压→复位→植骨步骤进行.结果:随访1~4年,未发现继发后凸畸形,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80%~100%,椎管占位率10%~25%.脊柱后突程度(Cobb角)平均3°,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5例,E级15例.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在早期稳定的基础上为前柱提供长期稳定,避免因复位后"蛋壳"椎体的形成,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 Macs-TL钢板内固定术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对比

    作者:李振华;孙祥

    目的 探讨比较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南京分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胸腰单椎体爆裂骨折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Macs-TL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横截面侵占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椎管横截面侵占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较好,愈后、复位效果佳,值得推荐使用.

  • 体位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尚立;王欣文;刘继军;王文涛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在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8月收治的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体位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27例(微创组)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30例(切开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d、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12个月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d引流量和术后1d、12个月VAS评分显著优于切开组(P<0.05,P<0.01);两组患者术后3d、12个月时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微创组术中X线暴露次数显著多于切开组(P<0.01).结论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较,体位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关注X线暴露次数对患者及术者带来的伤害.

  • PMMA骨水泥椎体强化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峰;付德生;程良礼

    目的 分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强化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接诊的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强化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相关参数,及手术前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凸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值、凸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均有明显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研究组患者在术后7d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值、凸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与直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强化后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术后后凸矫形好,有效预防矫形的丢失,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评价

    作者:魏巍;叶金标

    目的 探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接诊的10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椎体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百分比、椎管占位率、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均有所改善(P均<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总改善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 (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0.0%,对照组为74.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体恢复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 AF系统内固定与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王健;孙长根;张官华

    我们1997年5月~1999年5月采用AF系统内固定,结合术中椎管造影、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5例,结果24例椎管减压充分,25例伤椎固定牢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75%,收到较好效果.

  • 半椎板切除联合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5例

    作者:朱小虎;罗建光;陈石玉

    目的评价半椎板切除联合椎管侧前方减压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5例根据CT扫描和术前检查结果切除椎管卡压和神经症状较重的一侧骨折上位脊椎椎板下部1/2和骨折脊椎椎板上2/3的半椎板及部分关节突,椎体后缘压迫骨块通过潜挖锤平或取出致压物解除脊髓前方压迫.结果经平均1年7个月随访,患者脊柱均恢复正常序列,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至92.6%(85.8%~96.0%),Cobb角降至平均2°(0°~6°),脱位全部纠正;神经功能恢复:术前A级1例,恢复至B级;B级2例,恢复至C级1例,D级1例;C级2例,恢复至D级1例;D级13例,恢复至E级11例.结论保留骨折椎的一侧椎板下部、棘突及对侧椎板的完整性,通过较小的创伤,一次性清理椎管前后致压物,可在确保椎管减压同时尽大可能保留脊柱的稳定结构,保持三柱结构连续性,棘突及一侧半椎板的保留还可提供更大的植骨床,使植骨融合后的脊柱更为稳定,手术效果肯定.

  • 术中椎管内脊髓造影在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兆红;吴德慧;马超;戴维享;吴继斌;冯杰;赵猛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造影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的应用价值,间接判断椎管内骨块的复位情况,为术中减压与否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2010年间2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行椎管内脊髓造影,间接判断椎管内突入骨块的复位情况,根据脑脊液的回流有无梗阻以及梗阻程度判定是否行一期椎管减压,对于术中撑开复位后脊髓造影显示造影剂梗阻,或者脑脊液回流延迟现象>1 min者均行椎板切开减压,侧后方推顶复位骨块,再次造影判定复位情况.术后评价指标:患者矢状位后凸Cob角、伤椎矢状位高度指数、椎体压缩比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情况以及术后1年随访椎体矢状位高度丢失情况和矢状位Cob角变化.结果:29例患者术中均行一期脊髓造影,造影例次43 次,其中17例造影通畅,保留椎板不行椎管减压,12例造影剂梗阻或流动迟滞,行椎管减压,骨块推顶复位,再次造影通畅,造影阴性结果93.1%,假阴性结果6.9%.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个月,伤椎椎体压缩比率由术前38.9%±11.2%恢复至术后16.8%±6.1%,随访时为20.7%±7.3%;局部后凸角Cob术前(15.8±4.6)°恢复至术后(7.0±2.6)°,随访时为(9.0±3.4)°;伤椎矢状位高度指数术前44.6%±9.3%改善至术后78.4%±7.5%,随访时为75.6%±7.9%.神经功能除Frankel A 级无恢复外,其余B到D级均有1~2级功能改善.未减压组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结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手术过程中可采用脊髓造影,间接判定椎管骨块复位及神经受压解除情况,对于造影显示无梗阻或无脑脊液回流迟滞者可保留椎管后柱结构,造影显示脑脊液回流梗阻及回流迟滞者推荐行一期椎管减压融合,复位椎管内骨块治疗.

  • 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骨折68例治疗分析

    作者:杨金华;吴健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后路AF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组(A组)与后路AF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结合全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术组(B组),每组34例.记录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x线测量值,包括伤椎相对高度、Cobb角,在CT片上测量椎管狭窄率,对各种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伤椎相对高度、手术前后Cobb角、手术前后椎管占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伤椎相对高度及Cobb角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的短期脊柱矫正及减压效果均满意,但后路AF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结合全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术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首选后路AF系统复位内固定术.

  • 可吸收球囊制作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云;唐天驷;熊成东;陈海啸;杨惠林;程华强;潘高峰

    目的研究以可降解吸收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可吸收球囊的生物学性能及其用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ε-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造直径1.9 cm的可吸收球囊,进行体外降解试验和动物实验,观察胫骨上端回植骨块的愈合情况及球囊的吸收情况.结果可吸收球囊的初始拉伸强度为8.5 MPa,2周后为4.2 MPa,于体外24周可完全降解.载负磷酸钙骨水泥的可吸收球囊的动物实验显示,于16周时,球囊已部分吸收,胫骨上端开槽处回植骨块愈合良好,无骨膜反应和排斥反应.结论采用PDLLA-CL研制的可吸收球囊,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机体正常组织结构无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可以将灌注入内的磷酸钙骨水泥与周围组织形成一个良好的分割屏障,有效防止骨水泥的渗漏.

  • 脊柱后路椎板开窗减压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鹏;王根林;朱雪松;任春朋;秦入结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椎板开窗减压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爆裂骨折(OVBF)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OVBF患者行脊柱后路椎板开窗减压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椎管占位率、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手术时间67~100min,术中失血量30~80ml.1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2例术后腰背痛持续存在.患者术中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术后1周及6个月VAS疼痛评分、ODI、椎管占位率、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 脊柱后路椎板开窗减压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BF临床效果较好,术后可迅速缓解疼痛,解除椎管骨块对神经的压迫,改善神经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327 条记录 8/17 页 « 12...567891011...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