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对比

    作者:张银福

    目的:分析并对比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以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分组依据为计算机表法,平分为参照组(n=36)与研究组(n=36),参照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硬膜外麻醉,以术后各个时间的MMES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结果: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后,研究组呈现结果更优,且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在对老年骨科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短期认知功能造成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有效性探讨

    作者:邓全国

    目的:探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42例,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42例,实施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肺功能 FEV1/FVC、FVC、FEF25%-27%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苏醒、拔管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可以保证满意的麻醉效果,确保手术顺利、安全进行,值得广泛应用.

  • 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

    作者:王茂娟

    通过选取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麻醉方式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简称“硬膜外组”)和全身麻醉组(简称“全麻组”).两组术后第一天与第七天的比较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全麻组的MMSE评分相对较低,硬膜外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总结出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关联着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全身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大.

  • 全身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手术期间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王敏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名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5名,其中观察组老年骨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而对照组患者则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改变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手术期间出血量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12h、术后1h、术后7d)的MMSE评分分别和本组术前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硬膜外麻醉方式相比,全身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大,更有利于临床治疗中手术的开展,应该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严康明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实验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结果:在麻醉后6h、12h实验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后24h、72h,两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但是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影响更加轻微.

  • 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观察

    作者:刘玲玲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选取90例股骨颈骨折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全麻组(S组,n=45)和腰硬联合麻醉组(DS组,n=45),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T0:手术前1h,T1:切皮后1h,T2:术后2h,T3:术后24h,T4:术后72h)外周血应激反应激素(血清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及血压变化,术后不同时间点(T2:术后2h,T3:术后24h,T4:术后72h)VAS评分及术后72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DS组T1-4血清COR,β-EP浓度降低且降低的幅度大,血压较T0降低,术后T2-4VAS评分低,术后72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减轻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使围手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对于股骨颈骨折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合适的麻醉方法.

  • 外科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早期疼痛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卫建宁;刘丽杰;李淑霞

    [目的]探讨外科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早期疼痛强度的影响因素,为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提供依据.[方法]调查114例全身麻醉术后不同时间、手术风险分级和术中出血量病人的疼痛强度.[结果]不同时间、手术风险分级和出血量病人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病人术后6 h疼痛强度高,手术风险级别高、出血量大的病人疼痛强度高.

  • 临床护理指导对缩短神经外科术后病人首次排便时间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丽;钱孝言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指导,对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术后病人首次排便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1日—2016年6月30日入住我科行全身麻醉手术且按照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术后常规护理的11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详细的术后排便方面的护理管理.统计病人全身麻醉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首次排便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有效缩短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术后病人的首次排便时间.

  • 长托宁与阿托品在全麻中抑制腺体分泌的效果观察

    作者:袁超;霍志永;尚颖

    目的: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在全麻中对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出6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两组:Ⅰ组(长托宁)、Ⅱ组(阿托品).麻醉前30min各组病人给相应的药物肌注,然后施行全麻手术.观察用药前(基础值)、用药后20min、30min、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3h的腺体分泌的变化.结果:用药前、用药后20min两组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插管时、拔管时腺体分泌量两组有显著差异,且A组药物作用明显长于B组.结论:长托宁对腺体分泌抑制明显优于阿托品,作为术前用药较阿托品更优越.

  • 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拔管的临床观察

    作者:曾伟东

    目的:探讨研究右美托咪啶在全身麻醉患者拔管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我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50例,随机平分成右美托咪啶组(观察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拔管期(T0)、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1min(T2)、5min(T3)、10min(T4)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喉痉挛、呛咳反射以及躁动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拔管时平均动脉压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拔管时镇静合作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围拔管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预防应激反应,减少拔管的躁动发生率以及可起到术后的早期镇痛的作用.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深度的探讨

    作者:李大茂;李勃彤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深度.方法:随机将52例胸外科病者分组:1胸外科组(26例)与2胸外科组(26例),1胸外科组行单纯全身麻醉,2胸外科组行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2胸外科组诱导之后的各个时间点的HR、Dp、Sp值比诱导之前明显要低,P<0.05,1胸外科组之中的HR、Dp、Sp于强刺激时点(切皮时期、插管时期以及拔管时期、术中时期)的数值都比诱导之前要高,P<0.05.2胸外科组的指标情况比1胸外科组好,P<0.05.1胸外科组的BIS参数比2胸外科组高,P<0.05.结论:和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合并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深度相对更好.

  • 胸部手术中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的应用观察

    作者:徐忠哲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胸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SAS Ⅰ~Ⅱ级36例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12例.A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为静脉全身麻醉组;C组为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全身麻醉组,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进行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各指标的监测.结果: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能保持循环、呼吸功能的稳定.在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中有显著效果.降低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石立君;史艳平

    近年来,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很常见的手术,占外科手术比例很大.围手术期安全问题一直是临床医师和麻醉医师所关注的问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围手术期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在国手术期威胁患者生命的因素很多,其中静脉血栓(veint hrombosis,VT)形成是手术后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肺梗塞,威胁病人生命.血液流变学异常的表现,其与围手术期血栓形成关系密切[1].从全方位的角度考虑影响病人生命安全的因素,临床医生对围术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不断予以重视.为此,本研究以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全麻+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前后对手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手术病人合理选用麻醉方法,改善围手术期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 糖尿病全麻患者对肌松效应影响的研究0进展

    作者:袁晓红;方军;连燕虹

    临床麻醉中糖尿病全麻患者日益增多,而肌松药是临床麻醉中应用为广泛的麻醉药物之一.本文就糖尿病患者在吸入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中对肌松药药代及药效学的影响作一综述,可指导临床用药,减少糖尿病患者术后肌松残余作用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安全.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整体护理

    作者:王艳;曹霞;马伟艳;李薇;徐丽萍;冯艳苓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腹部穿刺放置胃造瘘管,直接给予胃肠营养支持.胃镜引导下胃造瘘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是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造瘘技术,在胃镜室即可进行,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创伤小的特点.2004年~2006年,我院为15例患者施行了胃造瘘术,直接给予胃肠营养支持及精心护理,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了误吸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病人躁动原因分析及安全防范管理

    作者:李素芳;范珂

    目的 分析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病人躁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了2006年度7182例全麻术后病人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均值分析.结果 10%的病人全麻术后发生轻微程度的躁动(经开导、心理护理可配合)2%的病人发生严重躁动(需强行约束).结论 手术结束,麻醉药物停止并不意味着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生理影响而终止.部分病人会因种种因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而躁动会带来坠床、体内伤口再出血、伤口裂开、各种管腔脱出、血压升高、心律加快等而导致手术失败,意外事故发生,加强全麻术后躁动病人的安全防范管理,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 丙泊酚在妇科腹腔镜中的应用

    作者:时捷

    目的 丙泊酚在妇科腹腔镜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苏醒、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腹腔镜术患者,其中分实验组(A)50例,对照组(B)50例.实验组术中维持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对照组单纯用异氟醚.结果 两组比较年龄、体重、生命体征均稳定,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术后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术毕恶心、呕吐及阴道出血情况,A组较B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丙泊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术,镇静充分,术毕苏醒快、完全,无躁动,无术后不良反应.

  • 全麻术后患者疼痛与舒适状况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邵淑敏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的疼痛与舒适状况.方法:通过对79例全麻术后患者的观察,分析各种不良刺激导致疼痛的发生,以及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舒适状况逐渐提高的程度.结果:79例术后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各种不良刺激所致疼痛较多,胸外科术后患者显著高于其他科术后患者,疼痛较重,舒适度较差.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对术后患者适当放宽陪伴制度,多关注术后患者疼痛和疲劳等不适,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从而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加持续硬膜外镇痛模式在老年病人食道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龙水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加持续硬膜外镇痛模式对老年病人食道癌根治手术中术后循环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100例ASA Ⅰ~Ⅱ级择期食道癌根治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加持续静脉镇痛模式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加持续硬膜外镇痛模式组(B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全麻诱导用氟哌利多5mg昏芬太尼2ug/kg、宜妥利0.4mg/kg、阿曲库铵0.5~0.6mg/kg.B组于诱导前取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0%利多卡因试验量5ml,观察无脊麻现象后分次注入初量15ml.两组全麻维持药物均用静安、瑞芬太尼、阿曲库铵.于麻醉前、诱导后、切皮、入胸时、病灶切除、手术结束时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及术后清醒、躁动情况.A组术后镇痛用持续静脉镇痛模式,B组术后镇痛用持续硬膜外镇痛模式.结果:B组术中麻醉维持全麻药用量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围麻醉期MAP和心率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切皮、去肋骨及术中各时点MAP、心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毕至完全清醒时的各项观察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加持续硬膜外镇痛模式用于老年开胸手术病人可减少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

    作者:张丽微;许灵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应用保温护理对其术中应激、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使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AD(106.35±15.26)pmol/L、CRP(52.81±11.23)ng/L、NE(151.54±23.01)p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完全清醒时长(46.83±11.25)min、气管拔管时长(26.25±6.24)min、PACU滞留时长(67.27±21.53)min,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温护理可有效降低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促使术后复苏进程.

6265 条记录 304/314 页 « 12...301302303304305306307...313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