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感染性眼内炎42例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邱陶

    目的:对感染性眼内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42只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分为轻度炎症与重度炎症两组,轻度患者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重度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眼球保留情况、视力与眼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均保留眼球,玻璃体培养阳性率33.3%.治疗前后,两组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眼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早期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能够恢复视力水平,挽救眼球.

  •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临床分析

    作者:钟荣勋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8月收治的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7例(7眼)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例中6例眼内炎细菌培养呈阳性,其中4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粪肠球菌,1例醋酸钙不动杆菌.7例眼内炎均得到控制,除1例外,6例视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高龄及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几率较大.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要菌属.早期发现和处理是控制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方法能减少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文龙;董敏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的分布情况,总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降低术后感染提供合理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8年7月在本院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12 100例(眼)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式分析,总结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耐药性以及引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2 100例(眼)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38例.发生率0.31%,共检出病原菌25株,其中23株革兰阳性菌,占92.00%.主要以腐生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占8.00%;革兰阳性菌对常规药利福平、万占霉素以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较长、年龄、玻璃体溢出、行透明角膜切口手术以及并发糖尿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497、1.432、1.693、1.568,P<0.05). 结论 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真菌较少,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万占霉素以及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要给予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作者:龙巧燕;陈青山;成洪波;朱远飞;刘姣;陈玉华;廖海兰;赵春宁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眼科医院诊治的20例(20只眼)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20例患者均于表面麻醉下行万古霉素玻璃体内注药术,其中6例重症患者行玻璃体手术采用常规闭合三通道23 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3~6个月酌情行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玻璃体切除术(第2次手术)术后1周及硅油取出术(第3次手术)术后1周的眼部疼痛、角膜混浊、前房脓性渗出物、玻璃体渗出、眼底情况等症状的改善,血常规有无异常;同时观察患者的佳矫正视力.结果20例患者在第2次手术后,疼痛缓解,角膜混浊消失,前房脓性渗出物消失,玻璃体腔内透明,眼底可见视乳头界清,色淡红,视网膜平伏,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第3次手术后随访患者3~6个月症状无复发.第2次手术后1周及第3次手术后1周与第2次手术前的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6.0、P=0.019,t=53.74、P=0.027).结论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术中及术后应选用万古霉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手术采用万古霉素玻璃体内注药术,重症患者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及硅油填充术,术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视力明显提高.

  • 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和围术期护理

    作者:吴小玲;陈晓雅;谭丽容;龙儒慧;杨艳

    目的 探讨导致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治疗并分析相关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检查后确诊的184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2例,试验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对策,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免疫功能情况及炎性指标水平.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分析总结相关治疗及围术期护理对策.结果 184例白内障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27例,发生率为14.67%.年龄、糖尿病史、手术时间、玻璃体溢出及手术切口位置是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P<0.05),无菌操作是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保护因素(P<0.05).184例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25.00%(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8、白细胞计数(WBC)分别为(9.05±5.56)d、(5.59±2.61)mg/L、(9.53±1.03)ng/L、(7.17±1.43)ng/L、(8.01±2.11)/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应针对上述相关因素给予相应的围术期护理对策,降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董玮;陈志敏;许衍辉;孟克青;徐晓玮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8月-2015年7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12 000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 00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术后共发生感染性眼内炎30例,发生率为0.25%;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9株占90.48%,以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9.52%;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高龄、手术时间长、手术中玻璃体溢出、合并糖尿病及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手术为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对其有较高敏感性,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受多种因素影响,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

  • 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围术期护理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鲁为凤;彭洁;曹勍;刘昕昱;李福宣;白晓霞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并评价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其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1 900例(2 458眼)作为对照组,选择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所患基础疾病等因素,统计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另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的1 051例(1 518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并与对照组眼内炎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对照组共有22例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感染率为1.16%,研究组术后无感染性眼内炎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1h以及术中玻璃体溢出是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年龄≥70岁、手术时间>1h以及术中出现玻璃体溢出为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感染性眼内炎有明显效果,适合推广使用.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高玉娟;张钢琴;陈守云

    为了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我们对13例感染性眼内炎进行分析.

  • 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作者:杨敏

    目的 探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2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5例,其中急性眼内炎2例,迟发性眼内炎3例,均发生于薄壁滤过泡患者;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有危险因素、局部因素及其他因素.结论 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丝裂霉素C的使用、强化眼部消毒处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重视健康教育,能防范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 内眼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作者:杨敏;钱小佳

    目的 探讨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行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87例内眼手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5例,感染率为0.4%;其中行球内异物取出术后的多12例,占80.0%,玻璃体切割手术后1例占6.7%,青光眼小梁手术后1例占6.7%,白内障手术后1例占6.7%;经积极抗感染球内注药及手术治疗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者12例占80.0%,视力无改善者1例占6.7%.结论 球内异物后行内眼手术,是感染性眼内炎主要的致病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检测病原体确定敏感药物,早期实施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是治疗的关键,提高医务人员对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重要性的认识、对内眼手术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强化眼部消毒处理、严格无菌操作,能防范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 眼内手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陈艳;李娟;郑艳萍

    目的 探讨眼内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针对引起眼内手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品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及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完善了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眼内手术的安全,降低了眼内手术感染率.结论完善的眼内手术管理措施,并确保这些措施的正确实施,是预防眼内手术感染的关键.

  •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

    作者:李娟;霍鸣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针对引起白内障手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严格的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强化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 通过完善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白内障手术的安全,降低了眼内手术感染率;白内障手术2465例,发生化脓性眼内炎1例,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4%.结论 白内障围手术期规范细致的管理和操作,是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

  • 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胡淑英;汪振芳;谭素芬;陈绮华;胡穗曦

    目的研究与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我中心1992~2001年10年间白内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计施行54 822例(眼)白内障手术,其中感染性眼内炎25例(眼),感染率为 0.046%,24例标本送检,17例培养阳性,病菌检出率70.83%,革兰阳性球菌占82.35%,>60岁患者占72%,8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经治疗后92%的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且恢复部分视力. 结论我中心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0.046%,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要菌属,条件致病菌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菌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控制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的方法.

  • 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思建;卢素芬;林明色;吴素虹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更好地预防与控制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方法 对2003-2007年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施行14 011例(眼)玻璃体切除手术,其中感染性眼内炎7例(眼),感染率为0.047%;7例标本送检,4例培养阳性,病原菌检出率57.0%;革兰阳性球菌占75.0%,>60岁患者占71.4%,6例抗感染治疗有效,预后较好;1例细菌培养为革兰阴性杆菌,为糖尿病患者,经抗感染,再次玻璃体切除治疗无效,行眼内容剜出术.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术后眼内炎的发生与年龄大及合并全身疾病,机体免疫力低下关系密切,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对保存和挽救视力非常重要.

  • 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

    作者:戎芳;刘武

    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严重术后并发症.本文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致病菌、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总结,旨在提示临床医生对此并发症及时发现、积极处理,以改善预后.

  • 滤过泡渗漏继发眼内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杨桂萍;李善雨;吕建华

    滤过性手术是青光眼手术治疗中常用的手术方式,其成功与否是以建立有效的永久性房水流出通道来评价的.近年来抗代谢药丝裂霉素C(MMC)的应用,减少了术后滤过泡瘢痕化,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术后滤过泡薄壁或滤过泡渗漏几率增加,同时增加了眼内感染的发生率.近年来,我们遇到6例因滤过泡渗漏导致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本文对其病因、处理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

  • 坚决杜绝白内障手术医源性群发感染事件的发生--对"安徽宿州眼球事件"的讨论

    作者:《眼科》编辑部

    编者按: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10名白内障患者在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终9人被摘眼球,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原学检测证实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近期的网上等新闻媒体称其为"安徽宿州眼球事件".这一事件后果惨重、影响极坏并惊动国内外,据文献报告,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率在0.05%~0.13%,但医源性群发感染事件极其罕见.针对安徽宿州眼球事件的原因,本刊约请国内8位资深眼科医师从眼科医疗的角度(强化科室管理、规范诊疗行为、预防措施等方面)就如何防范与杜绝医源性眼内炎的发生发表见解,供广大眼科医师参考,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讨论.

  • 滤过泡漏感染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作者:贺永宁;庞秀琴;郑鹏飞;刘毅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漏致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以期提高其救治成功率.方法 9例(9眼)中,8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巩膜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其中3例在内窥镜引导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突光凝术;1例保守治疗.对本组病例从病因学、手术方式、术后眼压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9例眼内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7例术后眼压控制理想,2例2次行睫状体光凝术.6例保存了有用视力.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板层巩膜移植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眼内注药及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滤过泡漏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 开放式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移植治疗外伤后感染性眼内炎一例报告

    作者:谢欣

    外伤后感染性眼内炎是眼科的重症、急症,玻璃体切除是其治疗公认的有效方法.但标准的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要求术中必须有充足的照明,当角膜浑浊时,手术将很难甚至无法进行.在缺乏人工角膜和眼内窥镜的情况下,我们在2004年12月对1例(1眼)外伤后感染性眼内炎伴角膜混浊进行了开放式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移植术,及时控制了感染.现将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 32例感染性眼内炎病因分析及早期诊疗思路探讨

    作者:梁星;李双农;张薇

    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早期诊疗思路.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眼科住院诊治的32例32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32例患者均存在易感危险因素,其中19例为外源性眼内炎,13例为内源性眼内炎.24例有明确致病菌,其中真菌感染3例(3眼),细菌感染21例(21眼);另有8例致病菌不明.房水涂片的阳性率15.62%,房水培养的阳性率12.50%,玻璃体涂片的阳性率43.75%,玻璃体培养的阳性率65.62%.6例接受玻璃体注射抗菌素,17例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9例接受眼球内容物剜除手术.随访3个月后,除9例眼球摘除外,其余23例患者眼内感染均得到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其中8例视力>0.3,15例视力为0.05~0.3.结论 感染性眼内炎的早期诊疗要与患者易感因素密切结合,采用玻璃体切割方法取材可以明显提高玻璃体培养的阳性率,早期玻璃体注射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眼内感染,改善感染性眼内炎的预后.

9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