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莱姆病3例报告

    作者:李娜;崔宝菊;刘瑞春

    例1,女性,14岁,河北省获鹿市农村学生.主因四肢多形性红斑2年,伴游走性关节疼痛3个月,发热1周(体温39.5 ℃),2001年3月第二次住院.3个月前第一次住院诊断为风湿热.查体:神志清楚,双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应存在.满月脸,面部暗红色环形红斑,躯干及双侧股部环形和结节性红斑,色素沉着.双手指散在多形性红斑.全身未触及淋巴结.心肺正常,四肢肌力5级.

    关键词: 莱姆病 病原体
  • 32例莱姆病血清抗体(IgG)阳性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作者:李启华;刘长林;闫爱华;金兆清

    莱姆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首次发现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诊断及治疗方面有许多新发现新进展.在许多疫源区,受到感染的人越来越多,并引起人类多器官功能的严重损害,但该病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少,主要原因是:第一,本病的发现较晚,尚未被医学界完全认识;第二,缺乏快速、准确而又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第三,由于多器官损害后症状复杂,临床极易漏诊;第四,许多疫源地未被发现,相关研究不多,这些均给该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带来不便.为此,我们根据该病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特点,从血液流变学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发现莱姆病血清抗体阳性患者,在血液流变学方面有明显改变,现报告如下.

  • 1例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莱姆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俞莉莉;谭佳佩;张银芳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和产褥期、口服避孕药、颅脑损伤、脱水等[1].头痛是常见的症状,约90%的病例可出现头痛[2],可呈急性发作(霹雳样头痛),目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MRA)被认为是诊断和随访的佳工具[3].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以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侵犯多系统多器官引起损伤,早起局部表现为游走性红斑,中期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损害,晚期为关节炎,多为自发性关节痛[4].2011年5月18日我科收治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性癫痫、继发性出血性梗死、莱姆病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后出院,现报道如下.

  • 莱姆病研究进展

    作者:李新;王纪佐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以动物为维持宿主, 由硬蜱为媒介的传播包柔螺旋体疾病(Borreliosis)[1,2].

  • 神经系统莱姆病9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君铨;黄以胜;潘亮

    一般资料:本院从1996年1月~1997年5月共收集莱姆病病人16例.其中以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5~74岁,平均34.4±23.5岁.患者来自永泰县8个不同乡镇.其中农村儿童2例,农民6例,干部1例.发病时间多于每年1~5月份.

  • 河北省承德林区莱姆病血清学调查研究

    作者:杜娈英;陈晓宁;孙毅;郭天宇;鲁亮;张泮河

    目的:调查承德地区林区动物莱姆病以及当地居民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方法:血清流行病学检测承德林区牛、羊血清IgG抗体和当地居民血清IgG抗体,PCR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结果:血清流行病学检测结果显示,在承德林区至少有牛、羊两种动物中有莱姆病的感染, 其感染率分别为 23.3%、30%;当地居民也存在莱姆病的感染,感染率为13.3%;PCR检测未查到阳性结果.结论:此次调查证实了牛、羊是承德林区莱姆病的重要贮存宿主;当地居民存在莱姆病的感染.

  • 莱姆病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杜娈英;陈晓宁;孙毅;郭天宇;鲁亮

    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亦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1975年,Steere 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Lyme、Old lyme和East Hadden三镇发现一组流行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方面与风湿性关节炎明显不同,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临时定为莱姆病关节炎,以后,发现该病可致使多器官、多系统受损,而改命名为莱姆病(Lyme disease).

  • 莱姆病研究进展

    作者:杜娈英;陈晓宁

    莱姆病是通过蜱叮咬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亦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该病可致使多器官、多系统受损.目前该病已分布于30多个国家,估计年发病人30万左右,仍有不断增多的趋势.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病列为重点防治研究对象[1].我国于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了该病,到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发现有此病的分布.

  • 农村居民莱姆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李志清;王倩云;上官改珍;燕娜;李旭光

    目的 评价莱姆病防治知识在农村居民中宣传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用集中宣传教育和少数面对面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450名农村居民进行莱姆病相关知识教育,并将宣传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农村居民在宣传教育前后莱姆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显著,知晓率和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知晓率与年龄有关,与农民性别无明显关系.结论 对农村居民实施莱姆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收到显著效果,提高了农村居民对莱姆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和个人防护能力以及早期就医意识.

  • 莱姆病关节型一例报告

    作者:许诺

    陕西省宝鸡市西郊山区发现莱姆病关节型(Mold of Lyme Arthritis)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2岁,农民,自幼生活在农区-林区.主诉:关节肿胀、疼痛8年有余,踝关节肿胀、疼痛7年,近2年肿胀、疼痛加剧,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患者1992年3月下旬上山打柴时被林中草尖上的草蜱叮咬腋下,一星期后出现发烧(38.5℃),腋下被草蜱叮咬局部红肿,全身出现不固定性较大块红斑,伴有感冒症状,村医按感冒给于常量青霉素和APC治疗,同时辅助草药煎服,二周后局部红肿和全身不固定性红斑消退,病情基本恢复,但病后时而有感冒现象.

    关键词: 莱姆病 关节型
  • 阿勒泰山林区莱姆病染毒实验小鼠肝肾肺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作者:陈大仓;余凤萍;李亮华;李成学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新疆阿勒泰山林区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致病之病理特征.方法:采用从当地林区媒介分离到的螺旋体接种于20天的实验小白鼠腹腔和皮下,于接种后30天、60天、90天、120天分别处死实验小鼠,取肝、肾、肺、脑脏器做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结果:对照鼠10张(只),其肝、肾、肺脑组织切片均未见有异常.光镜下10张(只)实验鼠肝、肾、肺、脑组织有异常,且其肝组织切片示肝组织炎症损害,汇管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肾组织切片示以肾皮质的慢性炎症损害为主;肺组织切片示肺组织以间质性肺炎改变;脑组织切片示脑组织脑膜充血反应,神经细胞退变,胶质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结节形成.结论:小白鼠感染伯氏疏螺体后可致多脏器损害,临床上对于上述症状体征的病畜、病人在病因的鉴别上须注意莱姆病.

  • 腊子口林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鼠类调研及甘肃省田鼠属一新记录

    作者:石淑珍;张继军;宫占威;刘增加

    目的:调查了解甘肃省迭部腊子口林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的鼠类情况.方法:夹夜法.结果:社鼠R. niviventer数量居首位,占组成的47.65%;小林姬鼠A.sylvaticus、大林姬鼠A.speciosus和长尾仓鼠C.1ongicoudatus三者次之,分别占组成的15.25%、13.94%和11.30%;黑线姬鼠A.agrarius和中鼩鼱S.caeutiens 二者居第三位,分别占组成的6.78%和3.39%;褐家鼠R. norvcgicUs、甘肃鼠兔0.dauricaannectens、棕背鼠C.rufocanus和中华鼢鼠M.fontanieri三者数量低,分别占组成的0.75%、0.56%、0.19%和0.19%.记录了甘肃省田鼠属Microtus-新记录种-狭颅田鼠M.(S.)gregalis Pallas 1779.结论:社鼠R.niviventer为该林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的优势种.

  • 莱姆病的隐性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李泽文;王剑波;袁焕英;田春艳

    目的:为探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莱姆病疫区人群自然感染强度,我们于1999年至2001年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调查了四个林业局,五个林场及牙克石市.结果:血清抗体效价≥1:128为阳性,经检测1078份血清,阳性120份,感染率为11.13%,不同年龄组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别.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人感染均有显著性差别.林区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学生、林业工人是高危人群,感染率为24.00%、13.27%.本次调查给莱母的进一步研究与有效防治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科学依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莱姆病效果的初步观察

    作者:候钧;廖洁波

    目的: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莱姆病的效果.方法:采用中医白虎汤加减和附助西医抗菌相结合的疗法.结果:观察治疗莱姆病患者125例,其中早期患者77例,中期患者3例,晚期患者45例,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中医白虎汤加减治疗莱姆病有较好的效果.若酌情附助西医抗菌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 中医 白虎汤 莱姆病
  • 莱姆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作者:种晓琴;许宏冰;张琦

    本文主要介绍莱姆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莱姆病综合防治

    作者:李志清;费晋秀

    本文依据多年的研究成果与防治工作实践,采用科普宣传、重点防护、药物防治、临床治疗和监测报 告等,提出-套行之有效的莱姆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莱姆病 预防 控制
  • CBMdisc收录我国莱姆病文献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王宏伟;杨占清;卫峰

    为了解近年我国恙虫病研究情况及其涉及的主要内容,对该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从CBMdisc收录1985~2000.04月莱姆病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77种学术刊物刊载莱姆病的文献计573篇,分布在27个省(市).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诊断学、免疫学和并发症等内容.

  • 大兴安岭林区人群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危险因素及防蜱措施调查

    作者:高东旗;曹务春;张习坦;孙毅;张泮河;朱建华

    为探讨当地人群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当地人群防蜱意识.对205份被调查者进行莱姆病螺旋体抗体水平检测,并进行防蜱措施、防蜱意识等调查,对可能影响人感染蜱传疾病的流行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蜱咬和职业是人群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危险因素(OR=3.62和OR=0.27).另外,当地人群防蜱意识较差,缺乏合理的防蜱措施.防止蜱咬,保护重点职业人群是该地控制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关键措施.

  • 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大虎

    1991~1993年,作者在甘肃省祁连山北麓铧尖地区和岷山北麓迭部地区作了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1132份,检出阳性187份,阳性率16.52%,其中牦牛99份,检出阳性70份,阳性率70.70%;羊344份,检出阳性39份,阳性率为11.34%;高山草兔28份,检出阳性4份,阳性率为14.29%;喜玛拉雅旱獭41份,检出阳性9份,阳性率为21.95%;牧民及林业工人血清630份,检出阳性65份,阳性率为10.48%.

    关键词: 莱姆病 血清学调查
  • 首次报导天津市蓟县莱姆病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义;陈继永;宋春英;于凤太;贾艳合;丁健青

    1998~2000年在天津市蓟县进行了莱姆病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蓟县存在莱姆病感染,平均感染率为5.97%,山区、半山区、平原地区感染率分别为6.57%,8.73%和1.76%,山区、半山区高于平原地区(X2=6.59,P<0.05),根据流行病、临床学、血清学确定典型病例25例,疑似病例3例.此结果首次证实天津市存在莱姆病,为今后开展莱姆病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339 条记录 8/17 页 « 12...567891011...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