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痛从经络辨治体会

    作者:裘黎明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常突然发病,且病势较剧.头痛的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迁延难愈.

    关键词: 头痛 辨治体会 经络
  • 大黄(庶虫)虫丸应用三则

    作者:王维澎

    大黄廑虫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8条.主治:"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笔者体验,凡属瘀血堵证,有形之瘀和无形之瘀,宏观之瘀与微观之瘀,以本方治之皆有佳效,兹举数案,介绍如下.

  • 中医药治疗痛风病举隅

    作者:张云祥

    例1,患者,男,28岁,1997年10月14日初诊.主诉:右拇指红肿疼痛1周.现病史:右拇指红肿疼痛,伴灼热感,口干口渴,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大便干,2日一行,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尿酸512mmol/L.中医辨证:湿热痹阻经络.立法:化湿清热,通络活络.方药:生薏苡仁30g,金银藤30g,佩兰12g,藿香12g,蒲公英30g,白蔻仁9g,连翘15g,黄芩12g,丝瓜络12g,白通草9g,滑石30g,甘草6g.

  • 痹病从经络论治

    作者:陈莉

    根据清代医家的治痹文献,其治疗痹病重视从经络论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善从阳明论治(宣通清解法、补益法);2.诸痹独取太阴;3.奇脉论治(治分虚实、强调通络、补益肝肾、务在气血调和);4.久病入络(“通络”是治疗络病的总原则、虚实异治、治络须护胃气、重在痰瘀、辨证用药).

    关键词: 风湿 经络
  • 运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颈痹证例析

    作者:车旭东;安照华;魏秀红

    颈痹证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颈部,致使颈肩部疼痛等病症.通过冲击波对腧穴的作用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作者:李一兴;谢晓冰;朱旺旺;张保伟;车志英

    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刘渡舟教授认为治疗肩背痛当抓太阳、少阳、督脉三经,肩部为少阳经所循,背部为太阳经、督脉所循,三经之气受邪,邪阻经络,郁滞不畅,不通则痛,致肩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故祛经络之邪,解肌调和营卫,治以柴胡桂枝汤加减.临床按刘老辨证思路治疗每获良效,文章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提供思路.

  • 经络腧穴与针灸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姝婧;李玉婕;高树中;马玉侠

    针灸对机体的调节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针灸如何通过经络与穴位将信号传导至病变部位依旧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以经络腧穴为切入点探讨总结针灸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发现针灸对局部的物理刺激,涉及肌肉、筋膜、神经、肥大细胞、钙离子、P物质、5-羟色胺、组胺、ATP等之间的关系,随后转化为生物信号,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改变.

  • 经脉是以神经为主的“络”的感应重心的连线

    作者:林仰光

    经络学说中的一些概念颇为杂乱模糊,经络的物质基础离不开神经系统、血管等网络状组织,经脉实际上就是神经等网络状组织局部感应重心的连线,现作一具体阐述。 1 关于经络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经络为“经”与“络”的总称,“经”为主干,“络”……

    关键词: 经络 神经 网络 重心
  • 中枢神经与经络的相互作用

    作者:角建瓴;刘承宜

    科学家通过随机双盲试验发现,祈祷疗法可以分别改善就医的心脏病人、焦虑和压抑病人的病情,对传统治疗起到辅助作用。祈祷是中枢神经的功能。调整经络可以治疗疾病。本文认为,祈祷治疗疾病这一现象揭示了中枢神经与经络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中枢神经 经络 祈祷
  • 古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生物全息思想探析

    作者:姜鹤群

    本文从阴阳学说的起源和经络腧穴的命名上,对古中医理论中蕴含的生物全息理论的思想作了一定的探索与分析.

  • 经络系统的整体观

    作者:金渊真;金渊光;吴秉柱

    整体观是完整性和统一性,这就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在组成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辅相成,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还与人体健康和四季、气候、地区条件等自然环境及其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康复等理论,无不贯穿着整体观的思想.

  • 经络的本质是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

    作者:张柳青

    经络的本质.方法:将研究结果以及前人对气功功能态脑电波的检测;气功师内气外放的测量;针灸治疗与脑电(化学)变化的实验;对"经气"的测定,"经气"运行;经络现象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对经络穴位组织形态的假说等进行综合分析.结论:经络的本质是人体已知的形态结构组织,未知的大脑信,息控制系统.

  • 释"质疑《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之疑问

    作者:兰鹏飞;虎俊瑞;刘世琼

    "质疑<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一文中郑氏对<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一少阴→厥阴"提出质疑,提出观点认为<伤寒论>中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若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则更为合理.笔者认为此观点有待商榷.本文运用武当山祝华英[2]道长关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正反双向运行的理论,对经脉循行形成新的认识,并以此就文中所提几点质疑给予释疑,得出结论认为<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并不是附会<内经>而为,而是对<内经>经络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 中药归经浅议

    作者:彭田芳;李刚;申攀

    药物归经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一部分,在治疗疾病中对应用中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归经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萌芽,金元时期基本形成,至宋明清时期又得到了充实与发展,现在已基本完善.其内容不断丰满,由狭到广,不局限于藏象经络,而扩充至四肢百骸、气血命门、卫气营血及三焦等.其影响也由指导疾病用药扩大到其他理论如方剂归经、分经本草、现代药理研究及受体、载体学说的形成.药物归经起源于临床,验证于临床,探究学习并应用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 浅谈《黄帝内经》对中医眼科理论及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珍;梁丽娜;唐由之;周尚昆;白星旸

    通过对《黄帝内经》的分析探究,阐释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解剖概念、病因病机、眼睛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及其对眼科临床的指导意义.眼为人体重要的五官之一,主司视觉.中医眼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积淀了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眼病做斗争的丰富经验,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的《黄帝内经》,集先秦医学之大成,奠定了临床各科的发展基础,眼科的许多基本理论亦源于此.该书首次使用了眼的一些主要解剖名词,初步探讨了眼的生理功能以及眼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涉及到的眼部病症计40余种,并提出了眼病的针刺之法[1].故对中医眼科医生来说,研习《黄帝内经》亦是学习的重中之重.

  • 浅析针刺治疗阳痿从肝论治

    作者:庄庭怡

    阳痿是临床一种常见的男科病症,“肝”通过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的络脉、经筋与阴器密切联系;肝气郁结可致阳痿,肝经湿热可致阳痿,肝肾精血不足可致阳痿,通过临床,笔者发现针刺治疗阳痿从肝论治治疗效非凡。

  • 从基石哲学论到经络的现代医学解剖基础

    作者:种焕朝

    经络是“形而上”思辨与实践的产物,现有的研究方法是依据西医概念理论,依据基石哲学,通过医学生物科学实验发现西医概念基石本体,这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经络的根本原因。本文提出从中医概念,依据基石哲学,构建中医概念基石,从而在经络概念基石内找到经络本体。简而言之,原创性的构建中医经络概念基石,发现经络基石本体。

    关键词: 基石 经络 认识论 本体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治疗研究探析

    作者:杨柳

    从脏腑及经络两个方面探析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治疗,重视脏腑,顾护脾胃,避免药物攻伐之性;重视经络,已病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提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辨证施治的关键性,并提出对伴发多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的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及早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296 经络试验与低频电针治疗冷症的效果

    作者:

  • 痹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作者:李强;徐世杰

    痹证早见于《内经》,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痹证以病机论,泛指邪气痹阻,经气不利而导致的疾病;狭义痹证即今日所论之痹证,由风、寒、湿、热、痰、瘀等邪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痹证由于其疗效肯定且副作用较轻,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痹证的进展综述如下。

1528 条记录 5/77 页 « 12345678...76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