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络穴位与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迪;丁光宏;沈雪勇;姚伟;林俊

    本文研究了经络穴位与肥大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所存在的相关性,为探讨经穴处的物质基础及针刺疗效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文中结合了肥大细胞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的相关资料,对近年研究针刺在经穴处引起肥大细胞效应的有关文献加以回顾,认为肥大细胞沿经线富集,针刺经穴后促使其释放介质与针刺疗效作用机理之间存在可能的相关性.

  • 论针灸经络研究的模式生物——“疾病动物模型学术及战略研讨会”参后

    作者:张维波;王广军;田宇瑛;贾术永;云洁

    使用模式生物替代人作为实验对象是针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针灸的基础研究,模式动物的选取应考虑是否有利于揭示针灸的机制,是否与人接近、易饲养、体积和表面积较大、种系稳定和成本合理等因素.目前针灸研究中以大、小鼠的使用为多,部分实验是在体积中等的家兔和猫上进行的,大型动物如小型猪的使用在近年来针灸经络的研究中逐渐增多,而与人接近的灵长类猴子使用尚少.鼠类体积较小,猫、兔等皮软毛多,牛、马等牲畜室内饲养较困难,作为针灸经络研究的模式生物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小型猪的体积较大,皮肤结构与人十分接近,易于饲养,猴子的基因和体型与人类为接近,是较为理想的模式生物.由于存在着穴位和经脉的空间特异性问题,使用大型动物作为针灸经络研究的模式生物是十分必要的.

  • 生物超微弱发光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思路

    作者:郭乐;郭义;张国侠;赵雪玮;范芷君;智沐君;李铁;王富春

    生物超微弱发光(UPE)是广泛存在于包括人类、动物、植物等一切生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现象,它反映了生物体的能量代谢现象.从20世纪开始,UPE就已经在中医经络腧穴机制研究中有所应用,主要的发现为人体某些穴位和经络具有高发光的特性,但想通过UPE技术展现穴位及经络真实性的问题还尚未解决.现基于UPE仪器采集信号及成像系统的发展,拟从人体穴位与非穴位、针刺前后穴位发光强度及延迟效应方面入手,对人体穴位的UPE现象及实质继续进行探究.本文就其在针刺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并就其在经络腧穴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 穴随证变针随气调——论针灸基础研究的知识起点

    作者:徐斌;喻晓春

    本文通过分析针灸基础研究中经络研究知识起点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传统针灸知识的一些特点,论述了"传统针灸知识是无法直接成为以还原论为合理方法的现代实证科学研究的起点"的观点,进而提出"从当前针灸临床有效技术转化的、符合现代实验研究所在领域的方法特点的知识是针灸基础研究的知识起点"的观点.同时认为:传统针灸知识体系仍可能长期存在,但与实证性的基础研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还不能在同一个层次上进行对话,两种针灸学间的张力可能是针灸学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 经穴一氧化氮生化生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马胜兴

    我们建立了人体皮肤表面穴位及经脉收集、测量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的方法.一氧化氮含量在人体心包经和膀胱经经穴增加,经抗菌处理后一氧化氮含量降低.据此,我们得出结论认为一氧化氮在皮肤表面经穴部位高水平是一种细菌参与的非生化酶化学合成过程,除此以外,还与L-精氨酸合成一氧化氮系统相关.一氧化氮介导皮肤交感神经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因此经穴具有低电阻的特性.

  • 经络与方位对应现象探讨

    作者:蒋松鹤;楼新法;卢君艳

    本文从"脏经对应"的古典理论和"循经取穴"的临床基本原则着手,探讨"方位对应"现象与"脏经对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脏经对应"理论存在许多疑点,其合理成分具有"方位对应"的现象,而其疑点之处恰恰不具有"方位对应"的特点."方位对应"并具复杂性.认为"方位对应"概念使我们从复杂的古典经络理论和临床经验中抽出一条主线,有利于简化研究对象.

  • 经络信道结构的解剖可观性

    作者:常西廊

    笔者发现的信道结构不完备性定律为经络信道结构的系统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往没有发现特殊结构的结论为这一认识提供了反证.新结构观认为:毛细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生长需要靶细胞产生的诱导因子;初始发育时细胞和间隙、缝隙分布的不对称导致序因子的产生和分布不均衡;又由此导致毛细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的分布形态出现时空有序;经络是对这种形态分布特征的简单刻画,它服从系统性统计分布规律;经络的信道结构是分布优化、有序兼容的系统性结构.笔者认为经络信道的空间序结构、时间序结构、发育过程的逻辑结构基础和兼容性均具有解剖可视性.精细解剖学、定量解剖学、发育过程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生物体的数字化三维重建、发育过程的结构动态重建都应成为经络信道结构研究的重要工具.

  • 正常成年人下肢穴位疼痛阈值检测

    作者:王真真;张静;李得浩;晋志高

    目的:比较人体下肢穴位与非穴位痛阈的差异,探讨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制定人体随机测量数据表和人体体表图.选无心理和生理疾病的66名成年人,用Von Frey测量小腿和足部感受器阈值,分析对比穴位与非穴位痛阈值的异同.结果:膀胱经承山、昆仑、京骨和束骨的痛阈显著低于非穴位,昆仑的痛阈值低(P<0.05);足三里同一水平节段穴位足三里、阴陵泉和阳陵泉与同一水平节段的非穴位比较,穴位处的痛阈值明显低于非穴位(P<0.05);下巨虚同一水平节段的穴位下巨虚、外丘、阳交、飞扬、漏谷与同一水平节段的非穴位比较,穴位处的痛阈值明显低于非穴位(P<0.05);解溪同一水平节段的中封、商丘、解溪、申脉相比较,解溪穴的痛阈值高(P<0.05);分布于趾间的荥穴之间比较,侠溪穴和大都穴的痛阈值较高(P<0.05);位于足少阴肾经的水泉、太溪、筑宾和足太阴脾经的漏谷之间比较,漏谷的痛阈值高,水泉次之(P<0.05).结论:穴位的痛阈值明显低于非穴位,且穴位之间的痛阈值也存在差异,表明穴位确实具有相对特异性,从而为临床选穴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穴位 痛阈 经络
  • 四肢远端穴位对急性缺氧志愿者心功能调节规律研究

    作者:董亚琴;修春英;萨喆燕;许金森

    目的:观察针刺四肢远端穴位对健康志愿者急性缺氧时心功能的调节规律.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同体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曲泽组、手三里组、足三里组、光明组.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电针曲泽、手三里、光明、足三里各20 min,采用血液动力学监护仅记录心输出量(CO)、心率(HR)、左心做功(LCW)、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在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电针曲泽、足三里穴能显著降低急性缺氧所致的CO、LCW、HR升高(P<0.05),显著延长LVET(P<0.05);电针手三里、光明穴无上述作用.结论:四肢远端穴位的功能主治与神经节段支配无明确关联,与所属经络的循行路径密切相关.

  • 阴阳、脏腑和疏通经气

    作者:蒋松鹤;楼新法;宋丰军;刘宝华

    本文从古典经络理论、神经解剖生理和颈、腰椎病临床三个角度,对阴阳、脏腑和疏通经气等经络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转译和研究,初步将阴阳、脏腑和疏通经气等中医学特有的古老语言和术语用现代科学的概念和术语进行诠释和汇通. 认为阴阳、脏腑在经络理论中的含义分别是对称(对应)规律、躯干与四肢相关规律,其机制可能与脑的双侧支配性、脊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的汇聚及脊髓的节段性相关;疏通经气则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与针灸临床疗效相关的一种信息传导.

  • 关于经络实质是身体组织间压力带的思路

    作者:黄惠芳

    本文用中医传统整体论进行观察,以相对观念进行思维.受中医的脏腑不仅仅是指实质脏腑,更是个多功能概念的综合的启示,提出经络不是一个有形实体,而也是综合功能概念,象"三焦"一样,是个区间,其形态是人体组织间压力带.因为压力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用天人合一的观念看,自然界外力的作用时刻影响着人体生理、病理的改变;从人体内部看,组织间的作用力是存在的,形成了脑压、血压、眼压等,阴阳平衡的破坏,会造成体内多种压力的失常,故施以针刺治疗,就是对人体局部施加一种压力,用以调和阴阳,使组织间压力恢复正常.

  • 经络窥探

    作者:柴克义;仲海萍

    为探讨经络的功能、气血的实质以及经络的形状等,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及文献的收集比较,认为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经络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 《黄帝内经》经脉脏腑相关解析

    作者:张维波;王燕平;李宏彦

    经络和脏腑是中医的两大系统,在马王堆帛书时代只有初步融合,到了《内经》中已形成系统的经脉脏腑相关学说.对《灵枢·经脉》中经脉病候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多的为循经病候,占一半以上,与经脉所属脏腑同名西医脏器相关的病候约10%,除此以外与所属中医脏腑相关的病候约占30%.现代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以脏器为主,且主要集中在胃与心两个脏器上,以针刺即时效应为指标的经脉脏器研究与神经节段有复杂的关系,表现为“多经司一脏”,具有经脉的相关特异性.堵塞经脉的慢性实验提示经脉与中医脏腑病候存在相关性,用体表客观指标测量及数学分析,可验证经脉体表-体表相关规律,是未来经络研究的一个方向.脏器功能的稳态依赖于负反馈,脏器通过内脏躯体双投射神经和经络组织液通道的容积传输实现负反馈稳态调节.针刺远隔部位的穴位通过神经体液接力传递,开通经络负反馈渠道,实现针刺的双向调节,同时在向中枢的传递过程中产生循经感传现象.

  • 人体经络气道实质相应定位的解剖观察

    作者:

    本文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和分析综合统一方法进行解剖观察,将十四经脉气道定位于纵向分布肌肉等器官间隙结缔组织,十五络脉气道定位于横向联系肌肉等器官间隙结缔组织,细小络脉气道定位于全身分布肌束等组织间隙的间质,微细孙脉气道定位于全身分布肌纤维等细胞间隙的间质.提出经络脉气是纵横间隙的组织液气,经络气道是纵横间隙的液气通道,经络结构是纵横分布的间隙结构,经络系统是气道相通的调控系统,经络实质是间隙液气的生命物质.

  • 基于电气信号传递特性的“经络”轨迹研究

    作者:王志功;吕晓迎;王苏阳;黄岑宇;陈玥琳;王一夫;李艺辉

    目的:根据多端口网络理论和电信号传递系数测量方法,观察电针作用的实时电学效果,为客观确定体内“经络”轨迹及其生理特性摸索途径.方法:将机体模型化为一个“非均匀立体多端口网络”,“经络”定义为“信号传递畅通道”.以脊蟾蜍为动物模型,在其前后肢制定等身寸坐标,利用一根加工成锥状的同心圆电极刺入实验动物体内,模拟电针治疗施加特设电压信号进行刺激,另一根同样的同心圆电极三维扫描式刺入体内不同位点进行探测.测出各点响应电压并求得电压信号传递系数值后,选取极值点作为“穴位”,将它们连线作为“经络”的轨迹.结果:在12只脊蟾蜍一侧前后肢皮内2 mm深度上下测出了12条由电信号传递函数极值点连接起来的三维曲线.结论:在蟾蜍体内初步验证了从电信号传递特性出发研究电针作用效果和“经络”轨迹的方法的可行性.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络辨证

    作者:王力平

    从病位与临床表现可见,腰推间盘突出症的证候归属于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病变,经络辨证分别为属督脉血瘀证、胆经湿热证、膀胱经风寒湿阻证、肾阳亏虚证,临床中可使用经络辨证指导推拿、针灸、内服中药等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 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51例报告

    作者:崔新生;陈志军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指人体感受风湿寒邪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畴,其发病多因人体虚弱,阳气卫外不固,风寒湿乘虚而入,留于经络、肌肉、关节,引起气血闭阻,流通不畅,发生疼痛、酸麻、沉重、伸屈不利等证.笔者根据辨证论治理论,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适当加减,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51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

    作者:郭俊海

    骶髂关节损伤较为常见,中医所说的腰包括了腰椎和骶椎,所以骶髂关节的损伤属中医腰扭伤的范畴.1 病因1.1 急性伤筋 多由搬持重物姿势不正确,以轻误重,或以重误轻而用力不当所致者称扭腰;由抬持重物左右歪斜或前俯后仰致伤筋者称为闪腰;由压砸或跌打仆坠而伤者称为挫伤,这些突然损伤使腰背诸筋肉受损、血脉淤滞、经络受阻发为腰部疼痛、腰部不得转侧而引起腰部活动严重受限.

  • 脑得平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严铭铭;高继山;崔东滨;王淑琴;徐东铭

    脑得平胶囊由豨莶草、川芎、石菖蒲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瘀除残血、散结平道、畅通经络的功效,用于治疗半身不遂、患肢麻木等症.为确保疗效,我们对方中诸药采用了传统的水煎醇沉的提取方法,本文选择以阿魏酸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豨莶草、川芎等中药提取工艺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 运动损伤病症从腹部论治的理论探析

    作者:刘晓亭;董宝强;张文静;王树东

    从中医学和现代运动解剖学两方面对循行于腹部的经络及与腹部相关的功能解剖、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探讨运动损伤与腹部经络、脏腑、气血及现代解剖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为运动损伤病症从腹部论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运动损伤病症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1528 条记录 8/77 页 « 12...567891011...76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