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作者:郑立槟;王德烈;林锦;王春

    目的:评估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5倒41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其中男29例,女6例;年龄16~57岁,平均33.1岁;左足18例,右足11例,双足6例.X线片示:B(o)hler角0°~15°者19足,<0°者22足.按Sanders分类:Ⅱ型14足,Ⅲ型23足,Ⅳ型4足.并行切开复位普通跟骨接骨板内固定及植骨术.结果:41足经平均18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其中优(90~100分)31足,良(75~89分)7足,可(50~74分)2足,差(<50分)1足,优良率为92.7%(38/41).结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植骨术有利于早期负重及避免距下关节面的塌陷.

  • 跟骨关节内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疗效比较

    作者:牛锋;傅强;王明喜

    目的:总结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经验,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及植骨方法.方法:跟骨关节内骨折82例94足,男50例57足,女32例37足,其中双足跟骨骨折12例.根据CT采用Sanders分类法,SandersⅠ型8足,Ⅱ型34足,Ⅲ型36足,Ⅳ型16足.其中Ⅱ型:钢针固定组16足,其中植骨组9足,未植骨组7足;钢板固定组12足,其中植骨组8足,未植骨组4足;撬拨复位6足.Ⅲ型:钢针固定组12足,其中植骨组8足,未植骨组4足;钢板固定组17足,其中植骨组11足,未植骨组6足;撬拨复位7足.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结果:随访时间1~28个月,平均11.5个月,Sanders Ⅱ型与Ⅲ型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的治疗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植骨组和未植骨组的治疗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SandersⅡ型P<0.05,Sanders Ⅲ型P<0.01).结论:Sanders Ⅱ型与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应尽量选用钢针内固定并应植骨,若跟骨碎成多块,可选用钢板固定.

  • 前路槽式减压长方体髂骨植骨固定治疗颈椎骨折

    作者:陈岳奇;杜协彬;许锐;沈扬智

    颈椎骨折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及颈椎不稳定,对颈脊髓损伤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颈椎的生理解剖关系,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神经组织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无痛情况下的功能康复.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应用前路槽式减压自体长方体髂骨植骨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46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髂骨 骨移植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何腾峰;郦志文;沈华松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新鲜爆裂骨折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9~59岁,平均43岁;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对照组: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1~63岁,平均41岁;单纯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两组均于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行X线检查,测量矢状面指数和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并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纠正局部后凸(矢状面指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纠正度的丢失.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移植
  • MAST Quadrant通道下椎旁肌间隙人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何升华;马笃军;孙志涛;余伟吉;王业广

    目的:观察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由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植骨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资料完整并得到随访的胸或腰椎单节段爆裂骨折患者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55.2±11.9)岁,受伤时间(5.8±4.3)d.骨折节段:T10 3例,T11 6例,T12 13例,L1 9例,L27例,L34例.骨折Denis分型:A型9例,B型21例,C型5例,D型5例,E型2例.所有患者采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由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植骨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对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进行观察,并对手术前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疼痛评分及下腰痛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率(95.23±3.18)%,术后1年(94.15±2.7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由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植骨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 新型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植骨在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程;阙伊辰;宋西正;晏怡果;陈洋;王文军

    目的:探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在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9~55岁,平均(37.5±10.3)岁.依据骨折AO分型,均为A型骨折,其中T10,11 2例,T11,123例,T12L19例,L1,24例,L2,35例,L3,44例,L4,51例.28例均行脊柱新型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情况,影像学观察手术前后、外固定拆除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变化、骨愈合情况,依据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8例手术顺利,均获得随访,时间13~32个月,平均(24.5±3.5)个月.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VAS评分与术后3d、外固定器拆除前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术后3d及外固定器拆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则呈现逐降下降的趋势.术后2例出现螺钉松动,1例钉道感染,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髋臼后壁重建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贾献荣

    目的:在尸体上模拟髋臼后壁缺损的模型,评价不同后壁重建方法对髋臼与股骨头接触特性的影响.方法:获取6具成人尸体的骨盆股骨标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均采用后壁截骨法建立髋臼后壁60°弧1/2缺损的模型;两侧缺损区分别选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其中,A组凿取髂前上棘后方的自体髂骨以制作解剖性自体髂骨;B组于髂后上棘前方凿取髂骨块.将髋关节置于直立位、屈曲位及后伸位,从10~250N分级加载,使载荷直接作用于髋臼后壁上.采用压敏片检测不同状态下形变位移、载荷、头臼接触面积及接触应力.结果:在不同的髋关节状态下,A组在一定载荷下的形变位移略大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05).与完整髋臼相比,后壁重建使头臼接触面积有所减少;在250 N载荷下,A组(解剖重建组)头臼接触面积与B组(普通重建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乃0.05);其平均接触应力小于B组(P<0.05),说明A组应力集中小于B组.结论:后壁截骨法建立的尸体髋臼后壁缺损模型可有效模拟临床实际;解剖重建使后壁头臼接触面积及应力分布恢复比较理想,接近正常髋关节,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

  • 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性骨不连的手术治疗

    作者:翟利锋;马苟平;沈立锋;郭峭峰;张春

    目的:探讨改良Ⅰ期手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性骨不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改良Ⅰ期清创修复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性骨不连患者10例,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35~77岁.单纯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股骨转子间合并股骨近端骨折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5例.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以股骨近端LISS钢板重新固定骨折端,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加混有抗生素人工骨的自体松质骨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术后及早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30个月.10例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断裂失效及感染复发病例,完全负重时间12~28周.末次随访采用Sanders创伤后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2例,差l例.结论:改良Ⅰ期分次清创游离腓骨移植加载抗生素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植骨LISS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性骨不连,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控制感染与改善骨折愈合条件的各项措施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 开窗法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合并臼顶区关节面压缩塌陷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国富;朱忠;梁军波;林列;陈海啸

    目的:探讨开窗法复位植骨内固定和单纯行前柱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合并臼顶区关节面压缩塌陷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7月至2007年2月,收治合并有臼顶区关节面压缩塌陷的髋臼前柱骨折52例,其中24例采用开窗法整复关节面、植骨后再行前柱复位内固定治疗,男17例,女7例;年龄(35.2±6.4)岁;28例单纯行前柱复位内固定,男19例,女9例;年龄(36.4±4.8)岁.所有患者术后采用改良d'Aubigne-Postel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比较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出现股神经损伤1例,术后2个月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5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51个月,平均31.5个月.根据改良d'Aubigne-Postel功能评分,两组患者在疼痛、行走、关节活动范围、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窗法治疗组:优13例,良9例,可1例,差1例;单纯前柱复住组:优9例,良11例,可6例,差2例(u=0.613,P<0.05).结论:开窗法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合并臼顶区关节面压缩塌陷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且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

  • 分期手术应用带抗生素的人工骨植骨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

    作者:曾林如;汤样华;徐灿达;岳振双;张治金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及应用负载万古霉素的人工骨植骨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3例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3~66岁,平均35.2岁;均为急诊入院患者.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2例,Ⅲ型7例,Ⅳ型4例.软组织损伤Gustilo-Anderson分型:Ⅱ型8例,ⅢA型2例,ⅢB型2例,ⅢC型1例.Ⅰ期清创缝合或VSD术、延期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含抗生素人工骨植骨术.术后根据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开放性伤口经创口换药修复等方法均顺利愈合,跟骨外侧切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0周,平均16.2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0.0±7.4)(55~95分).结论:对于开放性跟骨骨折,通过合理临床评估,分期手术,应用带抗生素的人工骨植骨能够降低术后的创口感染发生率以及促进骨折愈合.

  • 改良小L形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距下关节炎

    作者:李毅;赵宏谋;梁晓军;刘诚;赵恺;杨杰

    目的:观察改良跟腱旁后外侧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距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应用改良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22例跟骨骨折伴距下关节炎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22~49岁,平均35.3岁.病程11~32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Stephens-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6例.通过改良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患足功能进行评估,比较改善程度.结果:1例出现皮缘坏死,无感染、螺钉断裂、植骨吸收及距骨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后21例获随访,时间18~46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4个月融合处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改良AOFAS评分由术前32~65分(平均50.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66~92分(平均8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并发距下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临床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矫正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病理改变,恢复足部外形并改善后足功能.

  • 克氏针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赵景华;田世松

    跟骨骨折系足部常见损伤,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各异.自2000年1月-2004年5月,我院收治23例跟骨骨折,其中关节内骨折18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取外踝植骨治疗,经6~20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前路Ⅰ期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

    作者:杨斌辉;欧阳振;赵金龙;张波

    目的:探讨经前路腹膜外途径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经前路腹膜外途径,彻底清除病灶,大块髂骨支撑植骨,单钉棒椎体侧前方内固定治疗腰骶段(L3-S1)结核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4~61岁,平均38.5岁;病程3~14个月,平均5.5个月.病变节段:L3,42例,L4,55例,L42例,L5S16例,L4-S13例.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定期复查血沉及CT、X线片,监测抗结核治疗效果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显露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无大血管、神经、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42个月,平均13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块无移位,植骨融合良好;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结核病变无复发.结论:经前路腹膜外途径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能Ⅰ期完成病变的切除和腰骶椎的重建,在此区域单钉棒内固定是可行的.

  • 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在老年腰椎结核中的应用

    作者:应小樟;石仕元;郑琦;朱博;金阳辉;郑铭锋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结核Ⅰ期行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技术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支撑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CBT螺钉技术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治疗的22例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73.3±7.1)岁.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6例,E级9例.对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红细胞沉降率(ESR)、Frankel分级进行分析,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内植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8.7±4.6)个月.有2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前路手术对侧腰大肌脓肿增大,行B超定位下置管引流后治愈.余20例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及脊柱结核复发.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E级14例.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17.68±3.86)°减少至(4.77±2.47)°;VAS评分由术前的(6.95±2.26)分减少至末次随访时的(2.18±1.59)分;ESR由术前的(47.14±20.85) mm/h降至末次随访的(16.77±11.42) mm/h.X线、CT检查均提示已骨性愈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9±1.2)个月.结论:采用Ⅰ期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支撑植骨治疗老年腰椎结核是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法.

  • 小切口缝匠肌髂骨瓣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占蓓蕾;叶舟;陈土根;王巍

    目的:探讨一种经小切口与缝匠肌髂骨瓣转移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方法:股骨颈骨折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17~50岁,平均39.5岁.Garden骨折分类: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6例,Ⅳ型11例.采用经股骨粗隆外侧小切口带缝匠肌髂骨瓣植入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年8个月,平均3年6个月.所有病例均达解剖复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骨折不愈合1例,其余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按Harris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无断钉及螺钉松动发生.结论:经小切口与缝匠肌髂骨瓣转移具有操作简便,骨折复位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提供一种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的手术方法.

  • 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处结构椎间植骨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

    作者:程才;李书奎;马世云;尹桂梅;彭宁宁;刘广飞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及椎弓峡部不完整,导致的腰椎不稳所引起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是很常见的临床疾患.通常继发腰椎管狭窄,因而充分的减压、即刻的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可靠的骨性融合为其治疗的关键.如何获得长期有效的椎间骨性融合直接影响到其远期的治疗效果.传统的椎间髂骨植骨或椎间融合器的应用,虽可以解决椎间骨性融合的问题,但由于增加患者的创伤或高昂的内固定费用,给临床推广应用带来很大困难,2000年3月-2004年9月,应用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处结构椎间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1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 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观察

    作者:移平;谭明生;杨峰;唐向盛;史贵训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95例腰椎失稳行后路椎体闻打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54例;年龄45~76岁,平均59岁.其中单节段68例,2节段22例,3节段5例,共127个椎间隙.术中椎管及患侧神经根彻底减压,由患侧切除椎间盘组织,大范围刮除软骨板直至终板,使用切除的椎板等骨质打压植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并进行JOA评分;通过腰椎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高度变化并根据SUK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9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90个月,平均44.8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127个椎间隙均获融合,未发生植入骨移位及严重并发症.影像学示术后椎间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8周JOA评分为(25.1±2.8)分,终随访时(24.8±3.2)分,与术前(11.3±3.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可作为治疗腰椎失稳的有效方法之一,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老年腰椎退变性不稳.

  • 股方肌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中远期随访

    作者:韵向东;夏亚一;万麟;汪静;汉华;张成俊

    目的:对股方肌骨瓣移植加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3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岁(25~60岁).根据Garden分型,Ⅱ型25例,Ⅲ型13例.36例急诊手术,2例延期手术.根据Sanders临床评分标准和X线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在疼痛、行走、功能、肌力和日常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38例随访2~5年,术后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在不挟拐杖下能独立行走,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股方肌骨辨移植加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中远期疗效好.

  • 关节镜监视下踝关节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俊良;刘玉杰;李众利;王志刚;魏民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清理、植骨融合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9年5月,采用关节镜辅助踝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病变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2~70岁,平均47.5岁;左踝10例,右踝15例;其中创伤后骨关节炎13例,地方性大骨节病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踝关节疼痛进行评定,根据美国足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AOFAS)从疼痛、自主活动、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步态、活动度、稳定性及踝关节对线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20~35个月,平均27.5个月.术后踝关节无疼痛,步态明显改善,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和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平均骨性融合时间为11.7周(8~15周).术后VAS评分为(1.20±0.82)分,较术前的(8.60±0.96)分明显降低(t=27.326,P=0.000);术后AOFAS评分中客观项目均较术前改善,术后AOFAS评分为(82.44±4.96)分,较术前的(36.44±9.90)分明显增加(t=-19.178,P=0.000).结论:关节镜监视下踝关节植骨融合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踝关节融合的理想方法.

  • 内外侧接骨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Schatzker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李楠;李刚;关涛

    目的:探讨双切口联合内外侧接骨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Schamke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内外侧接骨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Schamke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9~54岁,平均37.4岁;左侧14例,右侧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h~9d,平均3.5 d.按照Schatzker分型:Ⅳ型8例,Ⅴ型16例,Ⅵ型8例;Oestern闭合骨折分型:Ⅰ型5例,Ⅱ型19例,Ⅲ型7例,Ⅳ型1例.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Lysholm评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术后32例获得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4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Lysholm评分进行评价,总分88.91±8.41;优20例,良9例,差3例.1例术后伤口感染胫骨外露,经换药及皮瓣转移后愈合.12~18个月取出内固定,无骨折不愈合.结论:双切口联合内外侧接骨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SchatzkeⅣ-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暴露清楚、固定牢靠、术中血运损伤较小以及愈合条件良好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

2062 条记录 10/104 页 « 12...78910111213...10310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