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靳三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作者:魏燕莹;唐纯志;古玉梅;魏素芬

    目的:评价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研究现状.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搜集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经过文献的筛选、资料提取、评价其特征及偏倚风险后,使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581例患者.经分析,靳三针对有效率、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03,95%CI(1.75,5.26),P<0.0001;MD=-2.05,95%CI(-2.79,-1.31),P<0.00001;MD=-2.05,95%CI(-2.79,-1.31),P<0.00001].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靳三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结果存在明显优势.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极可能存在偏倚,影响了结果的论证强度,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证实.

  • 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作者:梁日楚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针刺结合百忧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抑郁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AMD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疗法对PSD进行辨证施治,较常规针刺治疗优势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柴桂温胆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观察

    作者:林卿;李成

    目的:观察柴桂温胆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柴桂温胆汤,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氟西汀.对治疗前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桂温胆汤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明显促进中风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 解郁五花饮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作者:黄颖;覃秀英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d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对丧失、失望或失败产生的一种正常或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它不仅可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率增加.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对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但亦有不少副作用,明显限制临床应用.我们在使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配合服用自拟的解郁五花饮治疗老年中风后抑郁症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头针结合背俞穴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抑郁功能影响研究

    作者:孔祥艳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背俞穴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抑郁功能影响.方法:收集以中风后抑郁为诊断而收入我院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每次1片,每日1次晨起口服,28 d为1个疗程;实验组予以头针结合背腧穴治疗.分别于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开始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各进行一次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测定、改良Barthel指数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来评定PSD患者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量表、NIH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改良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三项指标实验组均有更为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背俞穴对中风后抑郁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中风后抑郁症病机特点探析

    作者:高向丽;过伟峰

    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中风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年发病人数达150万,PSI)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据报道,PSD约占中风患者的1/3[1],约60%的中风病人在发病后2年内均可出现抑郁症状,其症状一般在中风后6个月~2年内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风患者肢体活动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的恢复.

  • 中风后抑郁

    作者:何小刚;过伟峰

    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思维内容障碍及意志活动减少,从而引起一系列胃肠道、心血管、呼吸等多系统的临床不适症状,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厌世和自杀等行为,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PSD作为一个治疗学单位,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概况

    作者:朱珊珊;孙建华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针灸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所以,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PSD的主导作用,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述不同针灸疗法对PSD的治疗,并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贺军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on,PSD)的研究近况,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方法:共综合了26篇相关文献的内容,先分析中风后抑郁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认为负性生活事件、病灶3个以上、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又探究了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再对各种针灸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众医家多采用辨证取穴、特定针刺法、特殊取穴法、电针治疗和综合疗法等,多选取头部的百会、神庭、头维、本神、风池,配合内关、太冲、神门穴.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等优点.但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完善.强调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性、优越性,并对优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针灸疗法作了探讨.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治疗及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 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研究进展

    作者:李节

    目的:中风是临床常见病,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中医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现以中风后抑郁症为研究对象,从祖国传统医学的角度,浅析其病因病机,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了解目前中风后遗症的中医治疗现状.方法:通过查阅2013年上半年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康复保健3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风后抑郁症越来越多地成为中风后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尤以针药并用和针灸治疗疗效突出,心理调护及后期康复治疗发展显著.结论: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等优点.但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完善.但仍不可忽视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性、优越性,该文对优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药疗法作了探讨.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治疗及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 中风后抑郁症从少阳论治探析

    作者:陈顺中

    中风后抑郁症为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西药常因长疗程和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难以取效.从疾病的中医病机,少阳生理病理特性论述,并从临床实践疗效进一步论述,"宣畅少阳"为主论治,以图开泄肝胆郁结,疏解少阳郁滞,恢复少阳转枢之功,使三焦畅达,中风恢复期后痰浊血瘀病理产物随之日化,情志畅达,枢机健运,使郁证得以解除.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方法,凸显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同时尚待从大标本、药物作用机理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 淫羊藿临床活用偶拾

    作者:赖真

    以淫羊藿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哮喘、闭经等,阐述具体方药及机理.

  • 浅谈用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胤

    目的:探究分析用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9.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21.49±3.01)d,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35.51±8.51)d,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治疗组患者每日服用抗抑郁药的剂量为(26.83±6.61)mg,对照组患者每日服用抗抑郁药的剂量为(45.51±10.26)mg,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其治疗有效率,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25例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容富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盐酸帕罗西汀口服,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汤剂口服,30天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进行效果评定.结果:2组前后的临床症状及HAMD-17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风后抑郁症加用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盐酸帕罗西汀口服.

  • 透穴针刺结合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观察

    作者:赵佳辉;王顺;桑鹏;尚艳杰;邢越;张踽

    中风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中风后抑郁的患病率为30% ~60%,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实践中,采用透穴针刺结合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8年01月-2010年01月从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脑中风病患者中筛选出60例符合中风后抑郁症诊断并愿意配合治疗的患者.去除治疗过程中中断治疗和死亡者.治疗组60例,女36例,男24例;年龄48~79岁,平均(62.2±8.7)岁;病程6个月~2年3个月,平均(8±10.3)个月;HAMD评分(42.1±11.9)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6±6.2)分;Barthel指数评分(39.8±23.6).

  • 消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6例临床观察

    作者:席银平

    1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2000-10~2002-10本院中风病科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患者,脑卒中诊断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的标准,并经CT证实为脑梗塞或脑出血,即往无脑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生存>30d,病程不超过6个月,意识清醒,检查合作,无失语及智能障碍.抑郁症的诊治符合<全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的有关标准.严重程度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7分为正常,7~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选择6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双盲分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

  • 从痰浊论治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小琦;罗承锋;张霄霖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中风发生后,临床上除中风固有的各种躯体症状外,尚出现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1].现代医学多用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本病,但皆因其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使患者难以坚持用药,与此同时,中医药在治疗PSD方面却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且因副作用少而容易被患者接受.笔者经过多年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临床辨证治疗观察,从痰浊论治本病效果更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 调神理气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6例

    作者:李岩;刘睿;王颖;徐文源

    目的:观察调神理气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6例.对照组36例.针刺组采取调神理气法组穴针刺,对照组服用百忧解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MAD)评分,对比治疗前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变化.结果:针刺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针刺组副作用较少.结论:调神理气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与百忧解治疗疗效等同,但调神理气针刺法毒副作用少,起效时间短,安全性好,耐受性强,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薄氏腹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冯勇;肖慧玲;林仁勇;黄泳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疗法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65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薄氏腹针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体针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HAMD和NSD评分变化、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治疗中患者不适和针刺意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表明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HAMD和NSD评分均减少,治疗后两组抑郁症临床疗效、中风病临床疗效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是治疗组治疗期间针刺意外和患者不适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薄氏腹针疗法对于中风后抑郁症有着肯定的疗效,同时针刺意外和患者不适感较少.

  • 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林磊;张妍;唐丽钦

    中风不仅导致患者生理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据统计40%~50%的中风患者出现中风后抑郁症[1],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劳感、焦虑、紧张、睡眠障碍、躯体不适及自杀倾向等.本文对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我科收治的中风后抑郁症25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217 条记录 5/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