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qRT-PCR法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FEZl/LZTS1基因异常表达研究

    作者:张永久;王江;郭红;南林;林海;张军;史衍辉

    目的:采用qRT-PCR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FEZ1/LZTS1基因的异常表达,分析异常表达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试剂盒提取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FEZ1/LZTS1基因并进行分析,判断基因异常表达.结果:42例PTC中,34例FEZ1/LZTS1基因与内参照基因相比,拷贝数量比值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显示为异常表达,且与民族、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临床Ⅰ、Ⅱ期的异常表达率高于Ⅲ、Ⅳ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EZ1/LZTS1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相关,qRT-PCR技术能够快速分析FEZ1/LZTS1基因的异常表达,对PTC的诊断可能具有辅助作用.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秦彬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我院接受诊治的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诊治的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组,记录两组巨检病理、镜检病理特征及囊性病变、多发、单发结节及有包膜比例.结果:①巨检特征: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患者结节常位于甲状腺包膜附近,表现为灰白色,切面凹陷或平整,中心部分伴有显著纤维化,较大病灶可表现为囊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患者结节大小不等,为单个、多个不等.②镜检特征: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患者结节大多无包膜,常见多中心性病灶,50%以上乳头上皮核呈毛玻璃样,约45%乳头状癌中伴有砂粒体;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患者结节包膜厚薄不均,滤泡大小不等.③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囊性病变、多发结节比例较低,单发结节比例较高(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均有明显病理特征,可区分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提高参考.

  •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作者:张德杰;林国樑;张铭;张迪添;廖铭兴;王启才;杨先荣

    目的 对比分析甲状腺癌与合并存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癌的不同特点.方法 选择甲状腺癌患者317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对照组为未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癌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病理特点、临床特点等方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女性比例高,发病年龄小,均P< 0.05;与术前甲状腺功能比较,实验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彩超检查,实验组粗大钙化灶例数多于对照组,患者肿物存在丰富血流信号者少于对照组,均P< 0.05;术前甲状腺彩超对两组患者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情况的预测价值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对比,实验组甲状腺乳头状癌比例高于对照组,肿瘤大小平均值(1.67±0.44)cm,小于对照组平均值(1.91±0.69)cm,均P<0.05;实验组微小癌患者比例(18/47)高于对照组(42/270),多灶性甲状腺癌比例(19/47)高于对照组(61/270),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者比例(17/47)低于对照组(151/270),包膜外侵犯者比例(7/47)低于对照组(84/270),均P<0.05.结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存在甲状腺癌具有一些不同于未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特点,可能具有相对更好的预后,对其内在机制的深入探究可能会为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甲状腺癌的诊治提供更精准的策略.

  • CK19、RET、Surviv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张静;王莉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26例LT、26例PTC及28例LT合并PTC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RET、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CK19、RET、Survivin在LT合并PTC中的癌组织与癌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组织中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单纯PTC及LT合并PTC两组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比较中,Survivin的阳性率在周围淋巴结转移组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T与PTC的关系密切,LT可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2)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PTC及LT合并PTC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其转移倾向的参考指标.

  • 76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静;王莉;李依群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手术切除的572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2岁、43.3岁及39.9岁,均女性多于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有68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36%).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19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25%).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占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19.9%,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28.6%.结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密切,合并发生率较高(19.9%).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周围淋巴结转移率(25%)低于单纯性甲状腺癌(36%).提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预后要比单纯性甲状腺癌的预后好.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单发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武秀兰;张曦;张萍;贾志莺;马富成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单发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35个)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超声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对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35个单发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灶中,常规超声半定量评分法诊断正确74个,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正确102个,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4.81%、74.56%,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和常规超声半定量评分法诊断单发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2.795,P<0.01).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较常规超声对单发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针吸穿刺细胞学的诊断及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王玻玮;马方婧;刘铭;马明福;崔文丽

    目的:探讨针吸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6例术后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行甲状腺针吸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患者相关资料,其中76例制备细胞蜡块。对涂片中细胞的排列结构、细胞核的特点以及背景特点进行观察;细胞蜡块行 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206例针吸穿刺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189例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7例漏诊,0例误诊。诊断的准确率为91.75%,漏诊率为8.25%,误诊率为0%。结论FNAC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重要的术前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确诊的首选检查方式,对临床的进一步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甲状腺结节的大小、部位、距体表的距离及伴发的基础疾病作为漏诊因素,需要细胞学医师提高警惕。

  • TRɑ1蛋白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仕亮;邵国安;王海超;徐雷;朱兰华;陈匆聪;刘强

    目的:研究TRa1蛋白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石蜡标本各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病变组织中TRɑ1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Rɑ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8.0%(19/50),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 TRɑ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ɑ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无关(P >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TRɑ1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无关(P >0.05)。结论 TRɑ1蛋白在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诊断、疾病鉴别、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法提供指导。

  • 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式对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护国;赛力克·马高维亚;罗军

    目的 探讨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2010年12月经纳入标准筛选的247例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组(A组),患侧腺叶全切加对侧腺叶大部(次全)切除术组(B组),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组(C组).比较3组不同手术方式下患者淋巴转移、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Ⅰ期甲状腺乳头状癌,A、B、C组之间在淋巴转移及复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 、C组在声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A组与B、C组在淋巴转移及复发差别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在淋巴转移、复发差别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在术后声嘶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是一种合理的手术方式.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及转移.

  • 1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李鸿涛;罗琳;马斌林

    目的 探讨1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人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92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切片组织中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85.42%(164/192),其中BRAFV600E基因在微小乳头状癌组的突变率为83.1%(108/130)、BRAFV600E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突变率为92.3% (84/91)、BRAFV600E在被膜受侵组的突变率为90.00%(36/40)、BRAFV600E在多灶性组的突变率为67.57%(50/74).BRAFV600E基因突变与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被膜受侵、多灶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危险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 基于核磁共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浆的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阿布都沙拉木·阿布力;艾力·赛丁;哈力木拉提·木尔扎提;热娜·米吉提;阿布来提·麦麦提艾力;夏米西努尔·伊力克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方法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浆代谢组研究,并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代谢组学上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健康对照组(n=29)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n=31)血浆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检测。通过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得到两组血浆的差异性代谢物,并探讨相关生化过程的改变。结果两组血浆代谢物有明显的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血浆中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低密度脂蛋白、乳酸、丙氨酸、糖蛋白、谷氨酰胺、肉碱、α-酮戊二酸、肌酸、甘氨酸、不饱和脂类、酪氨酸、甲基组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降低,丙酮酸、柠檬酸、肌酸酐、胆碱、鲨肌醇、β-葡萄糖、肌醇、α-葡萄糖和甲酸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据血浆代谢物的差异可以分辨健康对照组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血浆中的差异性代谢物。这种基于核磁共振氢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代谢依据。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研究

    作者:阿布来提·麦麦提艾力;哈德提·别克米托夫;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艾力·塞丁;西尔扎提·苏来曼;夏米西努尔·伊力克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内在联系,建立基于启动子高甲基化抑癌基因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甲状腺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共46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2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 )17例。经提取 DNA,设计并合成 BSP 引物,PCR 扩增,采用亚硫酸氢盐法克隆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和 Sequenom Mass ARRAY 甲基化 DNA 定量分析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 TIMP3基因启动子 CpG 片段的甲基化水平。结果亚硫酸盐修饰测序结果显示 TIMP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高甲基化克隆百分比为70%,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0%(P <0.05)。TIMP3基因启动子区5个 CpG 位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甲基化有呈较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异性。Sequenom Mass ARRAY 提供的单一 CpG 位点甲基化定量数据显示 TIMP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甲基化率均值(0.28)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基化率均值(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IMP3基因启动子3个 CpG 位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均值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IMP3基因 CpG-16及 CpG-17位点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启动子甲基化检测的关键位点,有望成为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KN2A/p14ARF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五且昆·吐尔逊;林晨;夏米西努尔·伊力克

    目的 通过检测CDKN2A/p14ARF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并分析CDKN2A/p14AR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之间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KN2A/p14AR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KN2A/p14ARF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87.8%(36/41),其中阳性程度在(++)以上者20例,占48.8%(20/41).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阳性率为75%(15/20),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KN2A/p14ARF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KN2A/p14AR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极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中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

  •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针吸细胞学诊断指标

    作者:木哈拜提·玉苏甫;李桂红;龚晓瑾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70%~80%[1].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其细胞的异型性改变不明显,如果经验不足,针吸细胞学易发生漏诊或误诊.本文收集了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对其细胞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学诊断的有效指标.

  • 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腺癌特异性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作者:尼加提·热合木;居来提·吐尔逊;阿不都卡的·依马木

    甲状腺腺癌的发病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甲状腺腺癌病理演变过程及形态学改变极其复杂,其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预后与病理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90%~95%甲状腺腺癌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其中以乳头状癌为多见,其次为滤泡癌.甲状腺乳头状癌以细胞核的形态学改变为特征,以生长缓慢、局部淋巴结转移较早、易钙化及顶后好为特性,且可以隐匿性癌及瘢痕癌的形式存在.另外,在癌组织间及癌旁组织内常可见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增殖性反应[1].

  • 碘钠同向转运体在新疆维吾尔族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木扎帕尔·阿不都克热木;马斌林;阿里比亚提·艾尼;阿里比亚提·艾尼;阿里比亚提·艾尼;阿里比亚提·艾尼

    目的 研究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在新疆维吾尔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后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新疆维吾尔族甲状腺乳头状癌存档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IS在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分析NIS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为80.56%,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NIS阳性表达率为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Ⅰ、Ⅱ期甲状腺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为87.88%,Ⅲ、Ⅳ期甲状腺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为74.36%,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甲状腺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出现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NI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97%和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肿瘤直径≤2 cm和>2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02%和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IS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NIS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随着瘤体体积的增大NIS的表达显著下降.

  • 颅骨转移性甲状腺透明细胞亚型乳头状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孔晶;李曼;常文丽;闫红娟;王阳阳;李凡;赵瑾

    目的:研究颅骨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透明细胞亚型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对1例颅骨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透明细胞亚型进行大体、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显示毛玻璃样核,胞浆呈透明改变.肿瘤细胞已侵犯骨小梁,并且浸润至硬脑膜.免疫组化:TG、TTF-1、CK19、Galectin-3均为强阳性,Ki-67约为40%.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透明细胞亚型是甲状腺癌的特殊亚型,既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独特的组织学特点,相关的临床特点有待进一步总结.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密度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作者:戴咏玲;夏米西努·吾斯曼;刘新琼;赵雯;叶儿江·再那勒;汪川;李泽瑞;黄凤姣;王曙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CD68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和TAM的密度,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AM的密度显著高于其在甲状腺结节(P< 0.001)和甲状腺腺瘤(P< 0.001)中的密度,并且TAM的密度和淋巴转移(P<0.000)、肿瘤分期高危组(P=0.001)正相关.结论:TAM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疾病发展中发挥作用,并且在预测淋巴结转移方面有所帮助,因此可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 IgG4相关性疾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

    作者:刘乔飞;李小毅;王文泽;刘卫;何佳凝;何小东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进食油腻食物后反复腹上区疼痛6个月于2014年12月15日收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2014年6月,患者开始出现进食油腻食物后反复腹上区疼痛.当地医院考虑急性胰腺炎,但未发现明确诱因.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6个月后转诊于我院.既往病史:2012年外院诊断双侧泪腺炎,激素治疗后好转.体格检查:双侧上眼睑肿胀;腹上区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征阴性.

  • 纳米碳在改良Micolli术式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汤承辉;李学庆

    目的 探究纳米碳在改良Micolli术式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PTC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通过改良Micolli术式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中采用纳米炭混悬液示踪技术;对照组仅通过改良Micolli术式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指标和住院时间、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水平.结果 研究组黑染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及淋巴结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旁腺误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χ2=4.900,P=0.027).研究组患者PTH和血钙术后6、24小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更接近正常水平,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 纳米碳混悬液在改良Micolli术式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具有较好的示踪效果,对甲状旁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1529 条记录 71/77 页 « 12...68697071727374...76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