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计算机实现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一种数据模型

    作者:赵学林;白尚旺

    以国家标准病案首页为基础,建立病案首页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单病种质量控制模型,以及单病种统计报表的设计.

  • 导航模板在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张元智;杨勇;刘瑞;陆声;陈斌;王建华;谢叻;徐永清;裴国献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形技术为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髋臼假体的置入提供一种个性化、精确定位的方法.方法:22例成人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模板组(11例11髋)和对照组(11例11髋),分别采用导航模板辅助和标准常规技术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髋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偏移度.模板组11例术前行骨盆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Amira3.1(TGS)软件,三维重建双侧髋关节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2.0软件,对重建髋臼进行形态学的测量,确定健侧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通过镜像确定患侧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设计髋臼侧假体佳置入方向,提取髋臼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髋臼解剖学形态一致的导航模板模型,通过快速成形技术生成模板实体,手术时将导航模板与髋臼相吻合,通过导航孔行髋臼的打磨以及髋臼假体的定位,术后根据X线片评价髋臼侧假体的位置.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模板组与照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髋臼杯外展角偏移度(5.8°±2.9°)大于模板组(1.6°±0.4°)(P<0.05),对照组髋臼杯前倾角偏移度(4.1°±2.8°)大于导航组(2.0°±1.1°)(P<0.05).手术显示导航模板有较好的匹配性,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位置准确.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重建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的旋转中心,为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假体的定位、定向提供有利的帮助,简化了手术过程.

  • 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SW620的体外抑制作用及作用靶点的虚拟筛选

    作者:张云龙;彭彦;姚立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结肠癌SW620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虚拟筛选相关作用靶点.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结肠癌SW620细胞,通过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时的超微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机辅助设计对作用靶点进行虚拟筛选.结果:MTr实验显示姜黄素可抑制SW620细胞的生长,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肿胀、破裂、呈坏死状,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固缩,核内染色质凝集,内质网扩张,空泡形成增多,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细胞凋亡率增加,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虚拟筛选出19个可能的作用靶点.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有效地抑制SW620细胞的生长.

  • 个性定制人工半膝关节的快速设计制造与临床试用

    作者:孙明林

    背景:半膝关节置换中假体的设计与制造只有针对患者损伤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定制,才能实现假体关节面的良好匹配,这是传统的设计制造手段难以完成的.目的:建立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为核心的人工半膝关节个体定制化设计方案和快速制造方法,通过临床试用评估假体设计制造技术和半膝关节置换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假体个体定制化设计及临床试用,于2002-01/2005-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材料与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对象:患者为男性,14岁,因右股骨下段骨肉瘤术后1年复发入院.经讨论及家属同意,拟行肿瘤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及定制化半膝关节面置换.方法:以患者CT扫描和三维重建等临床影像学资料为数据源,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关节形状的数据,采用NURBS算法在Surface软件下重构出关节曲面,在计算机上完成半膝关节假体及其辅助装置的三维设计.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出原型并通过精密铸造等手段完成实体制造.利用瞄准器将假体装入异体骨,锁定远端后置入患肢.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在Surfacer软件下对所构关节面的误差分析,关节假体及辅助装置加工后的组装情况,假体置换后患者膝关节X射线片检查结果、关节间隙情况及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全部设计和制造过程可在1周内完成.所设计的关节面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与原始数据的大误差<1 mm,在屈、伸、旋转等状态下与胫骨关节面匹配良好,应力分布均匀.通过快速成型和精密铸造技术制作的假体及其辅助装置符合设计要求,可与大段异体骨装配.置入患膝后假体位置准确,能够实现与对侧胫骨关节面的良好匹配,关节间隙正常.置换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可早期功能锻炼.随访1年,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未见关节脱位、慢性疼痛等.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的个体定制化半膝关节在特定病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在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顾应江;刘亮;李昊;夏祥国;陈礼刚

    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引入到颅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观察其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05-01/2006-1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脑外科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患者56例,对治疗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例经过CT扫描收集数据、缺损重建、钛网成型、模拟装配和手术修复等步骤完成修复过程;术后给以止血、抗炎、对症治疗;以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头皮下积血、积液,钛网无松动,外形美观为出院标准,出院随访6~18个月.结果:56例颅骨缺损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除1例术后并发短时脑脊液切口漏、1例发生硬膜外血肿外,无切口感染和头皮坏死,无颅内出血与术后癫痫,无修补材料外露、塌陷、松动等常见颅骨修补并发症发生;钛网与骨缺损区吻合良好,颅腔塑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简单易行,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修复效果.

  • 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定点测量上颌窦底的位置变化

    作者:韩蕊;米丛波;王丽;祖青

    背景:有学者专门就曲面断层片下颌骨的研究测量方法进行了详尽阐述,随生长发育上颌窦底相对鼻中隔与硬腭交点的相对位置变化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测量4~14岁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上颌窦底的位置变化.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就诊的300例4~14岁儿童,将收录的人群按Hellman's牙齿发育阶段分为5组,ⅡA组:完全的乳牙阶段;ⅡC组:第一恒牙萌出阶段;ⅢA组:乳切牙到恒切牙的过渡阶段;ⅢB组:乳后牙(包括尖牙到磨牙)到恒后牙(包括尖牙到第二前磨牙)的过渡阶段;ⅢC组:第二恒磨牙的萌出阶段.通过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画图分析,定鼻中隔与硬腭的交点为O点,硬腭与上颌窦近中面的交点为PA点,将两点连成一线定位X轴,过O点并与X轴垂直的为Y轴,此时O点为(0,0)点,对上颌窦低点(S)进行定点,此点会有一个精确的坐标值即(SX,SY),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ⅡA组与其他各组SX点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ⅡC,ⅢA,Ⅲ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ⅢB组与Ⅲ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SY点除ⅡA组与ⅡC组之间无差异外(P > 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上颌窦底是向外向下,向内下侧的方向生长.

  • 基于逆向工程个性化三维仿生膝关节股骨和胫骨部分的精确建模

    作者:石更强

    膝关节置换后,要求患肢达到负重、伸屈及旋转活动,稳定性好,这就要求假体的几何形状耍与人体相匹配并使其植入后与人体运动规律相一致,才能使假体与周围保留的软组织协调运动,这一切都得依赖于精确的膝关节假体设计与制造.文章利用三维镭射扫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人膝关节进行扫描并对所输出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UG进行膝关节三维实体模型重建,得到了非常精确的膝关节三维模型.为人体复杂的各类骨关节的三维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硅橡胶及钛网制作缺损颅骨补片模型的比较

    作者:

    目的:观察嵌入性修补材料和覆盖性修补材料个性化修补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颅骨缺损患者,选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硅橡胶及钛网制作缺损颅骨补片模型,经患者认可后植入修补.调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塑形的满意度.结果:80例中采用嵌入性修补材料(硅橡胶)35例、覆盖性修补材料(钛网)45例,补片与颅骨均完整适配.93.7%(75例)患者认为基本或完全恢复了原有颅骨形状.硅橡胶组发生头痛3例,钛网组发生头痛2例,硅橡胶组术后出现积液9例,钛网组术后出现积液3例,硅橡胶组出现松动及移位2例.结论: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修补材料,应根据患者颅骨缺损部位和特点,选择不同的修补材料.对美观要求高的部位建议应用嵌入性修补材料;对于缺损面积较大,美观要求相对较低的部位建议应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钛网修补材料,实现了按人配置的目的,能够恢复缺损部位的生理原貌,达到自然的外观效果.

  • 个体化股骨假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及模拟力学实验

    作者:李叔强;李冬松;齐欣;姜涛;刘建国

    背景:由于人体的绝对个性化特点,标准人工假体与患者骨骼之间的误差使二者难以很好匹配,不能确保人工关节的长期稳定.目的:利用已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程序,建立个体化股骨假体的三维模型.并通过模拟对比力学实验.验证个体化股骨假体是否优于普通型股骨假体.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6-09/2007-05在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骨科研究所和吉林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完成.材料:成人新鲜股骨尸体骨.方法:取成人尸体股骨做全长CT扫描,得到CT二维图像.将其输入计算机.利用开发的边缘识别和三维轮廓提取软件对二维图像进行处理,识别髓腔内外轮廓,提取髓腔内外轮廓及假体轮廓数据,建立股骨和个体化股骨假体的三维模型.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普通生物犁和骨水泥犁假体三维模型,在此平台上模拟Il缶床手术置换骨水泥型、生物型和个体化定制型3类股骨假体.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模拟单足和双足站立状态,测量3种股骨假体的应力分布、界面应力和初始微动情况.结果:对初设计的软件中边缘提取算法进行了改进,采用Canny算子,得到了更好的边缘检测结果.改进后的软件运行稳定,计算结果町信,符合预期要求.设计的个体化股骨假体的假体应力、股骨上应力、界面应力及初始微动均显著低于生物型和骨水泥型股骨假体(P<0.01).结论: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运行准确可靠,可完成假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此平台上设计的个体化股骨假体具有优于普通股骨假体的生物力学特性.

  • 非骨水泥型臼杯位置对植入假体髋臼内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李冬松;李叔强;齐欣;刘建国

    背景:髋臼假体植入位置对于术后假体的活动范围及防止脱位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髋臼假体植入位置不良将会导致聚乙烯假体磨损率的增加、骨盆周围骨熔解,髋臼假体移位(无菌性松动),但目前对于髋臼植入位置仍无明确的统一标准.目的:探讨臼杯在何种置入角度下髋臼周围应力分布为合理,验证臼杯置入角度的合理范围,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为临床手术中臼杯置人的位置提供理论标准.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骨关节二科.材料:健康成人男性新鲜尸体骨盆骨一具由吉林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骨科研究所和吉林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完成.取新鲜人体骨盆标本,行螺旋CT断层扫描,得到CT数据二维图像,采用GE medical systems软件系统处理,人工识别骨盆边缘轮廓,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Solidworks计算机软件建立人体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髋臼假体采用天津华北医疗器械厂生产的P48生物型假体,应用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测量仪器研究所生产的CLY系列单臂三维测量仪对髋臼假体进行测量,导出坐标数据,利用三维CAD软件SliodWorks2003在计算机上进行自动化建模.模拟人体单足站立状态,而后对重建的人体骨盆模型进行力的加载与约束,分析髋臼内Mises 应力及剪切应力的分布情况,预测术后假体失效的力学危险性.主要观察指标:不同髋臼植入位置下髋臼内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所构建的人体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103043个节点,69271个单元.在髋臼假体外翻角为40°~50°的范围内,假体外翻角的变化对假体-骨界面间的Mises及剪切应力变化无影响(P>0.05),当髋臼假体外翻角<35°或>55°时,假体外翻角的变化对界面间的Mises及剪切应力将产生显著影响.在5°~30°范围内,髋臼假体前倾角的变化对界面间Mises及剪切应力变化无影响(P>0.05).结论:臼杯外翻角在40°~50°的范围内,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均匀,不存在因臼杯位置的不同而出现的应力过大或过小区,是臼杯置入理想的安全范围.

  •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髋臼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例报告

    作者:涂强;丁焕文;刘宝;王虹;易灿;沈健坚;曾锁林;徐国洲;刘辉亮;王少华

    背景:髋臼恶性肿瘤切除重建的主要目的是在安全边缘切除肿瘤并大限度获得骨盆稳定及下肢行走的功能.既往多是通过MRI、CT、X射线片等二维资料评估切除范围,具有相当的主观性,缺乏术前设计.计算机三维重建可从整体及各个切面评估肿瘤侵蚀范围,从而做到精确确定肿瘤切除的范围.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髋臼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例髋臼血管肉瘤患者,应用薄层CT扫描获取病变部位的二维数据,计算机三维重建解剖学模型,设计截骨范围、个体化髋臼假体及模拟手术过程.按照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案切除髋臼肿瘤组织,采用异体半骨盆+个体化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骨盆环及右髋关节.结果与结论:异体半骨盆+个体化全髋关节置换后2个月患者开始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6个月患者行走步态基本正常,右髋关节活动良好,无疼痛不适.置换后X射线片提示人工假体与骨盆匹配良好.置换后仅右髋关节外侧有少许皮肤麻木,无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提示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髋臼周围肿瘤的治疗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它使手术治疗提升到个体化治疗阶段,使手术更精确、更可靠、更方便,效果更佳.

  • 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修复中的应用:与常规手术修复效果比较

    作者:邢晓伟;尹庆水;黄山东;张余;徐凯;张海燕;周晔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从二维图像到三维实物的飞跃,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病变点的定位、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得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年龄18-55岁,随机分成常规手术组及计算机辅助组,常规手术组仅行术前胫骨结节牵引,计算机辅助组行胫骨结节牵引后提取二维CT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并模拟骨折复位手术,逆向设计与股骨大转子相吻合的组件,计算机精确设计手术钉道.两组均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1年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快速成型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1:1实体模型及置钉导向模版,精确地指导手术快速精确实施.快速成型技术做好的模型应用于手术,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与常规手术组比较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出血量,术后复查X射线见骨折端复位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患者恢复良好,无髋内翻畸形及患肢短缩畸形,显著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均达到了术前的预期效果.相比传统手术存在精确性不足、创伤较大、术中医生和患者需要反复受到射线照射等缺点,计算机辅助骨科-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手术具有安全,准确等优点,术前采集图像可术中反复使用,并减少术中医患的放射性损伤.

  • 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假体治疗髋臼周围肿瘤

    作者:梁文清;郑龙坡;蔡郑东;李健;华莹奇

    背景:骨盆恶性肿瘤保肢和重建在其肿瘤学和再造学观点上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假体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骨盆稳定性的效果,以期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减少复发.方法:纳入2002-04/2008-06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髋臼周围肿瘤患者33例,均行肿瘤切除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假体置换,其中18例(软骨肉瘤8例,尤文肉瘤2例,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配合抗肿瘤药物治疗.人工假体置换后进行骨盆功能评定,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4级.结果及结论:2例患者分别于人工假体置换后4,6个月死亡:31例置换后随访8~32个月,平均12.5个月,其中7例软骨肉瘤复发,其他病例功能恢复情况为:优18例,良4例,可2例,差0例.均能保留患肢大部分功能和骨盆稳定性.结果提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Ewing肉瘤抗肿瘤药物治疗有效者保肢率高,局部复发率低;软骨肉瘤复发率高:髋臼周围肿瘤手术切除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假体置换可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利用激光扫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进行膝关节骨骼的仿生构建

    作者:石更强

    膝关节结构复杂,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置换后,要求患肢能达到负重、伸屈及旋转活动,稳定性好等目的.这就要求人工制作的膝关节的形状要与人体相匹配,只有形状精确膝关节置入后才能与与周围保留的软组织协调运动,因此这一切都得依赖于精确的膝关节假体设计与制造.文章利用三维镭射扫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人膝关节进行扫描并对所输出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工程软件Geomagic和UG进行膝关节三维实体模型重建与模拟加工,得到了非常精确的膝关节三维模型和数控加工程序,为临床医学个体化假体快速精确设计与数字化制造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丁焕文;沈健坚;涂强;王迎军;张迪辉;王虹;曾锁林;刘宝;陈晓峰

    背景:以往采用二维图像资料如X射线片、CT、MRI扫描等进行骨关节病手术设计,在反映骨关节病变严重程度、病变位置和畸形情况等方面不全面、欠准确,而且缺少直观性.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辅助骨关节伤病手术治疗的新方法.方法:按反求工程的基本原理,采用医学CT/MRI扫描获取106例骨伤病患者骨骼二维图像资料,采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建立骨、关节解剖模型,将骨、关节解剖模型输入CAD软件进行精确分析,进一步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骨关节原型进行实物原型分析,然后将骨关节解剖模型输入计算机进行外科手术过程设计、预演,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外科手术辅助模板、个性化植入物等,后精确实施骨关节外科手术.结果与结论:31例骨关节畸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的解剖外形和功能;17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31例骨折患者术后3~6个月获得骨折愈合;7例个性化假体和8例内固定重建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器械断裂、假体松动和肿瘤复发;12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髋臼包容和良好髋关节功能.提示计算机辅助技术可应用于骨关节畸形精确数字化矫形,设计个性化假体,辅助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疑难假体置换,辅助特殊疑难骨折、关节内骨折、陈旧性骨折复位、固定,骨肿瘤的个性化切除设计、结构与功能重建.

  • 基于CT三维重建个体化股骨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满足假体与病变骨骼的匹配度

    作者:朱建炜;刘瑶;张烽;董启榕;许炜玮;白思忠;黄希

    目的:基于CT图像的三维重建,探求个体化股骨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提高假体与病变骨骼匹配度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7-08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和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CAD & CAM研究室完成.样本来源:CT扫描对象为健康男性志愿者1例,排除髓关节疾患,年龄30岁,身高175 cm,体质量65 kg.采用GE Speed Light16排螺旋CT对股骨中上段进行层厚3 mm扫描,得到CT数据的二维图像,利用自主开发的数据格式转换软件将CT图像转换为bmp格式.对位图编辑预处理,用Mimics8.1软件进行矢量化处理,提取股骨内外轮廓.然后输入Mimics8.1和Rapidform2004三维反求工程软件中,生成股骨内外轮廓的特征曲线,重建股骨三维模型.将股骨髓腔的特征轮廓曲线dxf文件输入CAD建模软件Solidworks2004中,以此股骨髓腔轮廓为基础,完成个体化股骨假体的设计.结果:利用自主开发的数据格式转换软件,实现了CT图像信息的欠量转换.以CT二维图像为依据,进行三维反求,可获得精确的股骨内外轮廓三维实体模型.采用反求工程与正向CAD相结合,可设计出匹配良好的个体化股骨假体.结论:反求工程和CAD技术为个体化假体的研制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途径,解决假体与病变骨骼的良好匹配,可防止假体松动,提高其长期稳定性.

  • 基于逆向工程的三维仿生膝关节建模

    作者:邹任玲;徐秀林;陈报雪

    背景:膝关节置换后,要求患肢达到负重,伸屈及旋转活动,稳定性好.这就要求假体的几何形状要与人体相匹配并使其植入后与人体运动规律相一致,才能使假体与周围保留的软组织协调运动,这一切都得依赖于精确的膝关节假体设计与制造.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个性化人工膝关节.方法:利用三维镭射扫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人体膝关节进行扫描并对所输出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工程软件Geomagic和UG进行膝关节三维实体模型重建.结果与结论:得到了非常精确的膝关节三维模型.为中国人工仿生膝关节的数字化制造,虚拟装配,应力分析,运动分析及模拟手术提供了精确的模型基础.

  • 建立正常人C2~7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作者:程永耿;王新伟;袁文

    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颈椎生物力学研究不再局限于动物或人体尸体实验,计算机模型可以进行更准确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人体C2~7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期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1名28岁健康男性志愿者为观察对象,无明显的颈椎病史,扫描前先拍摄颈椎正侧位、斜位、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以排除颈椎病变.首先根据志愿者CT扫描图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处理技术,输入相关的材料特性,构建C2~7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重建采用先进的Geomagics系统,可以准确模拟颈椎结构,有限元部分则采用广泛使用的ANSYS系统.其次在1.8 N·m作用力下,观察节段运动与力-位移反应,并与国外的实验结果对比,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等4种工况(载荷状态)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整个模型包括C2~7六个椎体、C2/3~6/7五个椎间盘以及后部结构与主要韧带,共有23 348个节点和215 749个单元.在模拟外力的作用下,模型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工况下的颈椎活动度与以往实验模型结果数据基本吻合.提示所建立的颈椎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颈椎生物力学实验,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 骨种植体复合体有限元建模软件的编制

    作者:仇敏;魏宁梅;王继玲;丁红

    背景:有限元法在口腔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建模方法及模型千差万别,缺乏标准.目前在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到专门用于口腔种植预域的生物力学分析软件.目的:编制骨种植体复合体有限元建模软件.方法:在个人电脑上,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所支持的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编程语言,编制能够自动生成骨种植体复合体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的软件,并利用其有限元软件、数据库和电子表格软件接口,编制包含有限元建模、数据库和装配功能的骨种植体复合体自动建模软件.结果与结论:所编制的软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完成各种类型骨种植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结果提示通过AutoDesk Mechanical Desktop 2009DX、ANSYS Workbench 10.1和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语言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编制出快速、自动生成骨种植体有限元模型的软件包.

  • 数字骨科应用与展望:更精确、个性、直观的未来前景

    作者:霍莉峰;倪衡建

    背景:数字骨科技术是数字信息技术与临床骨科的结合,目前数字化的骨科技术已在骨科应用及研究方面贡献了部分学术成果,成为推动骨科临床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目的:综述近年来数字骨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指导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以“数字骨科,数字化模拟,有限元分析”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PubMed(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MEDLINE(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EMbase(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CNKI(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VIP(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万方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同时手工检索6种中文主要骨科杂志,并查阅相关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收集所有数字骨科相关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
      结果与结论:终44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综述结果表明,数字技术与传统骨科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互相影响,使得生物力学结构和解剖复杂的各种骨折的诊疗方法以及各项相关研究更加精确化、个性化、直观化。数字化技术对临床实践和骨科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文章纳入病例有限,缺乏设计更为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长期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可信度。

514 条记录 12/26 页 « 12...9101112131415...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