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转录因子-kappa B与黄斑前膜

    作者:李静;贾亚丁

    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有重要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NF-κB与细胞增生关系密切,而黄斑前膜是黄斑及其附近视网膜内表面增生形成的纤维细胞膜,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研究并揭示核转录因子与黄斑前膜的关系,将为预防黄斑前膜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就NF-κB与黄斑前膜的关系做一综述.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部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丽英;李兵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部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36例(36只眼)黄斑部疾病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1、2周,1、3个月视网膜复位、视力、黄斑水肿消退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 27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均视网膜解剖复位;18例黄斑裂孔患者中16例黄斑裂孔闭合,2例黄斑裂孔缩小;12例黄斑水肿明显消退;10例黄斑前膜无复发,经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证实.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所有患者的视物变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是治疗黄斑部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改善术后视力及视物变形.

  • 玻切联合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与术后黄斑前膜发生率的关系分析

    作者:王家良;金学民;金波;姚宁;栗小丽;王彩霞

    目的:探讨玻切联合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与术后黄斑前膜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RRD 患者106例(110眼),根据视网膜封闭裂空方法不同分为冷凝组(38例,38眼)和光凝组(68例,72眼)。观察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黄斑前膜的发生情况。结果冷凝组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黄斑前膜发生率均高于光凝组(P <0.05)。结论玻切联合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与其术后黄斑前膜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临床工作中需高度重视。

  • 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锋

    观察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效果.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26例(26只眼)黄斑前膜行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术中根据病情注入惰性气体,术后观察视力. 22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5眼合并视物变形者中9眼视物变形消失,6眼视物变形减轻.术后3个月行OCT检查,黄斑区前膜消失. 通过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术中根据病情注入惰性气体,能够有效剥离黄斑区前膜,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明确改善患者视物变形情况,手术效果良好.

  • 伴有视物变形的黄斑前膜手术治疗的护理

    作者:甄建春;黄慧

    目的 探讨伴有视物变形的黄斑前膜患者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42例42眼伴有视物变形的黄斑前膜患者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气液交换术.手术前后护理,术后随访平均19(6 ~37)月.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13眼,视物变形消失者11眼,视物变形好转者31眼.结论 伴有视物变形的黄斑前膜患者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后,经手术前、后护理,患者视物变形明显改善.

  • 中医综合治疗视网膜黄斑前膜1例

    作者:邢晓娜;赛自金;张丽彩;丛媛;陈敬韬;杨华伟;马丽华;孙春霞

    视网膜前膜是由于不同原因导致某些细胞在视网膜内表面增生而形成的纤维.临床症状以视物变形及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症状为主.西医手术治疗已较为成熟,但有并发白内障及黄斑前膜复发等可能.笔者在临床采用中医保守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2例,均收到了非常好的疗效,其中的1例由于资料不全,不做介绍,此例资料完整,经纯中医治疗,短时间内患者视力有明显提高,眼底OCT改变明显,现就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关键词: 黄斑前膜 中医 案例
  • 微创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观察

    作者:方晓珊;方妙娟;方洁明;钟锡盛;张建珠;黄伯健;陈俊洪

    目的 观察微创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黄斑前膜患者的疗效. 方法 24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8例;年龄56 ~ 77岁,平均64岁;病程2~ 36个月,平均9.3个月.所有患者均行了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3G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术.观察术前晶状体混浊情况,术前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OCT结果、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 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3个月,术前:裸眼视力<0.1者6例,0.1至0.2者18例;佳矫正视力0.1 ~0.2;术前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裸眼视力(t=-7.647,P<0.05).术后佳矫正视力0.1 ~0.3的有14只眼,>0.3的有10只眼;术后裸眼视力与佳矫正视力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813,P >0.05).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两行以上,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以上的占95.8% (23/24).术后OCT显示黄斑结构大致恢复正常,中心凹厚度由术前的(299.25±25.14) μm降低至(229.50±20.80) μm(t=12.206,P <0.05). 结论 微创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前膜,能有效恢复黄斑结构,提高患者视力,是值得推荐的联合手术方式.

  • 特发性黄斑前膜在炫彩成像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形态学分析

    作者:王肖;林少芬;卢晶;王易珅;吕林;罗燕

    [目的]通过炫彩成像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形态学特点,探索黄斑前膜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选取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10例(10眼),行炫彩成像和层扫OCT检查.分析前膜形态学特点;测量前膜不同颜色深浅区域厚度,比较二者有无差异;分别通过炫彩成像及层扫OCT两种途径测量前膜面积,比较二者测量方法的一致性;分析佳矫正视力与前膜面积及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炫彩成像能清晰展现特发性黄斑前膜为黄绿色的膜样组织,颜色越深处膜越厚;通过炫彩成像图像和层扫OCT图像所计算的黄斑前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佳矫正视力与前膜面积无显著相关性,而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负相关.[讨论]炫彩成像可以更清晰直观的评估黄斑前膜形态,通过炫彩成像图像所测的前膜面积可以作为监测特发性黄斑前膜发展和转归的量化指标.

  • 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17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光胜;马丽华;冯桂强;阳昇

    我们自2002年3月起用玻璃体手术切除玻璃体后皮质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或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黄斑前膜的玻璃体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陈光胜;马丽华

    目的评价睫状体扁平部行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患有不同类型的黄斑前膜患者21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前后视力改变、视物变形改善率、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结果视力改善2行以上14眼占66.67%,好矫正视力达0.8.手术后3个月内视物变形消失者4眼占19.04%,视物变形改善者13眼占61.9%.术中并发症为视网膜表面出血3只眼和新裂孔形成1只眼.术后并发症为黄斑前膜残留5眼,视网膜脱离复发1眼.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有效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视力改善率较高,手术具有一定的操作风险.

  •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的视功能

    作者:夏群;卢颖毅;龙力;戴虹

    黄斑视网膜前膜(ERMs)是临床常见的眼底黄斑病变,其中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MEM)常发生于中老年人,无明确的原因,起病隐匿,临床进展缓慢.由于大多数患者的视功能障碍较轻,故被认为较其他黄斑病而言预后不太严重[1,2].与IMEM相关的视功能研究报道甚少,我们对96只ERMs患眼的诸项视功能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将结果如下.

  • 不同类型黄斑前膜玻璃体手术的意义

    作者:黎晓新;姜燕荣;尹红;赵明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黄斑前膜手术的成功率和手术损伤视力的风险.方法对56例患有不同类型的黄斑前膜患者的57只手术眼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前后视力改变;不同类型黄斑前膜术后视力改善的比较;视物变形改善率;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 结果视力改善2行以上41只眼占78.8%,改善率高的为扣带术后黄斑前膜和黄斑裂孔合并黄斑前膜,其次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视力改善较差.总体近视力改善高于远视力.视物变形改善率为65.0%.术中并发症为原裂孔开放4只眼和新裂孔形成5只眼.结论扣带术后黄斑前膜,黄斑裂孔合并黄斑前膜以及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后的视力改善率较高,手术具有一定的操作风险.

  • 内界膜剥除术并发症的研究

    作者:覃玲;张明

    内界膜剥除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如特发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黄斑水肿、外伤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劈裂、视盘小凹等的治疗中,尤其是黄斑部疾病.由于对内界膜的生理功能的重视,目前对于上述疾病玻璃体切除术中内界膜是否剥除、剥除的面积及方式等仍然存在争议.已有文献报道内界膜剥除主要并发症有:对内层视网膜结构的影响,对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的影响,对视网膜电活动的影响,染色剂潜在的视网膜毒性,黄斑区解剖结构的改变,视野改变和对视力的潜在损害.因此,该文对黄斑裂孔及黄斑前膜手术治疗中内界膜剥除术的并发症进行综述.

  • 23G和20G玻璃体切除联合超乳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睿;惠娜;雷春灵;毕春潮;孙文涛;宋虎平

    目的:对比研究23 G和20 G玻璃体切除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对合并白内障的IMEM患者45例45眼,分别实施23 G和20 G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90 d.对比术中玻璃体切除时间、剥膜时间、平均超声能量(average ultrasound energy,AVE)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ffective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EPT),术前与术后1、7 d的眼压,术前与术后30、90 d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术后90 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23G组玻璃体切除时间为12.57±1.35min,20G组玻璃体切除时间为17.30±1.19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488,P<0.01).两组剥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500).术后1d,23G组的眼压略低于20 G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345,P=0.024).术后两组患者的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的眼压、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65、1.895、0.689,P=0.499、0.176、0.411).两组患者的眼压、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1.245、103.06、665.402,P<0.01).23G和20G不同手术方式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有交互作用(F=13.245,P<0.01),而不同手术方式与不同时间点的BCVA和黄斑视网膜厚度无交互作用(F=1.212、2.293,P=0.283、0.129).两组的平均超声能量和有效超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6、-0.737,P=0.242、0.465).术后90d,23G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略高于20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48).结论:23 G 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IMEM效果确切.和20 G相比,23 G PPV手术时间短,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但存在术中隐性切口漏造成术后一过性低眼压的可能.

  •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分析

    作者:曾洪波;蒋珺迪;王鲜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膜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及视功能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1/2017-12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30例30眼进行临床研究,排除手术禁忌,采用25G玻璃体切割系统行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剥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观察术前、术后1wk,1、3mo患者的BCVA、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分析BCVA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前的BCVA显著低于术后3mo(P=0.011),术后3mo BCVA与术前BCVA显著相关(r=0.610,P<0.01),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脉络膜厚度无差异(P=0.999).手术前后BCVA与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无明显变化,患者视功能与脉络膜厚度也无明显相关性.

  • 黄斑前膜的研究现状

    作者:房国凤;高荣玉;徐鑫彦

    黄斑前膜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眼内某些细胞沿着视网膜内表面生长形成的纤维增生膜,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治疗黄斑前膜的主要方法是双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尚无定论.影响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的因素很多,如年龄、黄斑中心凹厚度、椭圆体区结构的完整性等.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IMEM不同眼内填充物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洁;张含;孙鹏;谷峰;王欢;傅博;刘哲丽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术不同眼内填充物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44例44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20例;B组24例,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A组玻璃体腔内行平衡盐溶液(BSS)填充,B组行气体填充(13眼填充滤过空气,11眼填充100mL/L C3F8),术后随访12~16(平均13)mo.术前、术后1,3,6,12mo检查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术后1,7d;1,3mo行眼压(IOP)检查,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间接检眼镜,CFT,IOP检查结果.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眼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提高0.2logMAR及以上者29眼(66%).两组间logMAR BCVA的差异手术前(0.53±0.18 vs 0.52±0.14)及末次随访时(0.31±0.14 vs 0.28±0.09)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组患眼CFT较术前明显降低,从407.82±97.00μm下降到285.25±70.07μm(Z=4.29,P<0.05).两组间CFT的差异术前(409.45±108.40μm vs 406.46±88.76μm)及末次随访时(287.60±66.94μm vs 283.29±73.95μm)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A组眼压(14.25±3.06mmHg)低于B组(17.71±3.2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P<0.05),但两组眼压均值均未超过正常范围(10~21mmHg).术前、术后7d;1,3mo两组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无需俯卧位,B组患者填充滤过空气者术后俯卧位1~3d,填充100mL/L C3F8者俯卧位至少7d.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末填充BSS或气体均能显著提高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两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填充BSS可避免术后俯卧位,减轻患者术后身体及精神负担,同时手术更加快捷、安全.

  • 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频域OCT的对比研究

    作者:蒲一民;卢薇;杨君;何燕;杨田;李斌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ERM)的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其与视力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频域OCT观察用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OCT确诊为特发性ERM(92例112眼)、继发性ERM(78例96眼)的患者,观察前膜的形态特征、定量测量前膜及其下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的关系.结果:ER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射光带,主要表现为前膜与视网膜内表面出现局灶及大部分粘连,其次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水肿.特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98.32±112.0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2.28±9.65μm;继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416.87±104.1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7.05±10.33μ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视力区间,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在两组及同组不同视力区间之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OCT可以客观地显示ERM及黄斑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能定量检测ERM、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是ERM可靠的检测手段.

  • 特发性黄斑前膜183例的OCT图像分析

    作者:谢娟

    目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183例202眼OCT图像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83例202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进行OCT检查,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患眼OCT图像特征为:视网膜前可见一层高反射光带,与视网膜表面明显分离或与视网膜表面紧紧贴附,其中191眼伴有黄斑区视网膜的增厚水肿.其中32眼伴有板层黄斑裂孔的发生,39眼伴有特发性黄斑裂孔期(裂孔前期)的发生.结论: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确诊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敏性.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前膜

    作者:王禹;翟刚;孙笑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前膜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02-06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116例(116眼)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眼术前均未发现黄斑前膜,手术方法均采用巩膜外手术.平均随访10月.结果共14眼(12.1%)发生了黄斑前膜,PVR均B级以上.结论继发性黄斑前膜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较常见并发症,针对其主要发生因素防治.

82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