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疼痛管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爱群;应雅琴;朱小舟;朱聪聪;林婕;马学刚;夏秋霞

    疼痛是一种令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上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995年美国疼痛协会把疼痛定义为继T、P、R、BP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消除疼痛是每个患者的权利,不能缓解的疼痛是不可接受的,因为疼痛是可以避免的.积极准确地评估疼痛,不仅可以识别疼痛的存在,还有助于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

  • 疼痛评分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作者:伏永艳

    疼痛评估是进行有效疼痛控制的第1步和关键环节[1],正确评估疼痛对于把握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是否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选择一种简单、易行的疼痛评估工具是正确评估疼痛的前提[2]。长海痛尺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设计[3],是将数字分级法和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有机结合的一种疼痛评估方法,结果相对准确,减少评估误差。患者更容易接受。在临床使用长海痛尺持续动态评估疼痛程度中,患者容易忘记上次疼痛程度,不能进行有效比较,从而影响疼痛评估的正确性。为保证疼痛管理质量,及时动态监测疼痛评估,使患者的疼痛管理达到满意状态,我院自2015年4~10月,根据长海痛尺,改良设计疼痛评分表,现介绍如下。

  • 加速康复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现状与应用

    作者:邓润菊;胡晓月;李霞;吴杨;陈俊英

    加速康复外科也称快速康复外科,是循证医学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围手术期应用多种已经证实有效的优化方案,通过减弱机体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从而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以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1-2]。加速康复理念虽早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其实施仍受许多传统观念和护理措施限制,笔者将从心理干预、术前肠道准备、疼痛管理、液体控制、早期肠内营养、引流管管理、术中及术后早期保温、功能锻炼等方面对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同行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 癌症疼痛患者院外疼痛管理现状调查及用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凤玲;陈凤菊;刘美

    目的:了解癌症疼痛患者出院后的疼痛管理现状,并分析其用药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高出院癌症疼痛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化的电话随访,对202例癌症患者在出院后按照统一的随访流程与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疼痛控制现状、用药行为、用药副反应以及用药顾虑.结果:肿瘤患者出院后发生过中重度疼痛的22例(10.89%);未遵医嘱用药24例(11.88%);发生至少一种药物副反应96例(47.52%);存在用药顾虑33例(16.34%).未遵医嘱用药的患者中发生中重度疼痛的比例较高(P<0.05),发生了药物副反应的患者遵医嘱用药行为较差(P<0.05),有用药顾虑的患者遵医用药行为较差(P<0.05).结论:癌症疼痛患者出院后的用药行为受到药物副反应与用药顾虑的影响,在对患者进行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的同时应当预防性使用预防便秘与呕吐的药物,并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教育,提高患者疼痛自我管理水平,维持出院后疼痛治疗的效果.

  • 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认知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作者:叶俏;龚雪;刘颖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相关理论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6年1~7月,对广东省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及4所妇幼保健院共406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66份,有效率为90.15%,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平均掌握程度为15.09%;其中,仅7.92%的护士会使用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仅12.30%的新生儿科护士参加过疼痛相关知识培训.结论:应尽早对新生儿科护士开展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 强化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结直肠癌患者疼痛管理能力

    作者:邢镝;肖静;刘跃霞;易明芝

    目的:探讨强化知识培训对普外科护士管理结直肠癌患者疼痛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 ~12月在我院普外科工作的25名护理人员进行强化癌性疼痛知识培训,采用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KASRP)和随机病历抽查的方式调查普外科护士对结直肠癌患者疼痛管理能力的效果.结果:普外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后KASRP平均分和KASRP合格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性疼痛知识强化培训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能力.

  • 儿科护理人员对小儿疼痛管理认知现状调查

    作者:王丽娟

    目的:了解儿科护理人员对小儿疼痛管理认识以及态度现状。方法:采用自填式的半结构化问卷,对随机抽取的120名儿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其中重症监护室58名,儿科普通病房62名。结果:儿科疼痛知识方面的培训仅只占37.50%。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对疼痛的管理认知水平偏低,只有33.33%采用客观的疼痛评估方法来评估疼痛,同时局部浸润止痛药和局部麻醉药的使用率只有37.50%和27.50%。结论: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疼痛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和教育,有效管理小儿疼痛,从而减轻患儿痛苦。

  • 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的应用

    作者:刘佳璋;黎桂花;欧阳春兰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血液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伴疼痛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伴疼痛21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非阿片类止痛药的应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的应用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非阿片类止痛药的应用率.

  • 中医护理在中枢神经损伤姑息护理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作者:韩清波;闫玮娟;陈杰;王佳冰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中枢神经损伤姑息护理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对照组49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9例实施中医护理,对两组进行NRS评分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NRS低于观察组,满意度高于观察组。结论中医护理可以减轻中枢神经损伤严重运动障碍患者的疼痛。

  • 疼痛管理在股骨头坏死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荣丽;邢书慧;张雪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对股骨头坏死介入患者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疼痛小组的建立以及疼痛知识的宣教普及,来观察其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并在疼痛管理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以便更好地进行疼痛管理。结果疼痛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患者的疼痛减轻明显,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结论疼痛管理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应用很有必要。

  • 小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分析

    作者:刘芳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监护室(PICU)护士对于疼痛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PICU在职的护士52例,全部护士均采用PNKAS(护士疼痛知识及态度调查表)对其疼痛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观察了解,并提出对应的改进对策,以便PICU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水平提高.结果 全部入选护士通过调查后显示,52例PICU护士的平均疼痛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13.98 ±5.14)分,平均正确率为33畅97%;对不同学历、PICU护龄及职称护士的小儿疼痛管理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畅05),而对是否存有疼痛管理培训或者自学经历护士的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PICU护士对于小儿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在临床上应将PICU护士的相关疼痛管理培训加强,提高其小儿疼痛管理的能力及意识,以将PICU中的小儿疼痛管理效果提高.

  • 综合治疗在基层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疼痛管理现状分析

    作者:赵吉山;刘金峰;李太玉

    目的 分析综合治疗在基层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疼痛管理现状.方法 选取济阳县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癌症患者350例,根据抽签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分析影响疼痛的主要因素,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减少疼痛.

  • 疼痛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研究

    作者:马艳红

    目的 观察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规范护理管理能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舒适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王菲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疼痛、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光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骨折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 SAS 评分、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SAS 评分、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骨折术后患者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 综合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翠红;李焕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疼痛控制情况(疼痛控制时间、疼痛控制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时间长于对照组,疼痛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肿瘤 疼痛管理 护理
  • 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及模式探讨

    作者:秦素兰;张春梅;伍川

    目的 探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及模式.方法 查阅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62例髋部疾病患者的疼痛管理随访记录,根据围术期是否应用肝素类药物将所有患者分为术后持续皮下镇痛组(PCSA组,n=72)、持续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n=54)及不实施持续镇痛组(NPCA组,n=36),比较3组患者术前(T0)、术中(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2天(T3)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时段,PCEA组与PCSA组患者中度、重度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PC-SA组患者中度、重度疼痛发生率低于NPCA组(P<0.05).PCSA组患者T1时段重度疼痛发生率,T2、T3时段中度、重度疼痛发生率均低于PCEA组(P<0.05).T0、T1时段,PCEA组、PCSA组患者肌肉注射止痛发生率低于NPCA组(P<0.05);T2时段,PCSA组患者肌肉注射止痛发生率低于PCEA组(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以PCSA为基础,辅以病房多环节处理的平衡镇痛模式可取得较平稳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术后合并症病情加重,预防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 疼痛管理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杜玉敏;任玉娥;丛海静;景凤敏;郗露露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进行疼痛管理.治疗后5、10 d对疼痛程度及睡眠受干扰程度、不良反应、疼痛控制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2组入院时疼痛程度、睡眠受干扰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5、10d,疼痛程度及睡眠受干扰程度、便秘发生率及疼痛控制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管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 规范化、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亚辉;李秀婷;闫晓丽

    目的 探讨规范化、个体化镇痛管理模式在骨盆骨折患者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骨盆骨折住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疼痛管理,患者主诉疼痛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观察组患者应用规范化、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2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护理满意度、睡眠时间长短、压疮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规范化、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模式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延长睡眠时间,降低压疮并发症的发生率.

  •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与护理研究

    作者:秦金凤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由于围手术期手术疼痛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对术后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手术的疼痛护理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对冠装动脉搭桥术患者的疼痛管理和护理研究进行分析,对术后的疼痛进行分级护理,并且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观察了解到患者的恢复情况.

  • 优质护理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术后切口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丹;谢琴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后切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76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患者,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对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干预组;并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的76例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结果;观察两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干预组术后各时间段内疼痛程度更弱,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康复能力.

724 条记录 10/37 页 « 12...78910111213...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