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PET-CT靶区勾画方式对肺癌治疗计划的影响

    作者:王丹;LIU Ming-yuan;修霞;高鸿;李高峰

    目的 研究肺癌放射治疗中应用PET-CT定位时不同靶区勾画方式对靶区体积以及正常组织受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例肺癌患者.扫描后进行图像融合,并根据小同阈值勾画靶区并设计治疗计划,比较各个靶区大小以及正常组织受量.勾画靶区时采用的3个阈值分别为Kmax(50%)、Kmax(40%)和SUV2.5.Kmax(50%)和Kmax(40%)分别是大单位体积摄取值的50%和40%,SUV2.5是标准摄取值2.5.根据上述特定阈值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考虑到器官运动和摆位误差,在GTV基础上外放1.5 cm作为计划靶体积(PTV).勾画的正常组织包括肺和脊髓,并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加以比较.结果 3个阈值勾画的结果不同,2例患者GTV分别为23.1、34.9、49.2 cm3和58.1,80.3.163.4 cm3,PTV分别为169.5、222.1、261.9 cm3和286.8、349.7、560.5 cm3;全肺受量超过20Gy的体积分别为14.4%、17.2%、19.5%和15.2%、16.0%、20.2%,全肺平均剂量分别占16.2%、19.4%、21.4%和12.7%、14.4%、19.4%.≤1 cm3脊髓的受量分别占30.6%、34.3%、44.9%和27.3%、35.2%、67.1%.结论 应用PET-CT定位时采用不同靶区勾画方式对GTV、PTV和正常组织受量影响很大.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情况下,应考虑采用靶区覆盖较好的阌值勾画靶区.

  • 80 kV 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

    作者:葛全序;毕可森;丛培霞;王培玺;赵锦桥

    目的 研究80 kV管电压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6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80 kV管电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团注追踪(bolus tracking)监测点进行肺动脉成像,对照组29例采用120 kV管电压,延迟时间采用团注测试峰值时间+0.7 s,进行肺动脉成像.测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和有效剂量(E),测量肺动脉强化后CT值和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5分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目测评分.对DIS、E、SNR、CNR进行t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图像目测评分结果 .结果 观察组DIS和E分别为(146.5±7.6)mGy·cm和(2.5±0.1)mSv,对照组DIS和E分别为(313.4±13.5)mGy·cm和(5.3±0.2)mSy,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量化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NR分别为32.6±3.6和31.3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观察组和对照组CNR分别为28.5±3.4和27.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目测评分结果 :观察组为5分8例,4分26例,3分1例;对照组为5分5例,4分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结论 80 kV 64排多层螺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bolus tracking监测点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同时不降低图像质量,是肺动脉造影的首选检查方法 .

  • 肝脏肉瘤样癌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对照分析

    作者:王艳;吴青霞;王梅云;郭濴;任宇靖;刘子伦

    目的 分析肝脏肉瘤样癌(HSC)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7例HSC病例,分析其影像表现、临床特征、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临床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7例肿瘤病理组织均为肉瘤样成分,免疫组化pan-CK、Vimentin均阳性表达;所有患者临床就诊均表现为肝内单一不均质肿块,其中6例有肝硬化,但AFP等生化指标正常;6例CT和MRI增强表现周边结节样强化并逐渐填充、中央坏死,1例动脉期边缘强化,延迟消退,均有血管或邻近组织侵犯;其中MRI多b值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包括b值3 000 s/mm2;随访5例患者12个月内出现肝外转移,1例术后1个月死亡.结论 影像特征及免疫组化可以为提高诊断提供有用信息.

  • 海洛因依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脑CT研究

    作者:黄祖平;郭田生;黄红星;罗晓;姜兵;吴立业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患者脑CT的形态学改变.方法:39例海洛因依赖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组行头部CT扫描,测量侧脑室前角尖间大宽度等7项相关指标(D1-D7),用SAS 9.1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海洛因依赖者两侧脑室前角大宽度为7.67 mm±s 1.63 mm,额叶脑沟大宽度为3.08 mm±s 0.61 mm,两侧脑室体中间部大距离为34.91 mm±s 3.69 mm,与正常对照组(6.41 mm±s 1.15 mm /1.91 mm±s 0.65 mm/31.70 mm±s 5.33 mm)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结论:海洛因依赖患者侧脑室增大,存在额叶皮层萎缩现象.

  • 海洛因依赖者脑CT对照研究

    作者:郁开朗;丁兆生;赵晨;邱阳婴;马文国;袁培云;汤卫英;陈震;钱帮春;周爱娟;洪常青;李想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脑CT表现.方法:对72例海洛因依赖者与50例正常对照者的脑CT表现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海洛因依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内囊后肢,右丘脑及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CT值有不同程度的减低.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可能有脑实质损害,中毒性脑病CT表现具有特征性.

  • 艾滋病并发肺真菌病的胸部CT表现

    作者:李莉;孔丽丽;李宏军

    目的 总结艾滋病(AIDS)并发肺真菌病的胸部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AIDS合并肺真菌病患者的胸部CT资料.结果 AIDS并发肺真菌病病变无明确好发部位.肺内结节20例(66.7%),其中4例结节内可见空洞,粟粒样结节2例.空洞20例(66.7%),2例空洞周围可见晕征.肺实变11例(36.7%),其中4例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样阴影9例(30.0%).空气半月征、胸腔积液、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各4例(13.3%).肿块和小叶间隔增厚各3例(10.0%).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例(6.7%).自发性气胸和心包积液各1例(3.3%).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表现26例.肺曲菌病以多发空洞和结节为主要CT表现;肺隐球菌病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CT表现为双肺多发群聚空洞,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 AIDS并发肺真菌病时胸部CT表现复杂,常见的CT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空洞、实变和磨玻璃样阴影.

  • 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泽年;郭天畅;张婷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5例受检者能屏气时间≥18S,控制心率在(65±10)次/min,行16层螺旋CT冠脉CTA检查,利用血管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主要采用容积再现 (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对冠脉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其中21例患者的冠脉CTA结果 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检查(CAG)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采用相对值或绝对值时间法重组心脏容积数据.对128例患者中512支血管进行成像质量分析:质量优、良、中和差分别为22.5%(115支)、41.0%(210支)、24.4%(125支)和12.1%(62支),可用于诊断评价的血管为 87.9%(450支).21例与CAG进行对照,共分析冠状动脉血管84支,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89.6%、86.8%和93.5%.结论 利用16层CT行冠脉CTA,虽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比不上更多层数的高挡CT,但充分做好病人扫描前准备和合理的扫描、重建方法,仍可达到较高的检查成功率.

  • 颌骨囊性病变CT及临床分析

    作者:马平

    目的 对颌骨囊性病变CT表现进行分析,探讨病变的病理学表现,并且明确该种病变的治疗与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50例上颌骨囊性病变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CT表现.结果 在这50例颌骨囊性病变中有根端囊肿15例,孤立性颌骨囊肿6例,含牙囊肿7例,角化囊肿4例,造釉细胞瘤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鼻腭囊肿7例,球上颌囊肿3例.结论 通过对于颌骨囊性病变各种类型CT表现的分析,对了解其病理特点和提高治疗效果的意义很重大.

  • 256层螺旋CT脾动脉成像中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的应用研究

    作者:贺迎花;陈伟斌;张惠英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脾动脉成像中应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256层螺旋CT脾动脉成像患者100例,观察组50例采用高浓度对比剂碘普罗胺50 ml+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浓度对比剂碘海醇70 ml.根据CT造影图像评价两种不同浓度、不同剂量对比剂对脾动脉的显示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腹主动脉腹腔干水平、脾动脉中段及脾叶动脉C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脾动脉各级分支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256层螺旋CT脾动脉成像中是可行的,可以获得满意的脾动脉图像,满足诊断需要,并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新生儿颅内出血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及其预后分析评估

    作者:秦晓斌;徐汉芬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和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关系及评估其预后.方法:选择52例经临床及CT证实为HIE的住院患儿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轻度14例,中度17例,重度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25例,硬膜下出血(subdural hemorrhage,SDH)20例,脑实质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4例,室管膜下出血(subependymal hemorrhage,SEH)及脑室内出m(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WH)3例.完全恢复或逐渐恢复者24例,不良后遗症者17例,死亡者11例.结论:中度及重度HIE合并颅内出血的概率较高,而且可同时合并两种形式以上的颅内出血;中度、重度HIE预后不良且死亡的概率高,尤其是伴有两种形式以上的颅内出血者预后更差.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触发模式的比较

    作者:李烁;王怡宁;孔令燕;王志伟;周慷;樊红苓;王明;金征宇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与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模式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及放射线剂量.方法 将70例临床怀疑或已知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分别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和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冠状动脉CT成像,对两种成像模式的图像质量及放射线剂量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匹配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组和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模式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分别为99.62%和99.6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3±0.36和1.0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3,P=0.000);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的放射线剂量为(3.47±1.00)mSv,明显低于回顾性螺旋扫描模式的(14.28±1.81)mSv (P=0.032).结论 对于心律齐且心率≤70次/min的患者,尽管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的图像质量略差于回顾性螺旋扫描模式,但两者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无明显差异,而前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减少.

  • 小儿横纹肌肉瘤的CT诊断

    作者:尹传高;汪松;史自锋;齐炜炜

    目的:探讨小儿横纹肌肉瘤(RM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儿RMS的CT资料。结果头颈部RMS 3例,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增强后强化明显,邻近骨质无破坏。四肢躯干RMS 8例,CT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轻至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相邻骨质破坏不明显。腹盆腔RMS 6例,5例CT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较大肿块,密度不均,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腹膜后未见淋巴结转移;另1例位于肠系膜,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增强后不均匀条纹状强化。泌尿生殖系统RMS 7例,其中位于膀胱2例,CT表现为膀胱壁不均匀增厚伴突向膀胱腔内的肿块,平扫呈略低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边界不清;位于后尿道1例,CT表现为盆腔内囊实性包块,浅分叶,增强后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位于阴道、阴囊、睾丸、会阴部各1例,CT表现为结节状较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度至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小儿RMS随部位和年龄不同有一定的CT特征表现,对早期正确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99mTc-MIBI双时相SPECT/CT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文婵;姚稚明;刘秀芹

    目的 评价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及SPECT/CT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的术前诊断价值,比较原发性HPT(PHPT)与继发性HPT(SHPT)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2017年因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行99mTc-MIRI双时相平面及SPECT/CT的住院患者资料,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平面及SPECT/CT、PHPT与SHPT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 80例HPT患者中23例于笔者医院行手术治疗,术中共发现37个HPT病灶(腺瘤19个,增生16个,腺癌2个),平面显像和SPECT/CT分别检出28和31个病灶,敏感度分别为75.7%和83.8%.16例PHPT共18个病灶,平面显像和SPECT/CT均检出17个病灶,敏感度均为94.4%;7例SHPT共19个病灶,平面显像和SPECT/CT分别检出11和14个病灶,敏感度分别为57.9%和73.7%.19个腺瘤和2个腺癌中,平面显像和SPECT/CT均全部检出,敏感度均为100%;16个增生病灶中,平面显像和SPECT/CT分别检出7和10个,敏感度分别为43.8%和62.5%.结论 99mTc-MIBI双时相显像在PHPT患者中,平面显像和SPECT/CT具有相同的诊断敏感度,但是在SHPT患者中,SPECT/CT诊断效能高于平面显像,SPECT/CT对于甲状旁腺增生的诊断效能高于平面显像,二者在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效能上相近.

  • 多排螺旋CT对胸膜孤立性纤维瘤诊断价值

    作者:顾国华;祝跃明;黄小燕;沈健;李俊

    目的 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均行增强.结果 16例均为胸腔内单发肿块,大小不等,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直径2.3~19.0cm,12例较大肿块密度不均匀,多数内见囊变及坏死,4例内见钙化,4例小肿块密度均匀,平扫CT值21~37HU,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持续强化,CT值43~85HU,8例呈“地图样”强化,7例肿瘤内见血管影.7例位于右侧,9例位于左侧,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后处理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SFTP的MSCT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检查有利于明确病变的大小、范围、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但终需病理学确诊.

  • 计算机体层成像在肺栓塞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吴磊;王志铭

    肺动脉栓塞起病急、病死率高,及时有效的诊断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肺栓塞检出率日益增加,而计算机体层成像(CT)尤其是CT肺动脉造影技术在肺栓塞诊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主要介绍CT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研究进展以及CT肺动脉造影技术在诊断和评价肺动脉栓塞程度中的应用,同时阐述该技术的不足,探讨其发展前景.

  • 影像学诊断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作者:王术生(综述);俞咏梅(审校)

    炎症性肠病( 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其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是临床诊断IBD的重要依据,其能弥补内镜观察的不足,是 IBD患者随访复查、评估病情的常用工具。传统X线造影仅能观察肠腔及黏膜,相比之下,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可更全面、更敏感地观察IBD,各种检查都存在优势和不足,现对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 IBD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 螺旋CT在大肠癌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刘岩;时志民;王蕾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大肠癌分期中的应用.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2例大肠癌患者螺旋CT扫描图像分析,进行Duke分期,对照术后病理结果评判螺旋CT分期的准确性.结果:螺旋CT对大肠癌的分期具备高敏感性.结论:大肠癌术前螺旋CT检查是大肠癌分期的佳方法并对远处转移的诊断具备明显优势,同时对能否行手术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喉癌CT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鹏;高雪梅

    目的:探讨喉癌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42例中CT清晰显示病变形态呈结节状15例,不规则形18例,菜花状8例,巨块形1例;病变部位在声门25例,声门上部12例,声门下部4例,贯声门1例.结论: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位置、侵犯范围以及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它能为喉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306 条记录 2/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