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抑郁症静息态下注意网络功能连接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韩颖琳;姚志剑;王丽;卢青;刘海燕;滕皋军

    目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静息态下抑郁症注意网络的功能连接.方法:2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单相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学手册>第四版(DSM-IV)重性抑郁诊断标准抑郁症住院患者及25名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参与了静息态fMRI扫描.分别分析抑郁症患者前、后注意网络内区域相互之间低频fMRI信号波动的相关性,以观察抑郁症注意网络的功能连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双侧前扣带回与丘脑[左侧Z分:(0.58±0.10)vs.(0.64±0.06),P=0.012;右侧Z分:(0.53±0.13)vs.(0.61±0.13),P=0.025]、双侧基底神经节与丘脑[左侧Z分:(0.66±0.07)vs.(0.70±0.05),P=0.043,右侧Z分:(0.64±0.07)vs.(0.71±0.07),P=0.002]、左侧额叶皮层与前扣带回[Z分:(0.51±0.16)vs.(0.63±0.12),P=0.003]、左侧额叶皮层与基底神经节[Z分:(0.59±0.07)vs.(0.65±0.11),P=0.029]、右侧辅助运动区与基底神经节[Z分:(0.57±0.11)vs.(0.64±0.11),P=0.024]、右侧前扣带回与辅助运动区[Z分:(0.54±0.10)vs.(0.61±0.11),P=0.043]、右侧额叶皮层与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减低[Z分:(0.64±0.10)vs.(0.70±0.10),P=0.028].结论:静息态抑郁症患者注意网络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可能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尤其是注意力下降有关.

  •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丘脑功能连接的随访研究

    作者:周波;张增强;安宁豫;姚洪祥;王盼;郭艳娥;尚延昌;高广生;王鲁宁;张熙

    目的:研究静息状态下轻度认知障碍( MCI)患者丘脑功能连接在1年的纵向研究中的变化。方法在基线和平均13.0±2.2个月的随访中,对13例MCI 患者进行静息状态下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前后丘脑功能连接的差异,并分析神经心理评估结果与丘脑功能连接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基线时相比,MCI患者左侧下顶叶皮层、壳核及右侧小脑后叶与丘脑的功能连接减弱,然而这种改变与认知评估成绩的变化间未发现显著的相关。结论随时间进展,MCI患者丘脑与多个涉及高级认知功能脑区间的静息状态功能连接出现减弱,这一结果为研究MCI患者向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脑功能病理生理改变提供了依据。

  • 使用输液延长管三通旋塞夹的排气方法

    作者:费敏;吕彩华

    一次性使用输液延长管三通旋塞夹是一种多功能连接延长管,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输液操作,尤其是手术病人和重症病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加用延长管三通旋塞夹时,需要分离头皮针与输液器,并且要对接上的延长管三通旋塞夹双侧排气,排气不妥当很容易将气泡带入针头进入静脉,引起病人和家属的恐慌.我科在临床使用此产品2年来,探索出了避免空气进入静脉的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针刺百会穴改善脑卒中患者记忆力的中枢机制

    作者:林志诚;杨珊莉;薛偕华;陶静;陈立典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改善脑卒中患者记忆力的中枢机制。方法将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以及物理、作业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刺百会穴8周,对照组针刺阳陵泉穴8周。治疗前后两组行静息态fMRI扫描,观察左、右海马功能连接的变化;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对韦氏记忆量表评定结果与脑功能连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韦氏记忆量表的各项得分和记忆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后,记忆量表总分、记忆商改善(P<0.05);左侧海马与右侧额下回、右侧额中回,以及右侧海马与左侧额叶、左侧顶叶连接增加。记忆商与左侧海马和右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r=0.56)、右侧海马和左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r=0.75)、右侧海马和左侧顶叶的功能连接(r=0.88)呈正相关。对照组治疗前后,记忆量表总分、记忆商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海马与右侧枕中回、右侧海马与右侧小脑后叶、左侧颞上回之间的连接减少,量表分与海马脑区功能连接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针刺百会改善脑卒中患者记忆力的中枢效应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与额叶、顶叶之间脑网络的功能连接有关。

  • 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效果中的作用

    作者:张磊;罗芳;李欢冬;王保国;刘晓媛

    目的 探讨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受试者14例(男7例,女7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经皮穴位电刺激后,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双侧顶上小叶、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与丘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双侧岛叶、基底神经节、双侧额下回、左侧额叶眶回、左侧颞上回(P<0.005,cluster> 10mm3).结论 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的中枢镇痛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小脑、楔前叶、岛叶、基底神经节、顶上小叶、额叶眶回、额中回、额下回、颞叶等脑区与丘脑间功能连接的改变是丘脑镇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丘脑在舒芬太尼中枢镇痛中的作用

    作者:刘晓媛;李欢冬;张磊;罗芳;王保国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受试者17例(男8例,女9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2 ng/ml)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后,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额叶直回、左侧额叶眶后回;与丘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右侧扣带回及左侧颞中回(P<0.001,cluster> 13 mm3).结论 丘脑是舒芬太尼中枢镇痛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脑区.额叶直回、左侧额叶眶后回、右侧扣带回、小脑及左侧颞中回与丘脑间功能连接的变化可能是舒芬太尼中枢镇痛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小意识状态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即刻效应研究

    作者:赵敬璞;倪莹莹;林瀚波;刘慧华;吕晓;董军涛;庄志强;燕铁斌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士0.12个月.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给予1次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MRI)扫描,随后固定tDCS的电极,阳极固定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阴极固定在眶上区,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研究.首先给予单次安慰tDCS刺激(20min),单次安慰刺激完成后进行第2次rs-fMRI扫描,然后给予单次真tDCS刺激(20min),单次真tDCS刺激结束后进行第3次rs-fMRI扫描,每次给予rs-fMRI评估同时应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进行测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单次安慰tDCS治疗后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次真tDCS治疗后听觉网路(右侧颞下回)、额顶网络(左侧角回及颞叶后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S)显著增强(P<0.05).单次真tDCS与单次安慰tDCS比较,默认网络(右侧楔前叶)、额顶网络(右侧角回、右侧中央后回)、感觉运动网络(双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静息态脑功能连接产生显著影响,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左侧额顶网络功能、意识水平相关的默认网络关键节点(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增强,可能是这种干预促进患者意识水平恢复的神经机制.

  • 持续短阵脉冲刺激抑制一侧初级运动皮层后脑功能连接的变化

    作者:杨青;胡瑞萍;吴军发;杜小霞;朱玉连;汤昕未;范顺娟;田闪;吴毅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健康被试者一侧初级运动皮层经持续短阵脉冲刺激抑制后与全脑其他灰质区域的功能连接变化.方法:采用持续短阵脉冲刺激(cTBS)对21例健康被试者的右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进行抑制.在cTBS干预前和干预后即刻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以右侧M1区受抑制明显的区域作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灰质区域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右侧M1区种子点在cTBS干预前后与全脑其他区域功能连接的变化.结果:右侧M1区种子点在cTBS干预前与大脑广泛区域存在较强的功能连接,在cTBS干预后功能连接范围缩小、连接强度减弱,以右侧扣带回中部和左侧中央后回减弱为明显,具有显著性意义(单个体素P<0.001,GRF校正P<0.05).结论:健康被试者一侧运动皮层受到抑制后,与全脑灰质功能连接普遍减弱,尤以与同侧扣带回中部及对侧中央后回的功能连接减弱明显.

  • 骨骼肌内胶原对机械负荷的适应性

    作者:范晓华;纪树荣;周红俊

    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外基质形成的,肌腱、肌肉周围与肌内的细胞外基质确保了骨骼肌与骨骼之间的功能连接.细胞外基质位于细胞之间,由胶原蛋白与非胶原蛋白组成.结缔组织有多种功能,首先,对血管、神经提供机械支持;其次,结缔组织使肌肉具有弹性;第三,能够进行力量传递,来自肌纤维的力量传递不仅经肌肉-肌腱接头处至肌腱及骨,而且在肌纤维间与肌肉的肌束间进行侧面传递.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伍颖;王烈菊;郁丽娜;张冯江;严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伴随着多个脑区如海马回、纹状体、前扣带回、丘脑、S1、岛叶等的基础活动变化及其之间功能连接网络的重塑,这些脑区涉及感觉、情绪、认知、学习记忆等多方面功能.本文将就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关脑区基础活动变化和功能连接重塑的中枢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同时也为研究带状疱疹急性期向后遗神经痛期转化机制提供线索.

  • 麻醉大鼠皮层及纹状体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接

    作者:姚群立;张红英;方芳;余辉;陈蓉;滕皋军

    目的 以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探讨大鼠麻醉状态和呼吸、心跳消失早期状态不同脑部位静息态自主性BOLD低频振荡(LFBF)信号的变化.方法 对SD大鼠20只,于吸入麻醉后应用7.0T小动物磁共振仪行MRI,采集鼠脑解剖及功能成像数据;处死大鼠,呼吸、心跳停止5 min后以相同方法行鼠脑MRI;分别以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为ROI,以功能连接分析方法行脑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 麻醉状态下皮层相关性强于纹状体,信号差异范围以皮层为主;呼吸、心跳停止早期皮层与纹状体相关性差异变小,信号差异以皮层之外的区域为主;相应ROI内两种状态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状态下大鼠脑功能活动网络依然存在.LFBF信号蕴含着神经活动的生理性信息,可能为研究局限性脑缺血早期脑神经活动变化及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技术.

  • 正常人运动皮质的功能连接网络及其小世界性

    作者:陈井亚;杨明;刘斌;张光玉;李慧君;冯源

    目的 利用静息态fMRI观察运动皮质的功能连接网络及其小世界性.方法 对9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行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分别以双侧M1区为种子点获得全脑正性及负性功能连接脑图.以这些区域作为节点,计算其平均聚类系数Cp和平均短路径长度Lp、全脑随机网络属性Crand和Lrana;按照公式γ=Cp/C怕nd>1和λ=Lp/Lrand≈1分别计算γ及λ值,以验证其小世界网络属性.结果 静息态以M1区为种子点的正激活区域主要包括双侧初级运动皮质、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负激活区域包括双侧额上回、楔前叶、缘上回、角回、双侧颞上回及小脑后叶.在矩阵稀疏度0.1≤Sparsity<0.5范围内,这些区域的小世界属性符合γ=Cp/Crand>1及λ=Lp/Lrand≈1.结论 运动皮质的正性连接主要集中在运动系统内,负性连接与脑的默认网络类似,运动皮质功能网络具有小世界性.

  • 静息态fMRI观察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区功能连接异常

    作者:刘怡秋;孙曼;陈元园;付修威;马春潮;倪红艳

    目的 探讨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全脑功能连接改变及差异.方法 对轻、中度AD患者(轻、中度AD组,各25例)及2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5名)行静息态fMRI.计算全脑116个脑区的功能连接,以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功能连接的差异,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功能连接对的差异.结果 与轻度AD组比较,中度AD组小脑内部及后扣带回与颞叶海马等的功熊连接减低,双侧海马间、后扣带回与内侧眶部额上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轻度AD组双侧海马间、小脑蚓部间功能连接增加,后扣带回与颞部海马、眶部额中回及背外侧额上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减低;中度AD组表现为小脑内部以及后扣带回与颞部海马、眶部额中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减低,后扣带回与内侧眶部额上回以及双侧海马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加(P均<0.05).结论 中度与轻度AD患者脑功能连接异常存在差异,包括小脑内、双侧海马间连接异常,后扣带回连接减低以及微弱代偿.

  • 联合运用静息态及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探讨杏仁核在网络游戏成瘾中的意义

    作者:韩旭;李磊;汪耀;孙雅文;丁伟娜;江文庆;周滟

    目的 联合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及动态功能连接(dFC)技术分析网络游戏成瘾(IGD)患者杏仁核与其他脑区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对30例IGD患者(IGD组)与30名志愿者(HC组)行头颅fMRI,分析2组间以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的脑功能连接差异,及其与IG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HC组比较,IGD组右侧杏仁核与右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和右侧额中回rsFC增强;与左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右侧枕下回和右侧枕上回rsFC减弱;左侧杏仁核与右侧直回及丘脑rsFC减弱.与HC组比较,IGD组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颞中回、左侧额内侧回的dFC方差增大,与右侧楔前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后扣带回以及左侧中央后回dFC方差显著减小;右侧杏仁核与右侧额中回dFC方差增大,与右侧颞中回、左额内侧回及旁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dFC方差减小.左侧杏仁核与右侧直回的rsFC强度与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评分呈负相关;左侧杏仁核与左侧中央后回的dFC方差与CIAS评分呈正相关,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顶下小叶的dFC方差与CIA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杏仁核参与了IGD的形成和发展,dFC可以作为rsFC的补充,有助于更好地探索IGD形成和发展的神经学机制.

  • 静息态fMRI观察短期正念减压训练对大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的影响

    作者:李雷;毕国力;吴昆华;刘瑞湘;赵兴蓉;张宏江;肖琴;武丽莎;陈壮飞

    目的 采用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观察短期正念减压训练对大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纳入16名健康志愿者,对其进行8周正念减压训练,采集训练前后静息态fMRI数据,并对其进行正念五因素量表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评定.计算复杂网络小世界属性参数,并比较正念减压训练前后的差异.结果 8周正念减压训练后,稀疏度阈值为1%~16%时,受试者全脑局部效率(Eloc)、标准化聚类系数(γ)、小世界值(σ)均下降(P均<0.05).稀疏度阈值为20%时,双侧扣带回中部、双侧杏仁体、右侧壳核、左侧丘脑的节点全局效率(Ei_glob)升高,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眶部、双侧缘上回Ei_glob降低(P均<0.05);左侧海马、左侧尾状核、右侧丘脑的节点局部效率(Ei_loc)升高,右侧扣带回后部、顶下缘角回Ei_loc降低(P均<0.05).Ei_glob与正念能力呈负相关的脑区包括右侧额上回眶部、右侧缘上回,呈正相关的脑区有右侧杏仁体、右侧壳核;双侧杏仁体的Ei_glob与消极情绪得分呈正相关,左侧丘脑的Ei_glob与积极情绪得分呈正相关,右侧顶下缘角回的Ei_loc与观察因子、积极情绪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短期正念减压训练能引起大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改变,主要涉及皮质—基底核环路,部分脑区节点效率可反映训练后正念能力及情绪状态.

  • 吸烟者静息态fMRI脑功能连接研究

    作者:胡宝民;李春林;景斌;褚水莲;彭朋;蒋涛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分数低频振幅技术(fALFF)及功能连接方法分析吸烟者脑功能活动.方法 收集53名吸烟者(吸烟组)和53名不吸烟者(对照组)的静息态fMRI资料,并将吸烟组分为少量吸烟亚组与大量吸烟亚组、轻度成瘾亚组与重度成瘾亚组,计算受检者fALFF值,观察2组及不同亚组间fALFF值、全脑功能连接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吸烟组左侧边缘叶等脑区fALFF值增加,右侧颞上回等脑区fALFF值下降;与少量吸烟亚组相比,大量吸烟亚组右侧颞上回等脑区fALFF值升高,双侧边缘叶等脑区fALFF值下降;与轻度成瘾亚组相比,重度成瘾亚组双侧额中回等脑区fALFF值增加,左侧边缘叶等脑区fALFF值下降.吸烟组较对照组可见多发功能连接增强和减低的脑区.结论 吸烟者与成瘾相关脑区活动增强、情绪控制脑区活动减弱,且部分脑区活动改变与吸烟量及烟瘾程度有关.

  • 复发性孤立性视神经炎患者初级视觉皮层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

    作者:黄靖;段云云;孙峥;刘亚欧;任卓琼;毛贝;吴云清;张晓君;李坤成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观察复发性孤立性视神经炎(RION)患者初级视觉皮层(V1)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 收集45例RION患者(RION组)及4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行常规头部MRI及rs-fMRI,选取V1为种子点,采用统计参数图5(SPM5)分析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并将RION组功能连接异常的脑区与其视力、病程及认知功能评分(PASA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ION组左侧额中回、双侧枕叶舌回、右侧颞中回及右侧顶下小叶与V1的功能连接明显减低;双侧楔前叶、右侧额前回、左侧顶下小叶及右侧岛叶与V1的功能连接明显增强,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右侧顶下小叶及右侧额前回的功能连接异常与PASAT评分呈正相关;左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异常与患者视力呈正相关.结论 rs-fMRI可检测出RION患者与V1区功能连接异常的脑区,并且显示与视力、病程及认知功能评分相关的脑区,可为临床探索RION功能连接异常提供客观依据.

  • 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的正常人脑扣带皮层亚区划分

    作者:靳飞;刘怀贵;李伟;秦文;于春水;孙志华

    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模式对正常人脑扣带皮层进行亚区划分,并分析不同亚区的功能连接模式.方法 收集47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采集结构磁共振图像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在蒙特利尔脑研究所标准空间勾画扣带皮层ROI.基于个体计算ROI中每个体素与全脑其他体素时间序列的Pearson线性相关系数,得到互相关矩阵,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自动聚类.采用交互验证的方法选择合适分割数.终计算大概率图谱.通过单样本t检验确定与每个亚区具有正功能连接的脑区.结果 扣带皮层被分为6个亚区:前扣带皮层、背侧中前扣带皮层、腹侧中前扣带皮层、中后扣带皮层、背侧后扣带皮层及腹侧后扣带皮层亚区.每个亚区有特异的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结论 人脑扣带皮层依据不同的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分为6个亚区,每个亚区分属不同的脑功能网络,参与不同的功能.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及拓扑属性异常

    作者:陈立婷;彭德昌;李健;李海军;叶成龙;余宏辉;辛会珍;龚洪翰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脑默认网络(DMN)内部各亚区的功能连接(FC)及拓扑属性的异常改变.方法 采集40例男性重度OSA患者(OSA组)和43名睡眠正常的男性志愿者(对照组)的静息态fMRI数据,以20个DMN亚区为种子点构建DMN的FC网络,获得OSA患者DMN各亚区间FC异常的脑区.计算拓扑属性参数小世界指数(ο)、网络全局效率(Eglob)和网络局部效率(Eloc),并评估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OSA组和对照组DMN均存在小世界属性.与对照组比较,OSA组前-后DMN、后DMN内部FC减低(P均<0.05),Eloc减低(P=0.02).OSA组DMN异常的FC与Eglob值(r=-0.736,P<0.001)、蒙特利尔认知(MoCA)量表评分(r=-0.453,P=0.006)呈负相关.结论 OSA患者DMN内部各亚区功能连接受损,且DMN拓扑属性异常改变,可能是其认知、记忆等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机制.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正常人听觉皮层功能

    作者:李晶;杨明;刘斌;张光玉;杨小庆;吴旻;黄志纯;季慧

    目的 探讨正常人听觉皮层与全脑的正相关及负相关的功能连接.方法 采用静息态下平面回波成像技术采集44名健康受试者fMRI数据,分别以左侧及右侧AⅠ区为种子点,用功能连接的方法观察左、右大脑初级听觉皮层与全脑的正相关及负相关功能连接脑图.结果 分别以双侧AⅠ区为种子点时,正激活的脑网络主要包含双侧AⅠ、AⅡ、岛叶、辅助运动区及扣带回,以同侧为主;与右侧AⅠ区相关的正激活脑区还包括同侧背侧丘脑.与双侧AⅠ区相关的负激活脑网络与脑默认网络大体一致,主要包括双侧后扣带回/楔前叶、额叶内侧回、顶下小叶,双侧小脑半球可见明显激活.结论 静息态磁共振功能连接可满意显示听觉皮层的连接脑图.正相关功能连接主要局限在听觉系统内,负相关功能连接类似于默认网络.

267 条记录 2/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