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

    作者:刘秀珍

    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近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它的优点非常突出,是一项尚待进一步完善和开发,很有潜力和崭新的影像学诊断检查手段.归纳起来,MIR技术近年来的发展,主要是快速扫描技术、磁共振频谱学检查、磁共振扩散(弥漫)加权成像技术(MRDWI)、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脑功能性MRI检查(FMRI)等.

  • 基于图像域的Ghost伪影自动相位校正

    作者:陈春晓;陶华;王世杰;罗立民

    回波平面成像过程中会产生Ghost伪影.抑制Ghost伪影的常用方法是利用参考扫描对实际扫描图像进行校正.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须参考扫描且基于图像域的自动相位校正方法.这种方法是对含伪影的图像作二维傅里叶变换,利用变换后的奇偶行数据分别重建图像以求取成像过程中奇偶回波之间的相位偏移.利用线性拟合或Marquardt-Levenber非线性拟合得到的无卷褶相位值对伪影图像进行校正,能有效抑制Ghost伪影.

  • 基于K空间对称性的Ghost伪影消除方法

    作者:叶恩茂;陈武凡;冯衍秋;黄鑫

    Ghost伪影是回波平面成像(EPI)中一个很普遍的伪影,一般的方法是在扫描实际图像前利用参考扫描的方法对伪影进行消除.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利用K空间原始数据的共轭对称性来消除ghost伪影的方法,且可以自动进行而不需要参考扫描.理想的K空间数据是共轭对称的.首先利用K空间的上述特性估计产生ghost伪影的K空间数据奇数和偶数行间的相位差,然后用迭代的方法对K空间数据进行校正,直到达到好的ghost伪影消除效果.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对ghost伪影进行消除.

  • 敏感编码螺旋填充fMRI的图像质量及其初步应用

    作者:郭宏;秦文;郭慧;孙志华;于春水

    目的 评价敏感编码螺旋(Sense-Spiral)成像技术在静息态fMRI中的图像质量及其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EPI和Sense-Spiral序列采集5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的静息状态fMRI数据,比较所得数据的相对信号强度和伪影严重程度,及对默认模式网络(DMN)和其功能连接的显示能力.结果 与EPI序列相比,Sense-Spiral序列具有更高的灰白质对比度,显著改善了内侧眶额皮层、腹侧基底核区、颞极、颞下回前部和小脑半球的信号丢失和图像变形.Sense-Spiral序列可准确构建DMN,其内后扣带皮层与内侧眶额皮层、中扣带回/楔前叶前部的功能连接强度高于EPI序列,与内侧枕叶、楔前叶后下部、双侧角回及颞中回后部的功能连接强度低于EPI序列(P<0.05,FWE校正).结论 Sense-Spiral序列可明显改善静息态fMRI的图像质量,尤其适用于EPI图像伪影严重脑区的功能连接分析.

  • 3D自由呼吸与屏气扫描磁共振心肌延迟成像技术对比

    作者:杜育杉;常时新;郝楠馨;王葳;宗根林;王轶彬

    目的 比较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3D自由呼吸(3DFB)采集与单次屏气(BH)采集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心肌延迟成像的图像质.方法 对2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呼吸导航回波触发、3DFH反转恢复梯度回波扫描和3DBH反转恢复梯度回波扫描,以"优=4、良=3、一般=2、差=1"四个级别评判心肌图像质量,汁箅两组左室心肌面积均值、梗死心肌面积均值、延迟强化心肌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测量心肌梗死透肇程度.采用SPSS 12.0软件对两组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用相关同归法评价两种采集方法在汁算左室活性心肌百分比方面的一致性.结果 FH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BH组.两组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差异有统汁学意义,左室心肌面积均值、梗死心肌面积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透壁厚度分别为(5.13±2.74)mm和(6.81-4-3.15)mm(P<0.05).结论 呼吸导航回波触发反转恢复梯度回波扫描可有效应用于3D磁共振心肌延迟成像,与单次屏气采集3D反转恢复梯度同波序列相比,可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和分辨率,对坏死心肌能作出更为精确的量化评价.

  • fMRI数据处理系统研究

    作者:陈世华;李海云;罗述谦

    1 引言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快速成像技术,它可以检测大脑功能的变化。fMRI在脑认知研究和神经活动定位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fMRI将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更有广泛的应用。现在通常采用的超快速成像技术是回波平面成像(EPI)。EPI作为一种多层成像技术,可在保持高分辨率的前提下得到覆盖全脑的图像。

  • 乳腺肿瘤表观弥散系数与组织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勇;王辅林;蔡幼铨;蔡祖龙;高元桂

    目的: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病变(恶性肿瘤26例,良性病变20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检查,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用Adobe Photoshop 4.0 software 软件分析乳腺病变病理切片的细胞密度.统计分析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为(0.9608±0.2043)×10-3mm2/s,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1.5934±0.2084)×10-3mm2/s;P<0.001).恶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14.59±4.35)%,明显大于良性病变组(10.20±4.32%;P<0.05).乳腺病变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很好(r=-0.542).结论:在乳腺良恶性肿瘤ADC不同中,细胞密度起了重要作用.通过测量肿瘤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仍有其局限性.

  • 扩散加权成像对诊断前列腺癌的初步研究

    作者:沈新平;叶炯贤;张娜;李贤新;翁得河;池泽湃

    目的 探讨基于多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PI)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的快速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例健康志愿者和13例经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常规和多序列DWI成像,分别测量各DWI序列扫描图像的信噪比(SNR)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另将5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整体前列腺病理标本与DWI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和数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与单次激发EPI相比,多次激发EPI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SNR (P<0.05),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减少了扫描时间分辨率(P<0.05).单次激发、多次激发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DWI序列采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ADC值与健康志愿者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多次激发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的DWI技术可以提高前列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SNR,有助于改善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词语流畅性作业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刘登堂;江开达;吴彦;刘含秋;姚征宇;徐一峰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词语流畅性作业激发图像的特点.方法以词语流畅性作业作为刺激模式,采用组块设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36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及1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功能图像,并进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中有6例因不合作而被剔除.结果 (1)两组激活脑区的范围均较广泛;(2)激活脑区数(个):精神分裂症组双侧额中回(均为16/30)、右额下回(14/30)、右中央前回(11/30)和右扣带回(15/30)等脑区的激活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18、16/18、15/18、13/18、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激活脑区体积(体素):精神分裂症组左侧额叶背外侧(118±272)、左侧额叶腹外侧(176±293)、左侧扣带回前上部(142±169)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45±809、514±427、279±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长时记忆提取缺陷;搜寻特异目标的缺陷可能与双侧额下回的功能低下有关,对提取内容的核查及管理缺陷可能与双侧额中回的功能低下有关.

  • 梯度回波T2*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邵素君;贺茂林

    目的探讨MRI的梯度回波T2*成像(GRE-T2*WI)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SAH患者进行CT和MRI的比较分析,MRI常规使用T1WI、T2WI、FLAIR和GRE-T2*WI.结果(1)急性期SAH患者,48 h内MRI检查FLAIR和GRE-T2* WI均可见异常信号,而T1WI、T2WI检出率分别为66.6%和50.0%;(2)亚急性期(发病7~20 d),CT已为阴性,MRI的T1WI、T2WI和FLAIR均不敏感(检出率为0~25.0%),GRE-T2* WI仍可见信号丢失;(3)不典型SAH,腰穿显示阳性结果,CT和MRI的FLAIR序列均为阴性,GRE-T2*WI可有阳性发现.结论MRI可应用于急性和亚急性SAH的诊断,其中GRE-T2* WI是诊断SAH敏感的序列,且对亚急性期和不典型SAH的诊断优于CT.

  • 基于螺旋成像的人脑认知功能研究

    作者:邵涵钰;翁旭初

    目前,人脑认知功能研究广泛使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来快速扫描全脑。然而,EPI采用笛卡尔轨迹覆盖k空间,其读出持续时间较长,对运动的敏感性高。该文介绍另外一种快速成像技术--螺旋成像(spiral imaging)。Spiral用阿基米德或类似轨迹覆盖k空间,其读出持续时间短,对运动的敏感性低。Spiral有望突破EPI在脑认知功能研究中的瓶颈,具体表现为内、外螺旋(spiral-in/out)能够在减少磁敏感性脑区信号衰减的同时增加磁敏感性均匀脑区的信噪比,变化密度螺旋(variable density spiral)可以在保持信噪比的条件下实现单次激发Spiral的高时空分辨扫描。

  • 基于EPI方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质量问题实例分析:主要成因与应对方案

    作者:朱礼涛;吴慧;朱朝喆

    基于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e,EPI)序列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当前基础与临床脑功能研究实 现快速成像的主要手段.但是,与常规成像序列相比,这种快速成像更容易 受到各种噪声和伪影的干扰,从而影响fMRI的数据质量.如何及时发现和解 决EPI的伪影和稳定性问题,是fMRI科研数据质量控制的一个核心问题.本 文对笔者在过去五年fMRI质量控制工作中发现的成像问题进行整理,总结了 fMRI应用中经常遇到的五种主要伪影,包括奈奎斯特鬼影、几何畸变、尖峰 噪声、射频噪声和EPI稳定性相关的问题.并为每种伪影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 案例,分析它们的特点、主要成因和应对方案.希望这些案例和分析结果能 为fMRI用户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周林江;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卒中样起病且发病时间在6 h以内、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21例患者进行DW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DWI诊断脑梗死16例,其终临床诊断均为急性脑梗死,DWI阴性5例,其终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WI所见高信号区域的同一部位在以后的CT和(或)MRI随访中均有脑梗死病灶;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常规MR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度为25%,特异度为100%.结论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高度准确,其敏感度明显高于常规MRI.

  • 人脑视皮质功能MRI的初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淑倩;刘连祥;吴杰;吴晶;赵华东;钱佐林;吴育锦

    目的本实验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回波平面(EPI)技术,着重研究了人脑视皮质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本实验包括对36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及17例具有枕区病变患者的fMRI研究。在刺激和静止2种对比条件下采集枕区的回波平面图像。结果主要视皮质位于双侧距状裂两侧,属于布劳德曼(Brodmann)17区。3例具有距状裂附近病变的患者的视皮质由于病变的占位效应而发生移位。结论 fMRI可用于在活体人脑上研究各功能区活动。视觉刺激下的fMRI可对人脑视皮质初步定位。由于病变占位效应的影响,病变周围的功能活动区常发生变形或移位。

  • 改良敏感编码技术在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中对肝细胞癌小病灶的影响

    作者:徐鹏举;严福华;王建华;周梅玲;陈财忠;林江;沈继章;李韧晨;张澍杰;张利军

    目的 评价在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中应用改良敏感编码(mSENSE)技术是否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及对肝细胞癌(HCC)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有无影响.方法 分别用常规DWI和mSENSE-DWI对32例47个HCC小病灶行单次屏气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DWI,扩散梯度因子(b)值为300、500、800 s/mm2.对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CNR)、病灶的ADC值进行观测和比较,运用配对Wilcoxon signed rank和Friedma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图像质量DWI组b=300 s/mm2时图像评分2级5例、3级24例、4级3例,b=500 s/mm2时2级9例、3级22例、4级1例,b=800 s/mm2时1级2例、2级24例、3级6例;mSENSE-DWI组b=300 s/mm2时3级4例、4级25例、5级3例,b=500 s/mm2时3级10例、4级20例、5级2例,b=800 s/mm2时2级7例、3级23例、4级2例.同一b值条件下,mSENSE-DWI组的图像质量均优于常规DWI组(3个不同b值组的Z分别为-5.578、-5.488、-4.796,P值均<0.01).DWI组病灶的中位ADC值在b=300、500、800 s/mm2时分别为(1.578 ×10-3)、(1.390 ×10-3)、(1.173 ×10-3)mm2/s,mSENSEDWI组病灶的中位ADC值在3个b值下分别为(1.381×10-3)、(1.242×10-3)、(1.136×10-3)mm2/s,在大b值条件下(500、800 s/mm2),2组所测得的病灶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873、-0.862,P值分别为0.383、0.388).结论 在肝脏DWI中应用mSENSE技术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同时对HCC小病灶的ADC值测量没有影响.

  • 回波平面成像显示臂丛神经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中伟;孟悛非;罗柏宁;陈应明

    目的探讨改进臂丛神经成像技术.方法对18例志愿者行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和常规MR扫描,图像重组后与人体相应部位的解剖图谱对照.结果回波平面成像结合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薄层MIP、多曲面重组(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显示臂丛神经根、节、干、股、束等结构;18例的臂丛神经节后部分均良好地显示,17例的节前神经也清晰显示.结论回波平面成像是准确显示臂丛神经及其相关结构十分有效的技术,对于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技术也使清晰显示其他外周神经成为可能.

  • MR并行采集技术及其在心脏MR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陆敏杰;赵世华

    一、概述传统的MRI主要依靠在K空间中梯度场来进行相位方向编码,为了提高MR成像速度,需要相应增加梯度场的强度和切换率,甚至采用双梯度技术,梯度场强高达80 mT/m,切换率200 T·m-1·s-1,并应用了快速成像序列,如回波平面成像(EPI)、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等,但仍不能满足运动器官如心脏快速成像的需要.

  • 弥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

    作者:郭勇;蔡祖龙;蔡幼铨;安宁豫;高元桂;马林;梁燕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10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49例,其中恶性肿瘤26例,良性病变23例。DWI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技术,14例取5个b值(b为扩散敏感度),余者取2个b值,计算ADC值。以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95%容许区间为界限判断病灶的良恶性,诊断结果与动态增强比较。结果 除1例原位癌和1例小腺瘤外,DWI显示所有良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组ADC值为(0.960 8±0.204 3) ×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的[(1.585 8±0.323 4)×10-3 mm2/s]及正常组的[(1.761 7±0.403 1) ×10-3 mm2/s(P<0.05)],良性病变组ADC值与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DC诊断的敏感性为92.3%(24/26),特异性为85.0%(17/20),准确性为89.1%(41/46)。其诊断能力与动态增强扫描近似,二者对病变良、恶性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很好(P<0.01)。结论 DWI能清楚地显示乳腺良恶性肿瘤,ADC值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 磁共振多回波R2*技术无创评估肝细胞癌血氧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于德新;马祥兴;张晓明;侯金文;李传福

    目的 利用MR多回波R2*技术评估肝细胞癌(HCC)血氧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病例46例(46个病灶),手术前行MR多回波R2*扫描.在R2*图和T2*图上测量HCC、肝实质、脾及脊柱旁骨骼肌的T2*和R2*值,并计算该值的HCC/肝、HCC/脾及HCC/肌比值.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病灶大小、病理分级、有无包膜、肝硬化、腹水、门静脉癌栓及周围子灶等情况.将HCC的T2*、R2*值及其相关参数与以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HCC的R2*值<肝和脾T2*值则相反(P<0.05).在AFP阳性和阴性组,HCC/肌R2*比值分别为0.81±0.26、1.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t=2.248);在有、无包膜组,HCC/肌R2*比值分别为0.83±0.24、1.2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t=2.257);在有、无肝硬化组,HCC/脾R2*比值分别为1.01±0.58、0.53±0.17,HCC/脾T2*比值分别为1.42±0.92、2.64±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5、0.036,t为2.247、2.230).在有、无周围子灶组,HCC/肌T2*比值为1.18±0.47、2.24±1.71(P=0.048,t=2.115),在有、无门静脉癌栓组,T2*值分别为(27.24±11.90)ms,(46.70±38.40)ms(P=0.049,t=2.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各测量值在Edmondson分级、有无腹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灶大小也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磁共振血氧水平参数R2*、T2*相关测量值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关系,HCC血氧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颞叶内侧癫(癎)海马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陈志立;卢光明;张志强;谭启富;钟元;孙康健;田蕾;王正阁;朱建国

    回、颞上回及第一运动感觉皮质下部的正向功能连接增强;与前额叶背侧、顶间沟及第一运动感觉皮质上部的负向功能连接减弱.结论 在颞叶内侧癫(癎)患者功能连接网络中,默认网络及部分正向功能连接网络受损,提示患者存在广泛的、与海马相关的生理功能丧失;与右侧额下回、颞上回及第一感觉运动皮质下部的功能连接增强则可能与颞叶癫(癎)网络有关.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