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内镜咽鼓管吹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海龙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5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行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并经导管吹入曲安奈德注射液2 mL,1次/周,共3~4次,检查咽鼓管功能及鼓膜形态,检测听力,评估耳鸣及耳闭塞感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耳闭塞感、耳鸣、自声增强症状明显改善,鼓膜内陷及咽鼓管功能状态明显缓解.纯音听阈下降10~30 dB 37例,下降10~15 dB 10例,无变化3例;耳闭塞感消失33例,减轻14例,无效3例;耳鸣消失28例,明显减轻19例,无效3例.结论 在鼻内镜引导下,直接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并经咽鼓管途径鼓室给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 三七总皂苷多成分经鼓室给药的体内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陈钢;牧磊;张晓;侯世祥;南海军

    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PNS)经鼓室给药后人参皂苷Rb1(Rb1)、人参皂苷Rg1(Rg1)和三七皂苷R1(R1)在豚鼠的体内行为,探索中药多种成分经内耳途径转运至脑的可行性.方法:PNS分别经鼓室和静脉给药,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内耳外淋巴液、脑脊液(CSF)、脑组织和血浆,采用HPLC测定各组织中Rb1,Rg1和R1的浓度,计算上述成分在各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根据各成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所占比值自定义为权重系数,并进一步估算PNS整合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PNS经鼓室给药,其Rb1,Rg1和R1均能穿过圆窗膜进入内耳外淋巴并转运进入脑部,但3种成分在体内各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PNS整合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PNS采用鼓室给药能增加进入脑部的药量,提高局部生物利用度,在CSF和脑组织的Cmax分别比静脉给药高1.1,0.4倍,AUC分别增加0.4,0.2倍;并且,PNS在血浆的分布减少,Cmax和AUC分别比静脉给药降低45.9%,33.1%.结论:经耳人脑有望成为中药脑内输送的一种新方法.

  • 地塞米松纳米粒经鼓室给药的豚鼠体内分布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陈钢;侯世祥;刘军;栾建刚;金描真

    我们2006年1月至11月通过实验比较了鼓室和静脉注射醋酸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acetate,DA)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LN)后药物在豚鼠体内的分布及经时变化规律,分析了其药代动力学特性,探讨鼓室给药的规律和机理,为临床应用纳米粒治疗内耳疾病提供参考.

  • 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

    作者:刘海龙;孙长春;尚国球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30例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行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并经导管吹入泼尼松龙和玻璃酸钠混合液体2 ml,隔日1次,共7~10次,检查咽鼓管功能及鼓膜形态,检测听力,评估耳鸣及耳闭塞感变化.结果30例咽鼓管功能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鼓膜内陷不同程度缓解,无粘连发生.纯音听阈(0.5,1.0,2.0,4.0 kHz平均听阈)下降10~30 dB 28例,无变化2例;耳鸣消失19例,减轻7例,无效4例;耳闭塞感消失26例,明显减轻4例.结论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改善听力,缓解耳鸣及耳闭塞感症状.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 耳后给药及鼓室给药外淋巴液药物浓度的实验观察

    作者:石茭;韩琳;李晶兢;静媛媛;郑宏伟;余力生

    目的:研究耳后皮下注射给药、鼓室内给药后外淋巴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探讨两种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以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ml)为药物示踪剂,将豚鼠随机分为耳后注射(耳后组)和鼓室内给药(鼓室组)2组,耳后组给药量为1ml(10mg/ml),鼓室组给药量为0.1ml(10mg/ml),分别采集耳后组给药0.25、0.5、1、2.5、5、6、8小时外淋巴液及鼓室组给药后0.5、1、2、3、4、6、8小时外淋巴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结果①两种方式给药后,豚鼠外淋巴液中均可检测出地塞米松,且浓度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②鼓室组:给药后0.5~8h外淋巴液中均可检出有效药物成份地塞米松,3h达峰,其峰浓度(Cmax)高为906.55mg/l,生物半衰期为1.27h。③耳后组:给药后0.25~8h可检出地塞米松,其达峰时间(Tmax)为0.25h,其峰浓度(Cmax)高为18.83mg/l,生物半衰期为3.36h。④鼓室组给药量为0.1ml,耳后组给药量为1ml,外淋巴液中鼓室组地塞米松的浓度高于耳后组。⑤耳后组药物半衰期比鼓室给药组高。结论提示耳后皮下注射给药药物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外淋巴,药物浓度相对鼓室给药低;鼓室给药组因避开血脑屏障及血迷路屏障故可较快进入外淋巴,保持较高药物浓度;结合临床我们可推测激素在外淋巴中可能低浓度即可起效。

  • 鼓室给药在耳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时美娟;吕哲;张颖;路虹

    随着临床对内耳疾病认识的加深,鼓室给药以其可以避免血-迷路屏障、膜迷路药物浓度高等优势以不同的治疗方式逐渐应用于治疗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等内耳疾病,本文将对鼓室给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经内耳途径靶向脑给药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钢;侯世祥;胡平;金描真;刘军

    本文探寻经内耳途径输送药物到脑部的可行性,为脑靶向给药提供一条崭新的研究思路.制备醋酸地塞米松(DA)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建立相应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经静脉和鼓室注射DA-SLN,并与地塞米松磷酸钠(DSP)溶液相比较,测定药物在脑脊液(CSF)和内耳外淋巴液(PL)中的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与静脉注射比较,鼓室注射药物在CSF的局部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鼓室注射DA-SLN比静脉注射高2.5倍,鼓室注射DSP溶液比静脉注射高4.3倍.与DSP溶液比较,鼓室注射DA-SLN能明显增加进入CSF的药量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AUC和MRT分别较前者高13和19倍;并且药物在PL中分布减少,其AUC低76%.提示经内耳途径给药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脑靶向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 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青青;林枫;李耀荣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静脉注射甲强龙,B组为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A组和B组听力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86.67%,两组总有效率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优于静脉给药,且安全性好,可用于临床.

  •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作者:陈武斌;杨琴

    目的:观察经鼓膜穿刺途径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A组30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B组30例采用经鼓膜穿刺途径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观察比较2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83.33%,B 组疗效好于 A 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鼓膜穿刺途径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具有适应证广、安全性好、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特点。

  • 经鼓室灌注糖皮质激素治疗内耳疾病

    作者:戴艳红;佘万东

    鼓室局部给药治疗内耳疾病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56年,Schuknecht[1]第一次描述鼓室灌注链霉素治疗梅尼埃病,他通过放置在鼓环上的塑料管将链霉素导入中耳,经圆窗膜渗透进入内耳,使眩晕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也导致了显著的听力下降。上世纪70年代后期,Lange[2]和Beck等[3]选用庆大霉素,进行鼓室局部灌注,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同时听力得到了较好的保护。90年代起,经鼓室灌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和突发性聋逐渐在国内外推广应用,并收到较好的疗效。本文从GC的作用机制,经鼓室给药后内耳药物代谢动力学,鼓室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方法和策略,结合我们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阐述。

  • 糖皮质激素鼓室给药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研究进展

    作者:罗琴;罗志强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突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多采用包括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在内的综合疗法,但大剂量、长时间全身应用易发生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鼓室给药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何时给予糖皮质激素、选用哪种方式给药、激素种类的选择、给药频率及浓度等问题报道说法不一.目前,大部分学者接受将鼓室给予糖皮质激素作为全身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方法,将其作为初始治疗的报道虽越来越多,但仍未被广泛认可.

  • 全身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

    作者:倪茂美;刘蕾;赵睿;聂敏;杨秀海

    目的:观察全身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突发性聋患者98例,随机分为3个组:全身激素治疗组(39例)、鼓室注射治疗组(28例)、联合用药治疗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甲钻胺和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听力测试.结果:98例患者中,共计65例(66.3%)治疗有效,3组间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眩晕加耳鸣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P=0.00),有家族史者治疗有效率低于无家族史者(P=0.02);治疗有效率与患者的耳聋程度(P=0.68)及听力曲线图(P=0.28)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及二者联合治疗突发性聋,3种方法间无明显的疗效差异.

  • 鼓室给药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谢淑敏;任基浩

    关键词: 耳鸣 鼓室给药 治疗
  • 全身联合鼓膜置管鼓室给予地塞米松治疗重度特发性突聋的疗效分析

    作者:郑烨贤;彭利艳;崔永华;刘爱国

    目的 分析鼓膜置管后鼓室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全身激素治疗重度特发性突聋的效果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重度特发性突聋患者临床资料.49例重度特发性突聋患者依治疗方式分为2组:A组,29例,接受全身激素治疗;B组,20例,接受鼓膜置管鼓室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全身激素治疗.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患耳、伴随耳呜或眩晕症状等均经良好配对.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分析伴随耳鸣和眩晕症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0%(20/29),痊愈率为6.9%(2/29),B组总有效率为70.0%(14/20),痊愈率为15.0%(3/20),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8).耳鸣或眩晕症状对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均P>0.05).治疗后各频率平均听阈改善经ANOVA分析显示,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重度特发性突聋患者的治疗中,全身联合鼓膜置管鼓室给予地塞米松治疗与单纯全身给药的疗效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耳鸣或眩晕等伴随症状对重度特发性突聋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 地塞米松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及经圆窗给药在内耳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陈钢;侯世祥;胡平;胡巧红;郭丹丹;肖宇

    目的 探求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作为内耳局部给药载体的可行性,为其治疗内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融-超声法以山榆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醋酸地塞米松(DA)固体脂质纳米粒.建立DA和地塞米松(Dex)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测定DA-SLN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经静脉和鼓室注射DA-SLN.测定药物在内耳外淋巴液(PL)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制备的DA-SLN平均粒径为106.8 nm.包封率为83.8%.DA-SLN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释放时间可达6d以上.静脉注射DA-SLN后在PL中测不到药物.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原位凝胶相比,鼓室注射DA-SLN在内耳Dex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04%,且MRT和t1/2分别是其2.9和1.5倍.结论 纳米粒传递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内耳疾病的鼓室给药载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 咽鼓管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作者:易景成;陈爽;黄超英;梁冬泳;蒋豪

    目的 观察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途径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d,共7 d;B组30例采用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途径鼓室注入地塞米松,5 mg/d,共10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B组痊愈16例(53.3%),显效8例(26.7%),有效3例(10.0%),无效3例(10.0%);A组痊愈11例(26.7),显效5例(16.7%),有效8例(26.7%),无效6例(20.0%),B组疗效好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途径鼓室注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 依达拉奉经豚鼠鼓室给药的内耳药动学研究

    作者:高刚;孙建军;张沂;龚树生;于春令

    目的:比较依达拉奉经鼓室注射和经静脉给药后在豚鼠内耳外淋巴液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54只豚鼠分别经鼓室(IT组)和股静脉(IV组)注射依达拉奉9mg·mL~(-1)溶液均100μL,分别于给药后各时间点取耳蜗外淋巴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浓度,比较2组的药动学参数.结果:IT、IV组t_(max)分别为1.09、1.53 h,C_(max)分别为4.58、0.586μg·mL~(-1) AUC分别为(12.936±1.482)、(0.907±0.085)μg·h·mL~(-1),药物局部驻留时间(MRT)分别为(2.615±0.61)、(2.288±0.30)h,t_(1/2)分别为1.756、1.927 h.结论:依达拉奉经鼓室给药能明显提高药物在内耳组织的生物利用度.

  •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突发性聋

    作者:陈恩宽;邓海燕;胡亿文;宋文光

    突发性耳聋是突发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多在3d内听力急剧下降,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以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1],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①免疫性疾病;②病毒感染;③内耳供血不足,国内多采用综合治疗。目前,鼓室给药作为突聋全身治疗失败后的挽救治疗的研究较多,初始治疗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地塞米松鼓室内给药治疗突聋,并比较其与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突聋的疗效,报告如下。

  • 糖皮质激素鼓室给药治疗突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柳庆君;胡国华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有报道称其年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五到二十之间[1],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中到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单侧多见,可伴有眩晕及耳鸣.突聋的病因仍未明,目前比较公认的发病过程是各种原因导致内耳血管栓塞,痉挛,管壁水肿等,引起内耳局部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

  • 内耳疾病的局部给药研究

    作者:孙建军;冯红云

    近年来,经鼓室给药的局部治疗方式已成为治疗内耳病的新方法之一,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兴趣.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