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两种碘浓度对比剂成像效果比较

    作者:邵丹丹;凌华威;林晓珠;刘燕;刘窄是;陈克敏

    目的 探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107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分别予Ioversol 320(Ioversol 320组,n=55)和Iohexol 350(Iohexol 350组,n=52),以4.0 mL/s团注速率进行成像,以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重建.分别测定各个感兴趣区增强后的CT值.按美国心脏学会的15段分类法对冠状动脉进行血管分段,并根据图像质量评分.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在主动脉根部和降主动脉所测CT值和4支冠状动脉起始段所测平均CT值,Iohexol 350组均显著高于Ioversol 320组(P<0.05).两组间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及可分析和诊断的冠脉节段比例比较,Iohexol 350组均显著优于Ioversol 320组(P<0.01).结论 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使用较高碘浓度的对比剂能够获得更佳的冠状动脉显影,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夏裕平;张文洪;李东;俞同福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头颈部检查阳性病例.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Sensation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并行1 mm薄层重建,造影剂量按1.5 ml/kg,注射速率为3 ml/s,扫描延迟时间16~18 s.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等,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2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6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一侧椎动脉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畸形3例,海绵窦瘘2例,脑内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AVM)9例.52例CTA对于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及病变与周围的三维空间关系的定位有重要价值.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应用价值

    作者:陈文华;王杰;邢伟;邱建国;俞胜男;孙益芳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怀疑AVM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CT后处理技术分别为容积再现技术(VR)、大密度投影法(MIP)和表面遮盖法(SSD).结果:70例患者中,17例发现AVM,24例发现脑动脉瘤和3例发现烟雾病,26例CTA和DSA检查阴性.17例AVM患者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6例发现供血动脉(94%),15例可见引流静脉(88%).结论:16层螺旋CTA对于AVM检出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它在AVM的筛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 16层螺旋CT在肾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小松;陈文华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检查在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肾外伤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全部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根据CT表现,提示肾包膜下血肿9例,肾周血肿5例.肾挫伤20例和肾撕裂或肾断裂4例.结论 16层螺旋CT对肾损伤能做出明确诊断和分型,它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 肾脏 外伤 16层螺旋CT
  • 16层螺旋CT在肾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小松;陈文华

    目的 探讨肾癌的16层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经病理证实的肾癌在螺旋CT多期扫描的表现.结果 86例中,多数肾癌突出肾轮廓外,平扫多数表现为低或等密度,少数表现为高密度.增强扫描大多数皮质期明显强化,实质期迅速消退,排泄期病灶呈低密度影.C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7.2%.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能清晰显示肾癌的影像学特征,可为肾癌诊断和分期、指导手术方案制定及估计患者预后等各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肾癌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心脏静脉系统

    作者:茅国群;程有根;陈瑶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评价心脏静脉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经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查终证实为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病患者 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6岁).将其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采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冠状窦(CS)、心大静脉(GCV)、心中静脉(MCV)、左室后静脉(LPV)、侧静脉(LV)近端直径,心中静脉、后静脉及侧静脉从冠状窦口至心大静脉肉眼可辨别的远端管腔中心线的长度,对冠状静脉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0~3分).结果: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及左室后静脉及侧静脉近端的直径分别为(8.4±1.1)mm、(5.8±2.2)mm、(2.9±1.1)mm、(4.6±1.2)mm.冠状静脉窦口上下径为(14.4±3.5)mm,前后径为(8.7±2.2)mm.所有患者均可见冠状静脉窦、心大静脉及心中静脉,大多数患者可见2~3支左室后静脉,心小静脉显示率为13.3%(4/30).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评价心脏静脉系统,可以作为无创显示冠状静脉系统的一种较可靠的方法.

  • CT重建技术在胆管内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潘新成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在胆管内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5例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1.25 mm薄层重建,将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先对胆总管行MPR重建,获得胆总管走行佳图像,然后在MPR图像的基础上行CPR重建,把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胆总管显示在同一个平面上,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5例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例,胆管癌4例,胰头癌4例,胆总管结石5例,胆总管炎性狭窄2例.MPR、CPR定位诊断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3%,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 MPR和CPR图像后期处理技术,对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缪立;邢杰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术前X线检查+术后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方案.观察组行术前、术后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CT三维重建数据、术后卧床时间以及短期内固定稳定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CSA、股骨截面位移面积与正常截面积之比、FNAA以及NSA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以及短期内固定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的临床应用观察. 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能够有效对患者骨折病情进行评估,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价值

    作者:余剑峰;李樑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对6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以及X线的检查.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的数量、骨折端稳定性以及骨皮质连续性进行评估.结果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结果(3.22±0.69块)与X线测量结果(1.75±0.23块)差异明显,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结果(3.22±0.69块)与手术中实际测量结果(3.25±0.45块)更加相近且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实际测量结果(3.25±0.45块)与X线测量的结果(1.75±0.23块)存在明显差异,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折諯稳定性、骨折皮质连续性评估(9.23%;15.38%)和X线测量结果(23.08%;33.85%)存在明显差异,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较为准确地显现出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解剖学变化,准确真实地反应出患者骨折情况,对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与内固定方式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食管鱼刺性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新成;周应媛;贺启龙;纪仁浩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食管鱼刺性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食管鱼刺性异物10例患者行食管16层螺旋CT平扫,并将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等图像后处理,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CT图像显示为弧线形、刺状、长条形稍高密度影,以长条形多见,嵌入方式为横位、斜形、纵形,以横位嵌入居多;2例未发现鱼刺性异物.所有病例均经过食管镜检查证实.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鱼刺性异物的形态,大小、长度、边缘锐利程度能清晰显示,且定位准确,对食管鱼刺性异物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陈明高;吴晓明;高文军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增强扫描,后处理采用容积重建、大密度投影结合多平面重建,并与手术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结果作对照.结果 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其特异性、灵敏性与准确性与DS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3D-CTA是一种新的微侵袭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能很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特征和与周围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16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对照研究

    作者:方文春;夏丽天;刘景芳;谢其康;邱洁玲;吴斌;刘浪;谢静媛

    目的 通过对16层螺旋CT肺部低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对比分析,肺部低剂量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 分析55例早期肺癌病变并经手术证实的患者,均为采用低剂量扫描体检时发现,短时间内又用常规剂量扫描,低剂量采用(120 Kv、20 Eff.mAs),常规剂量采用(120 Kv、100 Eff.mAs)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法对病灶影像显示率及影像质量等因素有无差异性.结果 低剂量扫描检查对病灶的显示与常规扫描检查均无明显差异,图像质量优良,纵膈窗图像噪声较大,但不影响纵膈内淋巴结及钙化的冠状动脉的显示.低剂量扫描剂量当量(CTDL)仅为常规扫描的20%.结论 肺部CT扫描检查可采用低剂进行扫描,其对肺内病灶的显示与常规CT扫描无差别,并且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

  • 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颖;张双红;激扬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16 16层螺旋CT机对12例肺栓塞病人行造影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再处理.结果 共分析12例病人738支肺动脉,其中193支肺动脉分支显示栓塞,占26.2%.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30支,偏心型充盈缺损102支,附壁血栓16支,完全闭塞15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1例,肺梗死3例,胸腔积液4例,肺动脉高压2例.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部骨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章其林

    目的 采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用于胸部骨骼骨折的诊断,以指导治疗.方法 50例有胸部外伤患者在完成胸部X线检查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6层螺旋CT扫描,同时实行三维重建的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的技术成像而显示骨折.结果 经16层螺旋CT确诊37例肋骨骨折、5例胸骨骨折;8例肩胛骨、锁骨及肱骨骨折.结论 应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胸部外伤造成的骨折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价值及指导治疗意义.

  • 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光宇;张钦昌;彭汉华;莫婉莹

    研究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泌尿系疾病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和16层螺旋CT尿路扫描(CTU)检查,其中膀胱癌16例、肾盂源性囊肿及肾盂旁囊肿9例、肾输尿管结石70例、双侧巨输尿管症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畸形5例、肾盂输尿管肿瘤42例.比较IVP、CTU检查的准确率、检查时间.CTU检查的准确率高于IVP、检查所用时间短于IVP.应用16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泌尿系统病变和尿路空间关系、解剖结构、双肾功能.检查过程、后期处理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尿路成像完整清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直观、准确、丰富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16层螺旋CT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和林

    探讨肺结节临床诊断中16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68例肺结节患者被纳入研究,均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资料收集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均为孤立性结节.入组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统计患者的临床情况,比较16层螺旋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后良性结节以及恶性结节的CT值和各序列强化值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经CT扫描,68例患者中,恶性结节占大多数,为75.00%,其余25.00%为良性结节.对于良、恶性结节,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良性、恶性结节患者的CT平扫、增强扫描CT值与不同序列强化值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可以发现,平扫状态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增强扫描状态下,不同的时间,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良性结节组患者的CT值均显著低于恶性结节组患者(P<0.05).对68例肺结节患者的16层螺旋CT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可得57例患者诊断准确,准确率达到83.82%.其中,17例良性结节患者中有1例出现误诊,51例恶性结节中有10例出现误诊.肺结节临床诊断中应用16层螺旋CT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获得理想的诊断准确率,对良性、恶性结节均具有理想的诊断效果.

  • 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诊断

    作者:王雷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在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多种后处理同步显示技术对可疑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患者进行诊断,并与终临床、手术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清楚的显示40例患者的畸形部位、形态、特征和分类,诊断准确率达到100%。其中18例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2例为肾旋转不良,4例为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为输尿管开口异位,4例为马蹄肾。结论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能够全方位、多平面并立体的成像,大大提高了诊断正确率和临床检出率,可作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的首选方法。

  • 16层螺旋CT充气结肠造影对肠道良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斌;龚洪翰;陈业媛;周战梅

    目的 探讨螺旋CT充气结肠造影及后处理对肠腔良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16层螺旋CT与结肠镜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诊断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7例结肠镜检失败、加做结肠充气造影的病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病例中,CT发现肠壁肿块导致肠腔狭窄的15例,肠外病变压迫结肠壁的2例.结论 螺旋CT不仅能发现肿块来自肠壁,对肠外病变的判断明显优于结肠镜.

  •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徐莹;王俊;肖香佐;龚洪翰;纪玉强;王敏君;王进华;王敏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结肠癌检查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3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包括直肠癌9例,升结肠癌10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3例,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透明法(Raysum)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结果 CT结肠成像可显示全部的结肠,较好地反映了结直肠病变的数量、位置、范围、表面形态、管腔狭窄、肠管周围及远处脏器的情况.结论 MPR、Raysum、CTVE 3种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各不相同,它们相互结合,更有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CT分期,也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敏;龚洪翰;肖香佐;邱春梅;纪玉强;王敏君;王进华;周莉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钙化积分扫描(普通扫描,层厚3 mm)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增强扫描,层厚1 mm),利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重建(VRT)技术做图像后处理,总结出影响冠脉成像的因素.同时与部分患者(18例)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率快慢直接影响冠脉成像的质量,心率55~70次/min图像运动伪影较少,图像质量优.影响因素还有造影剂浓度、注射速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合作与否等.钙化积分越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有钙化不一定表示冠状动脉有狭窄,没有钙化不一定能除外冠状动脉没有狭窄,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与之符合率较高,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率为89.5%,准确率为82.4%.结论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为无创、快捷、较优的一种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292 条记录 9/15 页 « 12...6789101112...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