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用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作者:周友兴

    目的:探讨用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单层螺旋CT检查,为观察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及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诊断结束后,用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单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用单层螺旋CT检查及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结果均显示这些患者的肺动脉血管腔内存在低密度充盈缺损的表现。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三维重建图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患者动脉血管的分支、走向等信息。结论:用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显著。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头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闫国芳;张艳辉;于川波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头部外伤骨折中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头面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常规颅脑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技术(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结果:200例患者常规6~8mm轴位扫描图像中,有109例颅骨未见异常,有54例看到明确骨折,发现可疑骨折37例.采用薄层骨重建和多平面及三维重建技术后,骨质结构均显示清晰,骨折显示好,并能任意角度观察,后可疑骨折37例中,有8例排除了骨折,29例骨折显示清楚.结论:16层螺旋CT 薄层骨重建、3D和MPR结合使用对头部外伤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16层螺旋CT在评价肝硬化体积变化效果的研究

    作者:熊伟立

    目的:探讨16 层螺旋CT 在评价肝硬化后肝小叶体积变化规律及其余肝硬化严重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 层螺旋CT 对82 例肝硬化患者及109 例正常人进行扫描,采用仪器自带软件测量肝脏左外叶、方叶、右叶及尾叶的体积,计算全肝的体积以及各个肝叶占全肝的百分比、体积指数及体积变化率.结果:除尾叶外,肝硬化组与正常组各个肝叶的体积大小和肝叶占全肝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6 层螺旋CT 能准确地测量肝脏及各肝叶的体积、肝硬化肝脏的大小与疾病程度存在一定关联.

  • 16层螺旋CT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评价(附62例分析)

    作者:洪春扣

    肋骨与肋软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常见的骨性损伤,为满足临床早期治疗和及时的司法鉴定需要,肋骨骨折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以往X线平片是检查骨折的常规方法,但对走行有曲度的肋骨曲面或肋软骨骨折征象显示有难度,以致造成漏诊.

  • 肝内胆管细胞癌45例CT诊断临床分析

    作者:解永彬

    目的 分析与探讨16层螺旋CT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45例,对其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对CT征象进行分析,并对诊断符合率进行探讨.结果 采用16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后,45例患者共准确诊断40例,诊断准确率达88.9%,漏诊率为11.1%.结论 采取16层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进行诊断,具有无创伤、患者耐受强、检测快速、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能够为医生选择治疗措施提供有力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作者:文志辉;吴梅;刘伟锋;陈亮;曾功君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16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33例16SCTA诊断的颅内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经手术证实,1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结果:16SCTA在33例患者中,共发现40个动脉瘤.其中3例为两个动脉瘤,2例为三个动脉瘤.40个动脉瘤中大脑中动脉瘤9个,大脑前动脉瘤8个,大脑后动脉瘤2个,后交通动脉瘤4个,颈内动脉瘤12个,基底动脉瘤3个,胼周动脉瘤1个,小脑上动脉瘤1个.16SCTA均清晰显示瘤体的大小、位置、形态及瘤颈宽度、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有DSA资料对照的13例中,16SCTA发现16个动脉瘤中DSA只发现13个,另外DSA发现1个动脉瘤而16SCTA漏诊.16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97.1%、81.3%、99%.结论:16SCTA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和术后随访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16层螺旋CT syngo Dental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尚敏;张海梅;李彦伟;时佳音;陈宁安;李淑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 syngo Dental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对48例患者颌部行16层螺旋CT Dental扫描,利用syngo Dental 应用程序进行全景曲面和剖面重建,对颌部疾病进行诊断分析.结果:syngo Dental成像技术方便快捷,能清楚显示颌部齿列及上、下颌骨病变,做出准确的影像诊断.结论:16层螺旋CT syngo Dental成像技术对颌部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雍惠芳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及临床后诊断的23例肝血管瘤患者CT资料.结果 23例27个病灶中有22例24个病灶平扫表现为低密度,1例3个病灶平扫表现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7个病灶均出现边缘结节状和(或)斑状强化,且强化环绕病灶周围.门静脉期22个病灶强化范围向中心扩散、延伸;5个病灶完全强化.延迟期27个病灶均完全强化或大部分强化.结论 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 16层螺旋CT对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冠脉斑块的分类以及钙化指标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家义;余裕珍;江广明;徐强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的分类以及钙化指标上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中试验组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n=35)以及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n=25),对照组为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n=15),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以X线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不同斑块的分类情况、钙化斑块性质、冠状动脉狭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结果表明,ACS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90.11%和93.24%;SA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89.82%和90.41%;ACS组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9%和94.11%;SA组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15%和93.65%;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造影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以及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诊断中ACS组轻中度钙化显著高于SA组,重度钙化显著低于SA组(P<0.05);轻中度钙化以及严重钙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对未发生钙化的各项诊断指标均较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造影在对ACS组以及SA组的诊断中对软斑块以及中间斑块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较高,对硬斑块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较低.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较为准确的鉴别不同类型冠心病中冠脉斑块的分类以及量化钙化指标,可以作为医疗机构筛选以及初步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膝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志佳;蓝健君;吴锦萍

    目的: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膝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60例髋膝骨关节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60例患者进行常规二维CT诊断和16层螺旋CT诊断,与患者终的诊断结果比较,探讨两种不同的CT扫描仪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常规二维CT诊断准确率78.33%,16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100%,两种不同的CT扫描仪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膝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直观地对创伤部位的立体结构进行显示,为创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16层螺旋CT诊断早期脑梗死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杨忠保

    目的:探析16层螺旋CT诊断早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患病6 h内使用16层螺旋CT进行诊断,总结分析本组早期脑梗死患者CT影像特点.结果:106例患者经过CT检查显示,55例患者的左侧大脑区域脑血管出现阻塞,28例患者的右侧大脑区域脑血管出现阻塞,15例患者的基底节区域脑血管发生阻塞, 4例患者的小脑区域血管发生阻塞,4例患者的桥脑区血管发生堵塞;本组106例患者有75例患者出现了CT异常特征,占70.75%.88例患者被明确诊断为早期脑梗死,诊断确诊率为83.02%.28例患者的CT影像没有显示异常特征,占26.42%,102例患者在患病后1~2 d确诊早期脑梗死,其他4例由于动脉干闭塞终死亡.结论:诊断早期脑梗死应用16层螺旋CT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能够有效检出患者的病灶部位,并确定范围,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16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寰枢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万振林;顾广红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寰椎、枢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23例寰枢椎骨折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运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得MPR、VR及MIP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应用16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发现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距离明显不对称15例,齿状突骨折11例,寰椎前后弓骨折7例,寰椎侧快骨折4例。结论:16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寰椎、枢椎骨折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

  • 16层螺旋CT在鼻及牙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胡非;吴威岚;吴昊;张国桢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及牙槽外伤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鼻面部外伤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方位(MPR)、曲面(CPR)和三维(3D)重建,评价有无骨折和对骨折分型.结果 25例鼻外伤中,确诊鼻骨骨折23例,排除骨折2例.21例牙外伤中,牙缺失伴有上、下牙槽骨折的15例,排除牙槽骨折6例.结论 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及牙槽骨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且可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 16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中的应用(附62例)

    作者:俞忠辉;方佩君;庄玉忠;葛菁芳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胸部外伤者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作三维和多平面重建,与胸片相比较.结果 16层螺旋CT对胸壁骨折(肋骨、锁骨、胸骨、肩胛骨、胸椎等)检出率明显高于平片;确诊和排除了肋骨骨折;对胸部并发症(血气胸、肺挫伤、纵隔损伤、皮下气肿等)检出率较平片明显提高,并对损伤作定位、定性;同时发现了其他损伤(肝脾挫伤、腰椎和附件骨折等).结论 16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的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 正常阑尾的16层螺旋CT表现

    作者:耿军祖;王福江;孙健;陈玉康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多方位(MPR)重建技术,分析评估正常阑尾在多层螺旋CT的显示率及其形态表现.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89例无阑尾手术史,因为腹部病变等而行16层螺旋CT平扫的患者作回顾性正常阑尾分析.在AW 4.1工作站采用层厚1.25mm作多方位图像重建.结果:89例患者,CT图像显示阑尾84例.正常阑尾显示的敏感性为94%.正常阑尾平均直径为(5.5±1.1)mm(3-10 mm),直径超过6mm者为16例,占19%.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平扫,利用多方位重建,可满意地显示大部分阑尾的全貌.正常阑尾的直径为3-10 mm,因此将阑尾直径≥6mm作为诊断阑尾炎的标准时,必须结合阑尾炎的其他CT征象,否则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 肠系膜下静脉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作者:钟唐力;张小明;赵建龙;黄小华

    目的:研究肠系膜下静脉(IMV)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显示及其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并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IMV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腹部增强CT扫描221例连续病例,全部用16层螺旋CT做三期增强扫描.运用容积重建显示IMV,观察IMV的显示情况和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其中经临床证实的肝硬化患者22例,无肝疾病及相关疾病患者30例作为正常组,测量IMV的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221例中207例(94%)显示IMV主干,159例(72%)显示一级分支,68例(31%)显示二级分支.显示IMV主干的207例中,IMV汇入脾静脉占12%,汇入门静脉汇合处占19%,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占69%.在正常组和肝硬化组I M V直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中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较好地显示IMV及其分支.多数IMV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肝硬化患者IMV不受累.

  • 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作者:郑治渊;姚菁;陈阳;张煜;黄芸;郑柏生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中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74例病人行冠脉造影或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并以冠脉病变程度分组,同时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血尿酸水平为(0.32±0.07)μmol/L,冠状动脉一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为(0.37±0.04)μmol/L,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为(0.44±0.07)μmol/L,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血尿酸水平为(0.46±0.04)μmol/L.轻度病变的病例血尿酸水平为(0.37±0.05)μmol/L,中度病变的病例血尿酸水平为(0.43±0.06)μmol/L,重度病变的病例血尿酸水平为(0.46±0.07)μmol/L,完全闭塞的病例血尿酸水平为(0.20±0.01)μmol/L.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尿酸水平也逐渐升高.

  • 16层螺旋CT对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韩永顺;李开成;范新东;余强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诊断为上颌窦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将扫描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成像,并对16层螺旋CT图像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58例患者中,炎性病变30例;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8例;上颌窦骨折14例.16层螺旋CT定位诊断正确率达100%,定性诊断正确率达91.38%.结论:16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上颌窦病变的范围、骨质改变的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定性诊断还需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学表现.

  • 3D-CTA在周围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陈达;林晓曦;范新东;毛青;姚振威;李伟

    目的:观察比较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周围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周围动静脉畸形(AVM)病人,分别进行DSA和CTA检查.进行畸形病灶、各级供应动脉、经济学等指标的比较.有关数据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以DSA为诊断的阳性对照,CTA对畸形血管团诊断准确率为100%,对畸形血管团的第1、2级供应动脉诊断的准确率达86%,对第3级供应动脉的确诊率低.CTA平均费用为800元;同时进行三维重建后的CTA图像,有助于对AVM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结论:多层3D-CTA作为一种微创、高分辨率的血管造影技术,在AVM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 颅颈部血管多层螺旋减影CTA与DSA的比较研究

    作者:乐维婕;李明华;李文彬;方淳;李成州

    目的 评价减影CTA对检察颅颈部血管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怀疑颅颈部血管疾病患者施行16层螺旋减影CTA检查,在保证增强前后所采集的数据参数一致的前提下用Neuro-DSA软件进行减影,其中30例与DSA作比较观察.减影CTA图像质量分为优良、一般、差;应用非参数统计检验、计算减影CTA显示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以颈内动脉颅段、前后交通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近段、椎基动脉为观察对象,共观察血管段900段.减影CTA图像质量优良571段,为63.4%,一般有301段,为33.4%.但在显示颅颈部不同段血管的图像质量上有差异;减影CTA检出病变的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40%,检出动脉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16层螺旋减影CTA无创,快捷,简单易行,能提供较高分辨率的血管图像,可作为一种常规的方法应用于颅颈部血管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292 条记录 8/15 页 « 12...567891011...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