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眶上与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比较研究

    作者:康德智;兰青;余良宏;林元相;林章雅;吴赞艺

    目的 报道经眶上"锁孔"入路和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65例颅内动脉瘤"锁孔"手术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眶上"锁孔"入路106例共108个动脉瘤,翼点"锁孔"入路59例,共62个动脉瘤.结果 眶上"锁孔"组有103个动脉瘤夹闭成功,行包裹术1例,孤立术2例,孤立加切除术2例.翼点"锁孔"组61个动脉瘤一次夹闭成功,行孤立术1例.根据GOS评估标准,眶上"锁孔"组恢复良好98例,轻残2例,死亡6例,翼点"锁孔"组恢复良好53例,轻残5例,死亡1例.结论 眶上与翼点"锁孔"入路疗效相近,均可适用于颈内动脉、眼动脉、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垂直段近端、基底动脉分叉部及大脑后动脉前段动脉瘤手术夹闭,欲行对侧眼动脉、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垂直段近端及颈内动脉动脉瘤手术,以选择眶上"锁孔"入路更合适.本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佳、并发症少、外观影响少和费用节省等优点,是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有效和理想的入路.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许耀东;张金明;郑亿庆;刘伟;区永康;陈穗俊;何晓峥;徐秀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50例(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进行手术治疗,肋软骨支架的雕刻、MEDPOR支架的修整、听力重建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作支架耳廓再造加外耳道、鼓室成形术22例;应用自体肋软骨作支架耳廓再造加外耳道、鼓室成形4例;应用自体肋软骨作支架耳廓再造3例,MEDPOR作支架耳廓再造6例;单纯行外耳道、鼓室成形15例.结果 41例外耳道、鼓室成形术中,术后1个月语频区(0.5、1.0、2.0 KHz)气导听力提高(听力级,下同)15 dB以上者34例达82.9%,其中听力改善30dB以上,气骨导间距少于15 dB者16例占39%.随访1~11年,语频听力能保持术后水平27例占65.9%,术后外耳道再闭锁或狭窄8耳次,鼓膜外侧愈合4耳次.28例应用MEDPOR作支架耳廓再造术,支架外露10例,达35.7%,需再次手术修补.结论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经过显微手术可获得比较满意的听力和耳廓外观效果,外耳道术后再闭锁、狭窄是影响术后远期听力的主要原因,MEDPOR是目前耳廓再造术较适宜的人工支架材料.

  • 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玉发;魏辉;王雪睿;李锐;张开治;王晓晖;董俊文

    目的 探讨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分析15例骨间后神经卡压征患者术中发现的解剖卡压因素与神经卡压后的病变程度,并随访手术疗效.结果 15例均经手术松解减压,全部恢复了功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手术中应仔细探查并解除造成骨间后神经卡压的因素,病变处行神经松解术.

  • 手部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胡军祖;唐际存;姚新德;辛桂桐;唐志宏

    目的 报道应用手部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手部筋膜皮瓣的特点以及手术要点.方法 应用拇指桡侧筋膜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筋膜皮瓣、虎口背侧筋膜皮瓣、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等手部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结果 32例全部存活,皮瓣质地、外观、功能满意.结论 手部筋膜皮瓣具有简单易取、安全、技术要求低、手术时间短、术后易管理、皮瓣成活率高和外形较满意等优点.

    关键词: 筋膜皮瓣 移植
  • 带趾甲(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半指尖再造

    作者:张德辉;许跃伟;赵文杰;左新成;黄昌林

    目的 探讨半指尖缺损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单指半指尖缺损11例,采用带趾甲(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半指尖再造.结果 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3个月,再造指尖均再生出完整新甲,指尖外观、感觉恢复满意.结论 带趾甲(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半指尖再造是治疗半指尖缺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移植
  • 腕部电烧伤的修复

    作者:王少根;陈新寿

    目的 探讨腕部电烧伤的修复方法及不同皮瓣的具体应用.方法 对1990年7月至2002年7月治疗腕部电烧伤的不同修复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采用腹部轴型皮瓣和不带主要血管的前臂皮瓣修复Ⅰ、Ⅱ型腕部电烧伤,截肢率1.92%;腹部H型双蒂皮瓣修复Ⅲ型腕部电烧伤,截肢率54.66%;Ⅳ型,放弃皮瓣治疗,全截肢.结论 胸脐皮瓣、髂腹股沟皮瓣是修复腕部Ⅰ、Ⅱ型电烧伤较好的方法;不带主要血管的前臂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有一定的适应证,尤其适用于小儿和老人;腹部H型双蒂皮瓣适宜于修复Ⅲ型腕部电烧伤,重建腕部血管是减少Ⅲ型腕部电烧伤截肢率的有效方法.保留伤肢长度对Ⅳ型电烧伤功能有一定意义.

  • 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义宝;公茂青;王勇;刘云会;王运杰

    目的 探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术前病因诊断、手术疗效评估及术中处理要点.方法 对连续收治的45例非脑内占位引起的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三维稳态毁损梯度回返采集序列(3D-SPGR)序列扫描确立病因,总结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依据、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结果 45例均行改良微血管减压术(MVD),其中30例术前行3D-SPGR,显示病变侧神经与血管有接触关系25例,阳性率为83.3%.术前3D-SPGR阳性(25例)、术中处理责任血管后的手术有效率达100%,45例总有效率为86.7%.结论 3D-SPGR对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的术前病因诊断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改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对3D-SPGR阳性的病例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 周围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曹文宏;许会敏;祁庆彬;扬杰;张伟;王海龙

    目的 总结对周围血管损伤治疗的经验,探讨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临床98例周围血管损伤,就其诊断、抢救措施、血管吻合方法及术后并发症做回顾性总结.结果 89例治愈,3例死亡,4例截肢,2例肢体无功能.结论 周围血管损伤,特别是大血管出血凶猛,常合并休克,需要快速做出正确的诊断,争分夺秒控制出血,修复损伤的血管.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的血管修复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手术治疗15例

    作者:宣昭鹏;路来金;刘志刚;张志新

    目的 探讨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近8年来收治的15例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病人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1例行神经松解术,6例行静脉桥接术,2例行神经移植加小血管包裹术,其余6例行伸指和(或)伸拇功能重建术.结果 术后随访13例,随访半年~3年.13例主动伸指和(或)伸拇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前功能障碍指伸指肌力均在Ⅲ级以上.结论 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应依据损伤程度、损伤类型、损伤时间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 腹腔镜显微手术在输卵管复通应用二例

    作者:康旻;王庆一;马治富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显微复通手术技巧.方法 对2例输卵管结扎术后患者行腹腔镜下显微输卵管复通手术.结果 2例受术者4条输卵管全部复通成功,其中1例再次受孕.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复通手术因其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及微创性,可能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补尿道皮肤瘘

    作者:朱生云;王雷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不同手术方法修复尿道瘘的治疗效果.方法 二种术式修复尿道皮肤瘘25例,共28个瘘口,一是采用三层内翻间断缝合法治疗;二是采用去表皮阴囊隔皮瓣法修复.结果 显微外科修复一次成功率92%,1例延期愈合.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和佳手术方法,修复尿道皮肤瘘,是手术成功的

  • 不带背阔肌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和应用

    作者:许扬滨;向剑平;刘小林;朱家恺

    目的 探讨不带背阔肌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设计和应用特点.方法 对5例成年人和3例幼儿病例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手术结果、受区并发症和供区术后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分析.成年人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主要穿支血管点定在腋皱襞下8 cm处,幼儿在5~6 cm处.穿支血管周围保留肌肉面积3 cm×5 cm~6 cm×8 cm,皮瓣面积大22 cm×18 cm.结果 有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处理后皮瓣仅少许表皮坏死.另1例长窄的皮瓣从足背反折到足底,远端有少许坏死.其余6例存活良好.供区轮廓比较好,功能损失小.结论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可以减少供区形态和功能的损失,皮瓣薄,受区形态好,仅增加很短的手术时间分离胸背神经降支.因此,该皮瓣是一个很好的皮瓣供区.

  • 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缺损的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

    作者:侯劲松;廖贵清;黄洪章;苏宇雄;杨小平;张志光;曾融生

    目的 评价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带肌袖和不带肌袖的游离腓骨(肌)瓣重建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手术切除后的骨缺损,以皮岛修复瘘周软组织缺损,记录腓骨截骨、组织瓣存活情况,供区、受区并发症,术后张口度和余留牙咬合情况,对颌面部外形和功能重建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3~16个月,4例带肌袖腓骨肌皮瓣、5例不带肌袖腓骨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均获成功.下颌骨截骨长度6.0~17.0 cm,切取腓骨长度8.6~17.0 cm.腓骨截成三段2例,二段5例,截成二段后折叠2例.无1例发生严重供区或受区并发症.所有病例外形恢复良好,双侧下颌角处于同一平面,无中线偏斜,开口度2.5~3.3 cm,余留牙咬合正常.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满意.结论 游离腓骨(肌)皮瓣存活率高,外形和功能恢复好,适合于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即刻重建.

  • 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

    作者:王一兵;王增涛;缪博;李昊

    目的 报道应用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前臂远端尺侧沿尺骨与尺侧腕屈肌间隙于腕上4~9 cm范围内设计皮瓣.皮瓣面积大4.0 cm×3.0 cm,小2.5 cm×1.5 cm;修复创面的面积大为3.5 cm×2.5 cm,小为2.0 cm×1.5cm.皮瓣供血动脉为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上行支,皮瓣静脉为前臂尺侧浅静脉,皮瓣的神经为前臂内侧皮神经的终末支.结果 临床应用16例,术后皮瓣均成活,外形不臃肿,感觉恢复良好,其中S44例,S3+9例,S33例,S2及以下0例,S3+及以上者81.25%.结论 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不牺牲主要血管,创伤小,术后手指的外观及感觉功能较好,是修复手指创面的可行方法之一.

  •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春;郭峭峰;沈立锋;张晓文;马苟平;俞华军

    目的 报道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填充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骨髓炎创腔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因创伤致组织缺损、骨髓炎22例,皮瓣面积大17 cm×15 cm,小10 cm×8 cm,肌瓣大为10.0cm×7.0 cm×2.0 cm,小为6.0 cm×5.0 cm×1.0 cm.结果 修复小腿下段16例皆获成功,伤口Ⅰ期愈合.修复足踝部6例,皮瓣边缘坏死3例,换药治愈.肌皮瓣坏死1/4,行植皮者1例.肌皮瓣坏死1/3行邻近筋膜皮瓣治愈1例.结论 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骨髓炎创腔是有效可行的,但对携带的肌瓣究竟切取多大面积是安全的以及肌瓣的血运机制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改进腹部单蒂双叶皮瓣治疗手指贯通伤

    作者:胡军;何明武;姚忠军;赵猛;严永祥

    手指贯通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治疗方式也较多,1997年2月至2004年7月,我科采用改进性腹部单蒂双叶皮瓣治疗手指贯通伤8例,术后外形满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在拇指指端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邵汝谊;卢焕兴;章银灿

    拇指指端缺损在手外伤中占有不小比例,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深入发展,皮瓣在拇指指端缺损中的应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3].我科自2002年4月至2004年11月间,应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23例,术后随访0.8~1.5年,效果满意.

  • 组合组织移植160例术后观察处理的体会

    作者:刘润宏;邵海燕

    显微外科的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组织移植修复组织缺损,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显示了许多优越性[1-3].由于组合组织移植的手术涉及的组织多,每个参与移植的组织又有其独立的动脉和静脉需要吻合,如果术后一旦出现血管危象,又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则将导致手术失败.

  • 双侧足趾移植修复多手指缺损25例

    作者:郭现辉;罗庚;江宏;欧阳杰;盛名

    从2000年9月至2004年12月对多指缺损25例进行双侧第2足趾移植再造手指50指,除1指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且功能良好.

  • 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移植修复手足创面

    作者:俞俊兴;李向荣;杨惠光;高兴平;秦军

    股前外侧皮瓣已在临床上应用多年,但吻合血管的远端带有观察岛状皮瓣的股前外侧筋膜瓣移植的使用经验报道相对较少.2000年以来,我们将此筋膜瓣移植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创面11例,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35例

    作者:程鹏;臧培卓;刘云会;姚长义;王运杰;杨国端

    颅内多发动脉瘤是指颅内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动脉瘤.现将我院显微手术治疗35例回顾分析如下.

  • 带血管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九例

    作者:侯纪寿;张建东;张映瑞

    我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9例腕舟骨骨不连及近端缺血坏死的患者,均采用桡骨茎突切除加带桡动脉骨茎突反支筋膜蒂骨瓣移植治疗,以重建腕舟骨血运,减少骨折端剪力,促进骨折愈合,疗效满意.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涂层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神经导管修复犬胫神经缺损

    作者:沈尊理;沈华;张菁;张佩华;王文祖;陈南墚;郯志清;王永春;连峰

    目的 探讨应用脉冲等离子体方法涂层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LA)神经导管修复犬胫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 18只杂交犬,每只犬左后肢制成胫神经2.5 cm缺损模型,随机分别应用三种方法修复.A组:应用脉冲等离子体方法涂层CNTF的PGLA神经导管;B组:单纯PGLA神经导管;C组:自体神经.应用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S-100免疫组化染色、神经电生理及神经轴突计数方法评价神经再生效果.同时动态记录犬行走步态变化,实验观察期3个月.结果 神经导管血管化良好且大部分降解吸收,再生神经均已通过所有神经导管.A组与C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轴突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的数据均优于B组(P<0.05).A组和C组的犬基本恢复正常行走步态,而B组犬仍有跛行.结论 脉冲等离子体方法涂层CNTF的PGLA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犬2.5 cm胫神经缺损,取得与自体神经相近的效果.

  • 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后宿主的许旺细胞在移植物内的增殖

    作者:陈秉耀;侯树勋;赵敏;衷鸿宾;祁彦霞

    目的 观察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后宿主许旺细胞向移植物内增殖的情况.方法 移植化学去细胞兔神经修复大鼠1 cm坐骨神经缺损,4个月后处死动物,取移植物行苏木精-伊红染色、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再生神经纤维顺利长入移植物,围绕再生纤维有大量胞体S-100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的细胞呈条索状排列,半薄切片显示移植物内再生轴突排列整齐,透射电镜显示有细胞包绕再生轴突并形成髓鞘.结论 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后宿主许旺细胞可随再生纤维长入移植物并形成髓鞘.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梗塞心肌的实验研究

    作者:华平;陈炬;张惠忠;杨淞然;杨艳旗;熊利华;张华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对大鼠梗塞心肌组织的修复重建、血管再生及梗塞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纯化SD大鼠的MSCs,以BrdU标记MSCs,腺病毒介导VEGF基因转染MSCs.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行梗塞心肌内注射:转染VEGF基因的MSCs移植组(组Ⅰ)、单纯MSCs移植组(组Ⅱ)、单纯VEGF基因治疗组(组Ⅲ)和以注射无血清IMDM培养液为对照组(组Ⅳ).移植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变化.结果 组Ⅰ和组Ⅱ中,梗塞心肌处可见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cTnT染色阳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组Ⅰ和组Ⅱ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组Ⅰ的LVEF改善程度要明显高于组Ⅱ;部分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可以分化成为内皮细胞,参与构成了梗塞区域的新生毛细血管.相对于对照组,组Ⅰ和组Ⅲ都有明显的血管新生(P均<0.01).结论 MSCs移植联合VEGF基因转染可以通过促进心肌再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来重建缺血心肌,显著改善心功能.

  • TGF-β1多克隆抗体预防屈指肌腱术后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金堂;张银刚;李军;毕乃贵;韩学哲;张小卫

    目的 探讨应用TGF-β1多克隆抗体抑制术后屈指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 将108只来亨鸡随机分成3组,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术,术中分别滴加生理盐水或低、高浓度的TGF-β1多克隆抗体,于术后1、3、8、12周取肌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胶原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等.结果 TGF-β1多克隆抗体药物组(5 μg/ml组、10 μg/ml组)肌腱大延伸率、模拟主动屈曲度要高于对照组,肌腱大抗拉力在8周时低于对照组,在12周时与对照组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10μg/ml组炎症过程缩短,塑形过程加速;药物组(5μg/ml组、10μg/ml组)Ⅰ胶原含量减少,Ⅰ/Ⅲ胶原比例下降,TGF-β1的表达降低.结论 TGF-β1多克隆抗体可以有效的抑制TGF-β1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减少肌腱的粘连,瘢痕组织的形成,而不影响肌腱的强度,这可能是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潜在的有效方法之一.

  • 外伤性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一例

    作者:宋洪波;王辉;岳建堂;栾述静;刘金军

    患者 男,30岁,因左前臂木板击伤1个月,拇、示指持物无力于2004年8月入院.查体见左前臂近端掌侧上中1/3交界处正中略偏尺侧可见一长约4 cm的斜形皮肤瘢痕,愈合良好.皮下可触及一硬性异物,局部叩击有远端放射性麻木感.

  • 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手掌和手背创面一例

    作者:张功林;章鸣;吴发林;张文正;郭翱

    患者 男,36岁.因右手被机器轧伤4 h入院,检查:右手掌和手背桡侧均有大片软组织损伤区.因伤口污染较重,组织坏死界线不清,先行急诊清创术,去除肉眼可辨认的坏死组织,生理盐水纱布暂时充填伤口,1周后再次行手掌和手背清创术,此时创面基本干净,手掌和手背桡侧分别遗留软组织缺损创面4 cm ×7 cm和4 cm×6 cm,难以用常规植皮方法修复,决定采用对侧股前外侧双叶皮瓣同时修复手掌和手背侧创面.

  • 蛛网膜囊肿并囊肿内动脉瘤一例

    作者:葛培林;陈谦学;陈治标

    患者 女性,40岁,因间断性抽搐伴头晕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抽搐,发作时神智丧失,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持续几分钟后自行缓解.清醒后诉头晕,伴呕吐.

  • 高频超声在坐骨神经卡压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谭旭昌;朱易凡;刘景臣;李云兴;曾惠忠;曹锐铃

    目的 探讨大白兔坐骨神经慢性卡压后不同时限超声图像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Mackinnon方法制作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15只作为实验组,不卡压者15只作为对照组.于术后2、4、6、8周采用高频超声观察其坐骨神经图像变化,并实验组在2、4、6、8周末,对照组在2、4、6周末进行神经传导速度(MNCV)测定,同时在8周后卡压部位取材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坐骨神经慢性卡压后的不同时程会出现不同的声像特点:先看到的是外膜增厚、回声增强,神经段增粗,进而是内部线性回声不均匀、连续性中断于卡压处,远端卡压处局部缩窄,继而线性回声消失,出现神经纤维化变性,对照组到第4周时MNCV与正常值相比差异已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的MNCV在卡压后的2、4、6、8周与正常值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8周后卡压部位病检出现显著脱髓鞘改变.结论 根据高频超声能使坐骨神经卡压得到清晰的图像显示,有助于作出早期诊断.

  • 改良的小鼠原位肝移植实验模型

    作者:王国栋;马毅;陈规划

    目的 介绍一种稳定、可靠、存活率高的小鼠原位肝移植实验模型.方法 选择同系雄性C57BL/6小鼠,供、受体各22只(其中16只作长期存活观察).供肝经肝门静脉灌注4℃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血管重建时,肝上腔静脉端端吻合,肝门静脉和肝下腔静脉采用袖套法吻合.不作动脉重建.术后观察肝移植物组织学改变和肝脏再生反应.结果 小鼠肝脏移植手术成功率为100%.受体存活率为100%(超过30 d).无肝期保持在23 min内.术后组织学检查移植肝组织结构良好,肝脏再生反应不明显.结论 改良方法建立的小鼠肝移植实验模型稳定性强,存活率高,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 医学数字化在显微外科领域的应用探讨

    作者:齐向东;李勤;秦建增;钟世镇

    目的 探讨应用数字技术,解决显微外科的技术难题,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方法 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编程技术进行数字化工作.结果 建立了显微外科数字资料管理系统和医患沟通信息化系统软件.结论 将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到显微外科领域,可以完善临床资料的系统化管理、方便医患沟通和随访,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科研和学术水平,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细胞凋亡对早期再狭窄的影响

    作者:梁春阳;周定标;余新光;许百男;章文斌;王世波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新内膜形成过程中细胞凋亡对早期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以新西兰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为基础,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新内膜中Bax、Bcl-2动态表达及细胞凋亡的过程.结果 Bax、Bcl-2在正常动脉壁无表达.Bcl-2于术后3 d内膜开始表达,术后30 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Bax于术后3 d内膜开始表达,术后7 d到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Bcl-2/Bax的比值在术后30 d达峰值.新内膜中细胞凋亡则在早期再狭窄的后期90 d达峰值.结论 新内膜中细胞凋亡处于较活跃的水平,细胞凋亡在CEA术后早期再狭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 椎管内修复臂丛损伤的显微解剖

    作者:王来旭;王树锋;王晓芳;王学文;周忠水;冯楠;王政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及摹拟手术,设计一种椎管内利用残留神经前根修复臂丛椎间孔段神经根损伤的新术式.方法 对15具成人颈段尸体标本,测量如下解剖学数据:C5~T1神经前根的直径;神经前根的长度;神经前根自出硬脊膜处到臂丛上、中、下干前股、后股,外侧束、正中神经内侧头的距离;前根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在2具成人尸体标本模拟颈椎后路半关节及椎板切除结合前路锁骨上臂丛探查手术,并取腓肠神经桥接从C5神经前根至同侧臂丛上干前股起始处.结果 臂丛C5~T1前根长度逐渐增加.颈神经根出硬脊膜处到各干分前后股处的距离C6短.而C5~C7到下干前后股的空间近距离、C5~C7到外侧束的距离、各根出硬脊膜处到正中神经内侧头距离从C5到C7减短.有髓神经纤维以C7多,以T1少.摹拟手术显示:经颈椎后路的半关节及半椎板切除,C5神经前根可以得到良好暴露.神经移植操作亦可行.结论 根据解剖结果与提示,行椎管内探查并利用残余神经前根修复臂丛神经椎间孔段根损伤切实可行.

  • 带血管蒂腓骨头移植重建外踝的解剖及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潘振宇;喻爱喜;张建华;邓凯;张明元

    目的 为带血管蒂腓骨头移植修复外踝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初步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在60侧成人干燥腓骨标本上测量腓骨头和外踝的相应形态学数据,并在新鲜尸体上摹拟手术.临床应用1例.结果 大周径:腓骨头为(7.3±0.9)cm,外踝为(6.7±0.6)cm;关节面平均宽度:腓骨头为(1.4±0.2)cm,外踝为(1.6±0.2)cm;关节面平均长度:腓骨头为(1.5±0.2)cm,外踝为(2.0±0.2)cm;平均夹角:腓骨头为144°±11°,外踝为162°±10°;平均倾斜角:腓骨头为173°±7°,外踝为171°±6°.应用带腓血管蒂腓骨头移植重建外踝1例,疗效较好.结论 腓骨头与外踝较为相似.根据外踝缺损情况,可以设计带血管蒂的腓骨头移植重建外踝.

    关键词: 腓骨头 外踝 重建 移植
  • 旋腓骨颈动脉蒂腓骨上段骨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振光;郑晓晖;谢昀;陶圣祥;杨玉华

    目的 为以旋腓骨颈动脉为蒂腓骨上段骨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54侧经动脉内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旋腓骨颈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 旋腓骨颈动脉始于腘动脉,起点在腓骨头尖下(3.3±1.1)cm,干长(1.4±1.0)cm,外径(1.4±0.5)mm,其上行骨膜支与膝下外侧动脉下行骨膜支有恒定吻合.结论 以旋腓骨颈动脉为蒂的腓骨上段骨瓣移植术具有手术的可行性.

  • 努力提高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技术水平

    作者:曾炳芳

    肢体复杂组织缺损是创伤的严重后果,其修复往往富有挑战性,成为创伤骨科医生面临的治疗难题.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自体组织游离移植成为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随着预构皮瓣、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和游离组织组合移植等一系列显微外科新技术的问世,肢体复杂组织缺损的二期修复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得的祈求,许多原来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而不得不考虑截除的残肢都得到保留和有效的修复,并不同程度地恢复了功能.

  • 前臂严重复合组织缺损的急诊修复与一期功能重建

    作者:侯书健;程国良;方光荣;王振军;孙乐天;何旭;张宏勋

    目的 报道游离组织瓣移植与一期功能重建急诊修复前臂严重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1994年3月至2003年8月,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游离皮瓣与游离腓骨瓣移植或游离腓骨皮瓣移植,同时一期功能重建急诊修复4例前臂严重复合组织缺损.结果 4例均获得成功,经1~3年(平均1年8个月)的随访,骨支架愈合良好,皮瓣血运、质地、弹性好.拇指均可与手指对指,手部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 游离组织瓣移植与一期功能重建手术是急诊修复前臂严重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在四肢创伤急诊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姜佩珠;范存义;蔡培华;眭述平;曾炳芳;于仲嘉

    目的 报道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急诊修复四肢创伤的效果.方法 1988年4月至2004年8月,进行急诊游离组织移植86例,修复肢体54例,再造拇指32例.移植的组织包括背阔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小腿内侧皮瓣、足背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废弃肢体的复合组织块及(足母)趾皮甲瓣.手术在伤后1~5 d内进行.结果 术后发生血管危象8例,均行血管探查手术,5例危象解除,3例失败.移植组织的成功率为96.5%(83/86).随访1~16年,平均7.5年.修复的肢体均保留或恢复了有用的功能,再造拇指功能优良率为87.5%.结论 急诊游离组织移植是实现创伤肢体急诊修复及拇指再造的有效方法.

  • 远端蒂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腹创伤缺损

    作者:张世民;王保山;曹艳;高树林;李玉坤;俞光荣

    目的 介绍应用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腹创伤缺损的临床经验,并探讨改善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 自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共急诊应用远端蒂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腹创面大于2 cm者18例.旋转轴点在近侧指间关节(PIP)平面以近0.5 cm,皮瓣面积2 cm×2 cm~3 cm×4 cm,皮神经筋膜蒂长2~3 cm.均将指背皮神经与指固有神经吻接,并在旋转点远侧1 cm处结扎指背浅静脉.结果 术后皮瓣均有不同程度的静脉淤血肿胀,8例皮瓣出现张力水泡.13例随访超过6个月,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 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腹创伤缺损,方法简单,成活可靠.在蒂部远侧结扎指背浅静脉干阻断倒灌和在末端旷置敞开,均能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皮瓣肿胀.

  • 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柴益民;曾炳芳;康庆林;薛剑峰;沈继;蒋佳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一期修复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对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49例,应用再植、再造、游离皮瓣或组合皮瓣技术进行急诊一期修复重建,其中手部小组织块再植与再造21例,再植组合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15例,再植同时进行再造并组合皮瓣移植8例,多指组合再造联合皮瓣移植5例.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包括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皮瓣、足背皮瓣、足内侧皮瓣及足底内侧皮瓣等.结果 除1例再植手指坏死外,其余皮瓣及再植与再造手指全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45例,二期愈合4例.随访6个月~3年,手部功能及修复部位外形恢复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良率为85.7%.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复杂组织缺损具有疗程短、功能效果好的优点,根据缺损部位、范围以及术者的技术水平,在急诊再植与再造的同时组合不同的显微外科皮瓣或组织瓣进行一期修复,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