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外周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作者:袁华军;黎忠文;陈武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创伤造成神经开放性损伤的外周神经进行早期修复.对闭合性神经损伤系统治疗及观察1~3个月,无恢复征象给予手术探查及修复.结果 共修复外周神经135例,获随访93例,运动功能恢复达M,以上32.03%,感觉功能恢复达S3以上69.53%,除桡神经及股神经的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外,其它神经损伤修复只有感觉恢复,其中以肌皮神经恢复较好,S3以上占82.14%.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开放性外周神经损伤,有利于肢体感觉功能早期恢复.闭合性神经损伤系统治疗及观察一般不超过3个月,即神经损伤应在肌肉出现萎缩前进行修复.除了指神经近端毁损行神经转移替代取得较好疗效外,其它的神经行神经转移替代效果均不满意.

  •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谢丽亚;刘振栓

    目的 报道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48例临床资料,手术采用额顶部开颅翼点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清除脑内血肿和止血.结果 术后24 h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大于90%者43例,其余5例血肿清除小于80%.术后存活41例,死亡7例.在存活的41例中,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GOS)评分:恢复良好12例,中残14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l例,死亡1例.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和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加单纯腓骨植骨修复肿瘤性长段股骨干缺损

    作者:梁绍雄;黎忠文;袁华军;陈武;庞家省

    目的 报道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加单纯腓骨植骨在肿瘤性长段股骨干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肿瘤性长段股骨干骨缺损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加单纯腓骨植骨并辅以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修复37例,按Enneking分期原则确定切除范围,进行瘤段广泛切除,高恶性骨肿瘤则进行手术前、后化疗.结果 术后随访1~12年,移植骨生长良好,能完全负重,治疗满意率为84%.主要并发症是: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踝关节疼痛、移植腓骨骨折等,其发生率为8.1%;局部复发及肺转移6例,5年以上带瘤生存4例.恶性肿瘤的保肢率为76%.结论 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加单纯腓骨植骨治疗肿瘤性股骨干长段骨缺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滤过显微手术与药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陆华文;麦丹

    目的 对比药物与手术方法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视野中度损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眼压药物治疗、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情况.经1~3年的随访,比较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视野、杯盘比的进展.结果 20例(26眼)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可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者占88.5%、视力保持不变者占84.6%、杯盘比保持术前水平者占80.8%,仅有2例患者视野进展;17例(28眼)接受药物治疗,眼压能控制者占78.6%、75.0%患者视力保持不变、杯盘比保持术前水平者占67.9%、视野进展者占35.8%.结论 对于视野损害中度的开角型青光眼,实施抗青光眼显微手术,可以较好的控制患者的眼压、视力及视野.

    关键词: 青光眼 显微手术
  • 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王永和;张振兴;曹培成;卜振富;宋仁兴;李爱军;王喆;刘琦;邱少博;韩力浩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患者的诊断、手术入路、操作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23例Hunt-Hess分级Ⅲ-Ⅴ级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血肿形成患者实施手术.并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动脉瘤夹闭术4例,动脉瘤夹闭术加去骨瓣减压术18例,动脉瘤栓塞术加去骨瓣减压术1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按Glasgow预后指标分级:其中1级9例,2级8例,3级4例,4级1例,5级1例.结论 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类型动脉瘤,采取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淑珍

    目的 评价应用显微技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青光眼89例(9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做5 mm × 4 mm以角膜缘为基底的1/2巩膜厚板层巩膜瓣,将含有(0.25~0.33)mg/ml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结膜和巩膜瓣下3~5 min,再以大量平衡盐溶液冲洗,前房穿刺,切除小梁组织2.5 mm×2.0 mm,剪除周边虹膜少许,巩膜顶端缝合2针,两侧缝经角膜的调整缝线各1针.结果 随访3~12个月,平均8.9个月,视力不变者64眼(69.57%),视力提高者22眼(23.91%),视力下降者6眼(6.52%).术后随访期末平均眼压(1.36±0.46)kPa(1 mmHg=0.133 kPa),眼压控制于2.79 kPa以下,Ⅰ、Ⅱ型功能滤过泡80眼(86.95%),非功能滤过泡12眼(13.05%).Ⅰ度浅前房2只眼,Ⅱ度浅前房3只眼,无出现Ⅲ度浅前房,浅前房发生率为5.43%.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可减少巩膜瓣瘢痕,能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玉坤;王保山;杨志贤;高树林;曹艳;赵超;张忠溢;余丹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用于修复前臂、小腿中下段、足跟部及足背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皮瓣面积小5 cm×8 cm;大15 cm×28 cm.结果 移植18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48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处理后循环恢复,皮瓣成活.随访6个月~2年,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解剖恒定,皮瓣厚度适宜,供区隐蔽,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移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复通输精管的临床体会

    作者:刘会范;左书强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复通输精管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复通输精管78例,对手术方法和术后护理康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术后精液检查可见精子75例,精液分析结果正常67例,复通率85.8%(67/78).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复通以及辅助相应的术后护理康复是输精管复通的有效方法.

  •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

    作者:邱勋永;马心赤;林崇正;廖天安;王和驹;柴益民

    目的 报道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下颌骨缺损,施行吻合血管的腓骨瓣修复.腓骨骨瓣10~15 cm,皮瓣面积3.5 cm×6.0 cm~7.0 cm~10.0 cm.结果 术后2、4周行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示31例腓动脉静脉血流通畅.随访6~18个月,移植腓骨愈合,皮瓣成活,外观好.结论 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可获良好的临床效果.

  •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余振华;朱顺叶;徐桂兴;徐叶;栾中钦;夏之柏;黄正松;金华伟

    目的 了解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生存率,评价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术后42例的生存状况进行随访,随访项目包括发病年龄、首发症状、病变部位、肿瘤大小、病变增强、肿瘤钙化、切除程度、术后放化疗等.结果 42例中,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OG,WHOⅡ)31例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AOG,WHOⅢ)11例.随访到36例,随访时间62个月.其中行镜下手术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4例.OG和AOG的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93.5%、80.7%和72.7%、51.9%和38.9%.结论 肿瘤切除程度、病理级别和术后化疗是影响少突胶质细胞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低(WHOⅡ),肿瘤全切除,术后化疗和大径小于6 cm者预后较好.

  •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

    作者:林传松;杨爱勇;饶明亮;关钦强;黄烁;陈德文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创面面积大20 cm×15 cm,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大22 cm×16 cm,小11 cm×9 cm,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结果 13例皮瓣术后均无明显肿胀、淤血等现象.其中11例顺利成活,2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将远端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好.

  • 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钱尼文;柴勇;方云德;黄远发

    目的 探讨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们通过对12例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同侧及对侧胫后动脉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20块皮瓣,皮瓣大小为18 cm×9 cm~11 cm×6 cm,筋膜蒂宽4~6 cm,皮瓣全部成活.10例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均良好.结论 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皮瓣修复范围广,皮瓣厚薄适中,质地好,手术简单安全,是修复胫前、足跟、内踝部创面的理想皮瓣.

  • 腹腔镜联合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小儿消化道出血的应用

    作者:钱江;马全福;李凤棉;潘立群;陈勇

    目的 探讨异位胃黏膜显像结合腹腔镜在小儿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反复便血或黑便的病例行异位胃黏膜显像和腹腔镜探查术17例.异位胃黏膜显像方法:静脉注射99mTcO<,4-后立即行动态显像,每5 min-帧,持续30 min,然后在60 min时再采集一帧.腹腔镜探查术:取仰卧位,脐下缘做一约3 mm切口,置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8~12 mmHg,然后置入Trocar,置腹腔镜探查.在腹腔镜直视下于左右下腹置入5 mm Trocar各一个,分别放入无损伤抓钳,从回盲部开始,依次检查肠管.结果 17例中13例异位胃黏膜显像阳性,行腹腔镜探查术,其中10例为Meckel憩室,3例为小肠重复畸形,病理检查均证实异位胃黏膜的存在;4例异位胃黏膜显像阴性,行腹腔镜探查术,2例为小肠重复畸形,其余2例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结论 异位胃黏膜显像联合腹腔镜探查可提高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准确率,减少盲目的 开腹探查手术.

  • 神经端侧吻合重建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感觉功能

    作者:胡孔和;吴强;刘建平;何小龙;席新华;靳安民;刘成龙

    目的 报道神经端侧吻合重建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感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及足踝部贴骨瘢痕挛缩共13例.切取皮瓣时,保留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端侧缝合,分别于术后2、4、8、16和24周检测皮瓣的感觉功能.结果 13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24个月,恢复了皮瓣的保护性感觉,有排汗功能,植物神经功能有恢复.受区的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可一次手术完成创面的修复,神经端侧吻合可重建皮瓣的感觉功能,能早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对手足外科有重要意义.

  • 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蔡巧玲

    目的 讨论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分析头静脉穿刺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8例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结果 经物理及药物治疗后,8例桡神经浅支损伤均恢复正常感觉功能,恢复时间2~9周,平均4.2周.没有损伤性神经瘤及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结论 头静脉穿刺虽然很少引起永久性桡神经浅支功能障碍,但在临床操作中应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避免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

  • 手指近端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作者:郑文忠;陈昆;苏鸿君;吕宏升;王鸿泰;林洪光;黄春福

    目的 探讨带指血管的近节岛状微型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带指血管的手指近端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42例,皮瓣面积3.0 cm×2.0 cm~2.5 cm×1.5 cm.结果 42例指血管微型岛状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随访,手指的外形和功能良好,6个月后部分皮瓣皮肤痛觉恢复.结论 指血管为蒂的手指近端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成活率高,伤指形态和功能恢复好,为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 足第二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再造拇手指关节

    作者:巨积辉;金光哲;刘跃飞;李雷;赵强;魏诚;李建宁;刘新益;侯瑞兴

    目的 报道游离足第二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再造拇手指关节临床疗效.方法 对手指关节损伤49例54指,采用吻合血管的足第二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修复,其中再造掌指关节21指、近侧指间关节28指、远侧指间关节5指.全关节移植38指,半关节移植16指,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移植关节49例54指全部成活.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5~19个月,所有病例移植骨关节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4~8周,骨性愈合时间6~12周,移植关节均未出现退行性变,未出现骨不连及再骨折的现象.移植近侧指间关节屈曲活动度为35°~90°(平均65°);移植掌指关节者屈曲活动度为30°~75°(平均45°);移植远侧指间关节屈曲活动度为25°~65°(平均35°).参照关节活动度TAM/TAF评定标准评定,属优者23指,良者25指,可者5指,差者3指,优良率84%.近侧指间关节移植者效果佳,其次是掌指关节,远侧指间关节移植者差.结论 采用游离足第二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修复拇手指关节缺损,功能恢复满意,可以较好的改善关节的功能.

  • 腓骨骨皮瓣组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滕云升;刘重;智丰;刘少军;郭永明;张朝;赵玲珑;吴勐;梁高锋;李涛;石宇

    目的 探讨腓骨骨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严重小腿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腓骨骨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串联或并联组合移植,修复严重小腿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36例.新鲜无菌创面10例,晚期感染创面26例.创面面积25 cm×18 cm~45 cm×13 cm,平均36 cm×16 cm,股前外侧皮瓣切取范围12 cm×13 cm~32 cm×18 cm,腓骨骨皮瓣切取范围2.0 cm×1.5 cm~18.0 cm×16.0 cm,腓骨切取长度10~24 cm.并联移植30例,串联移植6例,急诊手术5例,亚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26例.结果 36例全部成功,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术后发生动脉危象1例,静脉危象2例.移植组织全部成活34例,2例并联腓骨皮瓣部分坏死,行皮片移植后愈合.修复创面一期愈合32例,二期愈合4例,愈合时间12~28d,腓骨移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应用Enneking评分23~28分,平均26分,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腓骨骨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组合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可使复杂创面修复一期完成,虽难度大风险高,但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手指末节或中末节缺损的修饰性再造与修复

    作者:侯书健;程国良;方光荣;刘亚平;王振军;孙乐天;迟焕芳

    目的 报道采用第二、第三或第四趾移植对手指末节或中末节缺损进行修饰性再造与修复的疗效.方法 根据供趾的外观,选择第二、第三或第四趾为供区,采用趾-指动、静脉吻合方式重建血液循环为108例手指末节或中、末节缺损的患者再造141指.对趾腹肥大或足趾中间节段较细的供趾一期进行外形重塑.结果 本组共成活140指,成活率99.3%,其中,81例105指经1~10年(平均3.5年)随访,按中华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61例,良16例,中4例,优良率为95.1%.结论 对手指末节或中末节缺损的足趾移植再造,首选第二趾为供区;若第二趾外观较差,应灵活选用第三或第四趾移植;部分病例还需对足趾进行必要的外形重塑,以期获得修饰性再造的效果.

  • 吻合血管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柴益民;程天庆;汪春阳;康庆林;曾炳芳

    目的 报道吻合血管的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侧下肢标本采用有色乳胶从腘动脉灌注,解剖观测腓动脉及其穿支血管的分布、蒂长、管径等.临床设计切取小腿外侧区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与游离腓骨形成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肢体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皮瓣面积为6 cm×4cm~16cm×8 cm,骨缺损长度6~16 cm,移植腓骨长度8~20 cm.结果 腓动脉沿途平均发出5.3支穿支,其中40.6%为肌皮穿支、59.4%为隔皮穿支,分布在腓骨后缘3.1 cm范围内.平均直径1.1 mm,穿支间距4~8 cm,外踝后上方15~25 cm、4~7 cm范围内均可发现穿支血管.移植的16例复合腓骨穿支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36个月,平均22.3个月,移植的腓骨在术后3~5个月愈合,随时间延长及患者负重移植骨逐渐增粗.受区外形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数目及位置相对恒定,根据腓动脉皮穿支的发出位置,可设计复合腓骨穿支皮瓣,临床应用证明是修复肢体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 手足臃肿皮瓣修整方法探讨

    作者:程红林;孙晋中;马林;崔忠宁;崔雅宁

    皮瓣修复手足部外伤或烧伤创面后,皮瓣常臃肿,影响外观和功能,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经治或收治手足臃肿皮瓣患者共62例,通过改进修整方法,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外形和功能要求,取得较好效果.

  • 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术治疗结核性术后脓胸

    作者:蒋雷;姜格宁

    肺结核手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结核性脓胸.往往迁延不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自体肌皮瓣填塞术可以彻底消灭脓腔,治愈脓胸.2004年11月至2007年9月,我院施行了3例腹直肌皮瓣移植术治疗肺切除术后结核性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现报道如下.

  •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毁损伤的显微外科保肢手术

    作者:杨晓东;张根福;刘杨武;杨锦;陈选民;付尚俊;周阳

    我院于2003年5月至2006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保肢手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毁损伤共15例,疗效较满意.

  • 骨间背侧动脉皮瓣修复严重虎口挛缩的临床应用

    作者:邱旭东;赵维彦;赵世伟;李炳万;史洪峰

    多种原因引起虎口挛缩,可导致拇指内收、外展受限,丧失握持及对掌功能,对手的功能影响很大[1].198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采用骨间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重度虎口挛缩29例,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 大鼠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薄超刚;张震宇;刘玉耆;毕郑钢

    目的 探讨建立更简便有效的大鼠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将Wistar大鼠的后侧(左侧或右侧)肢体移植给SD大鼠.实验分成两组,传统术式组:离断SD大鼠原有后侧肢体,将Wistar大鼠同侧肢体通过固定骨骼、吻合血管神经、缝合肌肉皮肤的方法移植给SD大鼠;改进术式组:保留SD大鼠原有后侧肢体,将供体Wistar大鼠的后侧肢体按照左肢配右肢或右肢配左肢的原则,通过缝合皮肤和肌肉的方法固定于SD大鼠后侧肢体的内侧,只吻合股动、静脉,不吻合神经、血管,不固定骨骼.记录两种模型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体重改变,术后显微外科常规护理,记录移植后宿主饮食量、体重变化、观察移植物变化、手术成功率.结果 两种肢体移植模型各50例,74例成活,移植物排斥反应再现稳定,生存时间均为(14±2)d.传统组和改进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5±40)min、(70±21)min,手术前后平均体重减少量分别为(3.78±1.09)g、(2.05±0.90)g.术后3 d左右,改进组大鼠体重开始增加,传统组1周内体重均持续减少.手术成功率传统组为38%,改进组为90%.在以上4个方面,改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改良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对大鼠创伤小,大鼠恢复快,值得借鉴和推广.

  • 许旺细胞诱导下脂肪来源干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

    作者:李伯休;程飚;张诚;出晓军;陈峥嵘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和SD大鼠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利用Transwell非接触式共培养时生长增殖特性和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规律.方法 取1月龄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按酶原消化法获取脂肪来源干细胞,同时取大鼠坐骨神经按改良植块法获取许旺细胞.取P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分三组:A组使用ADSCs和许旺细胞构建Transwell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B组利用β-巯基乙醇(BME)、丁酸酯羟基茴香醚(BHA)作为脂肪来源干细胞诱导因子使其向神经方向诱导,C组脂肪干细胞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细胞形态,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代谢、轴突生长、免疫荧光染色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脂肪来源干细胞部分分化为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B组诱导培养后,大多数存活的细胞也同样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A组突起长度(11.64±1.64)μm,B组突起长度 (13.03±1.3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代谢旺盛.A组B组诱导分化后的细胞N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16±9.35)%和(62.25±8.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GFAP染色阴性.在细胞数量上,A组为(4.08±0.68)×107/L,C组(4.20±0.79)×107/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B组(3.23±0.37)×107/L(P<0.05).结论 许旺细胞能促进脂肪来源干细胞向神经方向分化,效果与使用β-BME加BHA试剂诱导的结果相近,并能有效防止脂肪来源干细胞损伤.

  • 数字化虚拟手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作者:黄潮桐;陈隆福;李敬矿;李忠华;陈冬生;谭建文;张美超

    目的 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手的骨骼血管等解剖结构,探讨手解剖结构的数字化虚拟技术.方法 采用3具新鲜成人手标本,灌注前行CT预扫描,经自凝牙托材料及以硫化汞灌注处理4~24h后再进行CT扫描共获取220层数据集,利用Mimics软件对图像进行配准、分割、标识、重建手的外形、骨骼、动脉、指伸屈肌腱、神经等结构.结果 建立了基于解剖结构的可视化手模型,各结构可单独、联合显示,可旋转缩放,模型透视及多剖面显示,血管管腔显示中空逼真,手部神经可部分显示.结论 手可视化模型可为临床提供三维形态学资料,也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数字化模型.

  • 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后周围脑组织血流变化及病理特征

    作者:李雪松;江楠;郭少雷;齐铁伟;王凌雁;梁丰;黄正松

    目的 观察脑动静脉畸形(BAVM)显微手术切除后周围脑组织血流变化及病理特征,探讨BAVM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机制及防治策略.方法 前瞻性观察12例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BAVM临床特征,其中8例术前用Onyx胶栓塞.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术后切除畸形团及其周围脑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应用激光多普勒灌注显像系统(LDPI),动态观察BAVM显微手术切除术前、后及降压后畸形团周围脑组织血流变化,以幕上小脑膜瘤(n=6)术中皮层血流监测作为对照.结果 BAVM畸形团周围脑组织可见小血管扩张、神经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及血脑屏障结构破坏等改变.Onyx栓塞后可见周围脑组织明显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在畸形团内可见部分栓塞血管有血栓再通现象.BAVM畸形团切除前、后周围脑组织血流存在显著变化(P<0.05),控制性降压后可明显降低术后畸形团周围脑组织的血流(P<0.05).结论 BAVM畸形团切除后周围脑组织可见血脑屏障结构破坏及脑血流增加,是导致术后脑出血及水肿的病理基础.术前栓塞、术中及术后控制血压是防治BAVM术后NPPB的重要措施.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筋膜瓣修复手部双创面一例

    作者:张功林;章鸣;郁辉;王干生;黄建华;倪生华

    患者男,38岁.因右手被机器轧伤2 h入院.检查:右手背软组织缺损伴2、3掌骨骨折与2~4伸肌腱外露,虎口与手背创面分别为3.5 cm×3.5 cm与7.0 cm×6.0 cm,两创面仅由2 cm宽的皮桥相连.手背部比虎口部损伤重.先行急诊清创术,去除肉眼可辨认的坏死组织.克氏针固定掌骨骨折.

  • 伴有粉碎性骨折及淤斑的十指离断再植成活一例

    作者:崔树森;李锐;李春雨;张巨;朱清远;于维;赵丽娜;郑文桢;张为众

    患者女,35岁,工人.因双手十指被切纸机切断2h余,于2007年08月30日10:20急诊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右手各指自掌指关节及近节指骨近中份水平完全离断;左手自拇指间关节,示、中、环指近节指体,小指中节指体水平完全离断.

  •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相应脊髓节段中P-S473-AKT表达的变化

    作者:朱春雷;徐明珠;吴广智;崔树森

    目的 探讨成年Wister大鼠在坐骨神经切断后P-S473-Akt于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坐骨神经切断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4、6、8周5个时相处死后取其L4~L6脊髓,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S473-Akt在相应脊髓节段中的表达变化,并利用影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对照组中P-S473-Akt表达呈阴性,随着时间的变化无明显改变.坐骨神经切断组与对照组在5个时相中的变化:1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时坐骨神经切断组运动神经元胞体内P-S473-Akt有明显表达,4周时达到高峰,6~8周时逐渐下调,8周时仍可见细胞核内有少量表达.结论 坐骨神经切断可导致成年大鼠相应脊髓节段中前角运动神经元P-S473-Akt表达明显增加,可能对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 小鱼际脂肪瓣转位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高顺红;陈振光;郑和平;郑晓晖

    目的 探讨用于治疗复发性腕管综合征的小鱼际脂肪瓣的主要血液供应以及手术方法设计.方法 在31侧红色乳胶动脉灌注的上肢标本及1侧墨汁灌注的成人新鲜截肢标本上,观测营养小鱼际脂肪瓣血管的起始、走行、分布、管径及其供血范围.结果 脂肪瓣的血供:(1)尺动脉主干发出4~7支,平均直径为(0.41±0.11)mm;(2)尺动脉掌深支发出2~3支,平均直径为(0.44±0.13)mm;(3)小指尺掌侧动脉发出9~12支,平均直径为(0.38±0.13)mm;(4)环、小指掌侧总动脉发出4~6支,平均直径为(0.35±0.12)mm;(5)掌浅弓发出一恒定的分支,直径为(0.34±0.06)mm.脂肪瓣可切取的大小6.35cm×3.85cm×0.45 cm.结论 以尺动脉主干脂肪支及尺动脉掌深支脂肪支为蒂的小鱼际脂肪瓣转位术可作为治疗复发性腕管综合征的一个较理想术式.

  • 用改进人造血管套犬股静脉修复股动脉后动态增殖研究

    作者:孙佳冰;路来金;孙义久;王建业;杨广禄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外套改进人造血管修复股动脉缺损后预防血管栓塞的可行性.方法 股静脉倒置并外套改进人造血管修复股动脉,术后30、60、90、120、150、180 d分6个时间段行血管造影观察通畅率并分别切取移植静脉,肉眼和光镜观察自体静脉移植后的内膜、中膜增殖情况.结果 血管造影移植静脉在60~180 d后管腔逐渐变细,管壁增厚.光镜见内膜增厚,内皮细胞由扁平变站立状,中膜平滑肌层数增多.结论 本实验外套改进人造血管后可以减少血管扩张力,在静脉移植术后管壁增殖的过程中,应用了股静脉外套改进人造血管后增殖发生的时间明显延长.

  • 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固定兔胫骨骨折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冬生;黄潮桐;李敬矿;朱家恺;陈隆福

    目的 探讨可吸收消旋聚乳酸(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固定兔胫骨骨折的愈合情况,了解其对骨折的影响.方法 通过荧光学与影像学的方法观察组织反应和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变化.选取健康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A、B、C、D组.于左胫骨粗隆下3~5 cm处造成横行骨折模型,行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内固定并于术后2、4、8、12周时分别摄取X线片后予处死,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比较.结果 所有实验动物切口愈合良好,无皮下积液及窦道形成,可吸收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无折断和变形,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所有实验组术后2周X线片示无明显骨痂影像,术后4周起X线片复查可见骨痂生长,骨痂呈长梭形,无明显絮状影,术后8~12周骨痂呈现长梭形、密度增高影像.组织学观察哈弗系统建立形态发生,骨小粱形成,生发层成骨细胞大量存在,但无黄色荧光,结果符合正常骨愈合过程.结论 可吸收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固定兔胫骨骨折愈合机制、时间和方式与正常骨愈合相一致,不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无明显组织不良反应特点,是骨折理想内固定材料.

  • 健侧颈7神经移位经椎体径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玉发;王斌;李福;朱哲;李幼琼;苏略;邹双伟

    目的 探讨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根性撕脱伤的佳径路.方法 选用15具30侧成人尸体标本,显露双侧臂丛,将C7神经在干、股交界处切断并游离至椎间孔处,测量C7神经前、后股大长度,分别测量C7神经根经椎体径路、椎前径路、颈前皮下径路至对侧臂丛上、下干的距离.结果 C7神经前、后股大长度分别为(7.67±1.06)cm和(7.79±1.36)cm,C7神经经椎体径路、椎前径路、颈前皮下径路至对侧臂丛神经上千的距离分别为(6.97±0.56)cm、(10.04±0.94)cm、(16.56±1.24)cm,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对侧臂丛神经下干的距离分别为(6.82±0.92)cm、(9.91±0.83)cm和(17.64±0.97)cm,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从解剖学角度,经椎体通路是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佳径路.

  • 第二足趾改形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研究进展

    作者:牟勇;黄东

    自从1966年在临床上施行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成功以来,目前应用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已得到广泛的开展和应用,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然而,由于第二趾外形与功能较拇手指相差甚大,手指相对足趾而言,较为粗长、大小匀称、指尖呈自然圆锥形、指甲较大、掌指关节掌侧无过多脂肪堆积、休息位时各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稍屈曲位等.

  • 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外形的修饰理念

    作者:程国良

    1966年杨东岳等[1]完成我国第一例第二趾移植拇指再造,为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开创了先例.Cobett(1968)、Buncke(1973)、Tamai(1974)分别报道了(足母)趾移植拇指再造成功的个案.Morrison(1980)选用(足母)趾甲皮瓣移植治疗拇指皮肤套状撕脱的再造,使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进入了新时期.

  • 第九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大会暨第一届中美显微外科联合会议纪要

    作者:张世民;喻爱喜;丁小珩;崔树森;侯春林

    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美国显微重建外科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和上海长征医院、第六医院、华山医院、第九医院、同济医院等共同承办的"第九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大会暨第一届中美显微外科联合会议"于2008年10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市召开.

  • 内镜辅助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的显微手术

    作者:涂汉军;秦军;罗杰;张力;王辉;黄宽明;雷霆;王卫星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的显微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经鼻蝶入路至鞍区斜坡区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采用内镜辅助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该区肿瘤1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8例,脊索瘤3例,软骨瘤1例).所有病例均在3个月至6年内获得随访.结果 手术全切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短暂性尿崩症6例,脑脊液鼻漏2例,无死亡及颅内感染.随访3个月至6年,除1例脊索瘤残瘤继续生长外,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沿中线生长的鞍区斜坡区肿瘤,入路简便快捷,创伤小,手术显露良好,疗效满意.内镜辅助使得经蝶入路更为安全、有效.

  • 眶上微骨窗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脑膜瘤

    作者:ZHANG Sheng-bang;张圣邦;冯春国;万经海;程宏伟;徐培坤;李长元;李学记

    目的 介绍经眶上微骨窗入路切除鞍上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经验.方法 经眉内小切口5例,经翼点入路16例,采用眶上约3.5 cm×2.5 cm小骨窗开颅,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上脑膜瘤21例,肿瘤大径2.8~6.2 cm,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肿瘤显露良好,Simpson Ⅰ级切除5例,Simpson Ⅱ级切除15例,Simpson Ⅲ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前视力障碍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8年,影像学上肿瘤残留1例.结论 眶上微骨窗入路可替代传统额下或翼点入路切除鞍上脑膜瘤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扩大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斜坡脊索瘤

    作者:高超;黄峰平;庄冬晓

    目的 报道应用扩大经蝶入路治疗斜坡脊索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扩大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斜坡脊索瘤病例9例(均经病理结果证实),所有病例均在神经导航下进行,其中经唇下-扩大经蝶入路4例,经鼻-扩大经蝶入路5例.4例术前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实现图像三维重建,明确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以更好的指导手术入路.结果 肿瘤术中显微镜下及术后影像学证实完全切除3例,肿瘤镜下次全切除(切除比例大于90%)6例.其中2例因肿瘤侵犯至硬脑膜下,肿瘤切除后出现脑脊液漏,经颅底重建修补后痊愈.结论 扩大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可以简单迅速地到达斜坡区域,并能较充分地暴露前颅底、中下斜坡以及双侧海绵窦区,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对斜坡脊索瘤来讲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 显微手术切除颅底沟通性脊索瘤

    作者:魏伟;刘兵;孙庚林

    目的 探讨不同颅面入路治疗颅底沟通性脊索瘤的入路选择和显微手术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颅底沟通性脊索瘤22例.采用颅面入路或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包括扩大的前颅底入路8例,改良Weber-Ferguson入路8例,下颌入路6例.其中部分向颅内生长明显的沟通性肿瘤,联合经颅手术,包括翼点入路3例,颞颧入路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对患者预后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占77.3%.术后无死亡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脑脊液漏1例,伤口感染1例,动眼神经不全麻痹2例,展神经麻痹1例.本组中20例进行了随访,随访1~10年,平均3.4年.恢复正常工作或部分工作12例,不能工作但能生活自理5例,生活不能自理1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结论 颅底沟通性脊索瘤侵犯范围广泛,应争取手术尽可能全切.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和生长方向,选择不同入路或联合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提高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同时应注意硬脑膜的修补和颅底的重建.

  •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骨手显微外科

    作者:

    关键词: 山东省 整骨 医院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作者:

中华显微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