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CDX2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庄利萍;王芳;郭萍

    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CDX2)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是一种新发现的特异性的核转录因子,属于果蝇尾部相关同源框基因家族成员,不仅控制着胚胎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而且在成人组织的分化和增殖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新的研究发现,消化道、泌尿生殖、妇科、头颈部等部位均有CDX2表达.本文就CDX2基因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早产儿红细胞中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时序性变化及其对策

    作者:陈红兵;龙苹

    正常情况下,机体存在强大的抗氧化系统,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平衡是维持组织细胞功能稳定的条件.早产儿由于胎龄小,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出现低氧血症,常需氧疗,缺氧缺血引起再灌注和(或)氧疗增加了氧自由基的量,常成为早产儿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之一.本文就早产儿红细胞内抗氧化剂的时序性变化及其对策予以综述.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吴汉生;梁贵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结构功能与胰岛素类似,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除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更是日益受到关注,尤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IGF-1对其有保护作用.现就其二者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伟;王桂斌

    烯醇化酶是参与无氧酵解的关键酶,它是由α、β、γ三条肽链组成的5种二聚体同工酶,其中γγ型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故称之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在脑组织损伤后,NSE从病变的神经细胞中溢出进入脑脊液,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进入血液.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上升,故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估计.本文综述了NSE在急性脑血管病、癫痫、缺血性脑损伤、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克雅病和颅内感染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 心理训练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危险的影响

    作者:汤中敏;贺平;胡世红

    高血压病是一典型的心身疾病,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围绕人类心身健康而进行的医学活动将突显人性需要.心理训练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健康素质的方法和技术,本文就心理训练对高血压患者"总体心血管疾病危险度"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 放射性直肠炎治疗概况

    作者:李宜放;刘丽坤;王晞星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措施.国内外对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做了大量研究,药物治疗如类固醇灌肠剂、非固醇类抗炎剂、硫糖铝、甲醛等,其他手段有内镜下激光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外科治疗等,各具优缺点.

    关键词: 放射性直肠炎 治疗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原因及治疗新进展

    作者:范议方;韩如泉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的并发症,其所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是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经多年研究,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红蛋白氧化产物及炎性反应均被认为参与致病过程.针对这些发病机制的治疗措施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其在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 急性脑损伤患者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民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当缺血、缺氧、中毒或损伤时,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NSE便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在神经元损害的标志酶中,NSE与醛缩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不同,它不与血或坏死的细胞中易释放,首先进入脑脊液中,由于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因而进入血液循环,这为脑组织损伤后检测血清中NSE的变细胞内的肌动蛋白结合,因而从缺化提供了依据.所以目前,NSE不仅作为肿瘤标志物广泛用于临床肿瘤患者病情的监测,而且它在急性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监测中的作用倍受人们重视.

  • 唇腭裂的胎儿诊断及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江乐文;唐世杰

    胎儿外科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一些胎儿致命性疾病的治疗,而应用该技术治疗非致命性的先天畸形如唇腭裂,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在其临床应用之前,还存在着对唇腭裂的准确快速产前诊断、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基础理论的支持、手术人员的培训以及相关设备的完善等需要克服的困难.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对唇腭裂胎儿外科治疗的新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 雌激素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肾保护作用

    作者:金泉华;康乃馨

    雌激素可通过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和转化生长因子β作用的调节,影响细胞外基质代谢;调节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亚型间的比例、促进Ang-Ⅱ向舒血管的Ang-(1~7)的转化等,抑制肾内高表达的Ang-Ⅱ;并通过调节一氧化氮系统在慢性肾脏疾病不同阶段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而发挥肾保护作用.本研究对雌激素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肾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 窦性心率震荡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作者:张晓红;马礼坤

    窦性心率震荡是指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率短暂的初期加速和紧随其后的减慢现象,是室性期前收缩所致的心排血量的变化引起压力反射的结果,它反映了迷走神经的反射功能.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心电学指标,窦性心率震荡对心血管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已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

  • 新发现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人博卡病毒

    作者:何慧;刘新

    新近发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婴幼儿因博卡病毒感染引起呼吸道炎症,甚至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这是一种无包膜的单链DNA,属细小病毒亚科,多数细小病毒主要感染家畜并致病.导致人类感染还鲜为人知,由于人博卡病毒发现时间短,因此,对于该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临床检测方法、感染者临床表现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报道资料还很零散.本文对人博卡病毒生物学分类、分子生物学研究、系统发育树分析、流行特征及诊断等方面等资料进行综述,希望引起同行们的关注.

  • 急性肺损伤药物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艳丽;曹殿青

    急性肺损伤(ALI)因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至今不明确而成为临床高病死率的常见病.目前的机械通气治疗不能从根本上阻断其发展,人们对ALI的药物治疗寄予了更多的希望,本文就其药物保护方面的临床及试验研究进行综述.

  • 帕金森病环境毒素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闿艺;黄小军;黄晓峰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但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前认为P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与PD的关系非常密切,MPTP-PD是造成PD的重要因素之一,除MPTP外,多种环境毒素参与PD的发生,如百草枯、代森锰和鱼藤酮等,其中有的作为农药被广泛应用,因此研究环境毒素与PD的关系无疑成为意义重大的课题之一.

  •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

    作者:王元伟;陈孝东;王光胜

    卒中后记忆障碍时程呈非线性化,远期发展不良.有或无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卒中症状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联,且认知损害随着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出现而加重.无痴呆、轻度认知障碍的个体,既往卒中史可能使痴呆的风险增高.本文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罗青华;梁伶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双相型致病真菌,可致人类感染,多器官受累,引起系统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PSM). 病情凶险,如未能及时有效诊断和治疗,病死率极高.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诊断比较困难.为了提高PSM的早期诊断水平,近年来各国学者对PSM的实验室诊断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可喜进展.作者就PSM的实验室诊断进展予以综述.

  •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慧;吴金明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等;若炎症迁延不愈,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机体抗HBV的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反应)起着关键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感染的结局.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非抗原特异性炎性细胞的肝细胞损伤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除此之外,病毒自身因素(包括过度表达的病毒蛋白、HBxAg、HBSP)、细胞因子、TRAIL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以及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人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血小板等因素也可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发生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现状

    作者:柳玉霞;李瑞庄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混浊,又称后囊膜混浊,它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亦是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机制及人工晶状体的材料和设计、白内障手术的方式、各种药物和生物制剂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影响进行综述.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济口服液中柚皮苷的含量

    作者:宋丽莉;黄惠莲;夏步云

    目的 建立保济口服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保济口服液中柚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乙腈-水(20∶ 80)为流动相;色谱柱为ZORBAX SB-C18(250 mm×4.6 mm × 5 μm),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3 nm,采用外标法.结果 柚皮苷在16.26~195.12 μg范围里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柚皮苷的回收率为99.01%.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保济口服液中柚皮苷的含量.

  • 枕叶皮质盲33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才

    目的 探讨枕叶皮质盲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将33例枕叶皮质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皮质盲患者给予激素、脱水、神经营养治疗,同时行高压氧治疗,有效率达47.4%.结论 本病易误诊,治愈率低,临床上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用电针促排气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焕杰;刘家放

    目的 观察电针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静吸复合全麻下LC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排气时间.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平均开始排气时间为(15±8) h,对照组(32±18) h,两组平均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21,P<0.01).结论 针刺法能加快老年LC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

  • 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李雷

    目的 探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方法 对近6年来齐河县人民医院应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35例疼痛消失,4例疼痛缓解,1例疼痛缓解不明显.经1年以上随访,Ⅱ期优良率100%,Ⅲ期早期优良率为65%.结论 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预防塌陷、降低病残率、延长自体关节使用寿命等优点.

  • 两种方法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比较

    作者:郑帆

    目的 比较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和球后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疗效.方法 应用复方樟柳碱对56例AION患者进行治疗,分别采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和球后注射的给药方法.观察用药前后视力、视野及眼底血管的变化,对两组的病例作疗效对比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治疗后皮下注射组患者视力提高、视野扩大、眼底改善的显效率分别为56.7%、 66.7%、70%;球后注射组患者视力提高、视野扩大、眼底改善的显效率分别为57.7%、76.9%、 76.9%.两组视力、视野、眼底变化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球后注射组的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暂时性瞳孔散大、眼球运动受限及上睑下垂等改变,皮下注射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颞浅动脉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AION,与球后注射给药有相当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 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炜平;许龙;许君胜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 的疗效.方法 对89例经Bactec2460法和改良罗氏法痰培养证实的MDR-TB患者采用强化期第1个月异烟肼(H)、利福喷丁(L)、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口服,对氨基水杨酸钠 (P)、左氧氟沙星(V)静脉滴注,第2、3个月异烟肼(H)、利福喷丁(L)、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左氧氟沙星(V)口服,P静脉滴注的冲击疗法,巩固期利福喷丁(L)、吡嗪酰胺(Z)、左氧氟沙星(V)、力克肺疾(D)口服的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强化期3个月异烟肼(H)、利福喷丁(L)、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口服,对氨基水杨酸钠 (P)静脉滴注,巩固期利福喷丁(L)、吡嗪酰胺(Z)、力克肺疾(D)口服化疗方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9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恶化率分别为4.44%和20.45%;治疗组X线胸片吸收率62.2%,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MDR-TB具有良好的疗效.

  • 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隋霜;玛依努尔·尼亚孜

    随着宫颈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工作的广泛开展,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发病比例增加.作为保留生育能力的一种宫颈锥切术,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因简单、方便、出血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治疗.现对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基本原理、临床效果、病理诊断及对生育功能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 大肠癌筛查研究

    作者:刘国伟;孔祥毓

    大肠癌是一种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日趋增加.然而大肠癌早期常无症状,一旦确诊多属中晚期.因此,如何早期检测和处理大肠癌已成为医学界有待解决的重要的问题之一,大便潜血、血清中标志物或钡灌肠等难以检出早期病变,甚至结肠镜亦不能解决早期诊断的难题.对大肠癌进行筛查可早期诊断,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本文就大肠癌的早期筛查技术予以综述.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红

    肿瘤的分化、侵袭和转移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受多种基因的调控,它们在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机制中或被激活,或被抑制,相互协同或拮抗,终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nm23基因抑制肿瘤转移,而CD44v、S100A4基因和TIAM1基因促进肿瘤的扩散.

  • 抑癌基因甲基化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安健;明树红

    癌症在本质上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基因疾病.目前在基因、蛋白质表达,以及信号转导机制上均有较多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目前已经发现100余种原癌基因和多种抑癌基因,作为肿瘤形成假说中的重要补充内容,表观遗传学已经成为新的研究中心.这篇综述综合了近年来研究的甲基化的肺癌抑癌基因,以及针对甲基化检测技术,治疗以及在血液、痰、支气管等分泌物中检测抑癌基因甲基化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的价值.

  • 树突状细胞在妇科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业琳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捕获、提呈抗原和致敏初始型T细胞的功能.经肿瘤抗原刺激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T细胞产生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本文简单介绍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着重阐述其在妇科肿瘤的免疫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 胎心无负荷试验和脑、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宫内窘迫胎儿预后

    作者:滕平;郭永;禹志霞;王春霞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和脑、脐动脉血流监测对预测胎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孕37~42周孕妇用胎心监护仪监护,无反应型者再用彩超检测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S/D)值,并对胎儿宫内窘迫者的NST、S/D值、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胎心监护、脐血流与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缺陷,各项监测指标均正常者表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均异常者提示胎儿宫内情况危急,需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积极的措施.结论 胎心监护、脐血流与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联合应用可弥补单纯胎心监护、脐血流、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足,产后正确诊断新生儿窒息,降低假阳性率及盲目剖宫产率,正确预测胎儿宫内安危及胎儿预后的可靠性.

  • 磁共振波谱定量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价值

    作者:张海都;郑文斌

    磁共振波谱技术是一种无创性检测组织器官能量代谢、生化改变的分析技术,是活体神经化学物质代谢信息定量分析的方法,能在细胞代谢水平反映脑外伤后代谢的异常变化.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颅脑损伤中重要的脑损伤类型,MRS可以检测出患者脑代谢物如N-乙酰天冬氨酸、胆碱、肌酸、谷氨酸等的变化,伤后几天至几周测定的代谢物水平与患者病情、预后密切相关.

  • 颈部淋巴结病变性质的超声诊断

    作者:郭成艳

    颈部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因其分布广泛位置表浅临床较常见.目前多种影像学检查均对其诊断有相当作用,但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应用更加普及.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特别是高频探头的应用,使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更准确.它不仅能发现有无肿块、肿块位置、大小,而且能根据肿块分布、形态、内部结构、血流形状、多普勒频谱特征等声像图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肿大淋巴结性质如炎症、结核、恶性淋巴瘤、转移瘤进行对比诊断.尤其对良恶性鉴别诊断在一定程度上临床价值较大.总之,超声检查为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起巨大作用.

    关键词: 淋巴结 超声 诊断
  • 淋巴结显像技术在胃癌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童朝刚;陈晓鹏

    淋巴结显像技术是肿瘤学和外科学研究的新热点.目前,该技术已成功用于黑色素瘤、乳腺癌等手术.由于胃淋巴引流复杂、存在跳跃转移以及假阴性率较高,该技术尚未应用于胃癌临床实践,其可行性和适用性尚无定论.因此,淋巴结显像技术应用于胃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

  • 门静脉高压的影像学评估

    作者:范立新;刘建滨

    门静脉高压症(PHT)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之一,以其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处理为重要,在个体化处理时,影像学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评估技术和方法具有各自的评估内容以及优势和不足,其中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具优势.目前,PHT的影像学评估仍然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有必要加强MRA对PHT的研究.

  • 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和进展

    作者:尹东;李宏宇

    CT血管造影已经成为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治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动脉瘤)、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在肿瘤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方面有初步应用.随着CT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对CT血管造影技术认识的提高,其临床应用的范围正逐步扩大.本文就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和进展予以综述.

  • 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概况

    作者:钟卫干;刘靖

    本文概述了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内容涉及糖代谢紊乱、氧化应激、脂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因子异常分泌等,并提出应将作用机制研究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联系,揭示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整体作用机制.

  • 糖尿病对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作者:程千鹏;吕肖锋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并且有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轻和病情发展快的特点.作为内皮的前体细胞,内皮祖细胞在成人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新生血管发生/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关系日益为研究者关注.糖尿病患者在内皮祖细胞的数目,动员、迁移、归巢、分化能力明显减低,这可能是引起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就糖尿病对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影响予以综述.

  • 糖尿病和微量白蛋白尿

    作者:郭庆畬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进行性肾损害重要的危险因素.微量白蛋白尿是白蛋白在肾小球滤过屏障中通过增加所致,这不仅仅是肾小球的压力或滤过率的改变,而主要是肾小球超微结构发生改变所致.糖尿病患者体内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的丢失可能与此有关,另外活性氧簇、炎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也是其关键作用物.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