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水母触手组学分析及其在毒素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葛梦潇;严振鹏;邓宇晨;肖良

    近年来,采用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方法对水母特定状态下水母毒素的分子表达水平进行了全方位度量,开发利用了水母毒素中以TBA2和TBA3为代表的多肽和以穿孔毒素蛋白CfTX-A和CfTX-B为代表的蛋白质等活性物质,并鉴定其全长互补DNA.随着研究分析手段不断更新,水母触手组学分析突破了传统液相色谱的鉴定限制,先后在特异性毒素蛋白与潜在毒素蛋白、毒素家族进化水平以及鉴定分离毒性反应特定靶分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以此为基础分离纯化水母毒素的活性物质、活性机制为临床毒理研究和药理应用提供参考.

  •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病机制的关系

    作者:袁坤;林涅;陈宏

    肥胖作为威胁大众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不仅会导致包括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骨关节炎等在内的诸多疾病,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肠道菌群作为携带人体"第二基因"的"隐形器官",参与了人体的营养和能量的代谢过程,不仅可通过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吸收、肠壁通透性介导肥胖的发生、发展,也可以通过参与机体碳水化合物、胆汁酸、胆碱等的代谢过程,产生小分子化学物质,与人体的组织器官相互作用,形成肠道菌群-肠-靶器官轴,介导肥胖症的发生发展.

  • Klotho-FGF23轴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CKD-MBD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美丹;梁群卿;王玮;刘雪频;姚兰;黄仁发

    慢性肾脏病骨矿物质和代谢异常( CKD-MBD)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异常、骨骼成分与结构的改变、血管及软组织的钙化. CKD-MBD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有重要影响,其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信号调控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其中,成纤维细胞因子23(FGF23)参与的钙磷代谢调节在CKD-MBD中起重要作用.且Klotho-FGF23轴调控Wnt/β联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和 CKD-MBD的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 Klotho-FGF23轴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望成为CKD-MBD治疗的新靶点.

  • 穿透素3在肺部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慧婷;史清海;邓梦芸;杨奇;牛莉莉;伏建峰

    穿透素3是首个被发现的长正五聚蛋白,是先天性免疫中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病原体识别、补体激活、调理作用、白细胞募集及糖基化依赖的炎性调节等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穿透素-3在多种疾病的炎症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肺部疾病,可作为一种诊断疾病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穿透素-3通过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与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其可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评定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疗效检测、判断预后等.穿透素3还可能是某些肺部疾病的保护因素.

  • NETs与脓毒症及其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力军;王镜媛;郭菲;刘艳存;柴艳芬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到某种刺激后释放到胞外的一种网状结构.多种中性粒细胞受体(Toll样受体)参与NETs的形成.其通过"beneficial" suicidal NETosis和vital NETosis两种方式释放,受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1等物质调节. NETs中的染色质(组蛋白)、酶类(髓过氧化物酶)产生局部高浓度的"抗微生物颗粒"等,在脓毒症杀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通过P选择素与中性粒细胞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及蛋白酶活化受体相互作用,诱发NETs形成,NETs失控可激活、聚集血小板,同时导致组织、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未来,NETs将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 客观睡眠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延昆;朱宇清

    睡眠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对个人真实睡眠状况的评估十分重要.现代医学将睡眠质量评价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客观评价主要依靠睡眠监测工具.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种睡眠监测技术已被研发和应用.除传统多导睡眠监测外,"QUISI"睡眠监测技术、心肺耦合技术、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睡眠监测手环等睡眠监测技术亦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学者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不同的睡眠监测技术有不同监测优势和应用要求,准确合理应用非常重要.

  • 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运动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新通;覃华生;李旭东;潘玮敏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过度运动等因素经常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发生,造成运动员身体损伤,严重时会导致肢体残疾,影响未来职业生涯和生活质量.对运动员而言,KOA的治疗尤为迫切.近年来随着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基础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等多种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被研究者所制备并应用于KOA软骨修复.虽然这些间充质干细胞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仍需深入研究以更好地应用于运动员KOA的治疗.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雅霞;杜学芹;雒芳玲;吴智礼;张罡;冯玉玺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其能够逃逸宿主免疫,刺激局部免疫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诱发持续性炎症. Hp感染不仅是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与一些肠外疾病尤其免疫相关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多发性硬化、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以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相关.了解Hp感染与肠外疾病的相关性以及发病的可能机制,可为预防和治疗肠外免疫相关性疾病提供新的方法.

  • 维生素D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王君;韩亚玲

    维生素D在人体骨钙代谢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骨骼外作用,它是一种新免疫调节激素,几乎在所有身体组织中均可能产生影响,其中维生素D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对Graves病及桥本甲状腺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较为关注,尤其是维生素D缺乏与其患病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在预防及治疗上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同时,虽然维生素D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已被认可,但其与甲状腺癌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需要广泛的试验来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 儿童脓毒症的致病病原体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卓信;傅锦坚;张森雄

    脓毒症是一种异质性临床综合征,包括许多不同类型及严重程度的感染,是全世界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儿童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成人脓毒症的影响,但患儿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特征.儿童脓毒症的管理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机体的免疫能力、感染部位、严重程度以及感染来源进行调整.因此了解儿童脓毒症的常见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治疗策略对于调整诊治策略,改善患儿预后,降低病死率,减少残疾至关重要.

  • Bennett骨折治疗进展

    作者:孟琳;曾庆刚;马建华;马华

    Bennett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手部骨折,发病率较高,患者主要表现疼痛、红肿、拇指功能下降等,确诊主要依靠X线平片检查. Bennett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达到并维持解剖复位,具体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闭合复位操作难度较大,如复位不良可影响患者以后的手部功能.手术治疗包括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关节镜辅助下固定术等,其各具优缺点,临床应综合评估患者的情况,选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此外,手部康复训练也具有积极作用.

  • 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吴奇;李养群

    婴幼儿血管瘤(IHs)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肿瘤,一般出生后数月内出现,随着年龄增长可能消退或伴随终生. IHs的发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认为与血管瘤细胞来源、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基因发生错意突变以及缺氧等外源性因素有关,但尚无任何一种假说能涵盖IHs所有的特性. IHs的发病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临床上根据IHs的部位、大小、是否影响功能决定其治疗方式.早期运用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局部运用噻吗洛尔,口服普萘洛尔、类固醇激素及手术等.

  • 抗精神病药物诱导心脏功能损害的监测现状

    作者:樊树华;苏勤;金星;姜敏

    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时间长,部分患者需终身服药,而抗精神病药物( APs)会诱导患者出现某些心血管疾病,但目前对APs诱导心脏功能损害的监测评价尚不充分.临床常见的监测方法有心电图检查、心肌酶监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虽然每种方法均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心脏功能的改变,但由于相关研究并不深入,故能为临床用药提供的参考价值有限.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是近年开展的一种评价早期心脏功能损害的新技术,但其应用于服药精神病患者心脏功能监测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未来,应对各种监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APs诱导心脏功能损害程度的报道.

  •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新进展

    作者:崔诗淇;闻心雨;王艳秋

    膜性肾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其病理学改变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侧可见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而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是指除继发因素外的原因不明的膜性肾病.目前,其机制尚未明确. IMN的常用治疗方案是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但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应用禁忌.因此,越来越多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中药及其他方式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但未来仍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赵珂珂;任转琴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是将脉冲标记的动脉血中水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研究大脑灌注情况的一种功能磁共振技术,有效避免了外源性对比剂带来的潜在风险,使其以无创、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更适用于临床检查,尤其是婴幼儿及儿童的检查.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关注的高发疾病之一,而ASL对颅脑疾病的检查及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不仅可以用于脑部疾病不同阶段血流灌注情况的评估,还可以对局部区域脑血流量与该区域神经活动的关系进行监测.

  • 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与进展

    作者:于霜霜;赵晓春

    液体管理是围术期常见的问题之一.传统治疗方法按照开放性补液原则,结合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进行输液指导,易发生容量负荷过多、组织水肿等不良事件;限制性液体治疗方法则易出现循环血量不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织灌注差等情况.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精确化、合理化的补液方案,以维持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组织充分恰当的灌注,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为达到这样一个理想状态,准确、简便、微创甚至无创的监测设备和指导方案逐渐被开展.未来,将在血管紧张度和微循环功能障碍监测方面进一步发展.

  • 肾脏、输尿管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李占华;王振锋

    肾脏重复畸形是一种常见的由于胚胎期后肾发育异常、2个输尿管芽进入一个后肾胚基所形成的肾脏畸形改变.输尿管重复畸形亦由相同原因所致,是输尿管先天发育异常中常见的一种畸形改变.输尿管重复畸形的形成与肾脏重复畸形密切相关且多同时发生.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肾脏、输尿管重复畸形复杂形态和结构的认识趋于精准化和立体化,诊断肾脏、输尿管重复畸形的方法呈现多样化,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影像学方法,新兴的影像学方法也可以诊断,并各具优劣势.

  • 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刘凯;麻增林;冯莉莉;张骞;周红悦;吴刚

    目的 探讨骨盆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少见瘤样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3例骨盆ABC患者的X线、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发生于坐骨5例,髂骨4例,骶骨3例,耻骨1例. 13例患者均行骨盆X线平片检查, 12例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 X表现:8例病灶呈膨胀性骨质破坏,10例平片骨包壳连续,而CT上显示3例骨包壳不完整. 9例病灶可见条状骨嵴及硬化缘. CT表现:10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区,10例出现粗细不等条状分隔和骨嵴,3例突破骨包壳形成软组织肿块,8例出现液液平面,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CT显示骶骨直径约2 cm病灶但在X线平片未见异常. MRI表现:9 例病灶呈分叶状膨胀性生长,7 例在 T1 加权像、T2 加权像(T2WI)上可见病灶周边完整或不完整的低信号环及分隔,8例T2WI上出现液平面,3例病灶骨包壳不连续出现软组织肿块,2例累及骶髂关节,同时伴有周围软组织水肿.增强扫描7例病灶显示囊壁和分隔呈明显强化,其中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呈"蜂窝状"改变.结论 综合临床表现与X线、CT、MRI表现可提高骨盆AB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 100例眼内异物影像学检查分析

    作者:季刚;何瑜

    目的 评价X线、CT、磁共振成像( MRI)在眼内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绵阳万江眼科医院收治的100例眼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行X线、CT或MRI影像学检查后眼内异物的检出情况.结果 26例患者经X线正、侧位拍片检查,均显示眶内有高密度异物影,检出率为100. 0% ,眼内异物所处位置以玻璃体为主,其次为眼球壁、眼前段、眼球后,但不易显示并发症. 74例接受CT检查的患者中57例表现为高密度伪影、10例高密度无伪影、7例低密度影,低密度影中有3例边界不清,加做MRI,终均证实为非金属异物,其中包括2例木质异物、1例塑料异物.眼内异物的CT检出率为100. 0% ,同时发现晶状体混浊或脱位、玻璃体混浊、眼球壁裂伤、眼球变形等眼内并发症.结论 X线、CT与MRI应用于眼内异物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中CT检查对眼内异物的定位、定性以及并发症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作为主要检查手段;X线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MRI仅限于高度怀疑低密度木质或塑料异物损伤时的检查手段.

  • 长链非编码RNA在常见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壮壮;张媛媛;张海燕

    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lncRNA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已有大量研究表明,lncRNA主要从表观遗传学、转录水平、转录后调控等方面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常见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lncRNA的进一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二甲双胍的抗食管癌作用及机制

    作者:王继霞;张敏;路平

    二甲双胍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其可以减少多种实体瘤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还可以增加放化疗的敏感性,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二甲双胍抗食管癌作用的机制包括间接机制(降低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水平)和直接机制(激活肝脏激酶B1-AMP活化的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

  • CD47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科;叶亮;刘细平;徐绍忠

    免疫系统对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细胞能被免疫细胞清除,故通过免疫系统消灭肿瘤细胞在治疗各种恶性肿瘤中显示出显著疗效.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CD47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α相结合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因此,CD4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抗CD47抗体靶向免疫治疗成为研究热点.随着检测胃癌组织中CD47的表达情况、开展体外胃癌细胞实验及动物模型实验、抗CD47抗体等研究的深入,未来抗CD47抗体用于胃癌免疫治疗将成为新途径.

    关键词: 胃癌 CD47 免疫治疗
  • 早期胃癌内镜下诊断技术的进展

    作者:唐慧;庄耘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恶性肿瘤的前列,早期诊断有助于降低胃癌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内镜技术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普通白光内镜是胃癌筛查的首选方法,但受图像质量影响,对早期胃癌的敏感性较低.近年来,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以及智能分光比内镜的应用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共聚焦内镜、细胞内镜的出现更是让"光学活检"成为可能.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可降低肉眼诊断的主观性,同时还可提高内镜医师的工作效率.以上检查方法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奠定了基础.

  • 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洪发;宁洁;冯小玲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而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是甲状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PTC在临床上缺乏早期实验室检验指标,但伴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不断进步,PTC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包括微RNA、生化标志物以及基因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在PTC中均有异常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C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有望成为诊断PTC的新标准.深入研究PTC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肿瘤发病情况的实时信息,发现早期肿瘤提供有力的证据.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来氟米特联合超短波治疗RA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建萍;郭粉娥;岳晓琳;王佩;周红敏;李俊芳;王卫远;刘曦

    目的 分析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来氟米特联合超短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2—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诊治15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rhTNFR:Fc 每次25 mg,皮下注射,2次/周,来氟米特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短波治疗.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6 周、12 周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的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晨僵时间、休息痛;并检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水平.结果 治疗后12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 67% (74/75)比90. 67% (68/75)](P<0. 05).两组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DAS28评分、晨僵时间和休息痛评分、ESR、RF、CRP和抗CCP抗体水平均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应用rhTNFR:Fc、来氟米特联合超短波治疗RA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并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降低血ESR、RF、CRP和抗CCP抗体水平,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佳.

  • 生化血清标本储存条件的临床实用分析

    作者:王丹凤;冯磊光;马学华;王丹;宋志伟;计春辉;石国欣

    目的 探讨血清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及温度条件下对30 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留取2017年5—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00份生化检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为时间组和温度组,时间组100份血清标本,每个分装成4份,一份于1 h检测,三份放置2~8℃冰箱内于24、48、72 h检测;温度组100份血清标本,每个分成3份,一份在室温1 h检测,两份分别放置-15 ℃、-70 ℃冰箱内于1周后检测,检测30项生化指标.结果 与放置1 h相比,24 h、48 h、72 h的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K+、Na+、Cl-、总胆汁酸、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胱抑素 C(Cys C)升高(P <0. 05),直接胆红素(DBi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降低(P<0. 05);与室温相比,24 h、48 h、72 h的ALT、DBil、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CK-MB、α-HBDH、Cys C均降低,肌酐、β2微球蛋白升高(P<0. 05).结论 针对不同的生化项目选择血清标本的储存温度和时间,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可为临床的诊断和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 剖宫产切口与非剖宫产切口子宫破裂探讨

    作者:郝丽英;张惠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子宫破裂的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收治的28 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切口子宫破裂(15/128 242)的发生率与非剖宫产切口子宫破裂(13/128 242)大致相等,约为0. 01% .与非剖宫产切口子宫破裂组比较,剖宫产切口子宫破裂组发生孕周晚[38. 0(27. 0,40. 0)周比29. 0(26. 5,36. 5)周],从症状出现到胎儿娩出时间短[23(11,218) min 比240(185,675) min](P<0. 05),而在年龄、流产史、子宫破裂口大小、出血量、子宫切除情况、孕产妇死亡及胎儿或新生儿结局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非剖宫产切口子宫破裂发生孕周更早,早产比例更高,手术前延误的时间更长.但无论何种部位子宫破裂,孕产妇除子宫切除外,无其他严重不良结局,而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比例较高.

    关键词: 子宫破裂 特点 预后
  • LY294002和PD98059对结直肠癌相关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作者:李盛波;郑勇斌

    目的 探讨 LY294002 和 PD98059 对结直肠癌相关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结直肠癌 LOVO 细胞培养上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肿瘤相关内皮细胞,设置 LY294002 组和PD98059组,分别用含LY294002(10 μmol/L)和PD98059(10 μmol/L)的完全培养液处理肿瘤相关血管内皮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分别用完全培养液及含0. 10% DMSO完全培养液培养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比较不同组别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第1天至第5天,空白组细胞数目呈"S"型曲线增长;随时间的延长,LY294002及PD98059对肿瘤相关内皮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趋于明显,各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LY294002组、PD98059组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13.2 ±2.8)%、(15.1 ±3.4)%比(3.3 ±1.7)%](P<0. 05),LY294002组和PD98059组内皮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72).结论 LY294002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PD98059抑制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均能抑制结直肠癌相关内皮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结直肠癌相关内皮细胞的凋亡.

  • 戊酸雌二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新力;龚英英;朱艳

    目的 观察戊酸雌二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稽留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扬州市中医院和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86例稽留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口服50 mg,每日2次,于治疗第3天阴道后穹窿置入400 μg米索前列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戊酸雌二醇口服5 mg,每日2次.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组织排除率、妊娠组织排除时间、宫颈扩张满意度和清宫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清宫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查看有无残留,记录发生的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妊娠组织排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 0% (37/43)比58. 1% (25/43)],妊娠组织排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 8 ± 0. 7) h比(5. 5 ± 1. 1) h],宫颈扩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8. 4% (38/43)比55. 8% (24/43)](P<0. 01);观察组清宫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6. 2 ± 1. 4) min比(10. 9 ± 3. 3) min]、出血量低于对照组[(32 ±5) mL比(39 ±7) mL]、术后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3.9 ±1.0) d比(5.2 ±1.4) d](P<0.01);观察组第1次清宫后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0. 0% (0/43)比20. 9% (9/43),2. 3% (1/43)比16. 3% (7/43)](P<0. 05).结论 戊酸雌二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稽留流产可明显改善妊娠组织排除率、妊娠组织排除时间以及宫颈扩张满意度,降低患者清宫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出血时间,并且可降低清宫后残留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儿血糖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琨;何开峥;梁卓信;覃梦祺;石玮玮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儿血糖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7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患儿均行常规目标针对性治疗及生命支持治疗,并予以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F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指标及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47例患儿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治愈44例,治愈率为93. 6% .治疗后患儿FBG、FIN均低于治疗前[(6.4 ±0.7) mmol/L比(7.9 ±0.9) mmol/L、(14.3 ±1.1) kU/L比(17.9 ±2.2) kU/L](P<0. 01);治疗后患儿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1. 4 ± 0. 3) ng/L比(2. 1 ± 0. 3) ng/L、(135. 5 ± 9. 9) ng/L比(179. 5 ± 19. 9) ng/L、(66. 6 ± 5. 4) ng/L比(97. 5 ± 3. 8) ng/L](P<0. 01);治疗后患儿CD+3、CD+4及CD+4/CD+8高于治疗前[(53.7±4.9)%比(42.5±5.2)%、(43.9±4.6)%比(26.7±2.6)%、(2.1±0.4)比(1.3±0.3)](P<0. 01);治疗后患儿BUN、肌酐、K+低于治疗前[(9. 6 ± 1. 2) mmol/L比(31. 5 ± 6. 5) mmol/L、(174. 9 ± 6. 7) μmol/L比(375.5 ±12.5) μmol/L、(3.4 ±0.5) mmol/L比(5.9 ±0.7) mmol/L](P<0.01).结论 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儿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血糖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 长春西汀的抗炎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谭小平;丁也;郭阳

    长春西汀作为一种脑血管扩张剂和脑保护剂,通过作用于磷酸二酯酶1和电压依赖性Na+通道及电压门控Ca2+通道发挥改善脑缺血和认知的功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此外,其还可以通过作用于IκB激酶而抑制核因子κB途径发挥重要的抗炎特性.长春西汀通过抑制炎症及免疫反应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并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及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和缓解炎症性疼痛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在预防血管病理性损害和各种炎症性疾病中的有效性.

  • 维甲酸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张娜;沈磊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反复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多数研究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维甲酸与IBD关系密切,可通过调节IBD中细胞因子以及相关的非特异免疫细胞来减少炎症,通过免疫调节对IBD有治疗作用.国内研究多集中于维甲酸通过免疫调节机制缓解IBD,而维甲酸如何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作用于IBD的研究较少.

  • 丁苯酞在创伤性脑损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顺志;龙连圣

    丁苯酞作为我国自研的一类新药,多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阻断缺血性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同时,创伤性脑损伤(TBI)病理损伤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脑组织局部缺血.大量研究表明丁苯酞用于大鼠TBI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丁苯酞保护脑血管和血脑屏障、减轻氧化应激、保护线粒体功能有关.另外,丁苯酞在药物的中枢神经递送和药物安全性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丁苯酞对于人体TBI的治疗效果还需不断探索研究.

  • 冠状动脉微循环侵入性检测方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欧朗辉;杨希立;岑锦明

    冠状动脉微循环作为冠状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及功能受损均可引起冠状动脉功能障碍.现代医学的进步产生了越来越多关于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侵入性检测方式及非侵入性检测方式.临床上应用多的侵入性检测方式主要有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帧数、微循环阻力指数.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操作简单、方便可行,是检测冠脉微循环功能的良好指标,但容易受心率、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校正的TIMI帧数可以使TIMI血流分级标准化,在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方面优势显著,主要直接用于测量大血管.微循环阻力指数不易受心外膜血管狭窄程度、血压、心率等因素的影响,操作简单,重复性高,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检测方式在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方面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及局限.

  • 卵巢储备功能常用预测指标的临床价值

    作者:闫益芬;晁晶;戴峻

    卵巢储备功能的下降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及生活质量.而正确评估卵巢储备功能,有助于指导女性佳受孕时机,制订精准的超促排卵方案,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妊娠率,警惕围绝经期疾病.目前,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常用指标包括年龄、月经模式、血型、女性激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目及卵巢血流信号等,但不同指标在临床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特定的应用范围.未来,随着对卵巢储备功能认识的深入,简易、经济、时效的评价指标将备受关注.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