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 현대소화급개입진료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159
  • 国内刊号: 44-15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356
  • 曾用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消代及介入诊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张万岱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茜;杨湛南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8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莫沙必利组)40例和观察组(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42例,经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副作用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副作用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具有效果佳、副作用低的优点,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 胃癌组织中SIRT1、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及价值

    作者:谢慧君;袁明明;王伟伟;蔡德巍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SIRT1、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及价值。方法入选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胃癌患者。术中取患者的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IRT1、β-catenin的表达,探讨这两种基因与临床肿瘤的相关性。结果肠型胃癌组织中SIRT1阳性率为30.26%(23/76),弥漫型SIRT1阳性率为85.29%(29/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肠型胃癌组织中β-catenin阳性率为60.53%(46/76),弥漫型β-catenin阳性率为8.82%(3/34);有淋巴结转移者SIRT1阳性率为55.26%(42/76),无淋巴结转移者SIRT1阳性率为20.59%(7/34);按照TNM分期,Ⅰ~Ⅱ期SIRT1阳性率为13.04%(6/46),Ⅲ~Ⅳ期SIRT1阳性率为67.19%(4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IRT1可能是参与胃癌发病的因素之一,可作为手术治疗前的评价指标,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病情发展程度呈正相关,是判断疾病发展的标志,另外SIR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β-catenin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 可调浓度一氧化二氮氧气混合气体清醒镇静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穆振斌;侯玉梅;王佐佑;金玉;贾傲;刘国瑞;孙秋明

    目的探讨一氧化二氮(笑气)氧气混合气体清醒镇静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胃镜检查的689例患者随机分为笑气吸入组(实验组)338例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51例,笑气吸入组的检查全过程给予吸入可调浓度的笑气氧气混合气体,常规检查组给予常规检查(吸入氧气,其他处置与实验组均相同),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胃镜检查时间、检查成功率、医患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笑气吸入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医生对检查过程平稳性的评价笑气吸入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检查时间、检查成功率无明显差异;笑气吸入组患者对检查过程的耐受性和舒适感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笑气吸入组出现不良反应率为3.5%,降低笑气浓度后恢复。结论可调浓度笑气氧气混合气体清醒镇静应用于胃镜检查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和操作者的主观感受,而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医生操作无不利影响,具有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优点,值得推广。

  •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抑制实验性小鼠肝纤维化的研究

    作者:毕婉蓉;邢海林;杨长青;吴艳红;金彩霞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 SFRP)对实验性小鼠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CCl4诱导HF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F模型组与SFRP2 shRNA处理组。小鼠肝细胞中获得总 RNA,经RT-PCR转化 cDNA,构建pcDNA1.0/SFRP2载体 HF 肝细胞并克隆获得 pSilencer-U6neo/SFRP2 shRNA稳定转染肝细胞。采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定位分析观察SFRP2 shRNA抑制HF作用。结果免疫双荧光显示SFRP2 shRNA抑制HF小鼠肝细胞FSP-1 mRNA、Smad2 mRNA、Wnt3A mRNA的表达;经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支持SFRP2 shRNA抑制HF小鼠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 EMT)的发生(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SFRP2 shRNA有缓解HF小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我们研究证实SFRP在实验性小鼠肝上皮细胞中可能通过下调内源的某些自分泌信号抑制因子,抑制EMT程序,从而缓解HF。

  • 臭氧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

    作者:徐显林;许国华;罗芳;张印;刘翠青;徐静华;刘维亚

    目的:探讨臭氧灌肠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单独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片口服,每次1 g,每日4次;治疗组30例给予药物治疗基础上加臭氧灌肠治疗,1次/d,14 d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肠镜检查情况及白介素-6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3%;肠镜检查的肠充血水肿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4 d后,IL-6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两组间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臭氧灌肠治疗UC,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明显降低IL-6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就餐与服用泻药时间间隔对肠镜肠道准备的影响

    作者:林燕凤;张北平;曹惠萍;吴小琼;杨四萍;付朝丽;黄媛;李叶;杨爱学

    目的:通过就餐与服用泻药间隔时间对内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效果影响的观察,探讨就餐与服用泻药的佳时间间隔。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内镜检查时的肠道清洁程度分级情况,按就餐与服用泻药间隔时间分成三组(<5 h、5~8 h、>8 h),分析不同时间间隔对肠道清洁程度的影响。结果共收集418例行肠镜检查患者的资料,其中,就餐与服用泻药时间间隔在5~8h、>8h者肠道清洁程度多属Ⅰ级、Ⅱ级,而间隔时间<5h者肠道清洁程度多属Ⅱ级、Ⅲ级、Ⅳ级。相关分析结果亦提示,就餐与服药时间间隔对肠镜检查时肠道清洁程度有较大影响,就餐时间与服用泻药时间间隔5h以上的患者在肠道准备方面要显著优于<5 h的患者,就餐时间与服用泻药时间间隔8h以上效果更佳。结论就餐时间与服用泻药间隔时间5h以上肠道准备效果较好,根据日常实际,推荐5~8h为好。

  • 基于血清IgG检测的饮食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沙夕华;吴元祥;刘建;周云;章慧宏

    目的:探讨基于血清IgG检测的饮食疗法对慢性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慢性轻-中度UC并行血清IgG检测为阳性的患者1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8例,予以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口服,1.0 g,4次/d,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组:70例,在同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基于血清IgG检测的饮食疗法以辅助治疗;同时记录并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6%和69.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的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血清IgG检测的饮食疗法可有效辅助治疗UC,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内镜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聂道鸿;朱阳春;崔桂平;郭丽梅;施斌;姚圣华;印红军

    目的:评价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在诊断高危人群食管黏膜异型增生与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食管肿瘤高发区的高危人群,对其中内镜下的食管糜烂等病变116人,进行碘染色。根据染色后食管黏膜的颜色变化,可疑病灶进行有针对性地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116例患者食管黏膜碘染色后有不着色区或明显淡染区,病理显示85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12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食管癌4例。结论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异型增生的诊断中敏感性高,漏诊率低,人群的顺应性较好,在食管高危人群的早期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食管病变 碘染色
  • 基层医院开展结肠镜单人操作可行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姜宏青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结肠镜单人操作的临床效果,以进一步推广基层医院开展单人结肠镜操作的检查。方法对患者行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及双人操作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统计并比较操作成功率、回肠末端未到达率、平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结肠镜单人操作的成功率为96.2%,回盲部未到达率为1.9%,平均操作时间为(8.5±1.3)min,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0;双人操作的成功率为77.9%,回盲部未到达率为10.3%,平均操作时间为(11.2±1.9)min,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8.9%,各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开展结肠镜单人操作是可行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小,可以进一步在基层推广。

  • 吉西他滨联合两种铂类药物治疗转移性胆管细胞癌

    作者:焦勇;王巍

    PD 9例,有效率为22.0%,疾病控制率为8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0月(1.8~15.0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2月(2.0~24.5月)。主要毒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外周神经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药物治疗转移性胆管细胞癌可以获得良好的长期疗效,奥沙利铂比顺铂毒副反应更低。

  • 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消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郭萍;盛小燕;曾灿辉;黄榕;蔡文智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消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长期静脉输液或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提供良好的穿刺途径,提高浅静脉的利用率。方法选择老年静脉输液患者7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实验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局部渗漏、肿胀率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每周敷料更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消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提高穿刺成功率,输液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提高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 经皮B超引导下RFA治疗中青年和老年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何炎坤;张奕;陈铁军

    目的:研究B超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中青年和老年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RFA治疗中青年肝癌患者3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7例,转移性肝癌3例;老年肝癌患者3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0例,转移性肝癌10例,所有病例均经肝脏穿刺活检证实诊断,每个病灶进行消融1~6次不等。术后前2个月每月复查肝脏三期CT以及肝功能、肿瘤标记物等,观察肿瘤标记物的变化。之后每2~3个月复查肿瘤标记物,肝脏三期CT,随访1年评价RFA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评价消融疗效60例患者为完全消融(CR),随访1年,30例中青年患者局部肿瘤进展10例(33.3%),新病灶8例(26.7%),远处转移5例(16.7%)。30例老年患者局部肿瘤进展2例(6%),新病灶2例(6%),远处转移1例(3%)。中青年组患者RFA术后肝区闷胀、疼痛6例(20%),治疗侧肩部、背部疼痛不适5例(16.6%),术后3天内发热(40℃以下)21例(70%),有腹膜刺激征4例(13.3%),纳差6例(20%),呕吐3例(10%),胸腔积液5例(16.6%),膈下积液3例(10%)。老年组RFA术后肝区闷胀、疼痛21例(70%),治疗侧肩部、背部疼痛不适4例(13.3%),术后3 d内发热(40℃以下)6例(20%),有腹膜刺激征3例(10%),纳差28例(93%),呕吐3例(10%),胸腔积液15例(50%),膈下积液4例(13.3%)。随访1年,患者全部存活。结论射频消融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小龙;刘冈峰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采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216例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43例,慢性腹痛72例,慢性腹泻54例,腹部不适20例,体检27例,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出血性病变的阳性诊断率为69.8%,显著高于对慢性腹痛、慢性腹泻及腹部不适的阳性诊断率(P<0.05)。结论胶囊内镜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在小肠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轻中度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刘清;阳卫立;罗永胜;杨小玲;林敬君

    目的:对比观察美沙拉嗪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入组的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治疗组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前者服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后者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疗程均为6周。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根据改良Mayo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判断治疗效果。结果美沙拉嗪治疗组有效率为90.6%,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美沙拉嗪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结论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而又安全。

  • 乳链菌肿瘤特异性标记载体的构建及初步验证

    作者:陈雅莹;陈科全;陈学清

    目的:利用乳链菌穿梭载体构建肿瘤特异标记表达系统,为肿瘤特异性口服疫苗的研究开辟一个新领域。方法采用体外基因拼装的方法得到PEG-3启动子,经酶切鉴定并测序验证。然后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PEG-3启动子、EGFP、Poly A亚克隆到乳链菌载体pTRKH2中,成功得到肿瘤特异标记质粒pTR-peg3-egfp。后,转染肿瘤及非肿瘤细胞初步验证其肿瘤特异性标记能力。结果通过PCR基因拼装得到460bp左右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设计完全一致。获得了肿瘤特异标记的乳链菌穿梭质粒pTR-peg3-egfp,并在细胞水平得到初步验证。结论 PEG-3启动子介导的乳链菌穿梭质粒具有肿瘤特异性,这一实用新颖的系统将为研究乳链菌疫苗应用于肿瘤标记及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龚伟;黄应龙;苏秉忠;姜泊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在南方医院内镜中心检查并治疗的LST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内镜下LST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肿瘤切除方法等,对LST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9例患者中发现LST 111例,其中89例(80%)为颗粒型LST(LST-G),22例(20%)为非颗粒型LST(LST-NG);LST-NG的平均大小明显大于LST-G[(23.9±8.8)mm vs (34.4±18.2)mm,P=0.009],且恶性肿瘤的发生比例也明显高于LST-G (P=0.011);LST-G主要位于直肠(63%),而LST-NG则主要位于右半结肠(54%)(P<0.001);两种类型LST的主要腺管开口分型存在很大差异,LST-G以Ⅳ型为主(62%),而LST-NG以ⅢL和Ⅴ型为主[ⅢL 54%(12/22),Ⅴ36%(8/22)]。结论 LST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非隆起型肿瘤病变,颗粒型和非颗粒型LST在临床病理特征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 G3BP1和G3BP2蛋白在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邓银芝;张长江;王晶晶;贺建华

    目的观察早期胃癌组织中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G3BP1和G3BP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早期胃癌组织89例和正常对照组织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G3BP1蛋白和G3B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早期胃癌组和正常组G3BP1的阳性率分别为87.64%和60.00%,G3BP2阳性率分别为86.51%和5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早期胃癌G3BP1和G3BP2的表达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P=0.000);早期胃癌组织中G3BP1与G3BP2表达呈正相关(rs=0.252,P=0.017)。结论早期胃癌组织中G3BP1和G3BP2呈高表达,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紧密相关,两指标异常表达可能在早期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研究

    作者:黄应龙;苏秉忠;姜泊;龚伟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切除后不同时间段腺瘤复发风险。方法对1976年至2007年在广州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所有经结肠镜下诊断并切除腺瘤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根据初次结肠镜检查患者腺瘤特征对患者进行分层,即非高危腺瘤和高危腺瘤患者,分析不同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腺瘤复发风险。结果1356例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术后1年到20年间接受了3次以上的有效随访结肠镜检查。基础腺瘤(初次结肠镜检查中发现腺瘤)为高危腺瘤患者,在1~3年、3~5年、5~10年和10~20年4个时间段内高危腺瘤的累计复发率分别是3.8%、13.1%、34.7%和52.0%,任意腺瘤的复发率分别是32.6%、58.1%、75.8%和86.2%。基础腺瘤为非高危腺瘤患者,高危腺瘤的累计复发率分别是0.9%、3.9%、5.8%和29.2%,任意腺瘤的复发率为11.5%、28.9%、45.3%和62.5%。两种类型基础腺瘤(即高危腺瘤和非高危腺瘤)患者比较,复发高危腺瘤或任意腺瘤的累计风险均存在很大差异(P=0.000)。结论腺瘤切除后复发腺瘤或高危腺瘤累计风险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加,高危腺瘤患者腺瘤切除后复发风险在不同时间段均明显高于非高危腺瘤患者。

  • 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波涛;李桂红;李荣华;杨艺;王英;辛国秋;周洲

    目的:探讨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价值及食管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患者为食管癌性狭窄并食管-支气管瘘伴双下肺感染,19例患者为食管癌术后复发吻合口狭窄置入镍钛记忆合金覆膜支架。102例患者由于食管过于狭窄先行食管扩张,再进行内镜下放置食管支架,35例患者直接内镜下置入食管支架。结果163例患者先后放置174个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16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不适,有32例支架再狭窄,其中19例单纯行支架内球囊扩张,11例于原支架上端内部分重叠再放置一支架,有26例行氩气刀再通治疗。7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有2例支架进入食管瘘管内于次日在内镜下取出支架重新放置。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食管破裂、食管血肿或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进食能力提高,食管气管瘘闭合。结论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是中晚期食管癌性狭窄简单、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志海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包括ABCB1、MMP2、CDH1、CD44)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徙实验评价两株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进而探讨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结果荧光定量PCR实验发现胃癌细胞株BGC-823的ABCB1、CDH1、CD44基因表达较SGC-7901高,而MMP2基因的表达在SGC-7901中较高。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徙实验显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迁徙能力比SGC-7901强。结论胃癌细胞的多药耐药与侵袭转移有一定的关系,CD44的高表达在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 miR-126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王晓山;张占学;林林;李涛;邱少凡;张海强;宋伟庆

    目的:探讨miR-126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的耐药性影响。方法采集我院肿瘤科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5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同期体检健康对象的正常结肠组织(正常组织),采用荧光PCR检测miR-126表达水平;体外培养HCT116细胞,通过转染抑制序列抑制miR-126的表达,检测抑制HCT116细胞miR-126的表达对结肠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结果结肠癌组织的miR-126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P<0.05);癌旁组织的miR-126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织但差异不显著(P>0.05);miR-126表达在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miR-12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miR-126表达水平在各个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0、5、10、20 mg/L的奥沙利铂培养基中,miR-126阳性组的癌细胞活性(吸光度值)均显著低于miR-126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的miR-126阳性表达率较低,癌细胞组织中的miR-126阳性表达有利于降低癌细胞的耐药性,有利于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

  • PDCA循环在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莉慧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实施肠息肉切除术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实施肠息肉切除术的66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满意度、护士的沟通能力、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沟通能力、治疗后护士是否及时用药、护士是否及时巡视病房、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对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医学论文中有关统计学方法使用的要求

    作者:

    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应注明所采用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在P值前标注统计量,如t值、F值、字2值等。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医学论文中有关数字使用的要求

    作者: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1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对于恰好为小数点前后四位数的数字,可以不分节。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及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应写成5%~95%、(50.2±0.6)%及4 cm ×3 cm ×5cm。

  • 医学论文中有计量单位使用的要求

    作者:

    医学论文中计量单位的使用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对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血压应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和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文件《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厘米水柱(cmH2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Hg或cmH2O与kPa的换算系数(1 mmHg=0.133 kPa,1 cmH2O=0.098 kPa。

  • 浅谈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作者:周成如;董筠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功效,尤其是在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方面。本文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ESD术后并发症及处置

    作者:刘莉;史维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作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标准治疗方式已被广泛接受,但其技术要求较高,操作时间较长,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其常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狭窄及术后感染等,本文就ESD并发症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准备、预防及处理措施作一详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