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 현대소화급개입진료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159
  • 国内刊号: 44-15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356
  • 曾用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消代及介入诊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张万岱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临床应用1646例观察

    作者:刘旭明;李康;刘妥英;邬佩芳;江润秋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相对于常规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的安全性、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我院需要同时进行胃镜和结肠镜检查者2 282例按患者意愿分为2组:A组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1646例,使用丙泊酚麻醉,B组常规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636例,全程监测生命体征,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查时间,并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A组与B组在诊断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检查所需时间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患者对检查的主观满意度好,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法技术安全、有效、实用,可推广应用.

  • 智能染色内镜对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汪和明;陈杰;田华;张国君;黄艳春;夏俊梅;曾秋红;叶启文;戴艳清;杜秀珍

    目的 评价富士能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普通内镜发现存在大肠黏膜可疑病灶且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共325例,行FICE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部分病变结合放大内镜及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 396个病变中非肿瘤性病变占13.6%(54/396);各类腺瘤占76.0% (301/396),其中3例腺瘤恶变,占腺瘤的1.0%(3/301);进展期肠癌41例,占10.4%(41/301).上述病变黏膜腺管开口类型分析显示在非肿瘤性病变中尤其增生性病变、炎性息肉绝大部分为Ⅰ、Ⅱ型腺管开口,占92.7%(38/41).在肿瘤性病变中,管状腺瘤及管状绒毛腺瘤之腺管开口以ⅢL型为主,而绒毛状腺瘤则以Ⅳ型为多见.在进展期癌中,无1例外地表现为腺管开口的破坏,甚至无腺管结构.将FICE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出:FICE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7.8%(361/396)、92.6% (38/41)、99.4% (353/355)、92.6% (38/41)、99.4% (353/355):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390/396)、87.8%( 36/41)、98.9%(351/355)、1.12%(4/355)、12.3%(5/41);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FICE结合放大内镜可以提供清晰的大肠黏膜血管图像,有助于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可提高活检检查的准确性,与靛胭脂染色联用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

  •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

    作者:熊小兰;江自卓;曹天生

    目的 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L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及胃肠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胃肠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磨汤应用于LC术后患者,能明显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七方胃痛颗粒对脾虚型萎缩性胃炎42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权华;唐梅文;赵一娜;梁饶

    目的 探讨七方胃痛颗粒对脾虚型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CAG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42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方胃痛颗粒治疗,疗程8周.结果 治疗组症状和病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方胃痛颗粒可以减轻CAG患者的症状、黏膜病变和病理改变,对逆转癌前病变有可喜苗头,值得进一步研究.

  • 十二指肠镜2种方法治疗胆管结石的比较

    作者:姚朝光;尹毅霞;欧琴;韦婷

    目的 比较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河池市人民医院及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3月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60例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8例进行EST治疗,22例进行EPBD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ST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4.74%,EPBD组为95.4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5,P>0.05);EST组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EPBD组的23.80%(x2=4.102,P<0.05);EPBD组胰腺炎的发生率为19.04%明显高于EST组的2.78%(x2=4.387,P<0.05).EST组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4%,而EPBD组未出现远期并发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4.655,P<0.05).结论 EST术和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结石清除率接近,但EST的并发症特别是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较低,而EPBD的远期并发症较低,说明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均安全有效,临床应根据患者结石数目和结石大小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 微型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治价值

    作者:刘倩怡;彭侠彪;阮巍山;叶建明;杨玉宇;李素英

    目的 探讨微型探头超声内镜(mEUS)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30例疑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进行微型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部分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结果 mEUS检查的30例患者中,发现消化道壁外压迫1例(主动脉弓1例);黏膜下肿瘤29例,包括平滑肌瘤12例,良性间质瘤4例,恶性间质瘤1例,脂肪瘤4例,静脉瘤3例,异位胰腺1例,囊肿4例.12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肿瘤行高频电切除术切除,3例静脉瘤行尼龙圈套结扎,4例脂肪瘤及4例囊肿行高频电切除.结论 mEUS检查能清楚显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大小,起源层次、生长方向及邻近组织结构关系,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进而指导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

  • 非侵入性检测指标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2周内再次出血的关系研究

    作者:邵晓冬;郭晓钟;邹德莉;崔忠敏;任丽楠;赵佳钧;梁振东

    目的 研究非侵入性检测指标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2周内再次出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血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无统计学差异,肝硬化、肝硬化合并肝癌、肝硬化合并肝癌及门静脉栓子病例所占百分比两组无差别.入院时两组患者腹水、肝性脑病、休克的发生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平均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出血组血清总胆红素(59.51±40.87 μmol/L)、门静脉直径(12.00±1.64 mm)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90±33.78 μmol/L、11.37±1.06 mm),但尚无统计学意义.出血组中肝硬化伴门静脉栓子、既往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及有糖尿病史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0,P=0.037,P=0.020).出血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76.43±18.47)明显低于对照组(89.03±21.75)(P=0.019),而出血组凝血酶原时间的平均值(19.15±3.23 s)则明显高于对照组(17.14±2.94 s)(P=0.015).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检测指标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凝血酶原时间和既往有糖尿病史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后2周内再次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808( 95%CI:0.669-0.977)和0.172(95%CI:0.032-0.927).结论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糖尿病史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后2周内再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样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张园;钟梅;刘凤岩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子痫前期样大鼠肝脏组织的保护作用,并从抗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10只正常非孕鼠为正常非孕组,另将30只孕鼠随机分为正常孕组、子痫前期组(preeclampsia group,PE组)及LMWH治疗组.PE组及LMWH治疗组孕鼠均于妊娠第13天开始给予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L-NAME)200 mg·kg-1·d-1皮下注射,共5d,建立子痫前期样孕鼠模型.PE组于妊娠第15~20天给予生理盐水0.5 ml皮下注射,LMWH治疗组于妊娠第15~20天给予LMWH 40μl·kg-1·d-1皮下注射.检测各组血压、尿蛋白及ALT、AST,对LMWH疗效进行评价;采用TUNEL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caspase-3、Bcl-2及Bax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PE组相比,LMWH组血压及尿蛋白显著降低(P<0.05),转氨酶ALT及AST显著降低(P<0.05);LMWH组肝脏细胞凋亡率、Caspase-3 mRNA 及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PE组(P<0.05),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BaxmRNA及蛋白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改善子痫前期样大鼠肝功能,减少肝脏细胞凋亡,对其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通过调节Bcl-2/Bax平衡抑制细胞凋亡.

  • 无病毒可回复性肝细胞永生化载体的构建和结构鉴定

    作者:李爱民;王亚东;王泽楠;张洁;罗晓蓓;燕群;白杨;林建华;刘思德

    目的 构建不携带病毒基因且可回复的肝细胞永生化载体,优化目前的肝细胞永生化方法.方法 构建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无病毒可回复性肝细胞永生化载体,PCR扩增attB1-Kozak -hTERT(前端)-attB2和attB1 -hTERT(后端)/E2A/eGFP/F2A/neo-attB2,对相应大小条带切胶回收后,通过Gateway重组克隆技术BR反应和LR反应,以及酶切连接,构建终目的载体PB -hTERT/E2A/eGFP/F2A/neo.结果 PCR及酶切和测序鉴定均证实成功构建了肝细胞永生化载体PB-hTERT/E2A/eGFP/F2A/neo,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报道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不携带病毒基因且可实现回复的肝细胞永生化载体,有望提高永生化肝细胞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 CCR2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凤丽;王新颖;彭亮;李丙生;马群英;罗富筝;许岸高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CCR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8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大肠癌组织及66例癌旁对照组织中CCR2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CCR2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正常组织(P<0.01),并且其表达强度与DukeC+D期、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以及较低的分化程度有关(各组中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以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CCR2的过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CCR2可以作为大肠癌分化程度较低且伴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 脾虚型复发口疮伴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

    作者:郑雪玲;石宇文;翁志强

    目的 研究脾虚型复发口疮伴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方法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8种进行培养和计数,选择30例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30例为脾虚型复发口疮便秘组,取当日首次定量大便作活性菌培养,检测两组相同菌种进行比较.结果 脾虚型复发口疮患者便秘组的类杆菌、双岐杆菌、优杆菌、乳杆菌比对照组要显著减少(P<0.01或P<0.05),而消化链球菌、梭菌、葡萄球菌、肠杆菌则要比对照组显著增多(P< 0.01或P<0.05),但肠球菌和酵母样菌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脾虚型复发口疮患者便秘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 影响重症胰腺炎预后的早期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蔡伟;林瑟芬;张远婵;吴和顺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预后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问我院收冶的SAP患者90例,按预后分为死亡组(37例)和生存组(5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血糖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血钙、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高龄(OR=1.589,95% CI:1.195~2.114,P<0.05],动脉血氧分压(OR=0.055,95% CI:0.004 ~ 0.700,p<0.05)、血清白蛋白(OR=0.8.50,95% CI:0.752~ 0.960,P< 0.05)是影响SAP预后的早期因素.结论 高龄、低动脉血氧分压、低血清白蛋白可能是影响SAP预后的早期危险因素.

  • 三九胃泰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浅表性胃炎37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左田;朱会群

    目的 观察三九胃泰颗粒对气滞血瘀型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常规服用三九胃泰颗粒)与对照组26例(常规服用胃苏颗粒),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胃镜下胃黏膜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九胃泰颗粒组临床症状缓解和胃黏膜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三九胃泰颗粒对气滞血瘀型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

  • 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49例临床分析

    作者:任秀梅;董志强

    目的 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取石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再行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 EST成功率95.9%,并发症发生率6.1%.结论 内镜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特点,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 三九胃泰群体胃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荣

    目的 观察三九胃泰在群体胃病中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群体胃病(学生浅表性胃炎)患者,和80例群体胃病(学生浅表性胃炎)分别给以三九胃泰冲剂和快胃片口服30天,并兼用手推拿穴位,主推穴位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相关穴位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结果 三九胃泰治疗组近期临床治愈率和内镜下胃黏膜治愈率均高于快胃片治疗组.结论 在学生群体胃病中应用三九胃泰治疗,服用方便价廉、无副作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 ERCP诊治胆总管结石131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程春生;贺克俭;张岖;吴雪飞;郑燕萍;邹群招;吴盛州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治作用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ERCP诊治的131例胆总管结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ERCP术中选择性胆管插管、造影、取石过程以及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为94.6%( 124/131),胆总管结石取出成功率是96.8%(120/124);②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准确率为969%( 127/131),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准确率为90.1%(118/131);③ERCP总并发症为6.9%(9/131):穿孔1例(0.8%)、出血2例(1.5%)和胰腺炎6例(46%).结论 ERCP联合MRCP是诊治胆总管结石首选的诊治方案,提高医生操作水平能减少ERCP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MicroRNA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房渝;胡建国

    食管腺癌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影响食管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复发和转移.MicroRNA是一类小分子的、保守的、非编码RNA序列.MicroRNA通过与mRNA特异性的结合,从而诱发mRNA的降解或者抑制蛋白的合成.检测肿瘤组织或血浆的特异性MicroRNA可作为诊断食管腺癌和判断患者预后的有效分子指标;MicroRNA可影响食管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MicroRNA还与食管腺癌的多药耐药有关.对MicroRNA进行深入研究可能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食管癌,逆转食管腺癌的多药耐药性提供新途径.

  • Barrett食管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房殿春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远端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是食管腺癌的重要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的组织起源尚无定论,近研究提示:①起源于残存的胚胎食管柱状细胞;②起源于胃底黏膜上皮干细胞;③起源于食管的干细胞;④起源于骨髓干细胞;⑤与种系突变有关.多种细胞因子和调控信号网络参与了BE的发生发展.阐明Barrett食管的组织起源及发生机制,对食管腺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的价值与应用

    作者:白文元;白研;兰洋

    介绍近年来国内外Barrett食管的内镜治疗现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与前景,期望对规范我国Barrett食管的内镜治疗有所帮助.

  • Barrett食管的筛查、监测和随访

    作者:刘冬;张军

    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和部分胃-食管连接处腺癌的癌前病变.近30年来食管腺癌发病率迅速升高,且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不足15%,因此,对Barrett食管的筛查和监测随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日益关注.本文就是否进行Barrett食管的筛查以及如何实施监测随访作一论述.

  • 缺血性结肠炎

    作者:文卓夫

    本文简介了缺血性结肠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出老年人突发腹痛、便血、腹泻三主征要首先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对于提高临床医师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很有帮助.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黏膜白斑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葛勤利;万顺梅;杨伟捷;李玉霞;张红霞;杨玉捷;郭艳芳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胃黏膜白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1月,采用内镜下APC治疗137例胃黏膜白斑患者,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37例患者中,黏膜白斑病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67例(4B.91%),伴轻度异型增生27例(19.71%),浅表性胃炎的43例(31.39%),治疗3月后复查胃镜示黏膜白斑病灶均消失,原黏膜白斑处病检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消失65例(97.01%),异型增生消失23例(85.19%),浅表性胃炎消失40例(93.02%);原黏膜白斑处病检示萎缩性炎症伴肠化3例(4.48%),萎缩性炎症伴异型增生4例(14.81%),浅表性炎症3例(6.98%),治疗有效率92.70%,所有病例治疗中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2年未发现癌变病例.结论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黏膜白斑,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