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软骨脱细胞基质生物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晨;王者生;高景恒

    目的研究软骨脱细胞基质植入机体后其局部及重要脏器的反应.方法将兔耳软骨行脱细胞处理.将12只SD大鼠分四组,实验组为脱细胞软骨;对照1组为新鲜软骨;对照2组为Vicryl;对照3组为硅胶条.将脱细胞处理及未处理的兔耳软骨、Vicryl和硅胶条分别植入鼠背部皮下,饲养至术后7,15,30天后处死取材,每次每组处死1只.取材的部位包括植入物及其周边组织,实验组同时取心、肺、肝、肾.标本以10%中性甲醛固定24h,常规HE染色.结果脱细胞软骨周围有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为炎性反应Ⅲ级.新鲜软骨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可见不规则的钙化组织,为炎性反应Ⅳ级.硅胶和Vicryl均引发异物反应.实验组术后4周内心、肺、肝、肾四种器官无器质性改变.结论脱细胞软骨基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一种潜在软骨的替代材料及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刘学军;何援利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以下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妇科病变,多发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引起盆腔疼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迄今为止,关于内异症的真正发病机制并未终阐明,一个主要原因是这种疾病仅发生于人类和灵长类动物,这严重限制了对该疾病的研究,因此,需要一种可在实验动物体内复制该病的方法.1922年Jacobson首次建立了兔的内异症模型,是通过把子宫组织自体移植入腹腔制成,从而开创了内异症研究的新局面.内异症动物模型的制作主要基于子宫内膜种植学说,通过手术将子宫内膜组织自体移植于腹腔各处(人体异位内膜的常见部位),是目前国内外建立内异症模型的主要方法;另外,由于免疫缺陷动物的培育成功,使得子宫内膜异体移植成为可能,这将成为今后内异症模型的发展趋势.合适的动物模型无疑可对人类内异症研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拟对该病动物模型的现状综述如下.

  • 联合自-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减少排斥反应研究

    作者:黄菊天;葛钧;刘志远;李平;肖琼;罗小玲;朱格非;李线

    目的:观察联合自-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疗效.方法:对25例角膜病灶靠近边缘的患者,采用周边部新月形自体植片及中央部异体植片作穿透性移植术.另以植床靠边的旁中央穿透性移植术28例为对照组,比较其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角膜散光.结果:两组植片的上皮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和32.1%,实质层和内皮排斥反应为28.0%及64.3%,角膜散光为3.82D和6.82D.结论:联合自-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降低术后植片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减少术后角膜散光.

  • 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的载体研究概况及进展

    作者:夏凉;赵敏

    各种眼表外伤及疾病引起的角膜缘干细胞(Limbal Stem Cell,LSC)缺乏常常导致角膜新生血管侵入、角膜混浊甚至视力丧失,近年来利用LSC移植治疗此类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干细胞自体移植对于双眼损伤患者不适用,对单眼受损患者,因取材健眼组织可能造成健眼损伤,而应用异体移植除存在上述问题外,还可能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组织工程技术的兴起为解决眼表重建带来了希望,体外培养的LSC是治疗临床棘手的双眼疾病患者的重要手段,而应用理想的载体作为细胞外基质(ECM)来种植种子细胞,形成近似体内的正常结构是组织工程化角膜构建成功的关键.本文就目前组织工程技术眼表重建在载体选择方面的研究及LSC培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异体手移植几个问题的讨论

    作者:唐举玉;李康华;贺达仁

    异体手移植的临床开展是自体断肢再植技术和免疫学研究发展的结晶,是异体器官移植领域内新的突破,为手缺失患者带来了重新获得新手的希望.但目前异体手移植技术尚不成熟,能否在免疫抑制剂作用下获得长期存活尚不确定.在远期疗效尚未肯定的情况下,建议加强医生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教育,规定由少数具备条件的单位大力开展异体手移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达到既保护患者利益,又能保证异体手移植技术顺利走向成熟,终广泛应用于临床,造福于人类.

  • 换脸术几个问题的理性思考

    作者:张旭东;郭树忠;李荟元

    换脸术是目前国内外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异体器官移植领域内新的突破,为严重毁容患者带来了重新获得美容的希望.但是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在远期疗效尚未肯定的情况下,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教育,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不断进行相关研究,终广泛应用于临床,造福于人类.

  • ELISpot:一种新的检测人类HLA-Ⅰ抗体的方法

    作者:廖爱华;VERA Rebmann;HANS Grosse-Wilde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检测人类HLA-Ⅰ类抗体方法--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方法:以鼠B细胞系HB95为模型,建立一系列特异性ELISpot检测HLA-Ⅰ类抗体的参数,包括HLA抗原的来源、包被抗体适宜浓度的选择、B细胞适宜孵化时间,同时以经EBV转化的敏感NTP患者B细胞系为干扰因素,检验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B细胞溶胞体作为HLA抗原来源,当抗原浓度为0.25mg/ml时,相同细胞密度下所获得的斑点频数均高于其它三种抗原浓度(0.125、0.5和1.0 mg/ml,P<0.05);当包被抗体浓度为1.8 mg/ml、稀释度为1:125时,相同孵育时间下所获得的斑点频数高于其它稀释浓度(1:250、1:500和1:1 000,P<0.05);且在抗体稀释度相同情况下,B细胞孵育时间为24小时所获得的斑点清晰、背景着色浅、容易被分析仪器识别.此外,当同时加入经EBV转化的人B细胞时,所获得的斑点频数与单纯加鼠B细胞相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当B细胞溶胞体作为HLA抗原且浓度为0.25 mg/ml、包被抗体浓度为1.8 mg/ml且稀释度为1:125、B细胞孵育时间为24小时时,该ELISpot方法能特异地、敏感地、可信地检测人HLA-Ⅰ类抗体.

  • HLA配型在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邓安梅;周晔;俞良瑛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是由HLA基因复合体所编码的产物,HLA基因复合体是调节人体免疫反应和异体移植排斥作用的一组基因,位于第六号染色体的短臂上.HLA抗原与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密切相关.

  • MSCs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景元海;牟春山;冯玲;聂长春;周继辉;赵丛然;藏虎;杨小玉;朱庆三

    目前治疗SCI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在损伤急性期通过减轻或消除继发性病理反应,保护残存的轴突和神经元不再遭受二次损伤,包括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钙通道拮抗剂、纳洛酮等药物,或予局部低温保护、人工高压灌流等;二是在损伤慢性期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包括手术治疗、移植雪旺细胞、基因治疗、高压氧治疗等.近来的研究显示,多种细胞移植方法可用于促进损伤脊髓再生修复,如:雪旺细胞、胚胎脊髓移植、嗅神经胶质细胞移植、胎胚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移植、活化巨噬细胞移植等,都显示出脊髓损伤部分缺失功能的修复.而MSCs特有的易于获取、体外分离培养可操作性强、免疫原性弱可用于异体移植等优点,在脊髓损伤的治疗及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 T-1型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修复缺损口腔黏膜的护理

    作者:王丽芹

    目的:探讨异体移植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异体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术后异体移植区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病例术前焦虑、恐惧心理减轻,接受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修复缺损口腔黏膜,术后无出血、无感染,成功率100%.结论:科学的护理是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修复缺损口腔黏膜成功的重要保证.

  • 无关供体移植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作者:丁新民;王舟;李云;赵英玲

    1 年龄对于各种类型白血病和移植而言,病人年龄的增长是其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年长病人的主要危险在于移植相关死亡率,因此,对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来说,选择供者的异体移植所达到的临床结局与同胞供者没有很大的不同.相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的平均年龄为55~60岁,因此,给予异体移植病人因年龄大而不安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移植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军胜;王栓科;赵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免疫抑制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大量资料表明,MSC能在同种异基因,甚至异种基因的环境中长期存活,并且保持它的多向分化潜能.这一特性使MSC异体移植预防和治疗免疫性疾病成为可能.因此有必要从间充质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对免疫细胞及补体系统的调节和诱导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等方面探讨BMSC避免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可能机制.

  • 兔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涛;杨勇;刘斌;李龙;令狐大科;刘彦普

    目的:建立一种可注射异体脂肪移植模型,观察兔异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复合自体脂肪颗粒(adipose granule,AG)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移植后的形态学和免疫学的变化,为临床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提供一种实验依据.方法:取30只健康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5组:A组,(N=6),移植物为自体AG;B组,(N=6),自体AG+自体PRF;C组(N=6),自体AG+自体ADSCs:D组(N=6),自体AGr自体PRF+自体ADSCs,E组(N=6),实验组,自体AG+自体PRF+异体ADSCs.在术后1、3、6个月,大体外观、HE染色分析其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血浆IL2和IL4分析其免疫学改变.结果:术后l、3、6个月在大体外观、免疫组化等D、E两组与A、B、C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组在淋巴亚群CD4/CD8、血浆IL-2、IL-4等与D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体ADSCs复合自体PRF、AG能够显著提高移植脂肪组织的成活率,并且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可为临床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

  • 同种异体肢体(手)移植

    作者:张信英;于钟毓;毕郑钢;张震宇;尚剑;邵明;张军;曹阳;杨成林;杜劲松

    目的通过3例(5个肢体)移植探讨同种异体肢体(手)移植后,手部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方法根据ABO血型、Rh血型,人体白细胞抗原(HLA),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检测和淋巴细胞毒性交叉试验等,选择临床死亡者作供体.移植的平面分别为双腕上5cm,肘关节和双前臂中上1/3处.移植的具体方法类似于自体断肢再植,术前、术中、术后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结果 3例(5个肢体)术后经过顺利,未发生排斥反应现象,移植的5只手血循环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移植的5只手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在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同种异体肢体(手)移植能够存活,手部的功能可以恢复.

  • 异体皮瓣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曹杨;张信英

    目的:短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后停药,观察在不同的用药方法下同种异体皮瓣的存活情况.方法:选用健康哈白兔60只,随机配成30对,每10对为1组,共分为3组.每对动物行右下腹部异体皮瓣移植术,A组受体于术后联合应用环胞霉素A及甲基强地松龙,4周后停药;B组受体于术后单独应用环胞霉素A,4周后停药;C组受体于术后不给予免疫抑制剂.各组观察异体皮瓣的存活情况.结果:A组皮瓣平均存活40.3d;B组皮瓣平均存活31.6d,单独应用环胞霉素不能抑制异体皮瓣排斥;C组皮瓣平均存活14.1d.统计结果表明: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环胞霉素A和甲基强地松龙较之单独应用甲基强地松龙明显延长了异体皮瓣的存活天数,T检验P<0.005,有极显著差距.结论:在家兔异体皮瓣移植中短期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环胞霉素A及甲基强地松龙4周,可以明显地抑制排斥反应,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应用环胞霉素A,在停药后皮瓣仍可存活2周,但停药后不能长期存活.

  • 脂肪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崔磊;王琛

    骨组织的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自体移植、异体移植以及人工合成替代品移植技术来修复这些缺损,但这些方法各有其缺点,很难满足临床上修复这些缺损的需要.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骨组织缺损的修复和功能性的重建提供了理想的方法.

  •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作者:赵晶;何洁;潘兴华;余月明;曹礼应;王晓华;蔡学敏;梁虹;庞荣清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典型病变特征包括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以及皮肤、关节、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受到损害.SLE发病多见于年轻妇女,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现有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疗效尚可,但是不良反应大且需长期甚至终身用药,患者心理压力很大.因此,研究不良反应小且疗效确切的SLE治疗方法是医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从2010年初开始,我科对5 名病情反复发作的SLE患者实施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Doppler超声在显微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王涌;潘永辉

    超声技术随着脉冲Doppler技术的发展,高频浅表探头的应用及彩色Doppler技术的出现,其可靠性和灵敏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所以Doppler应用于浅表小血管血流动力学评估已成为可能.21世纪显微外科,移植外科尤其异体移植将会有巨大发展,本文的目的是对显微外科领域中小血管(0.5-3mm)疾病的Doppler超声应用作一综述.

  • 拇长屈肌腱转移治疗老年跟腱病的技术应用进展

    作者:李作为;徐向阳

    一、历史回顾有很多技术可以用来重建慢性断裂的跟腱,大多数使用附近的肌腱,也可使用自体移植,异体移植或合成材料.Hansen[1]首先提出用拇长屈肌腱来修复跟腱,通过跟腱后侧切口来获得拇长屈肌腱.以后Wapner[2]介绍了一种切取拇长屈肌腱方法,即在中足内侧缘从舟骨隆突到第一跖骨头另做一独立切口,从而获得更长的可供转移的拇长屈肌腱.

  • 异体手移植

    作者:裴国献;郑小飞

    上接本刊2001年17卷第1期第61页 (五)异体移植手的功能检测 手的异体移植与自体再植的功能评测指标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评测指标包括活动范围、感觉的检测、Carroll检测、抓和捏的检测及肌电图等。 从中、美、法3国4例患者的活动范围和抓捏力量的检测结果来分析,可作出明确的结论:中国2例患者的结果强于美国的患者,而美国患者的结果又优于法国的患者。对感觉,各异体手移植组均进行两种基本的检测。第一是Tinel征。它是由检测者用叩诊的方法确定正中神经的分布范围即离神经缝合口(疼痛处)的远端水平。法国的患者在术后6个月其Tinel征为24 cm,达到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皮肤横纹之间。美国患者的Tinel征在术后6个月已达到指尖。中国2位患者由于截肢的平面较低,术后不到4个月其Tinel征已达指尖。术后2个月感觉神经的生长已超过10 cm。正如前述,这种生长远远快于人们的预测,比自体神经移植和手自体再植的速度要快得多。Tinel征的进展如此之快使人们推测感觉与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应与之相适应。但Semmes - Weinstein测验的结果却令人失望(美国和法国进行了此项测验)。美国和法国的病例功能恢复的进度低于人们根据Tinel征所作出的预测。

186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