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免疫抑制剂用于异体手移植的近期效果评价(附2例报告)

    作者:于立新;裴国献;顾立强;贾英斌;朱力军

    目的评价新型免疫抑制剂在人类异体手移植中的应用及其近期效果.方法术前经组织配型选取合适供者.供者脑死亡后,自肘关节上10 cm切取上肢,2~4℃UW液灌注后置无菌冰桶内保存.受者术前2 d开始口服FK506、霉酚酸酯(MMF)、强的松(Pred),术中甲基强的松龙(MP)1.5 g冲击,术后第1天开始,MP 1.0 g静脉滴注,连续3 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00 mg静脉滴注,连续10 d,并口服FK506、MMF、Pred,通过检测FK506血谷值浓度调整其用量,Pred 50mg维持3个月后递减,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多种免疫指标监测以及移植手的皮肤活检,观察异体手的功能恢复及移植排斥反应.结果移植手血循环良好,感觉、运动功能逐渐改善.患者各项免疫学指标正常,肝、肾及胃肠道功能良好.术后2、4、8周移植手皮肤活检证明无排斥反应,术后第7周移植手皮肤发生红色丘疹,取活检送病理检查证实无排斥反应,经局部炉甘石洗剂擦洗后治愈.1例术后血糖升高,现用胰岛素治疗.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在异体手移植手术成功后可以预防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手近期功能至少不比自体手再植差.

  • 鼠同种异体肾上腺细胞肾被膜下移植

    作者:何上进;张孝斌;张杰;金化民

    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异体肾上腺细胞肾被膜下移植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可行性,并提供一种有效的移植途径.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双侧肾上腙切除术),实验组(双侧肾上腺切除+肾被膜下细胞移植术),假手术组(仅暴露肾脏后关闭切口),观察大鼠体内皮质酮、醛固酮激素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局部新生组织的血管生长和淋巴、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移植的肾上腺细胞可存活并能部分替代大鼠分泌皮质酮、醛固酮的功能.术后6周局部可见血管长入,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植入肾被膜下的肾上腺细胞能存活并有分泌功能,且肾被膜下移植为肾上腺细胞提供良好的移植床.

  • 肿瘤干细胞及其治疗对策

    作者:张雁

    癌症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疾病,其多样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上个世纪的癌症生物学家们通过一个随机模型来解释癌症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一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群在发生基因突变后获得不可控的增殖能力.经过一定积累后,有增殖和生存优势的细胞克隆便形成肿瘤.这些肿瘤细胞不仅可以维持自身的生长,而且在异体移植后可以致瘤.随机理论主张,癌症是由一个细胞克隆或由一组有相似增殖能力的克隆组成,一个癌组织中细胞形态和特性都是一致的,而且每个癌细胞均可以启始和播种肿瘤.因此从理论上讲,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杀伤所有的肿瘤细胞.

  • 胎儿甲状旁腺同种异体移植的进展

    作者:黄静光;覃建宏

    胎儿甲状旁腺同种异体移植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疗效确切,维持时间久,已被公认.国外开展甲状旁腺移植研究已有90年历史,但同种异体移植成功报道较少;我国自1980年提出运用胚胎组织甲状旁腺同种异体移植获得成功以来,不少学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成功率明显提高,积累了许多经验.现将近年来有关胎儿甲状旁腺同种异体移植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作者:梁梅梅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之一.PBSCT是将自体或异体正常外周血干细胞植入受者体内,使其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功能.PBSCT分为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

  • 神经节苷脂促进异体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观察

    作者:赵劲民;苏伟;杨志;刘昌华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异体移植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大白兔36只.4只作为供体,切取双侧坐骨神经,制成12mm神经段,深低温冷冻储存2周.其余3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兔左侧坐骨神经造成10mm长缺损,用复温后的异体神经进行移植桥接.然后作以下处理:实验组局部应用GM1(1mg/d×14),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12周进行组织学、电生理、形态学定量分析以及免疫学等观察.结果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GM1组与空白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及形态学定量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1可促进异体移植周围神经再生.

  • 大鼠自体与异体卵巢移植中细胞凋亡的比较

    作者:朱淑惠

    目的:建立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同种异体卵巢皮下游离移植模型,以Wistar大鼠自体卵巢皮下游离移植模型作为对照组.方法:9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自体移植模型组、异体移植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三组大鼠于移植术后7,14,21,28,35d分批处死,每次6只.取左侧卵巢,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测凋亡指数的表达.结果:移植后7天,异体移植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自体移植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卵巢移植排斥反应细胞凋亡有关.

  • 异体耳廓移植后局部淋巴结MIP-3β的含量变化及趋化活性的研究

    作者:曹川;李世荣;郑红;孙志成;雷晓;王珍祥;吴军

    目的研究异体耳廓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趋化因子MIP-3β的含量变化及对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进行吻合血管的大鼠同种异体耳廓移植,ELISA法测定术后局部淋巴结MIP-3β的含量变化趋势,应用改良Boyden小室进行淋巴结组织液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实验.结果同系移植组术后局部淋巴结MIP-3β含量升高,持续至术后第2天,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异系移植组MIP-3β含量持续上升,后期显著高于正常淋巴结内的表达水平,其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强,这种趋化作用可被MIP-3β抗体所阻断.结论器官移植后局部引流淋巴结内MIP-3β表达增高,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迁移运动,可能是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启动与进展的重要因素.

  • 细胞-支架复合体构建及其异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戴刚;李起鸿;周强;石国华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进行异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动态倒置显微镜与扫描显微镜观察及大体、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方法,以优化获取的单层传代培养幼兔关节软骨细胞及结构与性能优化的CPPf(Calcium polyphosphate fibers, CPPf)/PLLA (poly-L-lactic acid, PLLA)自制支架复合材料,进行细胞-支架复合体体外构建与培养及其异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病理形态学实验研究.结果将适宜密度培养细胞种植于支架材料中,细胞密集,分布均匀;经一定时间体外培养,其种植细胞与支架材料粘附、生长繁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保持培养前的外形与内部微结构.其细胞-支架复合体异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为:①修复后的关节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整合良好;②软骨细胞呈柱状排列;③Ⅱ型胶原及硫化糖胺多糖在空间上分布均匀;④软骨下板得以重建;⑤修复组织与其下方骨质紧密结合;⑥支架材料逐渐降解吸收.结论应用细胞-支架复合体异体移植进行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具有种植细胞来源广泛、可根据缺损大小和形状设计支架外形、使缺损完全生物学再生修复的优点.这一组织工程技术为关节软骨缺损完全再生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 周围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效率

    作者:于洁

    周围血干细胞(PBSC)是自体移植和部分异体移植的主要干细胞来源,周围血干细胞移植(PBSCT)在临床应用广泛,成功的移植或造血恢复要求5×106/kg的CD34+细胞的输入,因此干细胞的采集量及采集效率是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化疗和细胞因子单用的动员方案都能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的数量,对于接受化疗方案动员的病人,外周血CD34+细胞出现的高峰时期很难确定,通常需要1~8次的采集,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 异体皮肤移植后MIP-3α的表达及其抗体延长存活的研究

    作者:曹川;李世荣;吴军;易绍萱;罗高兴;孙志成;王珍祥;郑红

    目的研究异体皮肤移植后表皮MIP-3α的表达及其抗体延长移植皮肤存活的作用.方法进行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免疫组化测定移植皮肤组织内MIP-3α的表达;局部应用MIP-3α抗体,观察其对移植皮肤存活的影响.结果移植术后表皮MIP-3α表达增加,分别于术后24h及第五天出现两个高峰,真皮及其皮下组织未见MIP-3α的表达;异体皮肤平均存活时间为(7.5±0.9)d,MIP-3α单抗局部注射1μg/ml治疗组存活(8.3±1.2)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0μg/ml组与50μg/ml组分别为(15.3±2.3)d与(21.8±1.6)d,二者均显著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P<0.01).结论异体皮肤移植后表皮MIP-3α分泌增加,促进郎格罕细胞的迁移以进行抗原递呈,是移植排斥反应启动与进展的重要因素;应用MIP-3α抗体可有效延长异体移植皮肤的存活.

  • 口腔种植技术临床应用的伦理思考与策略

    作者:钱蕴珠;卢建华;徐凤娟;杨建新;章非敏

    种植牙美观舒适稳固,是人们缺牙修复的首选之一。骨结合理论的诞生,奠定了牙种植治疗成功的理论基础,开启了现代口腔种植的新时代,在历经初的功能性修复阶段之后,现代口腔种植学日渐成熟,不断扩大种植适应证,提倡微创种植和软组织美学原则,向更优越的种植稳定性、美学种植和功能长期性发展[1‐3]。一批新兴的骨增量手术,如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技术、骨移植技术、骨劈开、骨挤压、上颌窦底提升术、牵张成骨术等,配合GBR屏障膜、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骨等植骨材料,联合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骨缺损的治疗,为骨条件较差的患者创造出满足种植修复要求的局部解剖条件,使种植修复达到理想的功能与美学效果[4‐5]。由于涉及自体骨移植、异体移植、生物材料的体外、体内实验及骨组织工程等,现代口腔种植技术从发展初期就涉及到伦理学问题。

  • 雷公藤预处理后异体移植神经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陈路;夏先学;蒋华

    [目的]研究大鼠异体坐骨神经段经雷公藤多甙(雷公藤提取物)预处理后异体移植的形态学变化.[方法]设实验组 A 组:异体坐骨神经段经雷公藤预处理后异体移植,B组:新鲜异体神经移植,术后口服雷公藤多甙 5mg/(kg.d)5 周,C组:自体右侧坐骨神经原位移植,D组:将供体直接移植于坐骨神经缺损模型.术后分时间段对移植神经片段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术后2周,A、B组移植神经段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稍重于C组,但小于D组;至8周时A、B组移植段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与C组相似,而D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术后14周时A、B、C3组移植神经段外膜构成完整,束膜、内膜厚度,分布及范围无明显差异,再生大量神经纤维,髓鞘完整,排列规则,再生有髓神经神经纤维的面积,总数和髓鞘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基本未见神经纤维再生.[结论]异体神经段经雷公藤多甙预处理后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 寄生虫病与器官移植

    作者:王崇功

    随着器官移植逐年增加,由于异体移植而导致一些疾病传播的报告亦日见增多,供者感染某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都可使受者感染,出现临床急性发病或隐性感染;亦可因受者原有隐性感染由于移植手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致使免疫功能降低而被激活,显现临床症状,这两种情况严重时都可以成为致命性并发症[1].

  • 关节镜下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68例

    作者:许永涛;李锋;鲁厚庚;刘铁;陈安民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68例ACL损伤患者治疗方法.其中应用自体中1/3骨-髌韧带-骨移植物和界面螺钉固定26例(A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16~45岁,平均26.4岁;左膝14例,右膝12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周~1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5.3±4.8分,IKDC主观评分43.5±5.2分.应用4股半腱肌腱内扣式钮扣钢板悬吊固定38例(B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13~48岁,平均24.6岁;左膝27例,右膝11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周~16个月,平均4.3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8.4±5.6分,IKDC主观评分41.4±6.2分.异体中1/3髌韧带界面螺钉固定4例(C组),男3例,女1例;年龄55~65岁;左膝3例,右膝1例;损伤至手术时间2周~28个月,平均7.3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0.3±6.7分,IKDC主观评分40.5±3.8分.结果 患者获随访12~36个月,其中A组平均随访17.5个月,B组18.5个月,C组16.5个月.均未发现关节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A组23例术后膝关节恢复至损伤前运动水平,未发生髌骨骨折;Lysholm评分95.1±4.3分,优18例,良5例,一般3例,优良率88.5%;IKDC评分93.7±3.8分,膝关节功能正常19例(73.1%),一般5例(19.2%),较差2例(7.7%).B组33例术后膝关节恢复至损伤前运动水平;Lysholm评分93.0±5.9分,优28例,良5例,一般5例,优良率86.8%.IKDC评分95.7±4.7分,膝关节功能正常30例(78.9%),一般5例(13.2%),较差3例(7.9%).C组4例术后膝关节均基本恢复至损伤前运动水平;Lysholm评分92.4±4.3分,优3例,良1例;IKDC评分94.8±3.6分,膝关节功能正常3例,一般1例,均未见明显关节积液.3组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评分优于术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髌腱-骨和股薄肌-半腱肌腱,是修复ACL的良好移植物.青少年骨骺未闭患者,半腱肌腱移植是较好的方式;老年患者为减少取移植物的并发症,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髌韧带移植也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途径.

  • 前交叉韧带移植后超微结构变化

    作者:张长春;周建生;潘公平;胡汝麒

    目的探讨自体骨-前交叉韧带(ACL)-骨、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的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 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兔各60只随机分成自体骨-ACL-骨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组,每组分别有两种兔各30只,对照组为自体正常侧ACL.术中及术后均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术后4、12周分别切取ACL作大体、组织学和电镜检测. 结果自体移植组重塑型速率要快于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组.4周时自体移植组和冷冻异体移植组前交叉韧带的胶原纤维中大直径纤维(≥80 nm)分别为6%、24%,小直径纤维(<80 nm)分别为94%、76%.12周时前交叉韧带的胶原纤维中大直径纤维(≥80 nm)分别为0%、2%,小直径纤维(<80 nm)分别为100%、98%,电镜下可见自体、冷冻异体移植组重塑过程均相似.光镜下两者有相似的组织学愈合过程. 结论自体骨-ACL-骨移植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具有相似重塑型过程和组织学愈合过程,自体移植组重塑形速率要快于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组.

  • 异体神经段皮下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

    作者:高明堂;蒋电明;安洪

    目的探讨异体周围神经段皮下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雄性.6只为供体(C组),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12只,于右大腿后侧皮下行异体坐骨神经(15 mm)包埋,2周后取出,修整为10 mm的片段移植于左侧新鲜的坐骨神经缺损处(10 mm).对照组(B组)12只,于右腿相应部位皮肤切口直接缝合,左侧新鲜坐骨神经(10 mm)原位吻合.术后2、4、8和14周行组织学观察,14周作电生理测定和电镜观察. 结果术后2周,A组炎性反应稍重于B组;至4周时两组的炎性反应程度相似,近端少许胶原纤维增生;8周时两组的炎性反应基本停止,胶原纤维增生稍明显;14周时两组神经外膜构成完整,束膜、内膜结构无明显差异.再生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及少量的无髓神经纤维.髓鞘结构完整.再生轴突数目、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束膜厚度、分布及范围相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峰值及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皮下包埋的异体周围神经段虽有一定的炎性反应,但仍具有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神经再生引导作用.

  • 人耳软骨移植抗原性及脱细胞处理对其的影响

    作者:张晨;王者生;高景恒

    目的研究人耳软骨的移植抗原性及脱细胞处理对其的影响. 方法用低渗的Triton X-100为主的方法脱去人耳软骨细胞,然后通过抗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I)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来研究人耳软骨的移植抗原性及脱细胞处理对其的影响. 结果软骨细胞胞浆抗人MHC-I为阳性,抗原的分布以细胞核周边的细胞质为主.细胞外基质抗人MHC-I为阴性.而经过脱细胞处理后的人耳软骨则呈抗人MHC-I阴性.单个核细胞与软骨共同培养时则显示出较高DNA合成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核细胞与脱细胞处理的软骨共同培养后的DNA合成能力较低,与单纯的单个核细胞培养展示出新的DNA合成能力,但无显著差异(P>0.05).单个核细胞与正常人耳软骨共同培养的过程中,可见移向软骨的单个核细胞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相反,单个核细胞与脱细胞处理的软骨共同培养后,却少见单个核细胞移向脱细胞处理的软骨(P<0.01). 结论软骨具有移植抗原性;以低渗的Triton X-100为主的脱细胞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移植物的抗原性,从而避免同种异体组织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 组织工程人口腔黏膜的制备及异体移植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宏卫;张栋华;温玉明;王昌美

    目的观察自行制备的复层组织工程人口腔黏膜移植后生长情况.方法取3月龄患儿唇裂术中切取的多余口腔黏膜组织,分离成纤维细胞与上皮细胞,分别接种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胶原复合膜上培养,后将其移至气液面进行复合,制成复层组织工程口腔黏膜.7例行口腔内良性肿瘤切除后遗留黏膜缺损的患者,缺损范围为1.8 cm×1.6 cm~3.2 cm×2.6 cm.采用组织工程口腔黏膜修复,术后观察其生长情况.1例志愿者在移植术后18和30 d分别取移植部位黏膜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制备的组织工程口腔黏膜生长良好,具有上皮层和上皮下层双层结构,之间为PLGA膜;上皮层5~6层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上皮下层3~7层细胞,角蛋白染色阴性.7例患者移植修复术后10 d,组织工程口腔黏膜与创面生长良好,颜色较正常黏膜深;18 d后仍可辨出移植区与正常黏膜;30 d后无法区别界限,创面均Ⅰ期愈合,无明显瘢痕组织.组织学观察:18 d创面上皮层及下方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毛细血管增生有上皮钉突形成,成纤维细胞卵圆形;30 d胶原化更明显,移植区结构与周边正常组织相似.结论应用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异体移植修复后,黏膜生长良好,但愈合组织上皮的来源还需进一步研究.

  •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阳富春;杨志明;李秀群;周悦婷;林凡;秦廷武;罗静聪;解慧琪

    目的探讨用生物衍生骨材料和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复合后构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对异体猕猴长段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于猕猴胫骨结节抽取MSCs并使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培养后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体外复合构成组织工程化骨,植入15只异体猕猴修复桡骨2.5 cm长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修复对侧同样骨缺损作为对照组;另取2只猕猴双侧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1、2、3、6和12周时各处死3只动物取材,空白组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2和3周移植物周围组织反应较明显,6周后明显减轻,12周时基本消失.实验组标记成骨样细胞于术后6周仍存在,术后12周基本消失;骨缺损部位骨样组织、软骨、编织骨和板层骨出现时间均较对照组早,且骨愈合时间提前3~6周.实验组骨缺损以多点方式直接成骨,对照组则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均无愈合. 结论生物衍生骨材料和MSCs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异体植入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可超越骨段移植的"爬行替代"过程,使骨缺损能较快愈合.生物衍生骨材料和同种异体MSCs复合组织工程化骨可作为构建骨组织工程的一种较好选择方式.

186 条记录 7/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