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西彦;杨圣翠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临床并非少见,过去人们往往把此类疾病归因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疾患,以致长期误诊.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提高及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发病率逐渐增高,同时亦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我院1997~2000年收治的20例患者分析如下.

  •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30例误诊分析

    作者:陈永东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CVC)日益增多,成为老年常见的心瓣膜病.SCVC病情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鉴别诊断比较困难,易发生误诊.本文就我院误诊的30例SCVC患者作简要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60~80岁,平均69岁 .其中误诊为风心病10例,冠心病8例,心肌病7例,高血压心脏病5例.误诊时间短者1年,长者9年, 平均4年.30例均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 阿魏酸钠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脑保护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美霞;田国刚;田毅;李旭颖;魏晓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对体外循环(ECC)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常规ECC预充,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阿魏酸钠8mg/kg,两组分别于手术前(T1),ECC结束(T2)、术后6h(T3)、术后24h(T4)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神经元特异性烯化酶(NSE)和S-100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MDA、NSE、S-100β在T2-4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SOD水平持续下降,但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魏酸钠对ECC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与清除氧自由基(OFR),减少血清中的NSE、S-100β的表达有关.

  • 重症心脏双瓣膜置换术26例治疗体会

    作者:林益民;张奕;朱元佑;陈定柱;刘进平;沈斐敏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治疗经验,分析术后主要并发症的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重症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2例(7.7%),其中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严重心律失常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2例患者术前心功能Ⅲ~Ⅳ级,心胸比≥0.80,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80 mm,术中心脏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过长.结论:重症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并发症与术前心功能、心胸比及术中心脏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因素有关.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术中注意心肌保护和选择合理的术式,术后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

  • 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发病机制及超声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高建秋

    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The senile calcific val-vular disease of the heart,SCVDH)是老年人特有的心脏瓣膜病,主要表征为瓣膜结缔组织退行性病变、增厚及纤维化和钙化,进而导致瓣膜及其支架功能的异常[1,2].但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胆固醇水平、炎性细胞、碱性磷酸酶、细胞死亡和血管源性因子有关.同时,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易感因素包括血流动力学因素、高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脱钙及高血脂和糖代谢异常有关[3,4].本文旨在分析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发病机制,并对超声诊断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叶武;陈立军;楼杨勇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围手术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评估术前心功能,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在术前1d、术后1d、术后7d测定血浆BNP浓度.分析围手术期血浆BNP的变化,结合心功能分级和LVEF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36例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出现心包填塞,行二次开胸止血术,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2.40±8.65)h,术后ICU平均治疗时间为(5.10±2.45)d.患者术后1d血浆BNP较术前1d明显升高(P<0.05),术后7d血浆BNP较术后1d明显下降(P<0.05),略高于术前1d水平(P>0.05).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与术前1d血浆BNP浓度水平呈正相关(r=0.814,P<0.05).患者术前1d血浆BNP与术前LVEF呈明显负相关(r=-0.614,P<0.05);术后7d血浆BNP与术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672,P<0.05).对于术后LVEF<50%和≥50%的患者,术前1d血浆BNP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912.42±110.75) pg/ml和(561.27±127.79) pg/ml (P<0.05).对于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4h和≥24 h的患者,术前1d血浆BNP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44.83±138.93) pg/ml和(778.78±157.82) pg/ml (P>0.05).结论 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BNP浓度检测方便,能正确反映心功能状态.

  • 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处理

    作者:张红;吴朝光;李儒正;洪萍;谭威

    目的 总结和探讨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55岁以上82例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早期死亡4例,发生各种并发症55例,随访3个月至7年,心功能恢复Ⅰ级53例,Ⅱ级25例.结论 加强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处理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 23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治疗

    作者:洪萍;张红;吴朝光

    随着整个心脏外科与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瓣膜外科手术安全性明显提高.心脏瓣膜病在世界各地均属多发病,老年瓣膜病变手术相对增加,我院从2002年1月~2004年1月共行老年瓣膜置换术23例,现将老年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介绍如下:

  •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

    作者:韦靖;傅桂芬;陈永凤;何静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11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erth希望量表、自我管理量表于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调查,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总体希望水平为(36.75±5.91)分,自我管理能力平均水平为(55.00±12.50)分,希望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r=0.416,P<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希望的积极态度和积极行为维度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相关性,医护人员应激发患者的希望水平,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改善生活质量.

  • 多中心二尖瓣关闭不全保留瓣下结构瓣膜置换术后中期心功能变化研究

    作者:张万青;戚春梅;梁克;曹勇;陈波;刘培兰;陈如红;程可洛;陈雪松

    目的 研究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瓣膜置换术对患者中期心功能的恢复影响,为临床广泛开展该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及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要病变合并或不合并主动脉瓣疾病行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术、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患者83例,收集患者出院后6个月以上回手术医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复查的患者资料.平均随访时间(22.94±16.20)个月.其中保留全瓣瓣下结构9例(组1),保留后瓣瓣下结构42例(组2),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32例(组3).各组均应用双叶机械瓣.测定患者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同时测定左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各瓣膜功能、瓣周情况.结果 组1、组3、组2患者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分别为(38.11±7.27)mm、(39.39±7.13)mm、(42.47±8.82)mm,左室舒张末横径分别为(44.00±6.18)mm,(44.54±7.01)mm,(45.93±6.69)mm,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9.00±3.87)mm、(58.70±8.16)mm、(57.86±9.72)mm,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为(31.00±4.12)%、(30.58±6.70)%、(28.25±10.43)%,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左室流入道及流出道梗阻,无瓣周漏,人工机械瓣膜启闭良好.结论 对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病变或同时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或双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中期随访,虽然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但数据表明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较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及全切对中期心功能恢复帮助更明显.术中应用双叶机械瓣,术中精心操作,术后不会导致左室流入道及流出道梗阻、瓣膜功能障碍.

  •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50例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杨大英;韦海珠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CVC)是指既往健康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脏瓣膜支架功能异常的一组心脏病,(1)现将我院住院病人SCVC患者误诊50 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 肌钙蛋白I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与术后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罗虹烈;高晓天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 (cTnI)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后浓度变化及其对判定心肌损伤程度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近2年来心胸外科7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者除外)手术前(入院时及术前1 d)与术后(心脏复跳后2 h、复跳后12 h、术后第7天)血清cTnI的浓度测定,分析其心肌损伤程度、修复及预后.cTnI >0.5 ng/mL为阳性.结果 7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中,82.89%的患者入院时血清cTnI>0.5 ng/mL,其中76.32%的患者血清cTnI≥5 ng/mL;78.95%的患者术前1 d血清cTnI>0.5 ng/mL,其中60.53%的患者血清cTnI≥5 ng/mL;所有患者心脏复跳后2 h其血清cTnI≥5 ng/mL;96.05%的患者心脏复跳后12 h血清cTnI>0.5 ng/mL,其中85.53%的患者血清cTnI浓度高于正常高值10倍;74例患者中(有2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于术后24 h),90.54%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cTnI>0.5 ng/mL,其中79.73%的患者血清cTnI≥5 ng/mL.结论 cTnI是高度特异、高度灵敏的反映心肌细胞损伤和坏死的标志物,其存在着长时间的诊断窗口,为临床判断患者心肌细胞损伤的修复提供可靠依据.

  • 心脏微创换瓣技术探索

    作者:李强;岑忠;丁勇;郁芸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一般都通过外科换瓣手术治疗,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就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治疗方法不适合高龄或患有多系统疾病的高危患者,迫切需要探索一条新思路、新方法.采用人工瓣膜支架的介入治疗相比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创伤,便于临床推广.

  • 心肌应变评估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临床短期疗效的研究

    作者:雷佳瑞;胡波;周青;陈金玲;谭团团;谭娅;郭瑞强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获取心肌应变参数,探讨其评价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为心脏瓣膜病且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5例(瓣膜病组)和正常成人20例(正常对照组),获取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左室整体及节段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参数,并对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纵向应变≥-20%定义为心肌运动功能异常节段,比较瓣膜病组患者术前异常节段应变参数与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对应的应变参数.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瓣膜病组瓣膜置换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整体纵向应变(GLS)、心内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endo)、心内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epi)、心内膜下心肌整体环向应变(GCSendo)及心外膜下心肌整体环向应变(GCSepi)均减低(均P<0.05);与术前比较,瓣膜病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GLS、整体环向应变(GCS)均减低(均P<0.05),术后1个月整体径向应变(GRS)、GLSendo及GLSepi均减低(均P<0.05);与术后1周比较,瓣膜病组术后1个月GLS、GLSendo及GLSepi均增高(均P<0.05);②与术前比较,瓣膜病组术后1个月节段纵向应变(TLS)、心外膜下心肌节段纵向应变(TLSepi)及心内膜下心肌节段环向应变(TCSendo)均增高(均P<0.05);与术后1周比较,瓣膜病组术后1个月TLS、心内膜下心肌节段纵向应变(TLSendo)及TLSepi均增高(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TLSendo明显增高(P<0.01).结论2D-STI心肌应变参数能有效评估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临床短期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彬;韦金儒;刘卓华;龙振荣;陈世忠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是继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之后的又一项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价值.

  •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与心肌受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佳瑞

    心脏瓣膜病由于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可导致心功能减低和心肌受损,而心功能减低和心肌受损的程度决定瓣膜病患者的预后,因此术前评估心功能十分重要.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在明确诊断心脏瓣膜病变的同时,可以准确评估心功能及心肌受损程度,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和方案,对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极其重要.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心动图可获得心脏运动功能相对准确的定量数据,对早期诊断瓣膜病患者心肌受损及手术风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与心肌受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遗传性疾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二)

    作者:夏焙;曹期龄;李成荣

    上接第二期(一)四.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超声心动图已成为马凡氏综合征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的方法.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几乎均在10岁时就出现了血管或心脏瓣膜病的病变;年龄21岁时,50%的患者出现心血管的临床表现.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常见二尖瓣脱垂(MVP),并且以女性患者较多.马凡氏综合征MVP与非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的区别在于①与原发性MVP相比其瓣叶的摆动更不均匀;②马凡氏综合征是由于腱索的过长或瓣环的扩张增大所致;③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出现MVP时常伴有蜘蛛样手指.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根部扩张为马凡氏综合征后期并发症,但也能在早期发现并迅速进行性加重,主动脉夹层的风险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有关,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应常规定期测量主动脉内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信息.胸骨旁短轴图还可显示三尖瓣脱垂、主动脉瓣叶增大及主动脉窦瘤等,其它声像图表现包括左室增大、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等[1].

  • 风湿性瓣膜病变彩色超声表现与手术方式选择关系的研究

    作者:许晓华;李泉水

    在心脏瓣膜病中,风湿性瓣膜病占首位.风湿性瓣膜病指由于风湿炎症因素使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如瓣叶、腱索及乳头肌)发生增厚、钙化、粘连、纤维化及缩短等病理改变,造成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脏病,其主要病变为二尖瓣狭窄,同时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其他瓣膜病变、左房血栓等.在排除先天性二尖瓣狭窄、老年退行性变等病因外,当有二尖瓣狭窄,风湿性瓣膜病的诊断基本可以确立.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阎成田;陈长远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脏疾患.随年龄而增加,常伴随其它心脏疾病.其发病隐匿,诊断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现将我院检查确诊的144例报告分析如下.

  • 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李朝先

    1 历史回顾人造心脏瓣膜与瓣膜替换术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它对严重心脏瓣膜病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作用.

628 条记录 26/32 页 « 12...23242526272829...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